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19-06

    国产奶酪产业成为奶业发展新增长点

    一块小小的奶酪,将成为今后撬动我国奶业振兴的支点。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奶酪是调优乳品结构、促进奶业振兴、增加乳品消费的有力抓手。乳品企业应抓住发展奶酪的关键期,积极布局奶酪市场。 这位负责人说,奶酪是使用生鲜乳最多的乳品之一,发展奶酪生产有利于促进养殖与加工的紧密关系,有利于稳定奶业发展,在奶源相对过剩时期,生产奶酪可调剂奶源余缺。 全国畜牧总站研究员张书义说,生产1公斤硬质奶酪大约需要10公斤奶,可谓浓缩了牛奶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目前全国人均奶酪消费不到0.1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6。加快发展国产奶酪能从根本上保护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对平衡奶源供需、丰富乳制品种类、减少国产婴儿粉对进口乳清粉的依赖、提高国产婴儿奶粉原料自给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张书义介绍,我国进口奶酪从2006年的不足1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0.83万吨。但同时,2017年全国奶酪产量只有4万吨左右,其中以国内奶源为原料的自产各类奶酪不足1万吨。 近年来我国乳品消费增长放缓,每年仅增长0.8公斤,远低于上一个10年每年2公斤的水平。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消费提档升级,发展奶酪产业可引导乳品消费从“喝奶”向“吃奶”转变,潜力巨大。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支持发展奶酪、乳清粉、黄油等干乳制品。 对此,农业农村部这位负责人提出,乳品企业应抓住发展奶酪的关键期,积极布局奶酪市场,抓好生产,丰富品种,发展水牛奶、牦牛奶、羊奶奶酪,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加快研发创新,找好与传统饮食的结合点,丰富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提升奶酪品质,严守每一道关口,建立全程标准化生产体系。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5月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5月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全力打好“三夏”攻坚战,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虫害防控和生猪恢复生产,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夏粮生产量质齐升,在田作物长势好于上年。据我部农情调度,截至6月18日,夏粮收获已过九成,机收率超过96%,预计亩产比上年提高10公斤,丰收成定局。小麦品质明显好于上年,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达到33%,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南方早稻大部处于抽穗至灌浆期,长势总体正常。东北地区玉米大多处于壮苗至拔节期,大豆出苗整齐,长势均好于上年同期;水稻处于分蘖期,长势与上年同期相当。 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禽肉等替代品供应增加。截至6月16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37起,其中今年以来发生38起,月均发生起数明显减少,且均为点状发生。目前,已有26个省(区)解除疫区封锁,生猪调运秩序逐步恢复。禽肉等猪肉替代品生产加快发展,1—5月鸡肉产量同比增长16.1%。奶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1—5月牛奶产量增长5.3%;水产品供应充足,1—5月水产品总产量2145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大宗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水果、猪肉、鸡蛋价格同比涨幅较大。粮食价格保持平稳,普通小麦批发价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0.6%;大米批发价环比持平,同比小幅下跌;玉米市场粮源供应偏紧,价格环比上涨3.2%,同比上涨6.7%,随着临储玉米投放加大,涨价预期趋弱。部分水果价格出现较大幅上涨,5月份我部监测的6种水果均价每公斤7.55元,环比上涨19.5%。猪肉价格涨幅较大,集贸市场月均价为每公斤24.71元,同比上涨26.6%,但仍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鸡蛋价格连续两个月小幅上涨,集贸市场月均价为每公斤9.95元,同比上涨9.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CPI同比上涨2.7%,水果、猪肉影响CPI上涨0.86个百分点。 农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农村消费持续活跃,1—5月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367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幅0.9个百分点。农村电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淘宝大数据平台显示,5月份食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4%。1—5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837亿元,同比下降2.3%,降幅比1—4月扩大2.2个百分点,分别比二三产业低5.5个和9.4个百分点。 农产品主要进口来源结构显著变化,自美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大幅下降。1—5月,我国自巴西、东盟、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农产品进口保持快速增长,进口美国农产品继续快速回落。其中,进口巴西农产品金额由上年同期的631.2亿元上涨至761.9亿元,增长20.7%;进口美国农产品金额由上年同期的732.2亿元降至327.3亿元,下降55.3%。1—5月大豆进口3175.1万吨,同比下降12.2%,其中,1—4月进口美国大豆430.9万吨,同比下降70.6%。1—5月猪肉、牛羊肉进口均有所增加,合计进口140.5万吨。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襄城县:搭建老百姓增收致富新平台

