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三门峡日报
循着春天的气息,移步田园里的朵朵粉白。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义马市东区街道办事处程村社区的义马美宝农民专业合作社,见到了闻名乡里的大樱桃种植户郭宏德。他正在地头,忙着为露天樱桃树调配抗冻液。
郭宏德告诉记者,每年3月至4月容易出现倒春寒。如果樱桃树受了冻,一年的收成就打了水漂,因此做好樱桃树抗冻工作相当关键。
郭宏德原为程村社区的老支书,退休后仍不忘初心使命。看着社区群众种小麦、玉米,每亩地年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他很不甘心。在社区党支部的带动下,他们外出考察了许多项目,最终下定决心走樱桃种植这条路。他们建成5个高标准樱桃大棚,并种植露天樱桃,组织农户办起了大樱桃种植合作社。
走进一个大棚,记者见樱桃树都拉着枝、覆上了地膜,每棵都得到精心呵护,但是挂果不多。郭宏德笑道:“这些树上的樱桃都卖光啦!这些树天热得‘晒太阳’、天冷得‘盖棉被’,比露天樱桃早成熟一个多月,品质好,不愁卖。”他算了一笔账,露天樱桃1亩地年收入保守估计是2万多元,管理得好3万至5万元。但大棚樱桃1亩地是7万至9万元收入,技术含量高,70元1斤,今年5个大棚的樱桃均被客商拉走,不用出门,比种地强多了。
为了帮助当地发展特色经济,义马市委、市政府在送来政策扶持资金的同时,还帮助建成了用于大棚喷淋、浇灌的无塔供水设施,社区今年还新流转了120亩的闲置土地,新建4座高标准樱桃种植大棚,用于扩大温室大樱桃种植规模。据介绍,这些新建大棚技术含量更高,每个大棚年收入30万元左右。
目前,该合作社园内有“红灯”“红蜜”“先锋”“美早”4个品种,为的是让苗木之间能够互相授粉,提高樱桃产量。园内樱桃树都采用矮化密植方法,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更方便采摘。几年下来,从新手变老手,郭宏德也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不论谁问,我都会分享我的种植经验,昨天还有外地的同行过来交流学习呢。”
观望变行动,樱桃变产业。在他的带动下,程村社区100余户群众也种上了樱桃,其他特色种植的有100多户,特色种植成了社区居民致富的第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