文章来源: 商丘日报
春日无闲人,农田人倍忙。3月17日一大早,民权县伯党乡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蔬菜种植基地里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一脚踏进蔬菜种植基地,仿佛置身于一片欢腾的绿色海洋。只见村民们紧张有序地忙活着,有的收割青菜,有的来回运送……
该基地负责人康永波说:“自从去年俺们村土地流转后,村委一帮人就跟着乡里领导去了好几个地方考察,因为村里以前有种菜的传统,最后决定建蔬菜大棚。这个蔬菜基地占地245亩,去年建了一期18座温室大棚,每座占地3亩多,今年主要种的是上海青,现在上海青价格看好,每公斤3块多钱,这18座大棚仅这一茬就能获利10多万元,每年种7茬,这样算利润十分可观。我们的上海青主要销往商丘、郑州、山东,还有县里的大型超市。”
“下一步俺们准备扩大规模,再多建几个大棚,在原来的基础上让更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让大伙儿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康永波信心满满地道出了他心中的小九九。
现场搬运蔬菜的脱贫户康纪力接过话茬:“乡里这个基地租俺的地,一亩地给俺700块钱租金,俺家5亩地的租金就3000多块钱,俺在这干活每月还能挣两三千块钱。像俺一样在这打工的有20多人,在家门口挣钱,心里真踏实!”
该乡乡长张翼介绍说,去年以来,该乡采取农民自发流转、合作社承包经营的形式,流转土地1.2万亩,达全乡耕地总面积的50%,这个产业园就是以民睢路为依托,以2个试点村为核心,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园。他们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吸收150余人家门口就业,每人年增收3万元以上。“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动农产品流通,健全统一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利用这个‘造血’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领伯党乡开拓一条稳定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