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7月6日,郏县安良镇高楼村的任延旭驾驶着铲车忙着往停在家门口的货车上装小麦,而在离家约300米的前石路上,还有4辆载重30余吨的大货车等待。“来收购小麦的是新乡的客商,一斤1.35元。这两天没有雨,得赶快运出去。”任延旭说。
任延旭出生于1981年,高中毕业那年,因母亲生病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在安良镇街上开了一家化妆品店。任延旭说,生在农村的他,一直想在农业上干出一番作为。于是,从2018年秋季起,他开始流转土地种粮食,今年种植面积已达452亩。
一有时间,任延旭就到县城拜访农技专家、参加培训。经过几年摸索,任延旭掌握了科学增产要领,小麦亩产比其他种植户多100多斤。该镇邢楼村的李现保和高楼村的高自杰纷纷来“取经”。“我们现在用的麦种、玉米种都一样,农药化肥一起买,粮食一起出售,收购商也愿意出高价。投入少了,价钱高了,当然能挣钱。”装车现场,高自杰笑着说,他们三家每年在种子、农资采购方面可节省资金5万元左右。
为了便于储粮,任延旭在家旁边建起了400平方米的仓库。今年,李现保和高自杰家的麦子也存在了这里。“我们三家今年收获了400多吨小麦,收购商此前进行了毒素检测、硬度测定和水分测量,每项指标都高于国家标准,最终以每斤1.35元成交,每斤比国家最低保护价还高出约0.2元,亩均产量按1000斤算,又可多卖200元。”李现保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