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12316农业新闻

失地农民变身“城里人”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

种了几十年大蒜和西瓜的中牟县刘集镇农民史海新,想不到40多岁时居然一下成了“城里人”——住进带电梯的小高层,每天朝九晚五上下班,周围小学、幼儿园、商场配套齐全……


在老史的老房子刘集镇崔庄村所在的区域,方特欢乐世界、建业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演艺公园……一大批项目布局落子,已成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刘集镇因此正迅速变成城市的一部分。


为了让失地农民早日搬进新家,中牟县几年前就开始规划布局,加快安置小区建设速度。目前,刘集镇已有8个行政村的3497户农民回迁新房,老史就是刘集镇当年拆迁当年入住的受益者。


8月29日,走进刘集安置小区绿博家苑,只见小区干净整洁、绿草如茵。社区内,老人们在悠闲地下棋聊天,孩子开心地嬉戏玩耍……“新房子挺好,可当时俺是真发愁。”老史告诉记者,没了土地,以后靠啥生活?这可是一家人要面对的大问题。


令老史没想到的是,镇政府早有安排。“我们陆续发放了5000多份调查表,调查失地农民有啥兴趣特长,想学什么技术。”刘集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贺瑞娜说。


按照“急需先训”原则,刘集镇确定开展电工、焊工、电子商务、叉车工、中式面点工5个重点内容的培训,从2016年至今,累计投入610万元创业培训基金,与郑州、开封的技校合作,为农民举办免费实用技能培训班。


2017年4月,老史在郑州学了电工,拿到电工证。不久,老史接到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电话,“问俺海宁皮革城招电工愿意不愿意去。那咋不愿意哩,俺就在家里坐着,这工作就送上了门……”讲到这儿,老史开心地笑了。这天起,从蒜农到电工,老史成了真正的“城里人”。


“镇里建了企业招工需求信息、农民就业需求信息两个数据库,还组织培训班学员到郑州海宁皮革城、郑州方特等附近知名企业面试或实习。”贺瑞娜说,“像老史这样的,只要愿意学技术,不挑不拣,都能找到工作。”


如今,老史的爱人也拿到了相关证书,找了份开施工电梯的工作,加上租房收入,一家人月收入有七八千元。工作稳定,手里有钱,老史也有了底气,把女儿送进了中牟的私立学校——外国语小学读书。


城市因人而建、因业而兴,最终要为人所享。在中牟县,许许多多像老史这样的农民,正成为中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随着中牟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百姓安居乐业,生活会越来越好!”中牟县委书记潘开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