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12316农业新闻

旱涝保丰收,多亏高标准农田建设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

  “今年小麦亩产超过1600斤!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6月7日上午,商水县张庄镇南陵村种粮大户、54岁的邱守先激动地说。

    去年秋季遭遇汛情,麦播推迟20多天;今年春季连续干旱,从种到收几乎没下雨。都担心减产,可今年产量却创下历史新高。“为啥旱涝保丰收?主要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邱守先认为。

    “那是!我十几岁就种地,种了五六十年。啥年份都经历过。生产队时,亩产才一二百斤;土地承包后,亩产增到五六百斤;取消农业税后,亩产达到八九百斤。这些年来,亩产超过了千斤,已经算是高产了。我说的可都是风调雨顺的年份,要是遇上大旱大涝,产量说降下去就降下去了。以前,全村5600多亩耕地缺路、少井、没沟,涝了积水排不出去,眼看着庄稼被淹死。旱了缺少机井浇地,只有几眼机井,浇地得排队,等到排上了,庄稼也旱死了。”85岁的南陵村老党员邱怀珍,说起往事记忆犹新。

    张庄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陈庆伟,是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见证者,从考察、规划,到清障、施工,直至建成,都没有离开时任镇党委书记张军启、现任镇长王文灵及陈庆伟的参与。

    据介绍,张庄镇3.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国家共投入资金1.5亿元,经过2年施工才算建成。示范区内建有物联网控制中心、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病虫害防治监测站,安装了固定式自动喷灌设备、人工降雨设备,实现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高效融合。

    想浇地时,只要手机下载APP,手指轻轻一点,喷灌设备自动喷灌。植保无人机根据作物病虫害监测情况,对农作物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示范区内所有田间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所有沟渠都进行了开挖铺设砌衬。新打机井268眼,新建农桥67座,铺设地埋线134公里、地埋管74公里,所有机井都进行了机电配套。其中1.5万亩农田安装了固定式自动喷灌设备,所有道路两旁都绿化美化,种上了花草树木。

    “去年底,麦播前,连下几场大雨,由于示范区内沟渠相通,排水条件好,积水很快排了出去;麦播后,尤其是今年一开春儿,又遇上了连续干旱天气,但是一点儿也不用担心,手指一点手机上的浇水软件,立马就能将耕地浇个遍。如果没有高标准的排灌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设备和手段,大灾之年要想夺取大丰收,完全不可能。”邱守先说。

    小麦丰收也离不开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尤其是种子。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抗灾品种。去年底,他与河南秋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秋乐百农307”小麦良种种植合同,公司以每斤高出市场价0.25元的价格回收。今年,他的2100亩地全部种的都是“秋乐百农307”这个麦种。6月3日,经过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实地测产,亩产高达1658斤。

    邱守先的合作社社员、南陵村党支部书记邱大永也感慨颇深:“可别小看土壤墒情监测站、田间气象站、病虫害防治监测站,它们能提供准确气象信息、土壤墒情信息、病虫害发生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做好各种田间管理。”

    为了保障小麦稳产增收,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人员常驻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业服务中心,随时提供小麦管理技术服务。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也常到示范区指导小麦生产管理。商水县农技推广研究员祁永,每周都带领农业技术人员到示范区查看小麦生长管理情况,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服务。

    “只有辛勤付出,才有丰厚回报。虽然种地比较辛苦,如果示范区还有土地能够流转,我还想增加流转面积,多种地、多打粮,为国家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多做贡献。”说起今后的打算,邱守先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张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文灵总结说:“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在的大面积农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各种保障农业稳产增收的现代化、信息化设施一应俱全,确实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了大灾之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国家粮食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