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余书记可真没少帮助我们这些贫困户。我把地租给他,一亩地每年给600元的租地钱。我在这儿栽烟、锄草、打烟杈、系烟、挑烟,一年能干6个多月,每月1700元,半年下来能收入万余元。”9月4日,在邓州市裴营乡花园村植烟大户余红斌的烟田旁,55岁的村民李红焕兴奋地说。
今年55岁的余红斌,高中毕业后,于1995年去郑州经营蔬菜批发生意。2004年回村担任村主任,主持村里工作。2005年任村支部书记。如何带领群众尽快致富?余红斌经过深思熟虑,想到花园村土地面积较大,群众有种烟的传统习惯,他决定带领群众走种烟致富之路。2006年,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倡导下,他克服缺少资金、技术的难题,下决心一定把烤烟这个项目做好、做大、做强。
烟叶生产的最大特点是技术含量高、劳动量大。当年,由于没有掌握好烟叶的生产技术,缺乏实际经验,导致种植烟叶出现亏损。但是,余红斌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为了尽快掌握烤烟技术,他多次参加市里和乡里举办的种植烤烟技术培训班,购买了大量烤烟方面的书籍,还多次到郏县等地参观、学习种植烟叶技术,并聘请了技术指导员。
在实践中,余红斌终于摸索了一套经验,那就是“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的种植理念。他还总结了种植烤烟必须抓住“三早”,即早育苗、早定苗、早移栽。苗期培育壮苗,施肥要侧重施农家肥,适量施化肥。田间管理阶段做到“五及时”,即及时浇水、打底叶、培根、揭膜、平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以预防为主,看烟叶长势,适时烘烤,并严格按烘烤技术烘烤,丝毫不能大意。在分级扎把上要细,杜绝混等烟,注意烟叶回潮好,及时出售,以免压房造成烟叶质量下降。
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种烟效益逐年提高,他渐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烤烟大户。2011年,余红斌把村里在外打工不愿种地的村民的土地流转了一千余亩,形成了千亩大方烟田。他自己租了110亩植烟,剩余土地由王彦林、郭小珍、王士进、王同等村民租种。为尽快帮助大家掌握烟叶种植技术,无论有多忙,只要是有求于他,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立刻赶到,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遇到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他还会无偿借钱给他们。在他的带动下,王彦林、郭小珍、王士进等村民都成了植烟大户,还帮助百余户村民走上了种植烤烟的致富路。花园村3组组长张小辫说:“我组建了20余人的帮工队,经常在余红斌等植烟大户的烟田干活,每天能挣60元。”
近几年,邓州市烟办、市烟草公司为裴营乡的花园、和谐等植烟村新建了烟叶育苗中心和密集型烤烟房。今年,余红斌家的烟叶种植又取得了大丰收,烤烟在产量、质量、效益方面在裴营乡都是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