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2 2019-04

    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将于4月28日开幕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获悉,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将于2019年4月28日在信阳市开幕。坚持以兴茶富民强市为宗旨,本届茶文化节以传承和弘扬茶文化为使命,坚持专业性、文化性、开放性和参与性,持续打造“茶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据介绍,自1992年信阳市举办首届信阳茶叶节,到信阳毛尖连续9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63.52亿元,带给信阳无限的荣光。如今,茶产业成为信阳的特色支柱产业,成为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助推了信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力地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今年的信阳茶文化节,将从4月20日持续到5月1日,分为开幕式、茶事活动、经贸活动、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等四大板块。其中,茶事活动包括2019信阳茶业博览会、“华茗杯”2019全国绿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2019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暨全国茶行业社团组织联席会、信阳茶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洽谈会、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等。 本届茶文化节还将邀请国内外茶行业组织、茶企、茶商代表,供销e家电商联盟代表和国内著名茶学专家、品牌专家、电商运营专家等进行对话,以“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品牌引领”为主题,结合当前茶产业供给侧改革、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品牌创建、营销新理念、发展新业态等方面进行对话探讨,为信阳乃至全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本着惠民、利民、便民的原则,今年的茶文化节期间将举办多场茶事活动,全方位展示茶的基本知识与饮茶的方法,带领大家认识茶的种类、各类茶的特点和养生功能,介绍茶的冲泡技巧及饮用方法,使大家能以茶健身、以茶敬客、增进品茶乐趣、放松身心、享受惬意生活;同时,开展“三免”的便民措施,即免费提供公交乘车卡(票)、免费提供景区门票,免费提供全市精品旅游地图,进一步扩大市民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市民的满意度,让广大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河南淮滨:中药材种植成致富“新宠”

    四月的豫南,田间是一片农人们忙碌的景象。在位于河南省淮滨县邓湾乡张楼村白术种植基地,王东友正在这里检查白术地膜覆盖的情况。 “地膜下是俺今年种的中药材白术,它们已经开始破土而出了,每亩的种植效益可是普通农作物的六七倍。”近日,在近百亩的白术种植基地内,淮滨县农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东友自豪地说。 今年57岁的王东友曾长期从事劳务输出工作。2017年,一次偶然去豫东郸城走亲戚的时候,王东友发现当地很多农户田地里成片种植的是各式各样的中药材。几番打听,他了解到了中草药的种植前景,之后王东友决定返乡种植中药材,带领乡亲们扎根农村大干一场,在土里掘金。今年年初,王东友在邓湾乡张楼村、小集村流转了近百亩土地,全部撒播了白术种子。 白术每年2月播种,10月收获,按照正常年景每亩白术可产近2000公斤,市场收购价每公斤5元。目前,王东友已与河南绿勃实业公司达成收购协议,由其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成熟后统一回收,销往安徽亳州、台湾等地。 白术种植基地带动周围村民实现就业。“俺老伴3年前因为肝癌去世,家里给他看病也欠下了40多万元的外债。现在女儿出嫁了,儿子刚毕业,俺一个人在家,到白术基地内打个零工,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比俺自己种地收入高多了。”正在种植基地内拔草的贫困户耿光珍说。 要想脱贫致富,产业才是根本。“现在这个种植基地只能算是示范,已有很多村民前来咨询想要加入种植队伍。我打算先发展一段时间,确定这个种植模式可行的话,会带领贫困户加入种植队列,使更多村民从中受益。”王东友对未来中药材种植的前景胸有成竹。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河南省科学院牵手兰考县政府:科技推动杂交构树产业发展

