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7 2019-06

    “河洛江南”插秧忙

    6月16日,在孟津县会盟镇的黄河滩区,农民们正忙着插秧苗。该镇因黄河穿境,在黄河滩区形成了洛阳地区最大的稻米生产区,赢得了“河洛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今年该镇水稻种植面积15200亩。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杞县脱贫户谢贵东带领贫困户同走致富路

    “我们可以在谢贵东的大棚里直接采摘西红柿,新鲜、还能免费试吃,老板很大方。”6月13日,杞县圉镇镇孙寨村的杨艳凤对湖岗乡宋寨村种植大户谢贵东种植的西红柿赞不绝口,“谢贵东种的西红柿沙瓤、皮薄、口感好,我们附近村里的村民经常来他家买西红柿。” 谢贵东是湖岗乡宋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靠种植大蒜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今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谢贵东建了3个蔬菜大棚用来种植西红柿。“县里给我贴息贷款了3万元,市科技局驻村工作队还免费给我提供了8000多块钱的种子。”谢贵东依靠自己一手种植西红柿的好技术,一心一意发展3个蔬菜大棚。有时遇到困难,驻村工作队会邀请科学技术特派员专门来给谢贵东进行技术指导,谢贵东对自己种植西红柿很有信心,“有了驻村工作队和乡党委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丰收不成问题。” “头茬西红柿已经上市,很抢手,一个大棚纯收入1万多元,三个大棚3万多元,可以种两季,我这3个大棚一年纯收入可以达7万左右。”当问及收入时,谢贵东难掩心中的喜悦说。 现在是西红柿上市的季节,谢贵东请了五六个贫困户在大棚里帮忙采摘。“我们来帮忙采摘西红柿,按天是60元,按小时是7.5元,凉快的时候干活,能挣钱,也不累。”正在谢贵东大棚里忙着采摘西红柿的同村贫困户谢致伦很愿意跟着谢贵东一起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我们宋寨村制定了帮扶计划,着重于产业扶贫,扶持村里规模化种植产业大户,再利用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带头,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宋寨村党支部书记谢红波相信,在全村干部群众和种植大户的共同努力下,促进贫困户快脱贫、真脱贫、稳脱贫,有信心按时实现整村脱贫。 种植西红柿让谢贵东尝到甜头,看到了发展规模种植产业经济的好处,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和带动本村贫困户共同致富的信心。 “我还要扩大规模,已向村里申请了周边几十亩土地的流转权。我准备带动村里20多家贫困户一起种植西红柿,走共同致富路……”谢贵东信心满满地描绘着自己蔬菜大棚的美好未来。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秸秆综合利用的兰考经验值得分享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观摩活动近期在河南兰考举办。2018年,国家能源局批准兰考作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示范县,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希望探索出可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能源科学发展之路。 秸秆的处理一直受到社会关注,从传统的直接烧掉,到后来的打包运送到工厂加工,再到现在的综合利用到日常生活中,秸秆的处理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小小秸秆,背后其实是个大课题。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和您聊聊小秸秆里的大学问。 张子雨:针对秸秆利用,河南省兰考县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方法。根据当地的经验,秸秆可以用来发电,进行固化成型之后,还可以当成新型燃料。如果把秸秆当成肥料,可以用来养殖食用菌,也可以粉碎之后还田,增强土壤肥力。同时,秸秆还可以当成饲料,供应养殖业。 农业是一个直接和大自然打交道的产业,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要素,天然就孕育着循环利用的契机,只要经过探索,就能够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使用方式。在这种循环中还有很多商机。之前有新闻报道,在一些秸秆回收利用做的比较好的地方,秸秆现在成了“金贵”物件,供不应求。 也有人说,现实当中秸秆循环利用的过程不畅通。但问题很可能不在秸秆本身。 大家应该听过一句话:废料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对秸秆来说也适用,只要秸秆能有个去处,就不用头疼该怎么处理。为什么没有去处呢?原因可能是缺少相关产业布局。 兰考县之所以秸秆处理得好,是因为产业发展更多元——不仅有食用菌、养殖等行业,还有发电,秸秆加工,新技术研发利用等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行业。所以秸秆的去处很多,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这种多种行业相互交织的关系还可能催生出新的火花。 当然,各地经过了多年发展,相关产业都有相应基础。很多时候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产业链环节缺失,而是各个环节之间的“接触不良”。现在物流和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如果能够疏通整合这些信息,秸秆这种资源就不会遇到加工利用的“断头路”。秸秆处理利用要放在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中,所以管理部门要看准方向,在最适当的时候帮一把。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战

