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19-03

    重庆市石柱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3月21日发布,重庆市石柱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3月21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 石柱县一养殖户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截至目前,该养殖户存栏生猪91头,发病9头,死亡6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赴当地。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其产品调出封锁区,禁止生猪运入封锁区。目前,上述措施均已落实。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本年度我国大豆压榨或减700万吨

    进入3月以来,豆粕价格止跌企稳,期现货价格至上周四持续小幅上涨,但目前仍无强有力的因素支撑豆粕继续上涨。博朗咨询·豆粕网统计,截至上周四,全国豆粕市场平均销售价为2641元/吨,其中沿海产区油厂蛋白43%豆粕价格为2500~2560元/吨,全国主要销区市场均价2683元/吨。 预计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53亿吨,尽管巴西和巴拉圭大豆大幅减产,但全球总产仍比上年度高1100万吨;全球大豆压榨量料与上年度持平,在3亿吨左右,中国压榨量或减少近700万吨,可能被其他国家压榨增长基本抵消(阿根廷、美国、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等)。2019年8月末全球大豆库存将远超上年,美豆库存或在2600万吨的过剩水平。这对大豆市场利空,预计CBOT大豆期价将进一步走软。 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46万吨,创下过去4年同期最低水平,同比减少17%。根据船期统计,3月预计到港大豆670万吨,4月预估为870万吨,部分为中储粮和中粮买入的美豆,其中部分将补充国储,不会进入压榨领域。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新乡高新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近日,围绕“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目标和底线,新乡市高新区统筹谋划,多举措推进春季秸秆禁烧,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 做好任务部署工作,要求全乡有关部门和各村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切实将秸秆禁烧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及时召开区、乡、村三级秸秆禁烧动员大会,利用广播、宣传车、条幅、入户宣传、大手拉小手活动、签订全年禁烧承诺书等形式提升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 建立区、乡、村秸秆禁烧领导、巡查、督查工作组,明确各村组责任人和监管人,形成以村民小组为单元、村为基础、乡为主导、区为统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区统管、乡主导、村负责、组管户、户联防”的禁烧工作机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位,确保“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区、监督管理无缝隙”。 逐步建立健全还田利用、收储运销、产业增值、政策扶持四大支撑体系,打造秸秆技术应用产业生态圈,彻底杜绝在路边和田间地头堆放秸秆,真正从源头上实现全年禁烧。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商丘市农民抓紧农时进行春播春种春护

    3月20日,虞城县田庙乡一果农在果园施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临近,我市农民抓紧农时进行春播春种春护,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河南桐柏:“虾农”春播会开到政府楼