    近日,河南省科学院与兰考县人民政府在郑州签署“科技助推杂交构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需求为导向,围绕杂交构树全产业链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全面攻关,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兰考县将统筹规划构树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平台化商业服务试验区,为构树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技术保障。在省科学院的技术支撑下,将构树产业扶贫工程做实做强,为兰考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2019年4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玉米: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猪料需求预期减少,但由于禽料、反刍料等消费持续增加,进口高粱、大麦等饲用玉米替代品大幅减少,二者相加将弥补猪料消费的减少。本月预测,2018/19年度中国玉米供需维持上月预测数不变。 春节后,随着地方及国家相继启动玉米储备性收购,东北地区玉米购销日趋活跃,截至3月底,东北地区农户玉米销售进度达到85%,目前基层余粮所剩不多,玉米价格在持续下跌后逐步企稳,预计2018/19年度国内玉米产区批发均价在每吨1750—1850元区间,比上个月预测值每吨上调50元。 大豆:本月预测,2018/19年度中国大豆生产、消费、贸易和价格维持上月预测不变。国内方面,东北地区临近春耕,农户售豆意愿增强,但大豆需求没有明显改善,价格平稳运行。国际方面,南美大豆陆续上市,美国大豆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全球大豆供应充足,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缺乏支撑。 棉花:本月预测,2018/19年度中国棉花产销存数据均维持上月预测值不变。本年度中国棉花已进口111万吨,同比增加91%。2019年1-2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82亿美元,同比下降12%。中国棉花年度产需缺口将得到有效补充,市场价格趋稳。 食用植物油:本月预测,2018/19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2546万吨,较上月预测值调减45万吨。其中,豆油、花生油产量预测值与上月一致,菜籽油产量下调至525万吨。3月份以来,因在进口油菜籽中检测出检疫性有害生物,中国海关总署相继取消了加拿大两家公司油菜籽出口至中国的许可。受此影响,中国油菜籽进口量预测值大幅减少,菜籽油产量相应调减。近期,国内大部分油菜主产区气象条件良好,利于油菜出蕾、开花、结荚,部分产区遇到阶段性强降水造成倒伏,但影响总体不大,全国油菜籽产量与上月预测值保持一致。2018/19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消费量预测值与上月一致。受国际市场食用植物油供给宽松、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中加经贸关系趋紧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除菜籽油以外,中国其他食用植物油价格均弱势运行,价格区间不同程度下调。 食糖:本月对2018/19年度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的消费、贸易、价格数据未作调整,下调甜菜糖产量3万吨,上调甘蔗糖产量3万吨,食糖总产量不作调整。下调甜菜糖主要是由于内蒙古甜菜产区后期降雨偏多,褐斑病、根腐病发生较往年偏重,影响了甜菜糖分的积累,产糖率低于预期。上调甘蔗糖产量的原因主要是广西区甘蔗单产提升,带来入榨量增加,减少了因不利天气导致产糖率下降的影响,同时,云南产糖率保持较高水平,均有利于甘蔗糖产量增加。 目前,广西糖厂收榨陆续加快,云南已经迎来收榨季。另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3月底,全国累计产糖990万吨,比上年度同期增加36万吨,增幅3.8%;累计销糖489万吨,比上年度同期增加95万吨,增幅2.4%;累计销糖率49.4%,同比提高8.1个百分点。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河南:第37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

    近日,由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洛阳市政府承办的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广场隆重开幕。 本届牡丹文化节以“国色天香献礼华诞”为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全面展示河洛大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洛阳新的战略定位,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加快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勃勃生机。 本届牡丹文化节深入实践“以节促建、以节促管、以节推介、利民惠民、全面提升”的办节宗旨,努力办成扩大对外开放、弘扬优秀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拉动文旅消费、展示发展成就、惠及广大群众的纽带和平台,为海内外朋友献上一场精品荟萃、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目前,洛阳城区牡丹园整体进入盛花期,近郊牡丹园早开品种进入盛花期、中开品种渐次开放,游园赏花正当其时。本届牡丹文化节将持续至5月5日。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光山花木助农增收

    光山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农民种植特色苗木花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椿树岗村世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多亩,种植紫荆花、广玉兰、木槿、西府海棠、红枫、金桂等20多类名贵苗木花卉,38名村民成为合作社职业社员,带动周围42户村民种植花卉苗木,户均年收入近4万元。3月31日,社员们抢抓农时,正在种植小苗。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柘城辣椒红天下 产业扶贫惠万家