    “俺种了13亩西瓜,一亩地大概收入一万多点,换季了还能种蔬菜。销路俺都不用愁,村里专门成立的有合作社,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大棚瓜菜。现在在家忙着,比以前在外打工强多了。”6月21日,在襄城县湛北乡尚庄村,说起今年种植西瓜的收入,瓜农常素英乐呵呵地说。 村民们生活越过越好,得益于湛北乡凝神聚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取得的成绩。今年以来,湛北乡以党建为引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着力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通过坚持因地制宜、培养特色、发展产业等致富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增收显著提高、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的发展新路子。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的是搭好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平台。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自然愿意听党话、跟党走。”湛北乡党委书记姚鹏说。 该乡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启动实施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计划,明确提出“一个创新、三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即坚持因村制宜,大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村,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转化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同时,立足乡情实际,因村制宜,大胆探索“群众参股”“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 在党建引领下,尚庄村建立起了村集体股份,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先后建起了连栋纹络玻璃温室采摘示范棚、瓜蔬育苗大棚等产业项目,带动全村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实现“群众参与收益分配,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双赢”局面。 针对部分临山村无产业发展集体经济问题,该乡积极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该乡北姚村抓住首山治理的有利时机,以党建引领推行合作经济模式,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的形式,成立了益众实业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党建+农旅一体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截至目前,湛北乡21个行政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125万元,预计年底可达185万元,并成功打造了北姚村、尚庄村、七里店村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在全乡形成了争相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局面。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振兴乡村的关键,是确保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也是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可靠保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湛北乡将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全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党建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湛北乡党委书记姚鹏说。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淅川县:6万斤种子飞播造林

    6月21日至23日,一架“空客H125型”直升机盘旋在淅川县马蹬、老城等镇上空,6.15万斤种子撒向该县马蹬等7个乡镇的荒山。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立地条件差,荒山面积大,山高路陡,造林难度大。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效率高、不受地形限制等优势,适合在造林难度大的深山、高山地区进行。 淅川县2019年规划飞播造林9万亩,主要涉及金河、上集、老城等环城及环丹江口水库乡镇。树种以侧柏、黄连木、栾树等树种为主。 为提高飞播精度,淅川县今年还首次采用无人机对环城、环丹江口水库、县内主干道等沿线小片宜林地进行精准飞播1万亩。 为保障飞播成效,淅川县首次采用ABT生根粉和鸟、鼠驱避剂全面拌种,靠气味阻止鸟、鼠偷食林木种子。同时,飞播结束后,该县与播区所在乡镇签订飞播造林合同书,明确双方责任,对飞播区域全部实施封山育林,每2000亩配备一名护林员,定岗定责,确保造林成活率。 据悉,自1980年飞播造林在淅川县试播并获得成功以后,淅川县先后在荆紫关、西簧、寺湾等10个乡镇45个播区飞播造林66.3万亩,其中有效面积54.81万亩,飞播成效较好的面积达31.7万亩以上,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内乡瓜蒌丰收在望

    6月18日下午,晴空万里,内乡县王店镇石桥村种植大户周少华的百亩瓜蒌园内瓜秧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青瓜蒌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棚架。 38岁的周少华高兴地说:“瓜蒌种植4年一轮作,管理粗放。新鲜的瓜蒌籽可以食用,瓜蒌皮和瓜蒌根是常用的中药材。晒干的瓜蒌籽每斤1~18元、瓜蒌皮每斤3.5元。前三年每年以出售晒干的瓜蒌籽、瓜蒌皮为主,年收益是每亩3500~5000元,第四年不但可以出售瓜蒌籽、瓜蒌皮,还可以出售瓜蒌根,每穴瓜蒌根可长到40斤左右,市场价每斤0.9~1元,效益十分可观。瓜蒌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可吸纳农村贫困及闲散劳动力20余名,既富裕了自己又给大家提供了就业途径。今年天气干旱,气温高,别的瓜蒌园因为缺乏水源,瓜蒌长势不佳,但咱的瓜蒌园全是采用滴灌浇水,瓜蒌苗发芽早、长势好,当然也结果多、瓜个儿大,肯定产量高、收入也高呀!”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河南淮滨:有机花菜丰收惠农家