    近年来,传统农区的春播因为农民外出务工增多而变得逐渐安静。而在淮河源头桐柏山里,伴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往日安静的春播又热闹起来,从“稻农”变身“虾农”的农民还把春播会从地头开到了县政府的大楼。 山桃花初露尖角,经过一个冬季的休眠,桐柏山下的稻田开始苏醒,一眼望去,春机盎然。南北气候在此分界,但守着好水好田,桐柏县的传统稻农中不少还是贫困户。 桐柏县毛集镇石河村的郑杰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前,在政府脱贫攻坚发展特色农业的号召下,郑杰从“稻农”变身“虾农”,稻田坑塘里开始学“种虾”。他不仅甩掉了贫困帽,还当上了养虾专业户代表,有机会坐在政府大楼里和县乡干部、农企负责人一起分析市场、商量扶持政策。 来县里开会前,和全县的虾农一样,郑杰跟着专家已经在地头学习了虾田春季管理。拿着厚厚的一沓技术明白卡,坐在政府的会议室里,郑杰感觉“这样的机会很宝贵”,因为“养虾与种稻不一样,技术要求高。” “目前,国内每年的小龙虾需求有190万吨,而产量不到100万吨,再加上向国外出口的缺口还有30万吨,小龙虾养殖的前景十分广阔。”作为桐柏小龙虾养殖的龙头之一,河南绿土地农业公司董事长马千里的分析, 会场的虾农频频点头。 平氏镇新庄村是养虾先进村,2018年还举办了龙虾节。“全村已建成4个标准养殖场,总面积700余亩,养殖户贷款超过500万元。”新庄村村干部的介绍,让许多想养虾却没有资金的贫困户眼前一亮。 会上有经验,也有“辣味”。一些虾农和乡镇干部反映,农村部分水利设施老旧,提高了农民养虾的成本。虽然是国家贫困县、财政穷县,桐柏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小龙虾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丁严冰现场向养殖户承诺,“今年进一步加大县财政奖补范围和力度,贫困户自养一亩奖1000元,规模连片发展每亩奖200元到400元。” 虾农有呼,政府有应,打消了发展顾虑。“同样是稻田,养虾更赚钱,”郑杰说,现在养虾的信心更足了,而且“不能光自己挣钱,回去也要发动身边的亲戚来养殖。” 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说,作为山区贫困县,近年来全县确定了“茶、虾、艾、菌”四大特色扶贫产业,帮助许多农民实现了增收脱贫。 截至目前,桐柏县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超过6万亩,5000余人从事小龙虾生产,“稻虾共作”不仅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而且还帮助2705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河南淮滨: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你看我这蔬菜,每一颗都绿油油的,它们都是无公害蔬菜,靠‘喝水’长大的。”3月19日,淮滨县芦集乡芦集村的刘军告诉记者。 刘军是淮滨县绿丰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04年起,他在郑州、焦作从事果蔬、药材种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12年,受到淮滨县委、县政府“带技术回家,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号召,返乡创业。 “我的一些朋友在上海、浙江等地发展有机种植,效益不错。现在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越来越重要,无土栽培不用打药,做这个,准行。”回到家乡后,刘军投资200万元建了一个温室“鸟巢”,在5万多根钢管搭建的大棚里,一排排PVC管子整整齐齐,一颗颗绿油油的生菜,青翠欲滴。 在“鸟巢”中间,记者看到了一根根PVC管子做成的菜园,四周则挖了一个鱼池。“鱼池里面有鲫鱼、鲢鱼等,喂的是杂食,鱼的粪便排泄在池子里,我利用水泵连接,将养鱼水抽入种植床,鱼水对蔬菜来说是很好的肥料,蔬菜吸收后,水得到净化,又返回鱼池。因为是活水,鱼绕着池子来回游动,肉质也格外细嫩。”整个过程,刘军做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避免了虫害和病害对蔬菜的侵扰。 如今,合作社通过雇佣村民移栽,收菜等,带动了20余户贫困户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发展新型农业,让村民们不累就能赚钱。下一步,我准备发动周边村民共同种植有机蔬菜和草莓,到时候在大棚里面建餐厅,游客既可以采摘草莓,又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鱼。特色农业带动观光农业,让大家更富。”刘军告诉记者。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近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副省长武国定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开展粮食大清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许昌市、南阳市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分别做了发言;省自然资源厅通报了“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进度情况。 武国定指出,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扛稳的重大政治责任。河南省大清查的具体时间从3月份起到6月底结束,时间紧、标准高、要求严。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要科学组织实施,全面开展清查,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企业要严格自查自纠,政府要加强督导普查,抓好问题整改,用好清查成果,积极探索粮食库存数字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粮食库存管理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实效,各市、县要抓紧成立组织机构,各级粮食、发改部门要担负起牵头抓总职责,财政、农业、统计、农发行、中储粮等成员单位要明确工作分工;要夯实属地责任,实行普查、督查工作牵头负责制和组长负责制;要强化工作保障,严明纪律规矩,抓好案件核查,确保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通过这次大清查,真正摸清河南省粮食库存家底,向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明白账”。 就开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工作,武国定强调,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较真碰硬,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和动摇;要在工作上加大力度,抓住当前的有效工作时间,加快工作进度,坚决打好歼灭战;要在整改上完全彻底,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整改,对必须拆除的“大棚房”,彻底拆除建筑物、清理垃圾、复垦复耕,达到验收标准;要在验收上从严从实,清理整治结束后,各地要对照台账,严格程序,逐一签字验收,并写出整治报告,为3月份后迎接国家检查打好基础。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河南:降雨降温天气来袭做好麦田拔节期管理

