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9 2019-04

    商丘市国审小麦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在夏邑举行

    4月28日,全市国审小麦新品种“华伟303”现场观摩会在夏邑举行。国家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省小麦专家组首席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天财教授等小麦育种专家及200余名种子经营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当天,与会代表到会亭镇西街东村现场观摩了河南福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华伟303”小麦新品种展示基地。该品种具有矮秆、大穗、抗倒性强、根系活力强、灌浆快、籽粒饱满等特点。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受产量降低影响 生姜价格将小幅震荡上涨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期,市场上的生姜价格持续小幅度的震荡,但整体呈现稳定态势。记者采访了解到,受前期生姜主产区不利气象因素影响,今年生姜上市量相比往年略有减少,一段时间之内生姜的价格还会继续维持小幅震荡的态势,对种植户来说,种植利润能够得到保障。 记者近期走访贵州遵义部分农贸市场了解到,近段时间,遵义生姜的市场价在7元左右,与年初相比,价格上涨了1元左右,涨价的幅度不高。 摊主张女士告诉记者,从今年2月份以来,生姜的价格有所上涨。 张女士:这段时间生姜价格要比原来高一点,原来是5~6元每斤,现在是7~8元每斤。 蔬菜经营户王女士介绍,由于生姜产地受到天气影响,当地又仅有少数人种植生姜,导致市场上生姜价格偏高。 王女士:不管是遵义还是其他县份都在卖外地姜,因为本地的土质问题,农户种的很少,收成不大。 这段时间,内蒙古扎兰屯市的生姜价格也有所上涨,幅度也不大。 扎兰屯市金帝超市市场分析员胡珊珊:这段时间,扎兰屯市的生姜价格持续上涨。由原来的平均价格4.5元每斤,涨到5.5元每斤,最高达到了6.5元每斤。 胡珊珊也提到,生姜货源的减少是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因素。 胡珊珊:造成这次生姜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短期因素造成的。一个是市面上的生姜数量相对于去年同期数量较少,批零商很少压货,大多数选择零库存销售方式;另一个是周边地区大型批发市场的生姜价格上涨。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帅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生姜多是去年年底种植的,受到当时的不利气象因素影响,产量有所降低。 刘帅:2018年的天气不太好,影响去年10月份新姜的上货量,导致现在卖的生姜总量减少。 不过,从产区的情况来看,刘帅表示,生姜行情还是稳定的,价格持续小幅度震荡。 刘帅:近期,生姜行情比较平稳,每斤在0.1元左右的幅度上下震荡。从主产区情况来看,以山东昌邑市场为例,市场上的水洗货源主流均价为2.7元每斤,上下浮动0.1元左右。在山东安丘,带泥货源或者偏上的货源,每斤价格始终在1.4元到1.8元之间,整体行情是比较稳定的。 未来一段时间,刘帅认为,影响生姜的因素有可能是收购商的收购意愿。 刘帅:短期来看,生姜价格依然是一个小幅震荡的过程,但是同时需要关注资金的影响。因为近期储存商关注力度在增强,如果储存商采购增加,资金人气明显提升,生姜价格可能会走高。如果储存商采购力度没有增加,近期价格仍然会呈现一个小幅震荡。 而在生姜主产区山东,种植生姜利润还比较可观。 刘帅:对农户来讲,尤其是山东主产区,利润还是不错的。生姜成本约为0.8~0.9元每斤,一斤盈利0.6~0.7元是非常正常的。一般的生姜,农户能卖到1.5~1.6元每斤,好一些的生姜价格能达到2元每斤。 另外,记者了解到,生姜主产区山东自2019年起,将生姜纳入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补贴范围。生姜保险金额4500元/亩、保险费率7%、保险费315元/亩。种植户可以到相关部门了解具体信息。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荷兰鲜花空降郑州一小时内完成通关 孟加拉活黄鳝也要来

