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中国搜索
12月28日,在叶县邓李乡邓李村李俊刚的柏霖香菇种植合作社,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升柄展伞,散发着诱人的菇香。数名工人或忙着拉装新的菌棒,或采摘鲜菇。
“今年香菇的长势很不错,预计每个菌棒能出一斤六两到两斤的鲜菇。”该合作社负责人李俊刚说。
今年46岁的李俊刚是邓李乡邓李村人。2014年,李俊刚在妻子的老家福建古田了解到当地的食用菌市场前景较好,毅然辞掉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投资建起香菇种植场,但创业光有激情和干劲是不够的,创业的第一年,由于缺乏技术,一批批的菌棒全部烂掉,李俊刚损失惨重。
痛定思痛,李俊刚开始沉下心思钻研香菇种植技术,并多次外出观摩考察,驻马店泌阳、南阳西峡、我市鲁山等省内种植基地全部走了一遍,还跑到湖北随州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他掌握了从菌种培育到菌棒加工,再到香菇生产的技术,摸索出了适合我们当地的新模式,生产出高品质、绿色无污染的香菇,当年就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8年,李俊刚注册成立了柏霖众康种植合作社,除了香菇,还种植经济作物梨树、烟叶等。在制作菌棒、配制菌种和采摘的农忙时节,合作社带动周边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两三千元。
至今,李俊刚已陆续投入100余万元,发展大棚16座,高、中、低温菌棒20余万棒,实现全年不间断出菇,年收入100余万元,产品远销福建、广东、广西、湖北等地。
“下一步,我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搞食品深加工,如果乡邻愿意种植香菇,我可以提供技术、场地、设备、菌种,并负责销售,降低他们的投资门槛和风险,让大家的腰包一起鼓起来。”李俊刚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