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19-05

    国办督查激励看河南:筑牢“中原粮仓”根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5月,微风吹过田野,滑县白马坡、长虹坡高标准农田内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一望无际的小麦逐渐泛黄,预示着又是一年好收成。 仓廪实,民心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住“三农”基本盘进行了不懈努力。“十二五”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平均每亩提升粮食产能150斤,为河南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并先后跨上1200亿斤、1300亿斤两大台阶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原粮仓”越来越稳固,不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牢记嘱托,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高标准农田视察时,嘱托当地干部群众要抓好粮食生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寄语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这两天,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村民沈永平看着即将收获的小麦,满脸喜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站在这块地里,提出了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要求。今年的小麦长势好,又将会是一个好收成。”沈永平说。 在尉氏县,高标准农田面积比几年前翻了一番,沈永平家的小麦一亩地比过去平均多打100多斤。我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像老沈一样的“老把式”种地有了“底气”。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化、规模化,统筹整合中央和省级安排的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等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积累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 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介绍,“十二五”以来,通过突出重点、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全省累计投入70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相继建成了一大批规模为3万亩、5万亩、1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高标准农田,为全省粮食持续高产稳产提供了保证,筑牢了‘中原粮仓’的根基。” 建好用好,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尚庄村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和长葛市交界处,以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小麦亩产只有六七百斤。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成后,亩产达1000斤以上。尚庄村的变化,是当地建好用好高标准农田、保粮稳粮增收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农田设施长期发挥作用,建安区坚持建管并重,对高标准农田加大管护力度,确保了高标准农田的用途、耕地质量、基础设施持续符合粮食生产要求。”建安区区长马浩说,通过优良品种推广、实用技术应用、农业服务组织完善,建安区探索出统一选用良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收获“六个统一”的精细化种植模式。2018年,示范区内小麦平均亩产1100斤,与全区平均亩产相比高出100多斤。 建设高标准农田,我省将统筹推进水、电、林、路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实现田网、渠网、路网、林网、电网“五网”配套,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 当前,我省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内,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配套农业科技推广率大幅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8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329.78亿斤,比上年增产1.9%,再创历史新高。 2019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报,对我省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且成效显著进行督查激励。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根据规划,我省到2020年确保建成6369万亩、力争建成7420万亩高标准农田。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是590万亩,下一步将狠抓任务落实、提升建设水平、保证资金投入、强化考核评价,不断提升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河南贡献。 5月21日,小满节气,麦粒渐满。行走在中原大地的高标准农田里,抬眼望,“中原粮仓”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调整产业效益好 西瓜结出“致富果”

    5月15日,在大营镇吕家崖村绿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棚园区里,15棚皮薄、瓤甜、沙脆的精品生态西瓜进入成熟期,开园上市。据悉,2016年8月,为响应市委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号召,大营镇吕家崖村“两委”充分依托城郊地缘优势,流转村民土地140亩,建起了高效日光温室大棚37座,并成立了绿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以种植精品生态西瓜、甜瓜、草莓和西红柿、黄瓜等反季节果蔬为主。这里种植的精品吊蔓小西瓜主要是“华晶3号”“华晶13号”等,比传统的双膜、地膜西瓜早上市50多天,价格是传统西瓜的5至10倍。图为务工群众在忙碌着摘运西瓜。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永城龙岗镇陈古同村藏红花种子 每亩创收超10万