    6月18日,淮滨县谷堆乡申营村绿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400余亩有机花菜喜获丰收,社员们正忙着采收,装车外运。“今年花菜大丰收,前面两个棚的已经运走了。”该合作社负责人王继才高兴地说。 据了解,绿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有50多个蔬菜品种,除了供应本县,大部分卖到广州、深圳等地区。该合作社今年加入了淮滨县产业联盟,这个产业联盟整合了该县20多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取长补短,共同开拓市场。“产业同行互相介绍客户,互补产业联系得更加紧密,实现了共赢。”王继才骄傲地说。“有机花菜种植周期短,只需要3个月左右,按照市场最低价每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该合作社业务经理陈勇说。 在陈勇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走进了合作社的仓库。“这是我们刚从网上购买的采摘篮,现在城里人都喜欢走进田间摘点新鲜有机的瓜果蔬菜,我们采摘园里有草莓、黄瓜、番茄等,每天可以接待好几拨顾客,周末、节假日人会更多”。陈勇介绍说。 “看到这一朵朵饱满的花菜,我心里高兴啊!以前穷,也没有门路,现在跟着王老板种菜,我脱了贫。”2017年脱贫户王学平说。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河南南阳:发展特色“林+N”产业 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时下,在河南南阳宛城区汉冢乡国储林项目区,2600亩的林果散发着阵阵幽香,树下种植的瓜菜绿意融融,让整个项目区显得“热闹非凡”。 去年以来,汉冢乡围绕绿色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以白桐干渠为轴心,辐射周边6个行政村,建设高品质的林海、果园和花海、自行车赛道、国储林树种科教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特色种植,有效拓宽了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的途径,趟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有效地助推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和林下经济合作,让更多的贫困户共享这一生态经济成果,为脱贫攻坚注入新的活力。该项目共流转贫困户土地42户120余亩,仅半年时间对贫困户用工就达到2000余人次,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使贫困户在共享生态效益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势在必行