    6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推进落实视频会议。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部署,把防控草地贪夜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要事急事来抓,全面监测预警,及时有效处置,确保草地贪夜蛾不大规模迁飞、不大面积连片成灾,坚决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会议提出,草地贪夜蛾自今年1月迁飞入侵我国以来,已扩散蔓延到18个省区市,并呈继续北迁趋势,防控形势严峻,任务紧迫艰巨。要按照“严密监测、全面扑杀、防治结合、分区施策”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分区防控。西南和华南周年繁殖区,要全力扑杀境外迁入虫源、全程控制虫口基数,控制迁出虫源;江南和江淮迁飞过渡区,要阻杀迁入成虫、压低繁殖基数、减少迁出虫源,减轻北方地区压力;黄淮和北方重点防范区,要重点设防、充分准备,及时诱杀成虫、主攻低龄幼虫,将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韩长赋表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立足防大灾、控大害,把问题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和物资准备得更充足一些,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全面监测预警,增加网点、增派人员、装配设备,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系统监测、全面普查,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河南小麦机收工作基本结束

    记者从河南省农机局获悉,截至6月13日17时,除豫西山区少量小麦尚待成熟外,全省8600万亩小麦机收工作基本结束,机收率保持在99%以上。全省投入联合收割机总量约18.8万台,高峰期日投入收割机14.5万台,日收获小麦1048万亩。目前,大批收割机已陆续奔赴山东、河北等地作业,预计出省作业收割机总量将保持在3万台以上。 麦收期间,河南省各地联合收割机供应良好,加之各地农业农机部门精心调度,全省三夏机收作业秩序井然,基本实现了小麦成熟一块、收获一块。自5月25日,南阳大规模机收作业启动,至6月13日全省麦收基本结束,历时20天,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争抢收割机和哄抬收割价格的情况。为应对6月5日至6日全省大范围降雨,豫南麦收区积极组织雨前抢收,其中上蔡县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引机信息,收到增援收割机1000余台,收割机日投入总量超过7000台,日抢收小麦70余万亩,基本实现了“龙口夺粮”。各地抢抓雨后墒情,组织机播作业,基本实现了收获一块、播种一块。 麦收期间,河南各地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科学调度农机作业,促进供需有效对接。设立在洛阳市的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为2万多台农机安装了北斗星远程控制器,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可实现农机跨区作业的轨迹、机收面积和农机位置等信息的实时掌控。许昌市建设了“智慧农机”平台,为全市2400台联合收割机安装了具备定位导航、联动呼叫、计亩测产等功能的智能终端,减少了跨区作业的在途时间,有效降低了人工投入。 据介绍,麦收期间,全省多部门通力合作,服务保障工作到位。交通运输部门落实收割机及其运输车辆免费通行政策,并开辟绿色通道。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在1000个加油站开辟农机专供加油机位,并以优惠价供油。省气象局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增加预报频次,并通过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将气象、机收等信息第一时间发送至作业机手,累计发送短信142万条。公安部门根据麦收进度,加强麦收重点区域的警力部署和巡查力度,并为批量转移的收割机提供护送服务;全省设立各类三夏接待服务站480多个,农机系统组织2万多名管理、技术人员深入麦收一线进行指导服务。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柘城辣椒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多个国家

