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8 2019-04

    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对饲料行情影响较大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4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非洲猪瘟对饲料行情影响较大,市场对玉米、麦麸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据了解,去年东北地区新玉米销售比较慢,农民手中的余粮比较多。企业入市的积极性不高,东北农户的售粮进度明显偏慢。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2018年12月底,东北地区农户玉米的销售进度约37%,同比低了20个百分点。春节后,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及农户变现的需要,东北地区玉米购销趋于活跃,3月中旬,国家启动一次性储备收购后,玉米价格企稳回暖。3月底,东北地区三等玉米收购价每吨1600-1700元。目前,华北的玉米比东北每吨高200多元,带动东北玉米向华北流动,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各方较为担心的东北部分地区“地趴粮”销售压力得到缓解。2019年3月底,东北农户玉米的销售进度为85%,比前期明显提升。 唐珂认为,尽管当前市场购销有所回暖,但玉米消费的基本面还有待观察。一方面玉米深加工利润下滑,特别是华北的酒精企业连续三个月亏损,工业消费短期内难有大幅增长。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的影响持续显现。2月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大幅下降,不利于下半年玉米饲料的消费。 “非洲猪瘟对饲料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市场对玉米、麦麸的需求少了,价格也下来了。考虑到国家临储玉米库存已大幅下降,市场供给压力缓解,预计后期玉米价格将保持总体平稳。”唐珂说。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农业农村部:加强养殖环节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工作

    一、充分认识养殖环节非洲猪瘟排查的重要意义。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全国形成一定污染面,我国养猪场户防疫意识普遍薄弱,防疫水平整体低下,清洗消毒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车辆人员机械带毒传播疫情问题不容忽视,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行为禁而不绝,养殖环节疫情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强化养殖环节非洲猪瘟排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非洲猪瘟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利于降低运输、屠宰、生产加工等下游环节疫情传播风险。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策宣传,指导养猪场户强化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共同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二、鼓励规模猪场和种猪场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将非洲猪瘟疫情排查作为当前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规模猪场、种猪场配置检测仪器设备,规范使用经我部批准或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比对符合要求的检测方法,自行开展非洲猪瘟检测,提高排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培训力度,指导规模猪场、种猪场兽医专业人员提高检测水平;要积极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对规模猪场、种猪场自行开展非洲猪瘟检测等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对养猪场户开展非洲猪瘟检测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养猪场户委托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检测工作。 三、强化疫情处置和阳性样品管理。经养猪场户自行检测或兽医社会化服务机构受委托检测为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应当依法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并按要求规范做好样品送检和确诊。在样品确诊前,养猪场户要严格做好生猪隔离和风险物品管理,不得擅自处置。经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应当依法报告有关信息,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年版)》要求,规范做好应急处置,并按照规定做好阳性样品处置工作,不得留存阳性样品,不得将阳性样品转送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我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分离非洲猪瘟病毒,不得进行动物感染试验。 四、加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新发非洲猪瘟疫情,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查明疫情可能来源和可疑风险去向,严格处置疫源和风险物品,涉及其他地区的,要及时通报有关地区畜牧兽医部门组织开展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要对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风险场点和产品进行采样检测;要核实清楚全部线索、完整收集证据、有效处置风险。 五、严格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督促养猪场户进一步落实防疫主体责任,主动加强动物防疫设施建设,配备非洲猪瘟检测仪器设备,配齐配足消毒药品和其他配套物资,做好圈舍、场地、用具、进出人员车辆等清洗消毒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要强化生物安全管理,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等饲养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严格落实补栏隔离措施和空栏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污染;要组织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督促落实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措施,防范疫情传播风险。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光山种植黄金茶助农致富

    4月12日,光山县凉亭乡报安村赛山悟道茶叶合作社社员正在制作黄金茶。近年来,该合作社开发新品种“黄金茶”,年产值1000多万元,合作社吸纳当地6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挣钱,人均年增收2.7万元。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茶叶工艺