    一方面,可供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人们生活交通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地价水涨船高,人们居住、生产需要的土地成本越来越高。专家表示,需要从宏观层面、区域层面、专项层面,构建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因地制宜,盘活存量土地—— 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严格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用地”。专家学者在近日召开的节地中国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当前土地利用已步入存量时代,存量土地开发潜力巨大,节约集约利用将是大势所趋。 农村建设用地浪费现状堪忧 说起我国基本国情,“人多地少”肯定是其中一条。其中“地少”大致有3方面含义:即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多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细算下来,优质耕地、人均耕地、后备耕地都不多。 而且,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规模扩张过快。2000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了70%,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大幅下降。目前,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中处于低效利用状态的有5000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建成区的1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朱道林曾参与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超六成省份商业服务用地地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产业效益偏低,半数以上省份工矿仓储用地产业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产业效益不高。 朱道林说,从全国空间格局来看,2009年以来,商业服务用地地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呈现从沿海到内陆递减的规律。工矿仓储用地产出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以东南沿海各省份为主形成明显的带状高值区。 从住宅用地来看,我国住宅用地比例及人均住宅用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在一半左右。2017年测算显示,全国城镇住宅用地占比平均为33%,人均住宅用地面积为39平方米。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叶艳妹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浪费情况颇为关注。她展示出一组数据,2006年至2015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了1.9亿人,但农村建设用地不仅没有相应减少,反而增加了255万公顷,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高达325平方米。 土地利用向内涵提升转变 朱道林表示,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的现象,因为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依赖性较强,城镇土地低效、粗放扩张比例较高。 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直接导致东西部土地利用效率差距较大。2009年以来,全国84个重点城市中低效扩张与粗放扩张型城市数量占比始终较高,集约扩张型城市仅占20%左右。而这些相对集约扩张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城市群,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中服务业占比的提升和土地资源的相对有限促使其用地集约度提升。 自然资源部开发利用司副司长杜官印表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用地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其配置必须相应调整。 杜官印认为,从建设用地结构上看,多年来工矿仓储用地供应在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占比始终在20%以上。现在,生产性服务业日趋活跃,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兴起,盘活城镇低效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可以为新兴产业发展释放空间。 同时,节约集约用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因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节约集约用地就是要以有限的土地承载经济的长期增长,缓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外部环境的倒逼。一方面,城市里可供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导致城市半径越来越大,人们生活交通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地价也水涨船高,人们居住、生产需要的土地成本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期,必须盘活存量土地,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使土地利用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让低效用地产生更大收益 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存量土地所涉及的产权关系、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对于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更多管理和协调的智慧。 杜官印表示,首先需要更加完善的节地评价体系。从宏观层面、区域层面、专项层面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加强对城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的评价,及时掌握和科学评估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空间、潜力。 同时,注重统筹规划也不可忽视。政府部门在组织编制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时,需要做好片区整体改造开发单元规划编制,合理平衡片区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开放空间等需求。 有关专家表示,存量土地盘活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需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改造模式,让各类主体以最适应的方式参与到改造中来。既可以由政府主体实施改造,也要允许产权主体或第三方为主实施改造,最终目的是盘活低效用地,使其产生更大收益。 其中,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各有优劣。叶艳妹表示,政府主导模式有利于保障公共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增进公共福利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市场主导则有利于土地产权人和市场主体共享土地发展权和增值收益,充分利于市场机制的优势盘活低效用地。 有关地方实践显示,市场机制下,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收益得到满足的项目推进较快,一些公共事业、商品住宅类项目推进则相对缓慢。由此可见,要取得突破,实现多方共赢非常关键。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夏种玉米质量提高 供给侧改革提振玉米市场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夏收夏种接近尾声,记者走访发现,今年夏种期间,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往年继续出现了下降,但玉米的品种、质量等却有了很大提升,玉米供给侧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这个改变,可能会为近期震荡不定的玉米价格带来提振作用。 滑县是河南省的种粮大县,前不久,这里的麦收刚刚完毕,紧接着,便迎来了夏种。魏成显是当地的一位种植大户,2016年,河南省在各地推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魏成显紧跟改革步伐,根据当地土地的特点,尝试对玉米种植面积进行调减。 魏成显:现在我们种五谷杂粮,比种玉米的效益高出几倍。 今年夏种时节,魏成显家的地有一多半都种上了花生和杂粮,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往年减少了,但玉米的种植质量,不仅没有打折扣,还向上提升了不少。 魏成显:我们这片玉米地已经三年不用农药、化肥了,因为要达到有机标准,必须三年不用这些。 记者了解到,滑县有农田190万亩,目前夏种已经大头落地。从全县的整体情况来看,玉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虽然玉米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品种质量都有提升。 滑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副科长李善奎:有十多万亩的订单玉米,糯玉米、水果玉米也有一定量的提升。 六月中下旬,大部分地区的夏种仍在进行中,但是河南、山东等地已经进入尾声。截至目前,河南省春播、夏播累计播种秋作物11650万亩,其中玉米达到5630万亩,播种面积进一步减少。 近些年,不少种植户都开始选择种植其它作物代替玉米,除了受政策引导的影响外,最大的原因还在于玉米价格的频繁波动。2018年底到今年年初,玉米价格较往年同期出现了明显上涨,但到了春季前后又出现了明显下降。直到3月份,玉米价格又一次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上涨,而到了5月底,由于玉米临储拍卖的影响,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又出现了一涨一跌的分化。 卓创资讯分析师唐晓霄:五月底开始,维持了两个月涨势的玉米价格开始下滑,截止到现在,东北和南方地区累积下滑40元到60元一吨,华北地区受小麦购销活跃,玉米购销量少的影响,价格涨了20元到30元一吨。 目前,全国玉米的整体价格仍然保持下调态势,但下滑的幅度越来越小。唐晓霄表示,玉米临储第二次拍卖之后,玉米价格的跌价幅度从之前的100元到130元一吨,降到了40到70元一吨。但6月初第三次拍卖后,玉米价格仍然难逃下滑态势。 唐晓霄:6月6日,第三次拍卖之后,成交价格继续降低,优质地区的优质粮溢价在20元到40元一吨,其它地区都是底价成交居多,而且陈粮的出库价比新粮低了30到40元一吨。但是受临储拍卖底价的托市支撑,玉米价格继续下滑的空间有限。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分析师唐晓霄预计,从短期来看,玉米价格可能继续保持震荡态势,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小幅变化。 唐晓霄:我们预计,6月份,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下滑空间在20到30元一吨。7月份,受需求低迷的影响,价格将维持震荡运行,小幅走低的趋势。 不过,从今年夏种的情况来看,后期,玉米价格走势如何,还要看市场对于玉米的需求变化。由于当前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效果较好,因此,有专家预计,从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态势来看,今年,企业对于玉米的工业需求还将持续增长,这也将从一定程度上提振玉米价格。

    [更多详情]
  • 25 2019-06

    汝南县:红花药材喜丰收

    6月20日,汝南县常兴镇代塔村孙俊敬正在收获红花药材。去年秋,孙俊敬与安徽省亳州市一家药材公司签订了30亩红花药材种植订单,经过科学管理,红花今年喜获丰收,亩效益达3000元左右。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