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12316农业新闻

柘城县:牵好“牛鼻子”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文章来源: 大河报

“哞哞哞……”6月22日,走进柘城县莲旺牧业有限公司的肉牛繁育基地,大家被声声牛叫吸引了注意力——上万头牛被分类圈养在一座座标准化牛舍里,正悠闲地吃着草料。据了解,近几年,柘城县肉牛养殖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闻名的肉牛养殖县,成为拓宽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发展迅速为中原农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新方案


据介绍,莲旺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肉牛养殖繁育、科研推广、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占地220余亩,已建成储量4万吨的大型青储池4个,养殖棚30座,饲料加工棚1座,有机肥加工车间1个,自动化机械12台,现有母牛近万头,是全省最大的母牛繁育基地。


这只是柘城县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柘城县肉牛养殖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年底,该县存栏肉牛7.6万头,年出栏肉牛6.4万头,成为全国闻名的肉牛养殖县。全县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中创新推出的以种养结合、低成本管控、低死淘率为核心的“柘城模式”,为中原农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为加快全县肉牛奶牛产业的发展步伐,柘城县政府编制了《柘城县2016年~2025年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了全县10年的肉牛奶牛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县肉牛存栏量达到30万头,屠宰加工厂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万头,年产值达到60亿元。乳制品加工厂年加工处理鲜奶8万吨,年产值达到10亿元。


2017年,柘城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支持养殖企业发展。对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分别在用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提出,柘城县肉牛产业发展,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依托国家肉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对在柘城开展肉牛奶牛产业化研发的科研单位,提供科研办公场所,帮助购置研发设备仪器,每年拨付一定的科研经费和工作经费。


2017年3月27日,柘城县肉牛养殖考察团专程到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洽谈技术合作。2018年年初,在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柘城县政府与北京得乃美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10万头高品质肉牛生产的战略协议。2018年至2020年,柘城县政府为北京得乃美营养科技有限公司在柘城成立的河南柘牛农牧有限公司调整了6块养殖用地,现已建设规模化肉牛场5个,存栏安格斯种牛2000余头。通过这种与肉牛养殖科研院所、大的肉牛养殖集团的精准对接和政策引导,柘城县肉牛养殖业发展迅速。


目前,全县有河南柘牛农牧有限公司、柘城县莲旺牧业有限公司、柘城县汇洋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等大型肉牛繁育基地3个,有柘城县旺牛鑫牧业、柘城县福泰养殖专业合作社、柘城县安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等繁育育肥场10个,有肉牛育肥场20家。


牵好“牛鼻子”做好产业振兴


在养牛过程中,以河南柘牛农牧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在发展中探索出种养结合的育养方法。公司在养殖区种植牧草,对牛进行放牧式喂养。这既有利于牛的健康成长,也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充分利用柘城县是小麦主产地的优势,在小麦收割时收储小麦秸秆,用作牛的饲料。每年麦收时,麦茬儿防火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为服务肉牛养殖业,在麦收时,肉牛养殖企业周边的麦田都用上打捆机。麦子收后,地上都是成捆的麦秸秆。这既消除了火灾隐患,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一系列养殖新政策、新措施的落实,柘城县肉牛产业实现了低死淘率、低成本和高效益。据统计,在柘城县肉牛养殖过程中,病弱淘汰比率低于5%,每天每头母牛养殖成本平均7元以下,繁殖成活率达到85%,高于全国40%~60%的平均水平。


产业振兴是乡村发展的“牛鼻子”,牵好“牛鼻子”,乡村振兴才会越走越好,越走越实。“十四五”期间,柘城县将围绕肉牛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发展目标,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效应,对种养殖农户进行技术推广培训,和农业合作组织主体共同打造互促共赢的新路子,做大延长生态循环产业链条,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产业的社会价值,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