    “你是不是看我要的热(方言:买东西的心情迫切),你就涨价?”被人称为王老板的经纪人王兰学显然被对方“胡乱要价”的行为有所不满。 “就四块二这个价给你,我也不赚啥钱。这是我麦头嘞(方言:麦收之前)收嘞货。”今年50多岁的持货人刘建华,边说边用木板把散开的辣椒拢到一起,生怕有人抢了去,“你看看旁边的辣椒哪个能给我的比?” “卖不?”王兰学向刘建华靠了一步,突然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同时用手比划着记者看不懂的价格。 “哼,不卖,不够本咋买?”对王老板给出的价格,刘建华冷笑一声,一脸的苦相,显然不接受,。 “你们还是老乡嘞,这样吧,王老板向上添点,你往下抹点,行不行?”眼看生意要黄,周围的人开始支招。 “听人劝吃饱饭。啥也别说啦,我给你三块九!行吧?”王老板要货心切,提出了涨价的最高数。 性格内向的刘建华并没有说什么,抿嘴憨憨一笑,感觉每斤3.9元的价格有点甜酸,但似乎也要不到更高的价格了,勉强答应。 这是6月12日早上6点左右,发生在柘城县辣椒大市场院内的一次辣椒交易。 据柘城县辣椒产业办公室主任张廷俊介绍,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的柘城县辣椒大市场是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市场占地300亩,上通省外国外,下联千家万户,产品销往新疆、贵州、四川、上海等国内的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般情况下,这里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了交易,十多年来,一直是柘城县醒来最早的地方。虽然现在正值三夏大忙,也是交易的淡季,但当天早上6点左右记者来到这里时,市场内依然热闹非凡,买的、卖的,卸货的、装货的、分拣的……空气里夹杂着明显的辣椒清香。 在走访中得知,现在市场上品相好、辣度高、颜色正的上等三樱椒,每市斤10.5元。而对于后期拔园的那些大小不匀、色泽不鲜、肉质少的三樱椒,定价不太明确,在卖家眼里,像个金条,总想卖个最高价;在买家眼里,总是与上等的货物相比,觉得要色泽没色泽,要卖相没卖相,要辣度没辣度,总想买个最低价。所以,值与不值,没有很明确的界线,交易时讨价还价,自然难免。 生活中,有些人不喜欢交易这个词,总觉得太冰冷,少了温度。但该县辣椒产业办公室主任张廷俊说,目前,柘城县三樱椒的价格是全国三樱椒价格的晴雨表,这里买家和卖家在讨价还价后最终尘埃落定的交易价格,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辣椒网站上公布,“指挥着”不同地方的三樱椒交易。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花生新型农机示范观摩会在正阳县举行

    为了有效提高花生生产效率和播种质量,促进花生产业发展,6月11日,由河南省农科院和驻马店市农科院合办的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花生专项新型农机示范观摩会在正阳县慎水乡姚寨村召开。省农科院、驻马店市农科院、正阳县农业局、正阳县科技局以及花生机械厂家、花生种业经销商、花生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代表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现场观摩会上,针对目前传统种植方式的不足和花生生产形势的变化,专家建议广大村民,利用新型花生种植机械,在播种方式上改为先起垄后播种,可有效保证播种深度,减少麦茬对播种的影响,提高播种质量。在种植技术上采用宽垄高垄,降低了成本,改善群体通风透光,减少后期病害发生,增强花生抗旱排涝能力及防灾减灾能力。调整垄上行距,保证花生下针空间,提高果针成果率。结合新型花生种植机械,专家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对花生生产的促进作用,并将结合实际,为广大花生种植户提供优质、实用的花生生产机械。 会议现场,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和正阳县农业局等向万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赠送了花生播种机以及种子、肥料、农药。全体参会人员详细观摩了新型花生种植机械起垄、施肥、播种、覆盖、喷药一体化的过程。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民权县花园乡吴老家村3000亩马铃薯喜获丰收

    6月12日,在民权县花园乡吴老家村马铃薯产业基地,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目前,当地群众种植的3000亩马铃薯进入收获期,该乡党委、政府组织群众利用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收获马铃薯。一筐筐、一袋袋、一车车、一田田鲜嫩的马铃薯映衬着当地老百姓丰收的喜悦。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民权县为贫困户的村民送来了“及时雨”

