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7 2019-04

    河南省今年要完成1000万亩农田的改革任务

    4月16日,记者从河南省水利厅获悉,今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在河南省全面铺开,河南省计划完成1000万亩农田的改革任务。 据介绍,今年是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铺开的第一年,按照中央安排,在2025年之前要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截至去年年底,河南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800万亩,平均每年要改革1000万亩以上。河南省决定今年完成1000万亩农田的改革任务。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推动农业节水工作的“牛鼻子”。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用水粗放,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推动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低效利用的矛盾,节约用水在河南省农业领域空间巨大。近几年河南省按照“边试点边推开”的工作思路,在80多个县(市)进行了改革试点,改革面积350万亩,初步建立了工程管护、用水管理、水价形成、财政奖补等机制,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推进水价改革,需要知道每个农户的用水量,必须要有计量设施。目前,河南省能够实现灌溉计量的农田不到总灌溉面积的5%。河南省要求,各地把计量设施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高标准农田项目必须同步配套建设计量设施,实行计量收费。 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农民利益和节水的关系,提高水价是改革的核心,根据中央要求,增加的生产成本,必须由政府买单。河南省要求,各地强化资金保障,通过落实财政奖补资金、水权交易收益等方式,冲减改革成本,确保不增加种粮农民的负担。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睢阳区:盆景培植有“钱”景

    4月10日,在睢阳区路河镇谢营村盆景生态园,郭卫东正在修剪附石榆树。今年,郭卫东在自家盆景生态园培植附石榆树、三角枫等各种盆景2000多盆,年经济效益收入可观。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封丘县:种“多肉”做微商带乡亲共致富

    已经打包好的包裹准备快递,已经下单的订单要及时整理好准备配货……4月15日上午8点,在位于封丘县鲁岗乡前岗村的豫封多肉植物种植基地,25岁的刘同金已经忙活了好一阵儿。 刘同金是河南省豫封多肉植物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还是公司网络电商部部长,从回复咨询到订单跟踪、售后服务再到网络宣传,哪个流程都少不了他。“懂电脑的年轻人不好招。村里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妇,在大棚里干活还行。”刘同金说。 刘同金算是在父母创业的基础上再创业。 刘同金的父亲刘德军,自小喜欢花花草草。2012年,经常逛花草市场的刘德军看到造型呆萌的多肉植物备受年轻人推崇,回家跟妻子田丽萍一商量,决定建俩“多肉”大棚试试。没想到,这一试便刹不住了,2014年,全家凑出100多万元,又建了7个大棚。 看到父母仍然延续传统的线下推销销售模式,刘同金认真思考后,决定正式约妻子、父母“谈谈”。 “咱家全部家当都在这些大棚里了,可要想做大,得办证,得注册公司。” “咱就种点花花草草,办啥证?” “现在电商多火爆!咱办了证就可以开网店、做微商!到时候,咱的市场除了封丘周边,还能卖到全国!” 刘同金的思路,父母搞不懂,不过他们很快明确分了工:“网络我们不懂,我们只负责生产,销售交给你们年轻人了!” 电商销售效果超出刘同金的预期。2017年春天,因为订单火爆,9个大棚的多肉植物竟然被抢购一空,豫封多肉的淘宝店铺被迫停止接单并下架所有产品,直到秋天,后续幼苗陆续长成才恢复上架。 销量大了,大棚里用工也越来越多。为了支持脱贫攻坚,他们决定尽量多招收贫困人员。如今,基地30名常用工人中,贫困户占19人。不仅如此,刘同金还对愿意种养“多肉”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以“公司+农户”或者代销回购方式帮他们销售。几年来,豫封公司已累计帮贫近400户。 “谁帮贫困户,政府就帮谁。”刘同金说,帮贫以后,他通过政府提供的“助贫贷款”获得100万元贴息贷款,将大棚增加到了35个,种植了600余个“多肉”品种。除了电商零售,批发代理商也遍布全国各地,产销规模居国内前列、全省首位。 创客心语 守着家创业的幸福感 前段时间,听说我家的“多肉”种植风生水起,有个在南方创业的老乡找我咨询在家创业的情况,我只说了一句话:“守着家创业,守着父母和媳妇儿,有着浓浓的幸福感!” 我说的是心里话。这几年,中央鼓励返乡创业,省里又出台了那么多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咱不出远门守着家人照样能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封丘脱贫任务更重。我自豪的是,作为一名公司负责人,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带动几百个家庭脱了贫,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红薯标准化种植观摩会在方城举行

