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19-04

    郑州中牟礼品西瓜五一后上市

    “我的礼品西瓜个小、皮薄、瓤甜、口感好,每年都供不应求,许多市民都专程开车前来采摘。”4月25日上午,在郑州市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校利超的温室大棚里,一眼望不到边的礼品小西瓜碧绿清脆,赏心悦目。 “俺家的礼品瓜是早熟的,现在这些瓜大部分还没熟透,有七分熟,五一节后俺这儿的礼品小西瓜就上市了。”校利超说,“自从第一年种过礼品西瓜之后,我就再也不种露地西瓜了,这个瓜味道甜、口感好,糖分达到13.8%,销路好,供不应求!我们的西瓜不打农药,原生态、无公害,大家吃着放心。” 韩寺镇农办主任李玉冰介绍,今年全镇西瓜种植1.3万亩,大棚西瓜0.7万亩,露地西瓜0.6万亩,主要品种有京欣、郑杂、超越梦想、全美2K等20余种。礼品西瓜大多销往郑州、开封等周边地区,价格高,不愁卖,有时候外来的收瓜商一车一车都给瓜农拉完了。据了解,5月5日左右,该镇礼品西瓜将上市,届时将销往全国各地。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驻马店正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授牌

    4月23日, 记者从正阳县获悉,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进会上, 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授牌, 其中包括正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高起点创建硕果丰 2017年9月, 农业部、 财政部批准创建6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阳县获得创建资格。经过自评申请、区级推荐、绩效评价和现场考察等创建程序,正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8年底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开展一年多来, 正阳县按照创建规划, 围绕花生产业, 积极创品牌、 推改革, 延伸产业链、 提高价值链,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2018年正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34亿元。全县花生实现 “双百亿” 目标: 花生综合收入达148亿元, 花生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 高标准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园内建设高标准良田, 按照统一供种、 统一栽培、 统一技术、 统一供肥、 统一管理、 统一回收的 “六统一” 模式, 提高农户种植花生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实现标准化生产, 土地规模经营,建设智慧农业 “五大工程” , 实现生产、 加工、销售、 原产地可追溯。 出台了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先后印发正阳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加快花生食品加工企业发展意见、农业人才引进办法等文件。 君乐宝、 鲁花2个CCTV国家品牌计划企业落户正阳, 花生油、 花生饮料、 花生保健食品加工企业达到30家。 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 花生专家张新友等60多名专家学者, 成立首个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转化27项科技成果。 高质量引领应用推广高地 园内种植花生17万亩, 带动全县88.6%农民种植花生170万亩, 辐射周边省市县种植花生近 1000万亩。建成 “四个基地”“六个中心” ,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围绕花生 “吃干榨净” ,成立“花生秸秆秧行”和中国花生秸秆电商交易平台,用花生秸秆养牛羊,花生壳种植食用菌,开发花生叶茶、花生壳枕头等,花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全县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年产花生生产机械6万多台,实现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 并销往全国各地, 出口到 “一带一路” 国家。 “正阳花生” 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被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县一品” 品牌扶贫农产品。正阳被评为 “一县一业”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典型县, 被命名为中国花生之都、 中国富硒花生产业化基地县、 中国花生产品交易中心。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农业农村部严防草地贪夜蛾蔓延

    今年1月,我国云南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危害。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加密监测预警,落实好属地防控责任,全力做好防控应对工作,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据悉,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食性杂,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2016年初,草地贪夜蛾首次被发现入侵非洲西部并暴发成灾,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30亿美元,玉米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6%。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首次传入亚洲地区。 为做好草地贪夜蛾入侵防范,农业农村部提前谋划部署,全力阻截其蔓延危害。一是提前防范,确保监测预警到位。2018年12月即下发通知,及时组织各地技术人员加密监测预警,在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设立重点监测点,架设高空测报灯和黑光灯,开展灯诱成虫系统监测,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二是精心组织,遏制草地贪夜蛾蔓延危害。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制定发布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确定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应急防控、区域联防、统防统治等防控策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利用救灾资金购置防治物资器械,指导农民选用药剂开展应急防治,全力组织做好防控工作。 据统计,目前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广西等3省(区)67县(区、市)见虫,发生面积为7万亩左右,防控面积超过10万亩,防控效果良好,总体发生态势平稳。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今年苹果供应或将恢复正常

