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9 2019-05

    中原地区开启夏收模式 预计6月中旬机收结束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河南省8600万亩小麦陆续成熟,中原大地由南往北开始大规模麦收。从河南省农机局获悉,我省的南阳、信阳、驻马店、平顶山等地小麦陆续开始收割,截至当日17时,全省已收获小麦416万亩,“中原粮仓”迎来收获季。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我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全力抓好“三夏”工作,对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扛稳粮食安全生产重任意义尤为重大。 今年,河南省小麦收获面积8600万亩左右,据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25日17时,全省已收获小麦416万亩,其中包括南阳243万亩、驻马店56万亩、邓州49万亩、洛阳21万亩、信阳20万亩、平顶山11万亩、许昌11万亩……累计投入收割机4万台。 “今年410万台(套)以上农机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以上,完全能够满足机收需要。”该负责人说,预计河南省大规模机收作业持续20天左右,麦收高峰在6月6日前后,6月15日前后机收作业基本结束。 麦收期间不利因素主要是天气的不确定性。目前省、市、县三级农机部门已成立“三夏”农机会战指挥调度办公室,24小时值班,上下联动,及时调度机械应对突发天气。同时,为提高抢收效率,省农机局与省气象局利用省气象服务中心应急短信平台,为在河南境内从事跨区作业的作业队、机手和组织、管理人员免费推送小麦机收信息和天气信息,引导农机合理流动,力争熟一块收一块,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为服务好“三夏”生产,满足机收作业需求,目前河南省1000座加油站设立农机专供加油机位,柴油供应充裕,并以优惠价供应机手,还免费发放洗漱用品、矿泉水等“三夏礼包”。此外,全省还设立500个以上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为过往机手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今年,河南省小麦收获面积8600万亩左右,截至25日17时,全省已收获小麦416万亩 。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香花辣椒一片红

    香花镇属淅川县。在淅川,素有“香花辣椒一片红”之说,意思就是香花辣椒形成了大产业,红了香花,红了淅川。 香花辣椒种植的历史已不可详考。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县香花辣椒年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以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县年种植规模一直在15万~20万亩。1999年,全县辣椒年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6000万吨,产值3.5亿元。单单在2011年,香花小辣椒年出口量占全国干椒出口总量的40%以上,并由此形成大产业,闻名中外,成为当地一张鲜明的地理名片。 香花镇及淅川县辣椒产业发展是从小辣椒开始的。1978年,当地从日本栃木县三樱市引进“栃木三樱椒”原种,后经过试种、培育,品质更加优良。1993年因色泽鲜、皮肉厚、辣味浓、油分大、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淅川县小辣椒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定名为“香花小辣椒”,从而得以发展。经过20多年的品种选育、栽培管理,“香花小辣椒”名称拓展成“香花辣椒”。 香花辣椒近40年的蓬勃发展与持续的科技支持分不开:1999年,淅川县成立辣椒科学研究所,2006年、2013年分别通过“神六”“神十”进行太空育种,保障了香花辣椒在品种选育、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防重茬、加工、存储、品质提升、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成功。香花辣椒创造了四个“第一”:面积全国第一,常年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产量第一,年产干椒4000万公斤以上;专业市场规模第一,香花辣椒城年成交额6亿元以上,被原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第一辣椒城”;品质全国第一,四次荣获国家、河南省优质农产品奖和名牌产品,品牌价值已达50亿元。 香花辣椒的品质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即形美、色鲜、肉厚、辣浓、味香。香花辣椒的植株生长紧凑,辣椒果个头大小均匀,青椒深绿色,老熟椒红色或紫红色;果肉厚,肉质嫩脆;辛辣味强,难能可贵的是辣香兼备。由于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独特的品质,香花辣椒于2006年获得中国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0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随着淅川县特别是香花镇辣椒产业的发展,一大批辣椒深加工企业蓬勃发展,香花小辣椒走上了系列化、产业化的广阔天地。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开封中牟:西瓜变“小”了收益提高了

    5月20日,在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的公路上,村民校林成正在售卖刚采摘的西瓜,“我这是小瓜,城里人喜欢这样的,好卖。” “中牟西瓜”是郑州市知名农产品,年均种植面积在6万亩左右,但大中果形西瓜占70%左右,成熟期集中、缺少适合都市观光采摘的新优品种,特别是近年来流行的小果形西瓜。 更新品种、改变传统种植技术,提质增效迫在眉睫。大洪村的老瓜农王银山首先“吃上了螃蟹”,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他开始种植小果形西瓜新品种。 今年,在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郑州果树研究所示范种植了23个优质中小果形西瓜品种。该项目负责人孙德玺介绍说,筛选出的品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超过12%,最高可达15%,且实现了果形、皮色、瓤色、功能的多样性,完全满足都市农业发展需求。 同时,为了达到“优质、安全、简约、多样、高效”的目的,专家还集成品种、种子处理、化肥替代、绿色防控等多项关键技术,构建了化肥减施、农药减施和高效栽培3大技术体系,亩均增效6000元以上,实现西瓜生产、生态可持续和绿色模式可复制、可推广。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汝南县板店村:梨园套种西瓜一园双丰收