    近年来,柘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着力做大做强辣椒产业,共带动2.8万贫困群众走向致富路,实现了“一业带动,万人脱贫”。 优惠政策驱动培育主导产业 柘城县政府制定了激励辣椒发展的政策,编制县乡村三级“十三五”产业脱贫规划,制定出台《柘城县产业扶贫暂行办法》。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辣椒生产的,县财政每亩补助300元;辣椒规模化种植每亩补贴奖励100元~500元。 该县实行“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带贫困户,解决贫困户缺资金、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加速产业发展。县财政提供5000万元担保金,金融机构按5~10倍比例放大贷款,扶持发展辣椒产业,对贫困户和带贫企业(合作社)给予贷款支持。柘城县还与中原银行合作建立了10亿元的辣椒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其他银行为辣椒企业提供不少于2亿元的低息贷款。 柘城县政府出资为椒农投保,每亩辣椒可赔付160元~1600元,让贫困群众种椒“零风险”。2018年,受“温比亚”强降雨天气影响产量的椒农,获赔1000余万元。通过政策激励支持,全县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发展106个种椒专业村,建立10个千亩良种繁育基地和20个万亩高效示范园区,辣椒质量安全示范区面积达到30万亩,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6家。 创新扶贫模式增强带动能力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组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辣椒规模化种植,创新“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民”,使农民能够实现稳定增收。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带动贫困群众7200多人发展辣椒生产。 以“协会+冷库+订单”模式,发展冷藏企业39家,延长辣椒保鲜期,减损增效,冷储量达10万吨。农户与辣椒加工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目前,该县农民与辣椒加工企业常年签订辣椒订单30万亩。 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00亩的柘城辣椒大市场,在16个重点乡镇建立了交易中心,形成了“1+16”的辣椒城乡市场体系,辐射全国26个省市,柘城辣椒大市场被列入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价格指数监测网点,每天在中央电视台发布柘城辣椒价格指数。 柘城辣椒出口美国、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量60万吨,交易额70亿元,出口创汇2.1亿余元。该县共有15万椒农从事辣椒种植、加工、营销,2500名辣椒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的辣椒市场,30万人通过辣椒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打造知名品牌巩固脱贫成效 在辣椒产业发展中,柘城县推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双品牌”工程,合力叫响“中国辣椒之乡”大品牌。连续成功举办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建成了河南省辣椒及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制定发布了河南省首个《三樱椒生产种植技术标准化体系》。 柘城辣椒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南省柘城三樱椒气候品质认证”,荣获2018“质量之光”年度魅力品牌。 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协、河南省农科院分别在柘城建立了全国辣椒生产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朝天椒创新基地。设立5000万元的奖励基金,支持企业挂牌上市。24家辣椒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集中挂牌。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的中原辣椒大市场及农产品物流园区正在建设,五洲国际集团、香港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万邦(柘城)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河南韩邦食品、河南吨椒食品等12家企业已经入驻。以辣椒为特色产业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正在加快建设,以牛城乡为中心的方圆3.5平方公里,具有“产、销、研、旅”一体化功能的辣椒特色小镇已初具规模。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菜篮子异常坚挺 CPI影响几何