    “2018年,全球茶产量增加了15.8万吨,同比增长3%。中国和肯尼亚是产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近日,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宜宾)茶叶年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介绍,全球茶叶年产量在过去20年内翻了两番;2018年,国际茶叶出口量创下了自2013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表示,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至12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数量为36.5万吨,同比上升2.7%;金额约17.8亿美元,同比上升10.5%。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茶叶贸易量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市场消费升级。为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口味,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从出口种类看,绿茶出口依然强劲,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83%,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额的69%。从出口地区看,非洲和亚洲仍是中国茶叶出口最重要的市场。茶叶贸易量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逐年递增,2018年出口量为9万吨,同比增长2.1%。”于露说。 于露表示,茶产业下一步发展要掌握年轻人的心理,以扩大消费群体。同时,要更加科学规范地使用农药,做好生物防控,保障茶叶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董春旺说:“目前我国红茶加工过多依赖人工经验,容易受光线、气温等客观因素影响,生产过程欠缺标准化,造成了同一产地茶叶口感不一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用机器视觉、仿生嗅觉等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以标准化、精准化方式介入茶叶加工生产。” 据介绍,现代化加工技术可最大限度保证茶叶产品品质稳定。“目前,该项研究已在宜宾川红茶叶集团展开。我们基于机器视觉对茶叶含水量变化实施监测。同时,结合智能算法,开展智能化判别,正确率高达95%以上。”董春旺说。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光山稻虾共作一田双收