    4月26日10:00,1.03万枝来自荷兰的鲜花抵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1小时内就完成了通关。这批鲜花有郁金香、银桦、帝王、鸢尾等40余个品种。 今年一季度,在郑州航空口岸入境的鲜花已达32批次,产地分布欧洲、非洲、南美洲、澳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种多达80余种。 布控查验与现场检疫一次完成 “为吸引以鲜切花为代表的更多大宗生鲜货物从郑州入境,郑州海关创新通关流程,实现了布控查验与现场检疫一次完成,在保证检疫有效性的同时,大幅压缩了通关时间。”郑州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东方卉达国际科贸有限公司办事员小李说,这批鲜切花通关后将以最快速度分销至全国各地。“郑州航空口岸提供的高效通关保障不仅降低了生鲜货物贸易风险,也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来自智利的新鲜车厘子也成为中国消费者冬日餐桌上的“新宠”,自2015年12月首架智利水果包机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落地以后,每年冬天,这份独有的酸甜都会如约而至。 目前,郑州海关已累计监管进口智利水果包机132架次,重达1.05万吨。 孟加拉活黄鳝、荷兰赤颈袋鼠等也要来 接踵而来的,还有来自孟加拉的活黄鳝、荷兰的赤颈袋鼠等大宗活体动物。 郑州海关为生鲜货物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提前申报、简化流程、货到验放”的快速通关模式,配套采取“7×24小时”通关保障,建立智能卡口和整板交接平台,实现生鲜冷链货物智慧监管,其中对活体动物和大宗单一商品货物,允许实行“机坪理货、机坪验放”,实现海关高效运作和企业通关成本日益降低的良性循环。 2018年,郑州海关共监管郑州航空口岸生鲜进口货物277种,新增50种,包括鲜切花、车厘子、活黄鳝、三文鱼等生鲜商品和小马、羊驼、长颈鹿、海豚等活体动物,总金额达5.66亿元。 今年一季度,又新增南方蓝鳍金枪鱼、赤颈袋鼠等生鲜货物品种。“一带一路”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也为我国消费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感”和“满足感”。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平顶山:热带水果大量上市

    往年夏季才是水果批量供应的时候,今年进入春季,街头水果店、超市等已有大量热带水果走上销售货架。产自南方及热带国家的当季水果正成为市场主力。 热带水果销售占据主位 昨天上午,在河南平顶山市区体南农贸市场南头,多家水果店把正当季的凤梨、西瓜、火龙果等摆放在店铺外,吸引顾客。市区很多超市、水果店里,产自南方的热带水果同样占据了主要位置。 “耙耙柑、沃柑、榴莲、西瓜、芒果、山竹等都非常受欢迎。”在联盟路中段一家水果店内,销售人员说,“咱鹰城本地产的桃子、西瓜等还没下来,现在卖的都是南方或者进口的应季水果,以热带水果为主。”她说,以进口榴莲为例,每斤(1斤=500克)将近20元,虽然价格较贵,但口感甜糯,不少顾客都是整个购买的。店里一天能卖出几十个。大部分普通水果售价每斤在几元至10元之间,如沃柑、小甜瓜、油桃、西梅、苹果等销量都不错。还有西班牙橙、埃及橙、比利时青啤梨、澳洲美人指等进口水果,价格也适中;个别价格较高,如一箱五六斤装的日本阳光玫瑰售价是338元,但也有市民尝鲜。 中兴路北段丹尼斯大卖场水果区域打出了“热带水果节”的宣传标语,浓郁的果香沁人心脾。橙子、火龙果、西瓜等大量堆放,满眼的金黄、火红和翠绿。在光明路中段金篮子超市内,产自四川的沃柑,产自海南的甜橙、火龙果、西瓜,产自泰国的榴莲……让人目不暇接。在市区曙光街中段大德源超市里,榴莲、火龙果等大量上货,营业员不断叫卖促销。 本地西瓜上市还需等待 近日,外地西瓜也开始大批上市。市区多家超市和水果卖场都把西瓜作为主打产品。 联盟路中段一家水果店销售人员说,该店云南产的麒麟瓜大批上货已有几天,起初一斤卖7元多,现在降到4元多,销量很不错。“要不了多久,本地瓜也快上市了。供应量一大,价格还会下落”。 在丹尼斯大卖场、金篮子超市、永辉超市等多家超市内,商家都开辟了专门的西瓜区域,包括麒麟瓜、冰糖瓜、黑美人、特小凤等多个品种,大多产自海南,也有少量山东瓜。大部分西瓜售价每斤在2元至7元之间,一种海南产的牛奶西瓜每斤卖9.9元。在大德源超市,除了每斤4.68元的山东麒麟瓜,一种标注产地为“平顶山”的本地瓜,价格为每斤1.88元。 目前市场上本地产的水果寥寥无几。在体南农贸市场南头,几名商贩拉着架子车叫卖,车上草莓、樱桃各半。一名商贩表示,草莓是本地产的,每斤10元;樱桃产自襄城县,15元一斤。 体南农贸市场南头一家水果店店员表示,近期市区仍将是南方水果的主场,价格便宜的本地西瓜、桃子等大量上市要等到夏天。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三门峡湖滨区交口乡:发展温室大棚 销售旺了 群众富了