    2018年因自然灾害原因引发的苹果产量减产超过30%,苹果产量仅为3000万吨左右,收购价和零售市场的价格都高位运行。 今年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多个苹果主产区苹果陆续开花,整体来看,今年花量普遍偏多。已经开花的山西运城以及河南灵宝产区今年花量较大,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年;陕西咸阳产区果园受去年冻害及果园管理水平不同的影响,花量有大有小,但即便是花量少的果园其开花量也满足坐果所需;陕西渭南产区花量非常可观,在正常年份中属于偏多的年份。其他产区,如甘肃、陕西北部以及山东产区等,开花尚需数日,但从花芽的量来看,今年花量偏多。若气候条件适宜,今年全国的苹果总产应该会恢复到常态的4300万吨左右。 根据往年的数据发现,我国苹果产量在4300万吨上下,苹果开市价基本围绕着5-9元/公斤的区间波动,均价为7元/公斤。具体每一年份上,2013年开市价为6元/公斤,一个月后升至6.8元/公斤;2014年开市价为8.8元/公斤,一个月后升到9元/公斤;2015年开市价为6.8元/公斤,后维持不变;2017年开市价为5.6元/公斤,一个月后升至6.6元/公斤;2018年开市价为8元/公斤,价格比2017年高35%左右。总体上2013-2018年的平均开盘价是6.6元/公斤。基于近两年的苹果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一前提,2019年的收购价应该也不会偏离平均数太远。 当前,苹果市场的销售形势严峻,一方面,近年来苹果产量总体呈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果农、果商的利润不高;另一方面,进口水果却占据中国高端消费市场,享受高价高效益,如鳄梨每年进口3万吨,高价值的车厘子每年10万吨,国内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显而易见。因此,并不是现在人们不爱吃苹果,只是众多苹果中鲜有“网红苹果”。当中国的消费已经明显转型升级,出现了大批只关注味道和新奇度而不关注价格的新消费人群时,整个产业链上的从业者们要跟上新形势,占据自家门口的市场才是关键。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河南商水 鲜花铺就致富路

    4月25日,商水县平店乡农民在万和园花卉种植合作社玫瑰花卉基地管理花木。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种植玫瑰花1000多亩,带领附近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苏村乡:展示新型农机 促进果业发展

    4月22日,灵宝市在苏村乡淹里沟村中农乐苹果示范园召开2019年果品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家果品生产机械生产厂家现场演示果园挖坑机械、耕作机械、割草机械、植保机械、采收机械、粉枝机械等六大类二十多种先进实用、适合灵宝市果品生产的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对演示的各类机械和相应的操作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进行了现场介绍与培训,大大开阔了果农群众的眼界,现场意向购机用户有100余人。此次演示会对加快灵宝市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果品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一村一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茶叶成为南阳桐柏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秘器”

    河南省桐柏县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茶树生长,种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所产茶叶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最具名茶品质,被确定为河南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 春绿淮源,茶乡茶香。入春以来,伴随着春芽萌发,桐柏的茶农们就开始起早贪黑地忙活起来了。“郑理事长无偿提供优质茶苗,指导我种下3亩茶园,还手把手地教会制茶技术,帮助解决销路,如今茶园收益加上在合作社务工收入,每年能挣2万多元,实现了脱贫致富。”谈及桐柏黑明寺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郑保勉的帮助,曾因残致贫的桐柏县程湾镇石头庄村村民郑永军感动不已。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喜欢种茶,把它当做事业!”郑保勉承包的千余亩茶园效益越来越好,在桐柏县城、南阳及郑州市区开起了多家品牌形象店。在石头庄村,40余户村民跟着郑保勉走上种茶致富路,全村已发展起有机茶园8000亩,年产干茶5万余斤,实现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茶产业是桐柏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基础好,种植技术成熟,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都有保障。桐柏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原茶乡”建设的一系列目标,将建设“中原茶乡”和茶产业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相结合,出台了《桐柏县实施茶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制订了多项配套扶持政策,创新了茶产业扶贫机制。县里成立了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桐柏县茶叶局,充实了工作力量。出台了茶产业扶贫政策,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扶持茶产业精准扶贫基地建设。 目前已建成千亩以上规模的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5处,百亩以上规模的34处,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1万余亩。以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为依托,创新探索出了3种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带动了全县14个乡镇的87个村(其中种茶贫困村36个)融入茶产业发展。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郏县渣园乡:“科技入户”富农家

