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12316农业新闻

中牟县:全民参股绿色农产品换回“钱串子”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在我们这个农场里,可以品尝到儿时的味道。”4月25日,在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的乡谣农场里,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中岭对记者说。站在农场里举目望去,一排排蔬菜大棚、桃园、鱼塘,还有乡村大食堂……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孙庄村距离郑州市35公里,距开封市也有35公里,区位优势显著。2016年以前,孙庄村从事分散生产经营的大部分为留守妇女和老人,且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村民收入较低。而今,孙庄村因成立乡谣农场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中牟县新崛起的示范村。


A


从刘庄到西辛庄村转变村民观念从“学习”开始


讲述孙庄村的变化,要先从村支书孙中岭讲起。37岁的孙中岭性格稳健,在大城市打拼多年,见过世面,努力、坚忍、执着。作为土生土长的孙庄人,他于2002年从部队转业后开始在广州经商,通过几年打拼,事业颇有成就。2010年官渡镇广纳贤才,书记镇长南下广州“三请诸葛亮”,诚邀他能回乡带领村民致富。


孙中岭抱定了“我回来,就一定要带领全村村民干成事儿”的决心,于2011年正式回到家乡孙庄村,并通过选举担任孙庄村党支部书记。


孙庄的发展路子到底该怎么走?怎样才能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孙中岭和村“两委”班子在外出考察学习中不断思考。他说:“农村还是要立足自身优势,从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出发,要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上实现创新。”


2016年,为了转变孙庄村村民的落后观念,村委会在村里为村民播放了几个月电影。这是让群众开阔眼界最有效的办法。同年,孙中岭又亲自带领100多名群众、干部和党员,到刘庄和西辛庄实地参观学习。村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你看人家村里的水多清澈,鱼儿游得多欢”“看看人家村民的福利多好,每家每户还分肉、分蛋、分牛奶”。在强烈的对比下,村民的思想一下子得到了解放,为孙庄村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思想基础。


B


土地、农机、劳动力,都入了股改革接地气改到村民心坎上


为破解农村资源要素分散、管理组织松散、劳动力干活懒散的难题,孙中岭和孙庄村“两委”班子决定探索带领孙庄走出一条“全民参股、公司化管理”的合作经营新路子。2018年,孙庄村正式注册成立了孙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乡谣农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产业发展定位为:采取现代种植和管理模式,规模化种植绿色果蔬,并让村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入股。


经过调研和分析,孙中岭认为,农村的资源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土地与农民的关系好比鱼与水。市场中农业企业的短板恰巧是农村的长处,因为农村有着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经过思考,孙中岭决定,依托农村自身优势,带领群众探索实施五种入股形式,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一、土地入股,唤醒农村第一大资源;二、劳动力入股,唤醒农村第二大资源;三、资金入股,破解贷款融资难问题;四、农机入股,整合农村有效资源;五、人才入股,促使现代农业技术与生产力有效对接。


针对土地入股,同意入股的村民以目前享有经营权的土地入股,签订土地入股合同,享受年底分红。1亩土地折算为5股股份,每股股份折合1万元钱。劳动力入股,凡自愿参加农场建设的村民,普通劳动力每人在农场里工作一天的分值100个工分,100个工分折合为100元钱。资金入股是按照1万元1股进行折算。乡谣农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民入股、银行贷款和孙中岭的个人资金。当记者询问孙中岭的个人资金以何种方式进行入股时,他坚定地说:“我本人的投资是无偿的。要想把村集体经济办好,干部就得付出,带头人就要甘于吃亏。”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乡谣农场采访时,孙中岭指着一位正在忙碌的女孩说:“她叫刘爱美,之前在阿里巴巴旗下的一家社区团购公司工作,去年年底回到家乡孙庄村,并以人才身份入股,成为合作社的一名股东。”目前,刘爱美工作一天的分值为150个工分。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的技术员孙长坡“身价”是最高的。孙长坡发挥自身技术专长,在乡谣农场中主要负责技术指导,他每天工作的分值为400个工分。


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入股形式,孙庄村把村民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使群众和集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即每个村民既是员工又是股东,使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共同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


西红柿、小黄瓜、大白桃,样样是精品“硬核”绿色产品大都市里“涨”身价


“我们的小黄瓜,颜色是青绿色,而不是暗绿色,外形上,稍微带点弯度,花儿自然枯萎凋谢,黄瓜肉也是浅绿色,口感清脆爽口;我们的桃子也有很多种,口感甜而多汁,有浓郁的桃味儿……”在塑料大棚内,孙中岭顺手掰开一个小黄瓜,边走边对记者进行“科普”。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孙庄村以科技为引领,先后邀请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10余名国内外农业专家负责园区建设和技术指导,并和以色列一家公司进行合作。从土壤、肥料到杀虫,乡谣农场环环把关、处处用心,严格管控产品质量。“这是我们和以色列一家公司进行合作种植的辣椒,保留了四个果枝,产量高、口感好,每斤价格卖到了26元。”孙中岭自豪地说。目前,乡谣农场已取得了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西瓜等品类的绿色认证。农场出产的西红柿每斤卖到了26元,黄瓜每斤26元,西葫芦和茄子产量高,每斤也卖到了5元钱。一个塑料大棚占地1.2亩,一季西红柿可卖20多万元。


截至目前,孙庄村乡谣农场项目一期共整合土地1800亩,发展生态葡萄园165亩、有机绿色蔬菜50大类160亩、有机瓜果30多个品种共计96亩、桃园360亩、软枣猕猴桃6.6亩、私家小菜园500个,建成钢骨架大棚50座、日光温室72座、5800平方米现代化育苗棚一座,134座日光温室正在建设中。


在销售上,孙庄村一方面推行订单农业,和用户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另一方面,借助优越地理位置,开通郑州市城市社区居民定制配送服务,成为产品销售的另一个“硬渠道”。目前,仅郑州市的会员家庭已有上千家,同时农场还和5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供货合同。“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孙中岭说。


D


村民脸上笑意浓,“俺是孙庄的”孙庄村现在真牛


绿色产品为孙庄村村民换回了大把大把的钞票。2020年年底,孙庄村乡谣农场全年实现纯收入1360万元,走出了一条“全民参股+公司化管理”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实现了农民变股东、家家能分红,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短短几年,孙庄村也从一个经济落后村发展成为中牟县有名的示范村。


村民的喜悦之情发自心底。今年49岁的村民孙彩虹,在乡谣农场已经工作三年了。问及她去年一年收入多少时,她笑着回答说:“俺家土地入股了7亩,俺去年一年几乎没有缺过工。去年每亩地分红7500元,一天挣100个工分。你给算算俺去年一共收入了多少钱?”另一位骑着三轮车的村民接着说:“那还用算吗,一年10万块钱是攥在手心里的!”“现在,外面的人们只要一提起俺们孙庄,就会竖起大拇指,我们孙庄村人自豪得很!”提起现在的生活,孙彩虹高兴地说。


谈及孙庄村下一步的产业发展规划,孙中岭神情坚毅。他说:“对于孙庄村的发展,中牟县委、县政府及官渡镇领导都很关心和支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绿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下一步,乡谣农场要扩大到5000亩的规模,冷库和电商销售部都在建设中,未来要把农场里种出来的绿色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孙庄村还想把周围的几个村庄也带动起来,把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