    数十台(套)拖拉机、旋耕开沟机、起垄机、无人机等农机具进行智能化农机深松深耕、标准化起垄移栽、无人机喷灌喷药施肥、打秧收获演示作业,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引起现场人员的阵阵掌声……4月14日,主题为“发展红薯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河南省红薯标准化种植现场观摩会在方城县举行。 观摩会由河南省经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南省农机化协会主办,河南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顺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方城县小史店镇人民政府承办。河南省农机局总工程师蒋兴宁,河南省农机化协会会长连振华,平顶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杨四震,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生导师余永昌教授,方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苏自清,商丘农科院副院长、商薯19培育人杨爱梅等出席。约翰迪尔、河北圣和、青岛洪珠、河南宛拓、深圳天鹰、中农福安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代表参加观摩会。 观摩会上,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社代表分别发言,薯品汇(方城)红薯产业电商物流园向方城县小史店镇捐赠价值80万元的红薯种苗及农资。薯品汇(方城)红薯产业电商物流园拥有先进的薯干绿色加工生产线和现代化红薯小食品生产线,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15亿元、培育200名经纪人创业、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5万亩红薯种植面积。观摩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由薯品汇(方城)红薯产业电商物流园投资亿元兴建的花园式红薯淀粉加工厂施工现场,并举行了红薯品牌发展研讨会。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舞钢安晓军: “南茶北移”突破地域限制

    提到种茶,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气候温润的南方,寒冷干燥的北方似乎与种茶无缘。4月14日,在舞钢市庙街乡人头山村的山坡上,漫山青翠的茶树,刷新了记者的认识。记者了解后得知,八台镇王老虎村村民安晓军在舞钢市实现了“南茶北移”的地域性突破。 安晓军曾长期在江苏常州经商,因当地盛产白茶,顺着品茶、卖茶、种茶这条路,十几年间,他结交了众多茶友,精通了茶的种植、生产、销售产业链条。 2015年,安晓军与一位从事种茶的朋友来到庙街乡,朋友留心研究了舞钢的地理气候特点后,便建议安晓军在家乡试验种茶:舞钢市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春夏雨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茶树生长。 听了朋友的建议后,安晓军萌生了在舞钢种茶的念头。他从南到北跑遍舞钢山区,寻找适宜种茶的山地,并最终选择在人头山村的山坡上试种安吉白叶1号和龙井43号100多亩。“今年进入第四年,虽然还没到丰产期,但是茶叶产量比去年要翻两番,大概有1000斤左右。”安晓军说。 为确保茶的品质,安晓军还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了先进的制茶设备。“今天上午刚生产出来20斤,客户下午开车就到场里买走了。产量太低,真顾不过来。”安晓军说,为了确保市场供应,今年他准备再种植100亩。 “现在已经注册了‘灵珑山白茶’商标,建起了现代化工厂,争取把茶产业做成舞钢市的名片。”安晓军说。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睢阳区李口西瓜品出乡村振兴“好滋味”