    从年初至今,“菜篮子”异常坚挺,不仅猪肉价格显著上涨,蔬菜价格更是达到近10年同期次高水平。那么,猪价菜价未来走势会出现哪些变化?对CPI影响几何?针对上述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猪价上升势头明显 “受供给预期下降影响,2019年猪肉价格将会明显上涨,从二季度开始猪肉价格对CPI将会有较为明显的拉升作用,上半年对CPI上涨贡献在0.5个至1个百分点之间,下半年对CPI上涨贡献预计在1.5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说。 3月份最后一星期,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日均上市1877.57头,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2041.43头,同比下降8.03%。“近期白条猪供应处在供求平衡、略有盈余状态。”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重点监测的400个县生猪存栏自2018年12月份以来快速下降,今年2月份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16.6%,因此二季度生猪出栏量将会继续下降。同时,朱增勇表示,预计2019年国内猪肉产量将下降6.7%至10.6%。 “2018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偏低,再加上今年猪肉供给量降幅较大,预计猪肉价格全年同比涨幅在50%至60%,对CPI拉升作用在1.3个至1.5个百分点之间。”朱增勇说。 菜价下行压力较大 “一季度蔬菜价格对CPI有一定拉升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今春菜价走势与往年不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孔繁涛说。 一般春节过后,3月份菜价往往出现季节性大幅下跌,跌幅可达3%至18%,但今年3月份菜价却达到近10年同期次高水平。例如,番茄在3月23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平均价为每公斤6.8元,去年同期仅为每公斤3.5元,涨幅达到94.29%。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在3月份为每公斤4.83元,同比上涨17.8%。其中,有13种蔬菜价格环比上涨,莴笋、菜花、蒜薹分别上涨29.0%、27.6%、22.1%;有23种蔬菜价格同比上涨,西红柿、蒜薹、菠菜分别上涨95.4%、50.7%、42.9%。 农业农村部全产业链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表示,目前全国蔬菜环比价格回落较为缓慢,主要是因为2月份中后期全国范围的雨雪天气和“倒春寒”导致节后蔬菜生产进度整体放缓,加上大范围雨雪影响蔬菜采收及运输流通,造成地产蔬菜和外调蔬菜供应同时趋紧。同时,南方持续阴雨寡照,露地蔬菜定植晚于往年,设施农业由于光照不足,产量偏低,品种产地转换不畅,造成菜价季节性回落推迟。 展望今年后三个季度蔬菜价格走势,张晶表示蔬菜价格下行压力较大。2018年蔬菜价格整体偏高,扩种意愿增强,且由于蔬菜产业的比较优势大,许多地区将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作为优先选择,进一步提升了扩大生产的可能性。2019年蔬菜市场整体运行将保持季节性波动规律,一季度菜价同比偏高,预计后期蔬菜生产稳中有增,价格下行压力将有所增大。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生猪养殖业变局:“猪倌”变“屠夫”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国家政策建议由“调猪”改为“调肉”,使得越来越多的生猪养殖企业开始布局屠宰业务。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成立屠宰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在此之前,该公司还跟正阳县政府合作200万头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项目。温氏股份和大北农分别与屠宰企业华统股份、得利斯,成立合资屠宰公司,均加码屠宰业务。 面对散户退出加快,以及生猪存栏量降低,越来越多的养殖龙头企业选择逆势扩张。牧原股份募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扩张生猪产能,天邦股份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加大银行授信,目的在于快速扩张养殖业务。 行业创伤仍在继续,包括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多家生猪养殖企业在2018年年报以及2019年一季报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其中牧原股份一季度预亏超5亿元,这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总和。同时,该公司募资建设的项目,多个均未达到预期。 巨额亏损、逆势扩张、下游延伸。生猪养殖企业如何在挑战中自保并觅得发展机遇,依然值得外界关注。 “猪倌”与“屠夫” 猪肉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在生猪养殖行业掀起巨大波澜。这使得多家养殖企业均在屠宰领域进行布局。 牧原股份拟投资设立河南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主营生猪收购、屠宰、加工等。在此之前,该公司还与河南省正阳县政府签署200万头生猪屠宰及食品加工项目投资意向书。另外,牧原股份还对龙大牧原进行增资。该公司是牧原股份与龙大肉食合资成立的子公司。其中,龙大肉食是山东当地著名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 牧原股份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公司通过向下游延伸并建造屠宰场,正是应对上述改变。 温氏股份选择与浙江华统股份联手。双方合资成立生猪屠宰业务公司,华统股份控股,在部分区域共同推进生猪屠宰业务合作建设和管理。 同样选择这一模式的还有大北农与得利斯。3月23日,得利斯与大北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生猪养殖、屠宰业务等方面展开合作,具体包括拟合资设立生猪养殖业务公司等。 除此之外,天邦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发展全产业链,布局屠宰业务是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未来也会在这一领域布局。目前公司的屠宰业务产能为每年20万头左右,主要是为了旗下食品品牌供应。 不过,多家公司并未透露太多细节,大北农、得利斯以及华统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上述投资意向只是框架性协议,具体细节还没有定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生猪养殖和屠宰,在具体操作上差异较大。“一个琢磨的是如何把猪养活养大,一个琢磨的是怎么把猪杀死。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曾多次向记者表示。 国内某生猪屠宰加工上市企业证券部代表告诉记者,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这等同于跨界。如果养殖企业进入屠宰领域,在设备、技术、团队、市场等方面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说,将生猪屠宰之后,猪肉如何打开销售市场、如何进行冷链运输等,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更加认同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合资开设公司的模式,这样能够将双方的优势都最大化发挥。

