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在中秋节假期中,我省生猪防疫情况落实如何?节日期间如何确保生猪安全生产?9月22日,副省长武国定带领省畜牧局等部门,深入郑州、许昌、漯河、周口、开封等市的乡村基层,暗访检查生猪防疫工作。
压实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
我省是畜牧业大省,生猪生产位居全国前列。抓好生猪生产和防疫工作,事关市场供应、食品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长葛市老城镇西关社区,养殖户刘木林饲养毛猪200多头。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记者了解到,当地镇政府下发告知书,宣传生猪防控明白纸、明白卡,并与他签订了防疫承诺书。
“养猪场是我全部家当,做好疫病防控一点也不敢放松。”刘木林说,猪场消毒由原来一周一次到隔天一次,外来人员和车辆未经消毒一律不能进猪场,饲料全部用的是玉米和豆粕。
在京港澳高速路口设立生猪检查点,记者看到动物检疫部门联合公安、交通等开展逢车必检查、逢车必消毒,切断运输中传播途径。
武国定叮嘱现场工作人员,落实好生猪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我省提出了“六不准六一律”,各地要立足于防控,进一步压实责任,教育引导广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坚决做到不用泔水喂猪,不用带猪血的饲料,对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厂、高速路口开展全面排查,加强生猪移动监督,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
立足防控建立健全四级防控体系
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西街村,该村有一个存栏1000多头生猪的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说,现在猪场每天消毒,猪粪便进入化粪池进行处理。
西街村支书任中友说,在生猪防疫上,村里按照漯河市要求建立网格化防控网络,防疫人员、包村干部、村“两委”人员对村内养殖户(场)进行排查,禁止养殖户(场)用餐厨垃圾(泔水)喂猪,对重大疫情实行日报告制。
漯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的原则,全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级防疫力量,覆盖养殖场、种猪场、屠宰场、饲料厂、兽药厂在内的网格化、全覆盖的防控网络,对养殖场、屠宰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开展地毯式排查,对涉牧物流运输车辆进行排查,对高风险区域车辆进行登记,并逐一排除。
暗访人员在抽查暗访中也发现,个别地方防控机制不健全,责任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养殖户(场)对防控重大疫病知识不了解,防控重点不清楚不明白。
对此,武国定要求,防控动物重大疫病,要健全防控体系,强化疫情报告,建立应急机制,做到早报告、早发现、早鉴别、早处置,通过抓生猪疫病防控,倒逼餐厨垃圾有效处理,推动养猪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