    4月15日,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社员在稻田捕获小龙虾。该合作社引进生态稻虾共养技术,种养面积达3000多亩,建成了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于一体的立体化种养基地,形成了苗种繁育、成虾养殖、成品销售等为一体化小龙虾产业链,亩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吸纳村里29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扶持当地290多户农户、贫困户开展稻田养殖小龙虾。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农业农村部就一季度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和当前农产品市场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2019年4月17日上午10时,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通报今年一季度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解读当前农产品市场热点问题,并回答记者提问。 唐珂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总体稳定,价格呈季节性上涨走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一季度“农产品批发200指数”为113.98,比去年第四季度涨9.05个点,比上年同期高4.48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0.78,比去年第四季度涨10.51个点,比上年同期高5.21个点。从重点品种来看: 粮食价格基本稳定。3月份三种粮食集贸市场月均价每百斤120.74元,环比跌1.6%,同比低3.5%。其中小麦价格每百斤119.55元,环比跌3.7%,同比低5.3%;稻谷价格每百斤142.44元,环比跌1.7%,同比低3.6%;玉米价格每百斤100.23元,环比涨1.2%,同比低1.0%。 蔬菜价格高位震荡。一季度蔬菜价格呈现春节前季节性上涨、春节后高位震荡走势。根据往年规律,蔬菜价格往往是“春节大涨,节后大跌”。受降温等不利天气条件影响,今年春节以后菜价没有明显回落,3月份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84元,较2月仅跌0.4%,同比涨18.0%,处于近10年同期较高水平,仅次于2016年的历史峰值。 为进一步加强小品种农产品市场监测,我们今年启动了大蒜调查监测工作,组织主产区、相关行业协会及科研单位共同成立工作团队,开展全产业链数据监测分析,引导市场健康运行。据监测,目前蒜价在下跌18个月之后已连续上涨8个月,3月份全国大蒜批发均价每公斤6.16元,同比持平,一季度均价同比仍低11%,预计后市蒜价将保持上行。但由于当前大蒜库存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蒜价上涨空间有限。 另外,近期市场上辣椒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社会关注。据我部监测,3月份全国红尖椒批发均价突破每公斤10元,较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高3.6%,但一季度均价同比仍然低23.3%,较过去5年同期低14.5%,预计价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随着辣椒价格持续走强,今年农户种植积极性普遍提升,需重点关注后期辣椒大量上市后价格下跌和滞销的风险。 猪肉价格止跌转涨。自去年8月底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震荡下跌,跌势延续到今年2月。春节过后,猪肉价格一反往年节后淡季下跌走势,开始持续上涨,价格一度恢复到非洲猪瘟发生前的水平。3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9.48元,环比涨6.3%,较去年8月非洲猪瘟发生前高2.1%,较去年同期高7.6%。 最后,我向大家通告近期即将召开的中国农业展望大会情况。自2014年起,我国已连续5年举办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科学性、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应对市场变化主动性和扩大中国在国际市场话语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将于4月20-21日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召开,今年的主题是“信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对未来10年农业发展的总体形势和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的供需形势进行展望,并就农产品国际贸易、小农与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与扶贫、数字农业等6个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相关大会的日程和宣传材料在签到桌上,大家可以自由领取。在此诚挚地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参加展望大会,欢迎大家积极关注和报道。 此后,唐珂司长还就玉米价格、大豆价格、猪肉价格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去年东北地区新玉米销售比较慢,农民手中的余粮比较多。请问,现在玉米的购销形势是否有好转?预计后期玉米市场走势如何? 唐珂: 正如你所说的一样,去年新玉米收获期推迟,企业入市的积极性不高,东北农户的售粮进度明显偏慢。2018年12月底,东北地区农户玉米的销售进度约37%,同比低了20个百分点。春节后,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及农户变现的需要,东北地区玉米购销趋于活跃,3月中旬,国家启动一次性储备收购后,玉米价格企稳回暖。3月底,东北地区三等玉米收购价每吨1600-1700元。目前,华北的玉米比东北每吨高200多元,带动东北玉米向华北流动,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各方较为担心的东北部分地区“地趴粮”销售压力得到缓解。2019年3月底,东北农户玉米的销售进度为85%,比前期明显提升。 尽管当前市场购销有所回暖,但玉米消费的基本面还有待观察。一方面玉米深加工利润下滑,特别是华北的酒精企业连续三个月亏损,工业消费短期内难有大幅增长。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的影响持续显现。2月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大幅下降,不利于下半年玉米饲料的消费。非洲猪瘟对饲料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市场对玉米、麦麸的需求少了,价格也下来了。考虑到国家临储玉米库存已大幅下降,市场供给压力缓解,预计后期玉米价格将保持总体平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2018年,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是比较多的,近期又到了南美大豆上市的季节。请问唐司长,2019年全球大豆市场的供应和价格走势如何?能否满足中国进口大豆的需求? 唐珂: 从去年的进口量来看,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是排第一的,一共进了6612万吨,占整个大豆进口总量的75.1%。今年3月份以来,巴西大豆开始大量收购。综合各机构预测,今年巴西大豆总产量预计是1.13-1.15亿吨,巴西大豆比上一年减少600到800万吨。阿根廷的主产区气候条件总体较好,总产量预计达到5400万吨以上,从我们国家的进口总量来说阿根廷是排第三,美国排第二。阿根廷的总产量可以达到5400万吨以上,较上年恢复性增加1800万吨左右。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截至3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740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8.9%,在全球大豆供应较宽裕的背景下,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的货源比较充足,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宽松的影响,预计国际大豆价格总体将维持弱势,有利于我国进口大豆市场平稳运行。 央视记者: 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有多个省份先后发生了大概100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刚才唐司长也介绍了一季度猪肉价格的走势,想请问一下二季度猪肉的供需和市场形势大概如何? 唐珂: 你提了一个热点问题,猪肉市场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自去年8月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同比降幅逐月扩大,据农业农村部对400个县定点监测,3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18.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3%,同比下降21.0%,下降幅度还是很大的,同比降幅达到了近10年来最大值,特别是一些主产区减产幅度更大。受产能调减的影响,一季度猪肉价格止跌反弹,3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市场均价环比涨6.3%,同比高7.6%,生猪集贸市场均价环比涨14.3%,同比高20.5%,可以说上涨是比较明显的。 从后期走势看,二季度猪价有望保持波动上行走势,考虑到部分屠宰企业前期储备的冻猪肉陆续出库以及上半年季节性消费相对平稳等因素,考虑这些,猪价大幅上涨的空间不大。下半年随着生猪出栏量进一步下降,再加上下半年是节日需求的高峰,猪价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快速上涨。专家初步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可能超过70%,创历史新高,养猪的盈利水平将持续向好。所以,我们在这里建议养殖场户在做好生物安全防控的前提下,适时补栏增养,争取更好的养殖效益,这也是稳定猪肉价格走势、满足供应需求的一个建议措施。 人民日报记者: 一季度国内大宗油籽和食用植物油价格总体下跌,仅菜籽油价格上涨,请问原因是什么?另外,请问未来食用植物油的供需形势如何? 唐珂: 2019年一季度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延续下跌走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增加,供给较充裕。1-2月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171万吨,同比增加44.5%。二是主要油籽和植物油的国际价格下跌,带动国内价格下跌。与食用植物油价格总体走势相反,菜籽油价格却大幅走高,主要是因为前期长江中下游低温连阴雨天气,不利于油菜籽单产形成,加之我国加强对油菜籽进口检疫,市场预期菜籽油供应偏紧。 展望后市,加强进口油菜籽检疫措施将显著减少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菜籽油价格有望保持上涨走势。但在国内食用植物油供给整体有保障的前提下,预计未来不会对食用植物油供给造成太大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油菜籽进口船期加速,进口量提前释放。1-2月累计进口油菜籽108万吨,同比增加46.5%。二是国内大豆等油料产能恢复,新年度食用油籽产量预计较好。三是全球食用油籽和植物油供给宽松,豆油、葵花油、棕榈油等替代产品供给充足。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刚刚唐司长讲到根据往年规律蔬菜价格往往是在春节大涨、节后大跌,但是我们了解到今年3月菜价却居高不下。我想请问唐司长这是什么原因,是否意味着今年蔬菜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呢? 唐珂: 根据往年规律,蔬菜价格往往在春节前、春节期间出现大涨,春节后季节性大幅下跌,跌幅一般在3%-18%之间。今年3月份菜价没有明显的回落,处于近十年同期较高的水平,仅次于2016年历史价格峰值,季节性回落走势明显趋缓。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月份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84元,环比跌0.4%,同比涨18%,较近三年同期均值高7.3%。菜价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是2月份以来南方持续阴雨寡照天气,中下旬全国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倒春寒叠加,前段时间天气变化多端,导致节后蔬菜生产进度整体放缓,产量偏低,对蔬菜采收及运输流通带来不利影响,品种产地转换不畅,地产蔬菜和外调蔬菜供应同时趋紧。从一季度平均菜价看,虽然较去年同期上涨6.4%,但较过去3年同期平均只涨了0.6%,仍然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 后期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去年以来菜价总体水平较高,蔬菜种植的积极性普遍提升。据我部调度,2019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4%,天气持续好转后,部分地区个别品种集中大量上市,可能出现价格大幅下跌和滞销卖难的风险。 农视网记者: 去年秋季以来,全国鸡蛋价格连续6个月下跌,特别是近两个月鸡蛋价格大幅下跌。请问唐司长,此次蛋价长时间大幅度下跌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的市场形势怎么样呢? 唐珂: 正如你刚才说的,鸡蛋全国集贸市场均价从2018年9月份的每公斤10.82元跌到2019年3月份的8.99元,每公斤累计下跌1.83元,跌幅超过17%。主产省批发价跌幅更大,从每公斤9.83元一直跌到7.02元,累计下跌2.81元,跌幅近30%。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蛋鸡产能增加,市场供应充足。2018年秋季以来,我国产蛋鸡存栏逐步恢复,冬季疫情控制较好,鸡蛋产量小幅持续增加。2019年春节后,全国多地雨雪天气影响禽蛋市场流通,养殖户鸡蛋积压较多,加速价格下跌。 预计二季度产蛋鸡存栏稳中略增,禽蛋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后期禽蛋价格将逐步企稳回升,建议养殖户理性看待本次价格下跌,做好疫病防控,保持合理存栏。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汝南县罗店镇“飞防”作业 阻击病虫害