    5月13日,永城市龙岗镇陈古同村大地珍蕊藏红花种植基地的藏红花种子喜获丰收。今年该基地种植藏红花近500亩,可重复利用的藏红花种子亩产3000—4000斤,每斤售价55元,每亩创收10万元以上。现已发展10余户农户种植,带动贫困户30户、长期工100余人、临时工400余人创收。 据悉,2018年秋,该基地产藏红花花丝约300公斤,占据全国总产量的1/10,供应北京、上海、西藏三地,每公斤售价2.1万元,每亩收入上万元,为该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了力量。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猪肉水果“涨声再起” 专家: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理顺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目前,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预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猪肉、水果等食品价格上涨的预期比较强烈。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其中,4月份当月CPI同比上涨2.5%,连续两个月处于“2时代”。 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理顺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目前,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预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 今年前4个月,CPI分别上涨1.7%、1.5%、2.3%和2.5%,月度同比涨幅在温和波动中呈平稳上涨态势。其中,最近两个月来,物价同比涨幅有所提高,进入了“2时代”。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认为,今年4月份CPI同比上涨2.5%,主要因个别品种同比涨幅有所抬升所致。其中,猪肉、鲜菜、鲜果3类项目当月同比涨幅都超过了10%。 “总体来看,尽管最近两个月CPI涨幅扩大,但明显低于3%的调控目标,而且主要受上年基数、翘尾和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呈现结构性上涨特征,不具备全面上涨基础。”国家信息中心财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前荣说。 张前荣分析说,今年前4个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约拉动CPI上涨0.62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29.7%。非食品价格上涨1.7%,约拉动CPI上涨1.4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0.3%。非食品价格对物价上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食品,虽然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导致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但非食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物价不具备全面上涨基础。 “目前,我国物价涨幅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从国际范围看,我国物价涨幅略高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明显低于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张前荣说。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CPI同比上涨1.7%,欧盟调和CPI上涨1.6%,略低于我国CPI涨幅。印度CPI同比上涨7.1%,俄罗斯同比上涨5.2%,南非同比上涨4.2%,巴西同比上涨4.2%,明显高于我国CPI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4个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各月分别上涨0.1%、0.1%、0.4%和0.9%,月度同比涨幅略有提高。 张前荣表示,PPI上涨主要受国际油价上涨、上年同期环比涨幅为负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PPI涨幅低于CPI涨幅,上下游价格走势倒挂。 猪肉供应量相对充足 4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4.4%,涨幅比上月扩大9.3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上旬,白条猪价格出现连续、快速上涨。北京新发地市场3月1日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7.28元/斤,到了3月10日,价格上涨到了9.45元/斤,10天的时间价格上涨了29.90%,涨幅相当明显。此后,价格小幅波动。 “总的来看,在过去60天,猪肉价格变化很小。换句话说,肉价在3月中旬上了一个台阶以后,表现出冲高乏力态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部长刘通说。 刘通分析说,3月上旬,猪肉价格明显上涨,是预期拉动的提前上涨。从市场情况看,3月份第1周,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周环比增加了10%,年同比增加了15%,供应并没有出现短缺。在此情况下,肉价出现上涨主要源自市场之外的推力,特别是一些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为肉价触底反弹提供了条件。 “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或者下降,反映到供应能力和价格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业内人士把这种滞后期称之为‘蛛网效应’。也就是说,毛猪供应在2019年下半年可能会呈现出‘紧平衡’状态,肉价会出现上涨。所以,3月上旬上涨属于提前上涨。”刘通分析说,相关数据公布以后,多数预测均趋向于猪价将达到历史高点。这种预期,对肉价上涨起到了很强的推波助澜作用。 刘通表示,实际上,白条猪头数并不完全表示猪肉酮体的供应量。在肉价上涨以后,养猪场弥漫着待价而沽的情绪,毛猪留栏时间延长,毛猪单重普遍增加,2019年4月份,毛猪单重普遍增加10%。照此计算,今年4月份猪肉供应量是超过去年同期的。如果这种现象延续下去,在毛猪头数下降20%、毛猪单重增加20%情况下,毛猪出栏头数下降可以通过单重增加来弥补,猪肉供应量仍然相对充足。 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 “总体来讲,无论是从食品还是工业消费品、服务来看,未来CPI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在回应物价未来走势时,刘爱华表示。 刘爱华分析说,从食品价格看,鲜菜、鲜果受到极端天气因素短期冲击,不具持续性,猪肉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恢复性,随着价格逐渐回升,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会对价格起到平抑作用。从非食品价格看,工业品供给能力充足,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服务价格涨幅虽然较高,但总体比较稳定。 “总体来看,未来支撑物价上涨和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是相互交织的。”张前荣说。从支撑物价上涨的因素看,一方面,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存栏数量有所下降,猪肉价格持续回升。不过,考虑到我国猪肉整体供给能力较强,建立了生猪价格调控预警机制,后期猪肉价格呈恢复性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但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劳动力成本将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长期因素。 从抑制物价上涨因素看,一方面,2012年以来我国CPI涨幅均低于3%,考虑到居民的通胀预期一般与前期物价水平相关,因而,当前较低的物价涨幅降低了居民的通胀预期;另一方面,我国主要工业品供给充裕,粮食连续多年丰收,粮油库存水平较高,服务业快速发展,各领域供给能力较强,具备强大的稳物价能力。此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企业运营成本明显降低,为稳物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张前荣表示,经初步测算,2019年CPI翘尾因素为0.7%左右,PPI翘尾因素为0.1%左右,综合翘尾和以上各因素的影响,预计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呈温和平稳上涨态势,CPI上涨2.3%左右,PPI上涨1.0%左右,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物价调控压力较轻。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河南光山: 插秧正当时