    在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富村的温室大棚内,一眼望去全是大片大片的绿叶,绿叶中点缀着朵朵黄花,盛放的黄花下,躺着一个个新鲜饱满的西葫芦,像一个个刚出生的胖娃娃,等待着采摘。 笔者一路行走来到了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大棚内,建档立卡贫困户邓玉镯正在将刚采摘的西葫芦进行分拣装箱。 因富村自然资源的优势,为发展反季节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年,在交口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流转村民土地200亩,注册成立了绿波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该合作社被认定为产业扶贫基地。 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大约每天能采摘西葫芦14000余斤,一筐筐新鲜的西葫芦装载上车,运往运城、西安等,不断走向市民的餐桌。 “我在这里打工,一天60元,一个月可以挣到1800元钱,还不耽误照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丈夫。”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任苏娜常年在大棚里务工,话语里透着欣慰。 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30户社员加入,发展蔬菜大棚200余个,每个大棚年纯收入3万元,为周边1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50户贫困户、167名贫困群众增收,每年为每户贫困群众分红12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罗山:推广再生稻 科技助春耕

    又到水稻育苗时节。在位于罗山县周党镇周党村的罗山县莲花农机农艺合作社的再生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工人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今年,莲花农机农艺合作社将为罗山县推广2万亩再生稻提供13000亩的育秧、栽种、田间管理等技术支持。 自2009年起,信阳市农科院与罗山县莲花农机农艺专业合作总社合作,开展再生稻种植技术试验,2013年开始进行推广种植。再生稻种植技术,是通过选择合适稻种,采用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提前育秧、提前栽种,在第一茬水稻收割后,抓好田间管理,在原稻茬上培育第二茬水稻。 据合作社负责人包乃勇介绍,在第一茬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第二茬水稻产量目前已达到400斤。采用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后,节本增效明显。与人工育秧相比,发芽率更高,出苗效果好。农民们圈起裤腿下田插秧,大概每人每天能完成1亩,而机插秧2个人每天可完成50多亩,效率是人工的近20倍。 桂店村农民张孝友一谈到再生稻,就满脸的笑容:“以前一到插秧的时候,不但又忙又累还要操心怎么请人帮忙插秧,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人工特别难请。现在选择种植再生稻后,合作社统一为农户提供秧苗,统一开展机插服务,并且统一收割,统一收购,不但挣钱比以前轻松省事,算下来每亩还能多挣500元钱。” 再生稻“头季+再生季”两季亩产平均可达1700斤,且米质纯、口感好,增产增收优势明显。再生稻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和秋季秸秆处理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映象网信阳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肖智 卢党参)又到水稻育苗时节。在位于罗山县周党镇周党村的罗山县莲花农机农艺合作社的再生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工人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今年,莲花农机农艺合作社将为罗山县推广2万亩再生稻提供13000亩的育秧、栽种、田间管理等技术支持。 自2009年起,信阳市农科院与罗山县莲花农机农艺专业合作总社合作,开展再生稻种植技术试验,2013年开始进行推广种植。再生稻种植技术,是通过选择合适稻种,采用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提前育秧、提前栽种,在第一茬水稻收割后,抓好田间管理,在原稻茬上培育第二茬水稻。 据合作社负责人包乃勇介绍,在第一茬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第二茬水稻产量目前已达到400斤。采用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后,节本增效明显。与人工育秧相比,发芽率更高,出苗效果好。农民们圈起裤腿下田插秧,大概每人每天能完成1亩,而机插秧2个人每天可完成50多亩,效率是人工的近20倍。 桂店村农民张孝友一谈到再生稻,就满脸的笑容:“以前一到插秧的时候,不但又忙又累还要操心怎么请人帮忙插秧,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人工特别难请。现在选择种植再生稻后,合作社统一为农户提供秧苗,统一开展机插服务,并且统一收割,统一收购,不但挣钱比以前轻松省事,算下来每亩还能多挣500元钱。” 再生稻“头季+再生季”两季亩产平均可达1700斤,且米质纯、口感好,增产增收优势明显。再生稻技术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和秋季秸秆处理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新乡市召开电商扶贫工作现场会