    4月16日,汝南县罗店镇农技人员利用无人机在田间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 据了解,从4月13日起,该镇组织农技人员及专业防治队员100余人、作业无人机520台(套),按照统防和自防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开起了小麦赤霉病的统防统治工作。至目前,该镇5.2万亩小麦已全部防治一遍。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卢氏:扶贫政策好 群众“喜养羊”

    桃红柳绿的四月,卢氏县“金融扶贫”花开遍地。该县沙河乡果角村贫困户任当锋通过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走上养羊脱贫致富路。图为近日任当锋喂羊的场景。 截至目前,该县13497户贫困群众通过金融扶贫政策累计贷款6.58亿元,用于果、牧、菌、药等特色产业发展。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河南桐柏:兰花飘香淮河源

    4月10日,河南桐柏县中韩兰园内,一名员工正在侍弄兰花。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桐柏地处千里淮河源头,为南北气候过渡带和动植物区系分界线,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是我国蕙兰、春兰的最佳适生地之一,被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据桐柏县兰花协会会长黄发国介绍,桐柏农民种兰已有3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私挖滥采,到如今的精心培育,“兰花经济”逐渐走上了生态发展之路。 桐柏兰花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兰花种植农户有1000余户,近半年来,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兰商”近2万人来此交易,成交额达5000多万元。 据悉,桐柏县将瞄准国内外市场,全力打造“桐柏兰花”品牌,使桐柏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蕙兰之乡”。

    [更多详情]
  • 17 2019-04

    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4月16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新乡召开。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种子集团、北京大北农集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副省长武国定出席并讲话。 武国定指出,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是河南农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组建方案要求,明确发展目标,把握功能定位,完善规划编制,广招各方人才,强化协同创新,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推进中心建设工作。 武国定强调,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中心,河南有基础、有优势,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更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以新担当新作为把这件大事办好,为振兴中国种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