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12316农业新闻

老宋的烦心事了了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前不久,一向“乐天派”的老宋蔫了。老宋叫宋宝林,家在周口市淮阳区冯塘乡朱贾庄村,膝下一个姑娘、一个小子。

    在四邻眼中,这一家儿惹人羡:女儿大学里念书,儿子更争气,大学毕业后在县城找了份好工作,准儿媳知书达理,眼下俩人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按理说,已过不惑之年的老宋也该知足了。“咱的女儿不愁嫁!”老宋开玩笑地说,但让他犯愁的,是儿子的这桩婚事。

    种了大半辈子的庄稼,老宋一向勤俭,这是他身上最显著的标签,街坊邻居哪个不说他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儿子的婚事该咋办——婚宴要什么样式的?宴席上要不要烟酒?……老宋两眼一抹黑。

    讲究的人家儿好面儿,花费没个尽头,但浪费的也多;节俭的人家儿,二三百元似乎也能对付,但攀比之心作祟下,或许有人背后说闲话:小气鬼,吝啬虫……四邻分成了好几派,你一嘴他一舌的,老宋心里更是打不定主意。

    头一次办事,不能丢了份儿!老宋心里一横,打算豁出去了。

    “咱不逞强,过日子就得踏踏实实。”老伴儿持反对意见。

    到底咋办才好?跟未来的亲家商量好的5月1日就办事,眼瞅着日子越来越近,老宋顿时像是长足了的葫芦——急开了瓢,嘴上水泡都燎了起来。

    这个当口儿,支书朱勇上门了。

    “叔,听说恁这几天愁得睡不着、吃不下?咋回事,快跟俺唠唠。”

    憋屈了好几天的老宋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这有啥可愁的,事儿包我身上。”朱勇打包票,“保管让恁老满意。”

    作为村里的“大管家”,乡亲们的大事、小事,朱勇总是热心过问、一管到底。

    “大侄子,这都火烧眉毛了,可不能逗你叔啊!”

    “您只管通知亲朋好友,到日子来就行了。至于咋个办法,先跟您卖个关子。”

    老宋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咦,对我这个老党员——”朱勇拉长了音——“您还不放心?”

    一句话又逗乐了老宋。

    5月1日这天,朱贾庄村乡村大食堂里,在廉政监督员的眼皮底下,二十桌饭,每桌八个凉菜、八个热菜、四个笼菜、两个汤,很快上了桌。

    量足,味美!大家吃得尽兴。

    “咱们乡村大食堂一般每桌不超过三百元,主打的就是文明、节约风!”结束后一算账,不足六千元。食堂老板会来事儿,又给老宋抹去了二百元。

    实惠,便宜!老宋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