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你看,这里面的鱼多肥!已经长大了,明天就要捞上来送去武汉白沙洲批发市场了。”近日,在息县陈棚乡张塘村汪湖水库南岸的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一位中年汉子正在喂鱼,看见湖中鱼儿欢腾、水花四溅,他的脸上乐开了花。
这位中年汉子叫房家莹,今年55岁,是息县陈棚乡张塘村村民、息县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市、县两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记者与房家莹唠起他的生态养殖经时,房家莹微笑着说:“到目前养了27年鱼,这27年里就养这种野生鲫鱼,其他啥事也没干!”2009年,由房家莹牵头成立的汪湖生态渔业合作社被列为息县特色农业人才基地示范点,常年开展生态渔业养殖培训。
据房家莹介绍,他16岁开始建塑料大棚,种过蔬菜,卖过种子、农药,搞过农技咨询,是远近出了名的“能人”。他所在的村离汪湖水库很近,1993年,那年他27岁,看到汪湖5000多亩鱼塘养殖户像割韭菜一样换了一茬儿又一茬儿,年年养,年年赔。看见好多鱼塘都在撂荒,房家莹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定来“蹚蹚这浑水”。
最初,房家莹养鱼技术不熟练,只承包了40亩鱼塘养鱼,所经营的鱼塘产量并不高,盈利不多。为提高产量,他专门到上海水产大学进修学习养鱼技术,总结经验,逐渐摸出了其中的门道。
随着养殖经验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房家莹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示范户。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吸引养殖大户21户,30亩以下小户59户,脱贫户6户,技术辐射总面积超过3000亩。合作社通过资源整合,改变销售方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整个汪湖库区已成为一个大的生态养殖场,目前房家莹就承包了300亩滩涂,主要是鲫鱼精养,年产大规模、高规格生态鲫鱼7万~10万斤,苗种5万~7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