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12316农业新闻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河南:创新闯出中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文章来源: 金水路观察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要求: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河南,要在守底线、抓重点上谋划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展现新担当,取得新成效,创新走出一条独具中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河南:创新闯出中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图源:新华社)

守住三条底线任务,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叠加影响的背景下,要把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原熟,天下足”。河南是“中原粮仓”“国人厨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河南必须坚守的一条政治底线,全省粮食产量必须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河南:创新闯出中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图源:新华社)

保耕地,严守1.12亿亩耕地数量红线,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强化用途管控,实行党政同责,终身追责。

稳粮田,全年要高质量完成756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坚决打好夏粮生产第一仗,千方百计扩大秋粮面积,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育良种,尽快发挥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作用,培育一批现代化种业企业集群,坚决打好种子攻坚战,强力推进现代种业强省建设。

守住重要农产品供给底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作为河南而言,守住重要农产品供给底线,就是要让城乡居民的“肉罐子”“奶瓶子”“油瓶子”“菜篮子”始终是充足丰盈的。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河南:创新闯出中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图源:新华社)

稳住生猪,落实好生猪稳产保供责任,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监测预警和技术服务,确保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00万头,生猪生产持续稳定。

养好“二牛”,围绕肉牛奶牛作文章,依托产粮大县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按照“户繁、企育、龙头带动”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加快培育一批肉牛奶牛养殖大县。

种足蔬菜,聚焦全省40个蔬菜生产大县,积极开展蔬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稳定蔬菜常年供应能力。

扩种油料,不折不扣落实好10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持续提升优质花生、油菜、芝麻等主要油料作物产能,不断提高油料供给保障水平。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防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是当前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底线任务,必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动态监测上。一方面,返贫监测的对象要精准,返贫识别的程序要简化,监测平台的数据要共享。另一方面,对及时发现的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有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提高监测帮扶效率。

精准帮扶上。加快完善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准确区分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和实际发展需求,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确保帮扶措施不断档、帮扶政策不留白、帮扶责任不落空。

稳岗增收上。加强脱贫人口的技能培训,拓展脱贫人口的就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确保脱贫人口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增加经营性收入。

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紧盯富民产业,要在乡村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目前,河南享有“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的美誉,乡村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今年要在乡村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河南:创新闯出中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图源:新华社)

在乡村产业发展理念上,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谋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丰富乡村产业类型;聚焦县域富民产业谋发展,立足县域资源区位优势,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聚焦绿色健康新业态谋发展,持续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确保乡村产业绿起来。

在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上,坚持“项目为王”,加快实施“五十百”培育工程。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为载体,倾力打造面制品、肉制品、油脂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五大产业集群;以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创建为抓手,倾力打造小麦、玉米、花生、猪、牛、羊、禽、果蔬、食用菌、中药材十大全产业链;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倾力打造一百家链主企业。

紧盯人居环境,要在乡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今年,河南要启动开展美丽乡村“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创建,让示范典型立起来;深入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让农村环境亮起来;高质量新改造农村厕所100万户,让农村厕所净起来。在推进过程中把握好四个原则。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河南:创新闯出中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图源:人民网)

农民急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到底建什么、怎么建,要自下而上充分征求广大农民意见,吸收农民广泛参与,发挥好基层群众的聪明才智。

缺啥补啥,充分考虑豫南、豫西丘陵山区和豫北、豫东平原地带的基础差异,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缺什么补什么,分类建设,不搞一刀切。

统筹兼顾,乡村建设项目要聚焦需求,系统谋划,确保所建设施能够发挥综合效应,既有助于农民生活,还要便于农业生产。

疾驰步稳,乡村建设要把握好节奏,既要担当尽责、主动作为,等不得、慢不得;也要量力而行,急不得、快不得,更不能超标准。

紧盯移风易俗,要在乡村治理上实现新突破。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乡村治理作出了安排部署。今年,河南乡村治理力争实现“三个好”。

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好。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优势,统筹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手段,综合施策,方能有效解决各种治理难题。

新模式新载体运用好。“积分制”“清单制”是目前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清单制”解决群众按图办事、干部照单履职问题。“积分制”将村民良好行为转化为积分,兑换成物质和精神奖励,解决村民遵规守约主动性问题。今年,河南要实施好5个国家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132个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任务,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农村移风易俗引导好。要细化实化村规民约操作细则,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四会”作用,用好祠堂、办好讲堂、建好雅堂,引导群众贺喜庆祝有分寸、丧葬风俗有尺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作者:张道明∣河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