    5月19日,河南省光山县泼陂河镇邬围孜村,禾园合作社的社员正在抢抓农时,移栽水稻秧苗。 近日,当地普降大雨,给该县80多万亩水稻移栽秧苗带来了充足水量。当地稻农不误农事抢栽、抢种,确保今年水稻秧苗按时完成移栽。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平舆县十字路乡“扶贫大棚”成座座“金山”助脱贫

    来自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的程老板带了二部车,在平舆县十字路乡“国家级李芳庄精品西瓜星创天地”的园区里装西瓜。 园区负责人李新民对笔者说:“这茬礼品西瓜上市半月了,每天都有外地的客商来拉瓜。这86座礼品西瓜大棚大都是贫困户承包的,西瓜统一销售价每斤2.8元,每座大棚这一季瓜就能分在3万元”。这是该 乡大力发展“扶贫大棚”,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例证。 近年来,该乡把加快发展大棚经济,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已发展“扶贫大棚”800多座。 该乡依托李芳庄扶贫就业(帮扶)基地,成为河南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这一技术保障优势,政府投资,科技支撑,在李芳庄建成了占地900亩的300座钢塑结构大棚,并依托对口帮扶单位驻马店农校的师资力量,逐村对贫困户、残疾人进行大棚瓜菜、大棚食用菌等管理技术培训,做到扶技与扶志相结合,鼓励并扶持贫困户、残疾人承包大棚。该乡还协调产业园区,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激励贫困户、残疾人优先承包大棚或到大棚务工:承包大棚的,统一销售产品时每斤增加提成0.1元;进大棚打天工的,每天增加工资10元;评为先进的加倍领取奖金奖品;自建大棚的,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服务。优惠的条件,技术的全面周到服务,吸引了一大批贫困户、残疾人承包管理大棚216座,辐射带动邻近的庙湾镇贫困户承包大棚47座。 目前 ,该乡“扶贫大棚”已从单一的大棚蔬菜、大棚瓜果,向大棚食用菌、大棚花卉、大棚养殖等产业发展,形成了脱贫攻坚的特色强项产业。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卢氏县部署抗旱浇烟工作

    近日,卢氏县召开烟叶生产专题会议,听取各站点烟叶移栽及当前烟田旱情汇报,紧急部署抗旱浇烟工作。 会议要求,针对当前烟田旱情严重的实际情况,各站点要紧急动员辖区烟农,利用一切水利设施,通过滴灌、人工浇水等手段,抓紧开展抗旱浇烟工作,在保证烟苗成活基础上,促进烟苗早发快长。 会议强调,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水利设施,尤其发挥好滴灌作用,协调好政府资源,抗旱保苗。二是做好设施维修管理工作。要对现有设施进行集中修理、集中使用,发动烟农尽快对烟田进行除草作业,严禁使用除草剂。三是发挥好示范田的引领作用。要组织合作社对示范田统一进行补苗、浇水、除草等管理,严格落实技术措施,保证作业效果,为辖区烟农做好示范带动。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抢抓晴好天气栽植辣椒

    近日,灵宝市朱阳镇新店村村民杜丁超和家人一起进行辣椒移栽。连日来,在朱阳镇的田间地头,不少群众都在忙着犁地、起垄、覆膜、栽苗,抢抓晴好天气栽植辣椒,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四川省若尔盖县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5月20日发布,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5月20日14时,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阿坝州若尔盖县降扎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截至目前,降扎乡疫区共存栏生猪429头,发病111头,死亡78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赴当地。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目前,上述措施均已落实。

