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
“放弃城市生活返乡创业,主要是考虑到双目失明的父亲和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母亲,他们实在难以支撑这个家。”10月中旬,在固始县徐集乡泉河岸边一片绿草茵茵的草地上见到潘之保时,他正手拿羊鞭赶着羊群吃草。
今年30岁的潘之保是徐集乡顺河村人。2004年,父亲在一家煤矿挖煤时遭遇瓦斯爆炸,导致双目失明;母亲因腰椎间盘突出做过手术,不能干农活;只有一个姐姐,远嫁他乡。
2015年,潘之保从北京科技学院毕业,本打算到广州一家公司上班,但他放心不下父母,毅然决定返乡。“不少乡亲偷偷议论,说我上恁多年学又回农村,这些年学都白上了。对此我不在乎,我决心在农村干点事业,还能照顾父母。”
2016年,潘之保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而此时正在寻找致富门路的他,决定利用泉河岸边饲草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从事山羊养殖。他的想法得到乡村干部的支持。于是他租用近2000平方米闲置场地建起羊舍、饲草间等,买了50只波尔山羊种羊。
刚开始,没资金,乡扶贫办积极联系农商行,为他落实5万元小额贷款。几个亲戚也给予支持,有的过来帮助搭建羊舍,有的送来木料、石棉瓦。不懂技术,潘之保就买来书籍,利用闲暇登录手机网页查找养殖方法。人们常能看到他身背水壶,手持羊鞭放羊。在羊舍旁他的住室,屋内的灯总是亮到很晚。那是他在钻研养殖技术,了解市场信息。
“经过几年的养殖,我不仅适应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还自学成了兽医,对羊病预防、治疗样样在行。”说到这里,潘之保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几年,他还应邀在全乡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授课20多场次,每到一个村庄都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在他的带动下,全乡18个村新增山羊养殖户43家,累计达69家,山羊存栏总数达2300多只。
在做好养殖的同时,潘之保每天还要照料双目失明的父亲和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的母亲,把饭菜端到父亲手中,从不忘记让母亲按时服药。年过六旬的邻居冀友昌说:“潘之保是一个孝顺儿子,他甚至比一个女孩子做得都好,而且有志气。”
由于潘之保饲养的山羊以吃青草为主,肉质鲜美,每到冬春时节,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开饭店的老乡都爱购买潘之保养的山羊。如今潘之保不仅还清贷款,光荣脱贫,而且受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乡党委、乡政府的表彰。近年来,他养殖的山羊每年存栏150只以上,出栏300只以上,年收入十多万元。
潘之保眼下还没有对象。“也许是缘分没到。不急,现在家里不愁吃、不愁穿,有车子、有房子、有钱花、有奔头,只要把事业做好了,肯定能找到老婆。”潘之保面带微笑,透着自信。
“潘之保是一个孝老敬老、返乡创业的优秀青年,他已经成为俺村广大群众乃至全乡群众学习的榜样。下一步,俺村将号召全村群众向他学习,引导有养殖意向的村民向他取经,努力把俺村变成养殖专业村。”顺河村党支部书记陈中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