    一场冷空气过后,豫东平原再度恢复春天应有的景象,春光馥郁,和风轻拂。睢阳区李口镇五里杨村207省道南侧,整齐划一的33座白色塑料大棚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这里就是李口西瓜最具代表性的五里杨西瓜专业合作社。 随机走进一座大棚,只见几名瓜农正在给吊蔓种植的西瓜整枝打叉,向上攀爬的瓜秧郁郁葱葱、妙曼多姿,一朵朵嫩黄的西瓜花与小瓜纽点缀其间煞是可爱。 “再过仨星期就能上市了。”合作社负责人杨广华略显兴奋,“目前来看,今年既能丰产又能丰收。” 李口镇素有“西瓜之乡”的美誉,西瓜种植已有约40年的历史。2003年,该镇被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西瓜基地”,2008年,该镇西瓜被原农业部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而五里杨村因其土壤疏松肥沃和优越的水利条件,无论是西瓜种植规模还是产值,始终是全镇的佼佼者。2012年5月,五里杨村被原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同年10月,该村优质早熟西瓜被原农业部审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16年,五里杨村被原农业部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近年来,李口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打造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采取扩大面积、更新品种、加强技术指导、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等措施,并注册了“五里杨”“甜蜜罐”等商标,逐步推进西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实现了西瓜产业的优质高效和增产增收。 “最近10年,全镇各类西瓜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3万亩以上,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西瓜种植已成为李口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李口镇党委书记张明亮说,该镇一方面争取资金向合作社倾斜,以示范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积极走“合作社+基地+社员”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新、产业旺、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五里杨西瓜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发起人是“西瓜大王”刘同启和现任五里杨村党支部书记杨富先。“当时就是奔着要将五里杨西瓜产业做大做强成立的合作社。”杨富先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从原来的陆地栽种,到三膜一苫小拱棚栽种模式,再到中拱棚、大棚栽种模式,五里杨西瓜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的坎坷之路。2011年,第一批大棚西瓜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平均每亩多卖2000多元。看到大棚西瓜这么赚钱,其他村民纷纷建棚种植,周边村庄的村民也蜂拥而至前来取经。 “合作社去年集中种植的12座大棚西瓜,产值达到20万元,平均每亩收入1.7万多元。”杨广华掰着手指说,“就这还没算每亩套种辣椒的收入,最差的线椒每亩也卖到六七千元,‘艳红’辣椒甚至能卖到一两万元。” 今年,五里杨西瓜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规模,通过流转土地,投入70多万元新增18座大棚。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合作社在与多家科研单位、院校技术合作的基础上,全面进行硬件设施和管理技术“双升级”,最大限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全力推进无公害种植。 村民王英虽不是合作社的社员,却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因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她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并一直在合作社打工。 “以前种地一年才挣4000多块钱。现在用不俩月就把种地一年的钱挣回来了,还不耽误接送孩子和做饭,比自己种地强多了!”王英对现在的收入和生活非常满足。 杨富先告诉记者,除王英以外,在合作社里干活的村民还有34名,以留守妇女居多,村里的贫困劳力也都用上了,月工资最低的也能拿到2000多元。此外,合作社以统一指导种植的模式带动发展社员200户,种植面积1800多亩,加上摸索出的西瓜套种辣椒、茄子、番茄等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瓜农的收入。 “除了通过电商平台推广销售外,今年我们还准备搞一次像样的西瓜节,并在市区繁华地段开一家直营店,进一步扩大产品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杨富先盘算着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李口西瓜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和前景,无疑让该镇多了一份底气。 “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发展优势农业,打响西瓜品牌,是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谋划和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张明亮说,该镇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壮大西瓜产业规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整体振兴,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红火。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河南省粮改饲任务确定69个试点县(市) 计划完成粮改饲100万亩

    从河南省畜牧局获悉,该局近日下发《推进2019年优质草畜转型升级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省优质草畜转型升级。 做强肉牛产业,做优奶产业,做大羊产业,离不开优质饲草。今年,河南省将充分利用国家财政1.6亿元补贴资金,在河南省中牟县、邓州市等69个试点县(市)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100万亩,示范带动全省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80万亩,启动实施10万亩优质牧草示范园工程,加快发展杂交构树种植,推进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试点,努力打造沿黄滩区优质牧草产业带。 推进优质草畜转型升级,河南省还将实施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肉牛奶牛标准化规模场建设、奶类消费新业态试点等政策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力争全年实现新增优质肉牛20万头、肉羊70万只、奶牛5万头,加快推进肉牛、奶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壮大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不断推动河南省优质草畜向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标准化方向转型升级。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我国春播面积超2.7亿亩 进度同比持平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播各类农作物2.7亿多亩,完成春播意向的20%,进度同比持平。其中,粮食已播1.3亿亩,完成13.7%;早稻已育秧95%、已栽插43.8%,中稻(一季稻)已育秧32%,春玉米已播10.5%,春小麦已播37.6%,薯类已播35.2%,进度均同比相当。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1.27亿农户

    近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18年调查,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7万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1243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1.27亿农户,户年均增收超过3000元。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目标,践行新理念、培育新业态、蓄积新动能,农业产业化取得了积极成效。队伍不断壮大,联农带农模式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各地积极扶持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2018年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近1000个,探索形成了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方式,将更多小农户带入大市场。 农业农村部要求,今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要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一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今年将新认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鼓励各地严格标准,认定一批龙头企业。二要以产业融合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将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联、三产走高端,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三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驱动乡村产业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此外,还要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试点,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

    [更多详情]
  • 16 2019-04

    2019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将在南阳举行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由世界月季联合会主办的2019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月季展将于4月28日-5月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目前,大会筹备工作已全面铺开,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本届主题口号为“月季故里香飘五洲”,主题活动将突出“花、玉、药”特色,围绕“一会三专”四大版块进行(“一会”即南阳2019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月季展;“三专”即中国·南阳第十六届玉雕文化节、2019第三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县市区城市展园主题活动月),活动包括开幕式、花事活动、玉文化系列活动、艾产业发展系列活动、县市区城市展园等20多项。 南阳月季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全市月季种植面积10万亩,年出圃苗木8亿株,年产值达20亿元;现有月季花卉企业466家,从业人员10万人。南阳月季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占我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