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安阳网
一筐一筐的杏被抬到货车上,然后运走,64岁的郭全江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却满脸笑意。一个个金黄的杏成为老郭眼中的金疙瘩,每年不用出门就能卖几千斤杏,他直言有了电商助力,“杏”福产业一年登上一个新台阶。
5月24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林州市桂林镇三井村一处果园,见到了一车车黄杏被运出。在现场忙着协调指挥的除了果园主人郭全江、韩元生还有电商四月小铺的负责人郭少华、邻里邻居负责人郭一男。
虽然天气炎热,可是郭少华却穿着厚厚的长袖,面对记者的疑惑,他撩开胳膊袖子,记者才发现原来这几日奔走在果园之间商谈收购杏的相关事宜持续暴晒,他的胳膊被晒伤了,脱皮严重,顾不上前去治疗只能暂时穿长袖捂着。
“这几天我们加班加点收杏,保障可以让客户吃到最新鲜最美味的杏。”郭一男说,“我们和这些果园已经合作5年了,目前收购了三井村3个果园,近一万斤杏。”这些杏供不应求,目前正在通过云书网、淘宝等电商平台对外销售。
“以前杏熟了我们得一点一点摘下来,摆到路边卖或者自己去找超市和商店收购。一来自己奔波得太累,二来耽误了时机很多杏都熟透了,甚至烂了、落了,我们很痛心。”郭全江回忆,“后来有了电商助力,直接把果子全拉走,我们轻松得多了,赚得也不少。”郭全江向记者透露,果园里种植有杏和李子,大部分都是通过电商销售,每年纯收入十几万元。
在三井村像郭全江这样的果园一共有十几家,他们都借助电商平台外销。
记者了解到,林州市四月小铺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专注于林州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是随着林州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长起来的一家本地农产品电商企业。目前已成功运作了“东姚齐街香椿”“茶店八里沟山地小米”“太行山麦黄杏”“桂林镇李子”“合涧苹果”“古城大米”等项目,并通过多家电商平台,把农产品、土特产品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年销售小米、杏、李、苹果等30万斤,有效解决了部分农产品、山果滞销问题,拓宽了农产品销路,树立了林州本地农产品优质品牌。还为部分贫困人员提供“打包”等公益性岗位,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大黄杏的网上热销,只是揭开了林州市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序幕,接下来将在桂林镇召开的林州市第五届黄李网销节,将会把林州黄李的销售推向一个高潮。在林州市商务局和桂林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桂林镇的优质黄李资源,黄李网销节已举行了四届,每年销售黄李二十多万斤。
随着大黄杏、黄李等农产品的网上热销,有力地拓展了林州市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四月小铺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将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