    骄阳似火,大地金黄,又是一年麦收季。6月11日一大早,在民权县王桥乡王元子村的麦田里,村民又看到了该县教体局驻村帮扶人员忙碌的身影。 贫困户的麦子怎么收?联系的收割机到了没有?怎么才能让贫困户的麦子颗粒归仓?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帮扶干部的心。 “俺永建大兄弟,对俺好嘞很,因为俺收麦,他跑三四趟了。”王元子村赵新庄组村民赵厚德看着院子里正在晾晒的麦子,笑得合不拢嘴。“你看俺住这新房,国家给盖的,前前后后也是俺永建兄弟帮着张罗的,我都没操多少心。”今年48岁的赵厚德说起该县教体局帮扶责任人李永建直竖大拇指。 “思义叔,我看你家麦子熟了,我们帮你收了吧?”该县教体局帮扶责任人郝卫东来之前,特意到张思义家麦田里看了看。“你们真是‘及时雨’啊,我正作难呢,这下好了,真太谢谢你们了。”张思义激动地说。 据了解,张思义是该县王桥乡王元子村张庄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78岁,常年需要吃药,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每年到了麦收季节,如何收麦就成了他的大难题。 “这几年,要不是怀民哥,俺的日子真过不下去,他对俺的帮助,俺一辈子不会忘。这不,俺家小麦刚熟,他就来帮俺收麦了。”王元子村赵新庄组村民赵振伟,说起该县教体局驻村第一书记桑怀民,充满了感激之情。 据了解,赵振伟是桑怀民的帮扶对象之一,家里有四个孩子,爷爷还患有脑血管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整个家庭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桑怀民了解情况后,先后帮赵振伟的爷爷办理了慢性病手续、申请了低保,又介绍赵振伟妻子到公益岗位从事农村保险宣传工作。 “俺爷看病基本不花钱,小孩上学不花钱,俺跟俺媳妇多少能挣点,国家还有贫困补助,俺家有了稳定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这得感谢国家,感谢桑书记。”问起将来的生活,赵振伟充满了希望,还说打算攒钱买辆农用车哩。 “这几年庄稼收种都是教体局的干部帮俺干的,俺今年70多岁了,手还残疾,也没有农用车,他们帮俺收庄稼,自己找车,还不让俺花一分钱,要不是他们帮忙,俺真不知道该咋办。”说起帮扶干部,王元子村张庄组村民陈庆军感激不尽。 据了解,为不误农时,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夏收难题,确保颗粒归仓,该县教体局成立了由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三夏”帮扶队,深入帮扶村,帮助贫困户开展夏粮抢收工作。

    [更多详情]
  • 14 2019-06

    河南西坪镇:技术送下乡菇农心不慌

    “老张赶快来香菇基地,县里的专家来培训了!”家住在西坪镇牧牛岭易地搬迁安置区的陈建军正在给邻居打电话,不一会儿,大棚里就聚满了菇农。原来是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吕彦飞主任带着专家小组来对搬迁群众进行待料香菇越夏管理培训。 外面是火辣辣的太阳,大棚内缺很凉爽,专家们指导菇农做好大棚内温度监控和各种通风设施,特别是对菌袋的摆放和扎孔做了详细的要求。专家们当场解答菇农的疑惑,并亲手示范。 “以前没搬到社区的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索,年年夏天都会因为温度过高,香菇袋都要坏死好多,现在搬到了新家,专家们亲自来给予指导,俺也放心多了”家住1号楼的周强告诉笔者。 牧牛岭异地搬迁安置区于2018年5月完成入住,为了确保群众能够稳定增收,政府专门配套建成了一个可容纳80万袋的待料香菇种植基地,免费提供场所和棚架。在2019年初,为鼓励搬迁群众种植,有给予每人1000袋的免费菌种,目前该基地共有袋料香菇70余万袋。 西坪镇发展袋料香菇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镇共发展待料香菇2100万袋,专业化制棒场6家,建成食用菌加工出口产业园一个,2018年夏天,西坪镇成功申报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对种植袋料香菇得贫困户进行补贴和帮扶。袋料香菇产业已经成了西坪镇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袋料香菇越夏是个关键,菇农们辛苦一年的收获往往会因为夏天管理问题而化为乌有,我们各乡镇办公室要做好规划,积极深入种植户家中,帮助搬迁菇农顺利越夏”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吕彦飞主任对随行的专家们讲到。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