    为切实推进新乡市电商扶贫工作深入有序开展,近日,新乡市电商扶贫工作现场会在卫辉市召开。新乡市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周勇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先后实地走访了卫辉市电商服务中心、卫辉市瑞达食品有限公司、龙卧村“村级电商服务点+爱心超市”网点、抵鹿泉农场等4个实地观摩点,围绕推进电商扶贫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现场交流。 周勇在点评时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农产品上行、帮助农民群众脱贫增收等方面“出硬招”“取实效”。要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在落实电商扶贫工作中绝不能打折扣、搞变通,正视当前存在的工作开展不平衡、拨付财政资金慢等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抓好整改。要强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以此次现场会召开为契机,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实现典型经验的交流学习和借鉴,通过各种试点示范、重点工作互联互通,切实提高自身工作实效。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河南省优质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在济源举办

    河南省优质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在济源举办,来自全省农业系统蔬菜管理技术人员和济源市蔬菜产业有关人员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会议邀请了河南农业大学王吉庆、李胜利教授,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应芳卿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马凯博士等专家授课,专家们先后围绕蔬菜集约化育苗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品质番茄发展前景及栽培技术、黄瓜新优品种选择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河南蔬菜优势茬次与栽培新技术等开展了深入浅出的培训。随后,参会人员又深入到济源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山蔬菜制种基地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培训和观摩,参会人员受益匪浅,对蔬菜栽培管理的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进一步增强了发展蔬菜产业的动力和信心。 会议分析了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我省的发展优势、存在短板,指出稳定优质果蔬面积、改善品种结构、提高果蔬质量、扩大设施种植规模、实现均衡供应、提高产销对接水平等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果蔬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使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更加协调有效、产业发展与效益提高更加健康持续。 据悉,济源市始终坚持“稳定面积、突出特色”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将蔬菜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稳定设施蔬菜和蔬菜制种面积,扩大高山蔬菜规模,大力引进新品种,推广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新技术,促进蔬菜绿色、优质、高效发展。全市高山蔬菜种植面积2万余亩,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蔬菜制种面积达3.5万亩,成为国家首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广的“蔬菜制种+高山蔬菜”种植模式,在山区设施条件薄弱的土地上创造了亩均收入超万元的新记录。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河南:龙头领起来 农业强起来