    3月20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我省出现大范围降雨天气,还将出现4到5级大风,气温出现较大幅度降低。此次过程有利于土壤增墒促进冬小麦生长,但需防范气温突降对冬小麦幼穗稳定分化的不利影响。 根据预报,21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省偏北风4~5级,阵风6~7级,西部、北部局部有沙尘;21日到22日全省最高温度较前期下降8℃~10℃,其中22日和23日凌晨全省自北向南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将低至2℃~5℃,北部、东部、南部部分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 3月份以来,气温回升快,小麦耗水和土壤跑墒加剧,此次降水过程有利于土壤增墒、蓄墒,改善气象干旱状况,促进冬小麦生长。 气象和农业两部门联合会商后认为降温对果树影响不大,同时,要做好麦田拔节期管理,已拔节麦田要确保足水足肥,以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设施农业及时检查棚架设施,最大限度减小大风及冻害风险;降水量较大的豫南、豫西南部分田块降水过后注意及时清沟排湿,促进作物根系尽快恢复生长。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2019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

    近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实施2019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计划,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充分发挥风险监测的“雷达”作用,进一步调整完善监测计划,改进抽样方式,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增强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据悉,监测计划突出“三个调整”。一是重点完善随机抽样。抽样城市由原来省会城市固定、另外两个地级市一年内固定,改为省会城市固定、另外两个地级市每季度随机确定。加强生产基地随机抽样,要求每个监测地级市提供比抽样基地数原则上多一倍的基地名单,由抽样人员随机确定。二是重点加大“三前”抽样比例。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产地运输车、暂养池、屠宰场等“三前”(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抽样比例由2018年的27.0%提高到2019年的50%,加强生产指导。三是重点增加禁用药物参数。在2018年调整监测参数增幅29.8%的基础上,重点增加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中禁用兽药参数8项,监测参数增至130项,增幅6.6%。监测品种仍重点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5大类老百姓日常消费量大的大宗鲜活农产品,约110个品种4.37万个样品。 农业农村部自2001年在京津沪深四城市试点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以来,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例行监测制度,对发现问题隐患、开展风险预警、加强风险防控、组织风险评估和加强执法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其结果已成为评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主要指标和各级政府部门监管决策的重要依据。2019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将继续坚持“六项制度”,包括异地抽检制度、复检制度、能力验证制度、会商制度、结果通报制度和跟进开展检打联动制度。

    [更多详情]
  • 21 2019-03

    河南出台意见促进生猪产业转型

    为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河南由生猪养殖大省向生猪产业强省跨越。 到2025年 生猪产业转型要有突破性进展 《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68%提高到72%,出栏率由146%提高到16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由75%提高到80%。到202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出栏率达到18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生猪基本实现省内屠宰,具备分割加工能力的屠宰企业占比达到50%,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态更加协调,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大重点任务 助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的促进生猪产业转型,《意见》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布局区域化。进一步明确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科学规划产能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推进经营规模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重点支持建设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引导散养户成立区域性养殖合作组织,规范养殖行为,实现合作发展。 按照“品种优良化、设施现代化、防疫规范化、粪污资源化、产品安全化”的转型要求,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升级。鼓励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引导鼓励养殖、屠宰龙头企业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原则,通过自建、联建、订单、协议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建设。 以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生猪清洁养殖,发展绿色生产。严格过程控制,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对新建规模养殖场严格落实“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加强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升动物疫病检测诊断能力和监管能力。强化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督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猪肉质量安全事件。 建立相应协调机制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意见》强调,要建立省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问题。各省辖市、县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奖补政策,对退出养殖或改造升级的散养户给予适当奖补。要将养殖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先满足种猪场建设需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支持活体质押、保单质押等反担保,为生猪产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意见》还提出,要鼓励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国际技术合作,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组建生猪生物育种联盟,构建生物育种平台,加快生物育种步伐,打造全国种猪育种高地。此外,还要强化执法监管,在养殖、流通、屠宰三大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