    [更多详情]
  • 11 2019-04

    河南社旗:红薯深加工赚 “转身”成抢手货

    4月9日,在河南省社旗县下洼镇周庄村建山脱毒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员工正抢抓时节在地里摆码、浇水、覆土、铺膜,排红薯种 合作社负责人郭建山介绍说,俺是省农科院脱毒红薯育苗基地,今年育红薯苗两千亩,红薯亩产6000-7000斤,深加工成三粉后价格翻了好几倍。致富不忘众乡亲,郭建山不仅给邻里乡亲免费提供育苗种植技术指导,还为120户贫困户免费捐赠红薯苗100万余棵。 社旗三粉为社旗县盛产的粉条、粉皮、粉面的合称,素有“三粉之乡”的称誉,这里生产的粉条如丝,粉皮如纸,粉面细白光滑,如今“身价倍增”,成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眼下,在该县苗店镇,仍有一个“离不开”红薯的村子,它就是当地有名的“三粉村”——石塔寺村。 这个村子每年能“消化”3万吨的红薯,加工出的粉条、粉皮、粉面大量销往湖北、四川、陕西等省,还有部分出口到国外。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粮食不够吃,高产的红薯成了家家最喜欢的作物,老人们总说红薯是个宝,有了它全家就能吃饱。”59岁的郭炳忠是石塔寺村的村民,经历过“离了红薯不能活”的他,对红薯有着特殊的感情。 1995年,社旗县郭炳忠和同村的赵太营等人认为本地的三粉有这么辉煌的历史,但是加工方式太保守,产量上不去始终是个大问题。于是几人凑钱购买了4台机器,摒弃了以前纯手工制作的落后方式,从而大幅提高了产量,效益猛增。 当地农民素有种植红薯的传统,每到冬季,乡村磨粉、做粉条的很多,社旗三粉本地食用外,还大量销往海内外,社旗三粉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的特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风味特产食品。 当地的6家“三粉”加工厂联合发起成立了集科研、管理、服务、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技术合作经济组织——“三粉”加工协会,协会成立以后,县里邀请国家红薯专家肖利贞常年当技术顾问,优化种植品种,改进淀粉提取办法,制定“三粉”加工的质量标准求,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专家指导和“三粉”生产合作社,引进现代化除尘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连年来,该县突出食品产业的主导地位,聚焦、聚神、聚力发展食品产业;持续大招商、招大商,培育壮大食品产业,着力打造南阳食品产业城、全国有影响力的食品产业生产基地;高标准、高质量编制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布局统一起来……产业升级转型,社旗农字“大喇叭”再次吹响食品产业的“集结号”。 全县种植红薯面积30万亩,加工生产线600余条,建成5个中心“三粉”厂,一个“三粉”总厂,年加工“三粉”9万吨,产值4.7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蒙古等,成为全国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 该县赊店三粉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除碜风选净化设备,解决了“三粉”生产中的黑、粗、碜技术难题,如今,社旗“三粉”加工业独具特色,吸纳3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上班,实现了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加速了现代农业进程。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