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 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 河南联通信息导航中心
本月综述
截至2019年2月底,我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总呼叫次数已达到1177万次,专家支撑次数达到613万次,日均呼叫次数在2826人次以上。2月份,技术宝典(种、养殖技术咨询)占比达25.4%,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共占比7.3%,共计占总咨询量的32.7%。
技术方面,本月省内广大农户咨询的问题主要以各类作物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其中,咨询小麦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共计6315个,占咨询种植技术类电话的33.7%;咨询各类蔬菜种植及管理技术的共计5284个,占比为28.2%;此外,咨询各类果树管理技术的共计4666个,占比为24.9%。
养殖类热线中,咨询各类畜禽疫病防治热线共计1253个,占养殖类热线的35.5%;咨询养殖技术的热线共计1140个,占比为32.3%。
本期热点
因地制宜,精准春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目前正值麦田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每年这个时期,小麦各类病虫害防治和高效增产管理办法等都是老百姓关注和咨询的焦点问题。各地反映的问题虽不尽相同,整体来说也都是小麦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受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老地块发生当地从未有过的病虫害类型的新问题。洛阳新安县的陈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陈先生反映当地种植的小麦今年普遍出现干枯死亡的情况,往年没有遇到过,咨询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立即为他联系了新安县农业局的农技推广专家赵健飞老师。考虑陈先生反映问题不是个例,赵老师第二天一早专程到铁门镇董沟村,实地查看陈先生所说的地块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经深入查看,赵老师最终判断,出现干枯死亡的小麦是春季低温冻害——主要是正月初五、初六两天温度过低造成的。发生冻害的主要为弱春性品种或半冬性品种中,对春季倒春寒敏感,抗倒春寒能力弱的品种。赵老师介绍,当地的倒春寒一般在3月份,主要表现为干尖,从没有出现过干枯死亡的情况。而今年因为倒春寒引起的小麦干枯死亡,可以说是新安县乃至整个洛阳地区历年来的第一次。
赵老师建议:已经出现症状的小麦,抓紧时间每亩追施15斤尿素并进行中耕看是否能恢复;根系没有死亡的,麦苗会在温度升高后慢慢缓过来,但是会影响产量;半个月后还没有恢复过来且面积比较大的,建议改种春玉米或者红薯。
赵老师提醒,要预防冻害发生需提前做好以下几点:
1、选种抗冻品种。下茬播种小麦时尽量采用半冬性品种中抗倒春寒能力强的。
2、培育壮苗,中耕除草,加强冬季麦田管理。
3、低温时使用防冻剂。浇水也可以防冻,但受环境条件影响,新安县旱地较多,可在不下雨、不下雪,土壤温度低时,提前喷施防冻剂(如:碧护、芸苔素内酯),用以保护叶片,免受冻害。
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每年根据气候环境条件,做好精细春管对后期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省植保站已于近日印发《河南省2019年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指导我省各地开展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据农业农村部的通报和专家分析,预测今年我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将重于上年,特别是小麦赤霉病存在偏重至大流行的风险,各地需重点做好监测预防,尽可能将病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典型案例
绵羊急性肠毒血症
周口市郸城县的段先生来电反映,几天前发现家中饲养的羊群中有一只羊有些走路不稳、没有精神。段先生当时没太在意,没想到这几天陆续有其他的羊只也出现这种情况。段先生来电直接要找宋献曾老师咨询。工作人员立即为他转接了原巩义市畜牧局的畜牧兽医专家宋献曾老师。
经过详细沟通,宋老师判断段先生家的病羊患的是——绵羊急性肠毒血症。一种发病群体为绵羊的传染病,属梭菌病的一种,系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病体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该病发病急、易死亡,染病多为年轻羊只,老羊发病较少。
患病羊只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腹痛肚胀、离群呆立或卧地
不起,同时伴有腹泻、全身打颤、磨牙、头和脖子抽搐后仰、口鼻流白沫,但是体温不高等症状。该病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发病羊只多通过灌石灰水进行控制:石灰乳浓度控制在15%左右,根据羊只大小适量灌服,连用3天。同时,未患病羊只也需灌服石灰水预防。
患病羊群预防大面积传播感染需做好以下几点:
1、隔离消毒。圈舍及粪便进行消毒并清理,每天至少消毒一次,两次更好。
2、免疫接种。待急性发病控制好后要做免疫注射,一年一次。一般在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注射三联苗或五联苗。连续免疫三年,不再发生可停止免疫。
3、放牧羊群管理注意细节。传染病的发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发现病羊要立即做到:不合群、不买卖、勤消毒、隔病羊,以防不经意间成为病害的传播源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