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 河南联通信息导航中心 发布时间:2016-12-02
本月综述
截至2016年11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902万,专家支撑次数达到452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3598人次以上。11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和信息查询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28.3%、5.3%,占到总咨询量的33.6%。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各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技术上。其中咨询小麦播种及发黄等病虫害的共计11866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问题的47.5%;其次咨询各类蔬菜冬季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共计6270个,占比达25.1%;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病虫害及管理技术的共计5970个,占比为23.9%。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的养殖技术热线共计2059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1.2 %;疫病防治热线共计2666个,占比为40.4%。
本期热点
小麦播种问题巧应对
十月底以来,省内商丘、周口、许昌、新乡、安阳等多地农户来电反映小麦出现发黄,咨询该怎么办。此外,也有部分农户反映播种过深,播量偏大,播种过晚等情况,咨询后期管理该如何补救。就此,周口淮阳县农业局的粮食作物种植专家吴天明老师为我们做了解答:
1、小麦发黄。
1)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小麦种上以后,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土壤湿度大导致透气性不良,麦苗根系呼吸能力弱,养分吸收能力差引起的;严重地块甚至出现根系发黑,发褐等烂根现象;此外,整地质量差也会引起苗黄苗弱。需在天晴后,及时中耕松土晒墒,踏实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冬前壮苗。
2) 金针虫危害也会造成苗黄、苗死现象,可选用5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倍或48%毒死蜱乳油2000倍进行灌根防治。
2、播种过早或过晚。小麦播种过早容易旺长;冬季遇到低温时,容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晚容易导致麦苗生长瘦弱,分蘖节不足含糖量不够也容易发生冻害。
播种过早的要注意适时镇压,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亩施15%多效唑30-40克(兑水30公斤喷雾),以控制旺长,抗御冻害。播种过晚的要注意浅中耕,通过松土增温促进苗的发育。且需在返青期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
3、播种过浅或过深。小麦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播种过浅(不足3厘米)易导致分蘖节裸露,分蘖多而小,不耐旱,易受冻和早衰。播种过深(超过5厘米)容易形成弱苗,分蘖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麦苗不旺。播种过浅的要用土把小麦蘖拢一下,把分蘖节盖住,保护分蘖节;也可增施腐熟的农家肥,以提高地温,降低冻害发生率。播种过深的要及时扒土清棵,使分蘖节距离地面1-2公分。
4、播量过大。表现为麦苗生长拥挤,植株黄瘦、细弱,个体发育差,分蘖很少。后期植株过高时,小麦容易倒伏;通风不好,通光不良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病虫害。出苗后要及时疏苗,越早越好,以促进个体发育。
5、播后出苗不全。
1)小麦播种后,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现缺苗,要抓紧进行补全,补种与缺苗地片相同的品种。
2)移栽。对于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片,可在小麦分蘖期就地移苗补栽。移栽的麦苗要选择具有1-3个分蘖的壮苗,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的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以利于缓苗和越冬。
典型案例
僵硬的小羊
开封市开封县万隆乡的王先生反映,家里出生两三天的小羊羔头部僵硬,咨询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为他联系了畜牧兽医专家宋献曾老师。
通过了解情况,宋老师基本判断王先生家的小羊得的是白肌病,一种营养不良症,多发生在小羊身上。主要由于饲料中缺少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导致骨骼肌和心肌变形,出现运动障碍。因病变部位肌肉颜色惨淡苍白,称之为白肌病。患病大羊症状不明显,成年羊发病会出现繁殖技能障碍。患病小羊羔主要症状是肢体僵硬,运动不灵活,严重时体质虚弱,会伴有并发症(肺炎),甚至引起死亡。
治疗时,根据羊体积大小不同,选择注射一针0.2%亚硒酸钠2ml或0.5%亚硒酸钠1ml,隔天再打一针:出生不到10天的小羊打1ml即可,可同时对大羊进行治疗,大羊需打2-3ml,隔天再打一次,就会有明显效果,同时注意给母羊补充含硒、维生素e的添加剂效果更好。
宋老师提醒,在日常管理时要注意预防此病 :怀孕母羊生产前,可在饲料里补充大麦芽、绿豆芽、松针叶子、维生素e等,同时添加含硒的微量元素;也可以在产前20天左右,给母羊肌肉注射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一次就可有效避免该病发生。
媒体合作
河南科技报2016年12月份计划出版9期,每周二、周五各一期,预计相关热点内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