    “俺村紧靠汝河,过去,农业科技知识匮乏,碰上年景不好,村民们种地赔钱。现在乡里帮助进行优良品种选择、土地测方施肥,农技人员还隔三差五来宣传,丰收应该没问题。”近日,郏县渣园乡马头张村种粮大户冯朝阳来到地头,查看小麦“一喷三防”效果,看着长势良好的麦子,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些小麦已经进入扬花期,但麦穗上发现蚜虫,加上下连阴雨,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生病虫害,对冬小麦生长不利,应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同时,还应加强后期水肥管理,为小麦增产丰收打好基础。”该乡工作人员谢自伟指着麦穗上的蚜虫说。谢自伟是农技指导员,也是帮农户对接市场的“推销员”,专门替种植户排忧解难。谢自伟说,渣园乡多年来一直推行科技指导员常下村,科技常入户工作,为村民讲解农技知识,全乡培养了40名科技能手。 “靠天收,靠老思想种地不是办法,农业科技能让农民增收,让百姓富裕。”渣园乡主管农业的负责人张总军说,该乡有3万多亩耕地,要实现粮食高产,增加农民收入,唯有在科技富农上做足文章。 为破解农户技术缺乏、种地收入偏低的难题,近年来,该乡开展基层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建立了短信服务平台,今年已发送技术、政策、灾害预警等信息10多次,科技服务短信200余条,受益农户30万人次。自去年以来,该乡共组织各类农业科技培训5期,受培训群众3000余人次,向群众发放农业技术书籍500余册,科技宣传页1000多份,各类技术明白卡1500余份。截至目前,今年渣园乡已完成小麦“一喷三防”24000亩。 “现在正是‘一喷三防’的最佳时节,俺已经喷洒完了。”冯朝阳给记者算了笔账:农药由县农业农村局免费提供,科技知识免费培训,指导服务免费上门,化肥免费送,俺只要按指导员的要求做,每亩地增收50公斤不成问题。俺种了200亩小麦,1年可多产1万公斤,多收入2万多元,加上省下的农药和化肥的钱,每年相当于多收3万多元。冯朝阳说:“科技致富效率高,俺家日子越过越美!”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我国玉米首次出现年度内产不足需

    4月23日,由中国淀粉工业协会联合艾格农业、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光大期货在安徽蚌埠共同发布了2019年《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玉米首次出现年度内的产不足需。 《报告》指出,2018年继续降低玉米补贴,引导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与此同时引导玉米深加工产能增加,使得需求快速增长。并在2018年度首次出现当年玉米产不足需的情况,去库存效果明显。2018年继续对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但补贴额度相应减少,主要在于促使新产玉米的就地加工转化,刺激消费需求的同时降低库存压力。大力推广燃料乙醇发展,玉米深加工产能继续提高。自2018年开始新建的玉米深加工项目陆续投产。玉米深加工产能的增加直接导致新玉米上市后企业高价抢购玉米,直接抬高了生产成本,新建项目一投产便陷入经营亏损的困境。我国玉米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供求状态,预计后期玉米深加工产能过剩问题将再度显现。2018年临储玉米累计成交1亿吨,比去年增加4200余万吨,临储玉米库存已降至1亿吨以下,成为影响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产量略有减少,种植收益低于上年,也低于大豆种植收益;玉米进口量增加,但替代品进口规模下降,消费量同比增长8%至2.62亿吨;玉米价格震荡上涨,全年均价高于去年约10%。 《报告》预测2019年受政策、市场和天气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预计玉米面积保持稳定,进口量将有明显增长,消费总量变化不大,库存继续下降,但供求格局仍相对宽松,玉米市场价格将整体高于上年。 《报告》同时发布了我国淀粉行业分析,2018年淀粉产量突破3,000万吨,同比增幅10%,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玉米淀粉产量持续增加到2,815万吨,同比增幅8.5%,但玉米淀粉需求增速放缓,增幅4.6%,达到2,668万吨,原料成本上涨带动玉米淀粉价格持续上涨。《报告》预测2019年中国玉米淀粉产量增速将放缓,产能过剩加重,行业重组及产业升级加快;玉米淀粉消费总量继续增长,但增速将放缓,玉米淀粉价格将有所上涨,出口竞争压力加大。 据了解,《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已经连续4年推出,《报告》已成为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将联合各专业机构,打造的行业权威且有影响力的专业报告。

    [更多详情]
  • 25 2019-04

    食品小作坊将100%登记纳入监管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对食品小作坊实行100%登记、动态管理,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 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召开的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现场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梅君表示,小作坊关系大民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正因地制宜开展小作坊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推动食品小作坊规范发展和转型升级。 会议提出五点举措:一是建章立制、摸清底数,对小作坊100%登记,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加强基层综合执法,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重点针对环境卫生、设备清洁、原料来源、加工制作、销售管理等加强指导。三是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黑窝点”。四是督促小作坊履行保障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五是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扶持帮助小作坊升级改造,引导具备条件的小作坊进入小企业,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