    “在梨树下种西瓜和红薯,既可防止杂草滋生,又可通过茎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增加一项收入,一举三得。”5月22日,在汝南县板店乡板店村绿丰家庭农场,工人或忙着给梨树幼果套袋,或忙着整理梨树下的西瓜秧,农场负责人李伟则一边指导技术一边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据李伟介绍,三年前,他种植了300亩改良黄金梨。该品种果实核小、糖度高、肉质好,市场销路广,种植三年即可结果。为了提高幼龄果园效益,他选择在梨树下套种西瓜、红薯各150亩,收入60多万元,除去土地租金和投资及人工费用外还有盈余。 “明年梨树将进入盛果期,预计亩产可达4000斤左右,按每斤3元计算,亩收入就是1万多元。光梨树一项,收入就可达两三百万元。”李伟介绍说,“不过梨园开支也大,仅人工一项每年就要支出近百万元,施肥、剪枝、打药、除草都要用工,最多时一天用工就达百人,平时在我们这里务工的贫困户就有20多人。” 近年来,板店乡有许多果农像李伟一样,利用幼龄果园空闲地套种生育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的作物,实现了丰歉互补、以地养地、瓜果薯多收的“双赢”效果。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放心!猪肉供给有足够保障

    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等诸多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有一些网友认为,猪肉价格之所以上涨是因为供应得不到保障,甚至有人预言猪肉将出现供应危机。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缺乏数据支撑的,我国猪肉供应是有保障的。 先看屠宰量。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7423.24万头,比2018年同期的8070.69万头下降8.02%,但比2017年同期的6805.87万头大幅上涨了9.07%。众所周知,全国生猪供应在2016年出现短缺,2017年随着产能恢复供需大体平衡,2018年供应过剩导致价格大跌。当前,生猪供应量虽然低于供应严重过剩的2018年同期,但还是高于供需大体平衡的2017年同期。鉴于猪肉消费量大致稳定,可以肯定地说,当前生猪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缺乏继续大幅上涨的基础。从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销售形势看,虽然近期日均上市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每天运抵市场的白条猪仍然连续出现卖不完“被迫返厂”的现象,这说明供应量是超过需求的。 再看猪肉冻品库存量。一般来说,库存导致屠宰厂成本增加,在行情好时,厂家倾向于积极出货。近期猪价偏高,厂家积极清理库存,入库动作不多,冻品库存逐渐减少。卓创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重点食品企业平均冻品库容比为35.10%,比去年同期上升7.80%;1月份至4月份平均冻品库容比27.33%,环比上升10.73%。这里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全国重点监测的食品企业今年1月份至3月份库存冻猪肉92950吨,比2018年同期库存冻猪肉65160吨大增42.65%。这也说明,当前猪肉供应是充足的。 此外,我国猪肉进口继续保持高位,可有效补充国内需求。自2011年以来,我国猪肉及生猪产品进口量持续稳步增加。2016年进口猪肉高达160万吨,超过2011年至2013年的总和。海关数据显示,仅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生猪产品就高达56.73万吨,总额9.62亿美元,其中,进口猪杂碎23.28万吨,进口鲜冷冻猪肉33.42万吨。从来源国看,我国进口猪肉主要来自西班牙、德国、加拿大、巴西和美国,分别占20.5%、18.3%、15.8%、9.5%和6.8%,可有效防控市场风险。 不可否认,非洲猪瘟疫情对后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应看到,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防控态势逐步向好。当前,各主产区有关部门正采取多种积极措施保障生猪生产。比如,全国生猪调出大省山东近日召开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对一级以上种猪场临时性生产补助,保护生猪核心产能,确保基本生猪生产供给能力,并对各类种猪场、生猪养殖场、规模以上生猪屠宰加工厂自去年8月份至今年年底的新增贷款给予综合贴息贴费。 因此,当前我国猪肉供应有足够保障,消费者可以放心。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循环生态养殖养出原汁原味“生态牛”

