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今日永城
12月4日,记者来到马牧镇夏棠林村,只见村道两旁的田地里,成片的大葱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垄垄、一畦畦大葱整齐排列,高高的土垄掩盖不住大葱丰盈的“身躯”,茎长杆粗。几名村民迎着朝阳,正在自家地里挥掀掘土起大葱。扎捆、搬运、装车,每个地块都是一片繁忙丰收的景象。
夏棠林村地处马牧镇边缘,下辖3个自然村,有3500亩土地,历来有种植大葱、白菜、辣椒的传统。
村民夏连委今年41岁,承包了近20亩土地种植大葱。“我们村几乎家家种葱,少的三四亩,多的几十亩,大家靠着种葱致了富。”谈起大葱种植,夏连委告诉记者,“马牧的葱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种的葱耐寒,茎长杆粗,特别结实,甜香辣适宜可口,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交谈中,记者得知,因为前段时间雨水多,很多大葱的叶子有些倒塌,稍微影响形象,但口感和质量依旧良好。“我们都是提前做好对接,大葱的销路根本不愁,而且今年行情比较好。”夏连委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你看,大葱看上去不起眼,但家家做菜都用得到。我今年种的大葱亩产能达到1万多斤,客商收购价是1.9元—2元每斤,一般一亩地成本2000多元,这样下来,我一亩地就能有2万元的收入,比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效益好多了。”
夏连委指着一排排刚刚出土的新鲜大葱告诉记者,他一天最多能出售四五车大葱。尝到甜头的夏连委准备明年再扩大种植规模。
近年来,马牧镇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契合点,鼓励各村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马牧镇镇长梁永林告诉记者,下一步,该镇将结合实际,立足当前良好的土地资源,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两口、乔楼、夏棠林三个村的群众科学管理、种植,探索“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通过合作社引领、群众主体经营、入股流转经营等方式,把大葱产业做精做优,打造成特色农产品示范带,形成“马牧大葱”这一品牌,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