    [更多详情]
  • 21 2019-05

    小麦“弱”了 产业旺了 农民笑了

    向北为“北”,望南而“南”。地处江淮平原的淮滨县,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小麦灌浆期高温多雨,日照不足,昼夜温差小,特别适合弱筋小麦生长,因而造就了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淮滨。 从弱筋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优化到种植、收储、加工,一条弱筋小麦产业链连接起科研单位、农业部门、企业、种植户等,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淮滨县弱筋小麦产业经济逐渐做大做强。 5月14日,河南省弱筋小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淮滨县召开,各方力量汇聚一处,总结发展经验,也为未来出谋划策。 1 酒企用上河南粮 淮滨县栏杆街道办的一处试验场内,宁麦13、扬麦15、农麦126、绵麦51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弱筋小麦品种在这里集中展示,“豫字号”弱筋小麦品种郑麦103表现“抢眼”。 “打眼一看,郑麦103这个品种抗倒性、抗病性非常好啊!”“长势不错,产量应该不低。”不少参观者给予郑麦103好评。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小麦所所长雷振生研究员介绍说,郑麦103是由省农科院小麦所选育的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在蛋白质、湿面筋、吸水量、稳定时间等品质分析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高产、稳产、多抗、抗倒等特性,也深受种植户喜爱。根据试验,在豫北地区零下十几摄氏度低温不会被冻死,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域情况下,均没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且抗多种田间病害,自然发病轻,综合抗性较好。 “这里是为茅台集团做的品种筛选试验。”雷振生指着一片标有不同品种牌子的麦田介绍说,酿酒企业所要求的小麦,跟普通小麦有所不同,从外观上偏粉质,而普通小麦籽粒则偏硬质或半硬质,内在指标如蛋白、淀粉含量上也有所区别。“除了在现有小麦品种中为企业筛选、推荐适合品种外,目前我们也在抓紧按照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品质要求,专门为企业选育一批适宜酿酒的弱筋小麦品种。”雷振生说。 2 三产融合淮滨县的弱麦强县之路 2003年,农业部发布了《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被列为我国唯一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淮滨县位列其中。而在一幅淮滨县优质弱筋小麦区域规划图上,淮滨县的弱筋小麦产业发展也“有章可循”:北部为南方馒头、高档点心专用小麦适宜区,中部为酒企制曲专用小麦适宜区,南部则为高级蛋糕、酥性饼干专用小麦适宜区。 淮滨县金豫南面粉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将优质专用小麦加工成各式各样的制成品,其产品既有中式点心粉、低筋小麦粉、高级蛋糕粉、馒头粉等适合食品加工企业的面粉,又有适应家用的饼干粉、曲奇粉、面包粉等。金豫南公司负责人王俊民介绍说,公司拥有自建弱筋小麦基地2万亩,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共建基地8万亩,并在主产地区建立收储网点,保障了优质原材料的供应。目前,公司年加工优质弱筋小麦超过10万吨,生产低筋专用面粉7万余吨。 金豫南公司是淮滨县立足优质弱筋小麦种植,实施弱筋强县、食品惠民战略的一个缩影。目前,淮滨县弱筋小麦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专用面粉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35万吨,并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6家,年产销各类烘焙食品3万吨。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弱筋小麦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值达20亿元。 3 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从一粒种子到一块蛋糕,随着产业链的形成和延长,淮滨县弱筋小麦种植效益大大提升,更多的农民进入产业链各个环节,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淮滨县绿色恒丰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明勤最近很兴奋,田里的弱筋小麦即将迎来丰收,又与加工企业签下收购协议。“每斤比普通小麦至少高一毛钱,这400多亩弱筋小麦可吃住劲儿了。”张明勤说。 早在2012年,淮滨县便制定了《淮滨县优质弱筋小麦产业规划》,大力发展弱筋小麦及食品加工业,打造全国弱筋小麦核心产区,并连续7年出台弱筋小麦生产指导意见,建设高标准良田45万亩,农业科技转化和抗灾能力大幅提升,让张明勤这样的种植大户吃下了“定心丸”。 如今,淮滨县采取整村推进的办法,实现连片种植,形成从种子引进、繁育、管理和收获一整套技术服务措施,年种植弱筋小麦60万亩,全县粮食仓容量86万吨,弱筋小麦单收单储单管率达60%以上,弱筋小麦产业化大格局初步形成。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