    5月22日一大早,记者刚走进沈丘县卞路口乡生态肉牛养殖合作社大门口,就听到一阵阵牛的哞叫声。 “我们生态肉牛养殖合作社一天能‘吃’掉1亩多地的农作物秸秆,一年能‘吃’掉400亩地的农作物秸秆。”该乡生态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赵沛阳说。 赵沛阳2011年大学毕业后,到海尔集团干了几年。期间赵沛阳看到家乡秸秆遍地,部分秸秆被点燃,既污染了空气,又给乡村干部禁烧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于是萌发了“养殖肉牛—消化秸秆—肥田”的“过腹还田”“变废为宝”的思路。 2015年6月,赵沛阳返回家乡,开启了生态肉牛养殖之路。 短短几年时间养牛场从最初的十几头牛,发展到现在存栏肉牛已达400余头。规模大了,随之出现的就是粪便问题。为此,赵沛阳在村里流转了200多亩地种植玉米,把牛粪作为玉米的肥料,把玉米作为牛的饲料,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循环生态养殖。 以前给牛喂的是花生秧,现在喂的是青贮玉米秆,成本大大降低。不仅如此,青贮玉米秆富含乳酸菌,喂出来的牛品质更好,可谓是原汁原味的“生态牛”。 “随着养殖规模的日趋增大,养殖技术更加科学,加入合作社农户得到了更多实惠。”赵沛阳说,只要村民愿意养殖生态肉牛,他将免费提供牛犊和青贮饲料,帮助乡亲们在家门口赚到钱。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圣女果结成“墙”贫困群众喜脱贫

    5月26日,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西村贫困群众刘玉英在托管大棚里采摘圣女果。她家的3亩大棚今年全都种的圣女果,果秧高3米多,果子密密麻麻结成了一堵墙,亩产达1万多斤,比普通大棚高出42%以上,刨去投资,她今年能净赚14万多元。据了解,该镇基层商会引领会员企业尽社会之责,鼓励它们当好贫困户的“田管家”。今年年初,大地种植有限公司受该镇基层商会委托,托管了刘玉英家的圣女果大棚,采用叶面施肥、滴灌等现代化种植模式,工厂化管理,既节约了投资成本,又提高了亩产量,企业和农户实现了双赢。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镇平县:科技当“武器”葡萄卖高价

    近日,随着葡萄采收期的临近,许多葡萄种植户担心价格上不去、卖不出,镇平县高丘镇孙湾村龙园葡萄庄园的负责人张震却对销路信心满满。 秘诀在于打时间差。镇平县农技中心主任杨丙俭介绍说,近几年镇平县葡萄采摘园发展较快,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加,这也导致了竞争激烈、低价销售,种植户收益普遍不高。而张震的葡萄园在镇平县农技中心的帮扶下,采用大棚种植、覆盖地膜、增温控湿等方法,使葡萄错峰上市,“从6月中旬到9月上旬,一直有不同品种的鲜果卖,价钱最高时能达到每斤25元。” 据介绍,张震种植的品种都是根据市场规律和消费者需求特点筛选的优质品种,再根据每个品种特征特性,确定种植密度、树形结构、修剪技术等栽培管理措施,落实标准化栽培,使产品品质优、产量高。 如今,用农业科技“改造”葡萄园,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亩效益稳定在两万元以上,不仅满足了周边消费休闲、采摘需求,同时也使附近闲散劳力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增加收入。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农业农村部启动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轮训

    5月27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轮训,第1期全国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乡村产业发展培训班在京开班。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开班式并作主题报告。培训班强调,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作为培训班首要政治任务,把理论学习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领会理论内涵、吃透政策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培训班指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准确把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阶段特点,自觉运用产业融合的发展规律指导推动工作。 培训班强调,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人、地、钱、环境、政策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制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即将出台的乡村产业振兴意见要求,主动担当、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路径,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来自31个省市的122名地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参加培训。据悉,9月底前,农业农村部还将围绕产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主题组织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轮训。共计划举办9期班、培训1000人。

    [更多详情]
  • 28 2019-05

    河南:全力保障麦收期间环境空气质量

    为切实抓好全省麦收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5月27日,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召开麦收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防范可能出现的因收割、播种等农业生产带来的扬尘污染,同时伴随着麦收车辆尾气排放问题,油品质量问题,以及秸秆焚烧问题,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全力以赴完成麦收大气污染防治任务。 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麦收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惩到位,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监督管理和现场执法,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严防大气污染反弹。针对麦收集中期可能出现的降水少、干热风的天气情况,各地应想方设法减少麦收期间的扬尘污染,各市县乡要紧盯环保部门发布的监测数据,当发现数据指标大幅度升高时,应及时分析污染来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