    龙头舞,产业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端的核心市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是河南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支撑,是构建农业“三大体系”的“牛鼻子”。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河南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等一系列行动举措,正牵引着农业农村发生着巨大变革。 中原粮仓孕育农业“龙头”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这为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市场。先天优势加上河南省多年潜心培育,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崛起,一个突出表现是,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总额居全国第二位。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50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35.3%、36.1%,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一。 河南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河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8年来平均增速在11.39%以上,高出全省工业平均增速0.72个百分点,成为全省两个超万亿元的产业之一,是第一大支柱产业,为河南实现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大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功不可没,反过来,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农业‘龙头’。”目前,河南省已有4850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以上854家。 在农产品加工业中,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占52%,占据半壁江山,助推河南省从“中原粮仓”走向“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 据了解,河南省2785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肉制品、面制品、油脂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五大产业,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双汇、众品、华英、三全、思念、好想你等知名品牌叫响全国,成为河南“农”字号的靓丽名片。 龙头舞动产业提质增效 在邓州市黄志牧业务工的郭大娘,种了大半辈子菜,在这里可算开了眼界:白皮的黄瓜,金皮的西葫芦,还有西红柿树、辣椒树、茄子树……“一棵西红柿一季可结200斤,一棵辣椒能结三五十斤,还不施化肥农药,你说神奇不神奇!” 黄志牧业的蔬菜大棚很有“科技范”:所有蔬菜都是无土栽培,所用的水都是从沼液里分离,黄瓜西瓜挂果期长达四个月! “面粉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沼气发电—沼液分离—有机蔬菜种植—农业观光”,黄志牧业不仅构建了一个生态循环发展产业链,还使农业综合效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要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重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龙头企业正是撬动三链同构的关键所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助推河南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不仅如此,调查显示,河南省农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各类资源加速向龙头企业集聚,行业龙头首位度明显提高。2018年,五得利、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三大企业生产能力占全省面粉加工能力的10%。 苦练内功着力转型升级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机构“去杠杆”及自身因素影响,河南省一些龙头企业遇到市场、融资等方面“成长中的烦恼”,也有少数企业因产能过剩、产品落后、科技含量低、盲目扩张等因素,在转型发展中没有跟上步伐,被市场淘汰。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赵栓成说,总体上看,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去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长8.2%,利润增长14.3%。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龙头企业通过研发创新,重技术,重市场,加速产业升级过程,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成功逆袭,走上高端化、绿色化、特色化的产品创新之路。 思念食品2016年推出一个水饺一只虾的金牌虾饺系列,将高蛋白和美味有机结合,2018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比上年增长70%。 想念食品一方面开发新产品,从一种面条做成400多种面条;一方面“征战”互联网,最近两年均荣膺天猫“双十一”挂面类销量冠军,让全世界人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正宗的河南烩面。 中大恒源每年拿出不低于销售收入6%的资金持续投入研发,打造植物提取行业核心竞争力,生产的天然色素长期受康师傅、白象、南街村等企业的青睐。2018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6%。 当前,农业正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新产业新业态需求强劲,正在步入以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会更加活跃,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有更大的作为。

    [更多详情]
  • 28 2019-04

    河南内乡:无人机喷洒农药防治小麦赤锈病受欢迎

    4月24日,南阳市内乡县王店镇显圣庙村南洼“百亩小麦大方”内人头攒动,村民早早地来到自己的麦田里等待无人机喷洒农药,防治小麦赤锈病。 王店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一边向群众发放小麦赤锈病防治宣传材料,一边指挥无人机操作手调配好五种专门防治小麦赤锈病的农药,并小心翼翼地装入无人机储备箱。5秒钟过后,装满农药的无人机发着嗡嗡的蜂鸣声,冉冉地上升到指定高度,并在操作手的遥控指挥下开始在“百亩小麦大方”上面一趟趟“扫描式”地喷洒农药。 据王店镇农业中心主任韩东介绍,王店镇共有小麦面积4.2万亩。为了做好小麦赤锈病防治工作,镇党委、政府采取平整大方地块使用无人机普防;零星、岗坡地块组织农户自己进行防治,确保小麦赤锈病防治工作全面铺开。 “无人机喷洒农药真是快,一分钟就能喷洒一亩地,不仅喷得均匀,而且省时、省力、省农药,还不踏坏麦苗,真是好。”一位在麦田里观看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村民笑着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