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1 2019-03

    四万斤有机芹菜滞销 急坏汝南菜农

    “我租地种了几万斤大棚芹菜,但销量不好,采摘不及时芹菜就老了,希望报社帮忙呼吁一下,能有更多人关注,不然,损失惨重,白辛苦一年了。”3月18日上午,市民昝运生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寻求帮助。 当日,记者驱车来到了昝先生位于汝南县张楼镇方桥村的蔬菜种植基地,见到了正在和村民一起收割芹菜的昝运生。 “记者同志,你真来了!好好帮帮我们的老板吧,黑白菜、黄心菜、萝卜已经糟蹋了,芹菜再糟蹋了,损失就大了。”见记者走进大棚,正在捆扎芹菜的一村民激动地说。 昝运生告诉记者,他租了近70亩的土地,先后投资了70万元,仅10座大棚就投资40多万元。大棚内种了生菜、萝卜、芹菜。其它土地种了黑白菜、黄心菜等。 “今年黑白菜、黄心菜、萝卜都卖不上价,尤其是萝卜基本上没人要,卖了也不够工人的工资,都丢在地里了。”昝运生的妻子郭四妮指着已出苔开花的黑白菜、黄心菜和仍长在大棚内的萝卜无奈地说。“原本指望着芹菜卖点钱呢,没想到也卖不出去。” 昝运生告诉记者,他是驻马店市区昝庄人,原来一直靠种地为生,由于离市区近,主要种植蔬菜。近几年,由于市区规模扩大,他家的土地被征用,但他的土地情节重,尤其喜欢种菜。2017年10月,他租了这块土地,靠附近养鸡场的粪便,种植有机蔬菜。 “您看,我种植的芹菜多肥、多嫩,香味浓、丝还少,没上一点化肥,没打一点农药,真正的有机蔬菜。”昝运生说着拿起一颗芹菜放到嘴里咬了一口。 “这段苦了孩子了!我们天天在棚内收割芹菜,儿子夜晚拉到市内大华市场上卖,守一天一夜也卖不几个钱。”妻子郭四妮心疼地说,他儿子从头一天夜晚10点到第二天下午,一天卖的菜还不到2000斤,每公斤1元到1.4元。“还不够我们支付工人的费用” “小商贩嫌我们的芹菜肥、大,说不好卖,市民喜欢小颗的、细的、匀称的。”昝运生无奈地说,他的芹菜大多卖给工地、工厂的买菜师傅。“老百姓不识货,说我们的菜是有机蔬菜,他们不相信。” “再卖不出去,芹菜很快就老了,就得扔掉。”郭四妮愁容满面地说,他们种了5棚芹菜,将近20亩,一亩产芹菜约4000公斤,近20000公斤芹菜如果卖不掉,连本带利要损失10多万元,加上黑白菜、黄心菜、萝卜的损失达20多万元。如果再耽误了种下茬,那真的是血本无归了。 夫妇俩望着满棚郁郁葱葱的芹菜,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昝运生说,他希望赶快把芹菜卖掉,哪怕便宜点,这样不耽误他种小白瓜和西瓜。 “我们种的西瓜可甜了。”一提到西瓜,昝运生笑着自豪地说,他去年的西瓜卖得不错,吃过人都说好。 采访结束时,昝运生说:“好东西总会被认可。”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虞城苹果” 有了全国“身份证”

    日前,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获悉,乔集乡“虞城苹果”荣获国家地理标志。 上世纪90年代末,“虞城苹果”就已形成种植规模,主要发展于张集镇和乔集乡一带。目前,“虞城苹果”种植面积已由8500亩增加到20余万亩,年产量达到12亿公斤,发展成为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农产品特色产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邓州:十万棵葡萄苗寻买主

    “我们基地有十多万棵葡萄树苗不好销,想请豫民帮忙帮我寻找销路。”3月13日,记者接到了邓州市裴营乡小刘村亚飞葡萄基地负责人刘亚飞的求助电话。 刘亚飞向记者介绍说,亚飞葡萄基地专业从事葡萄栽培和葡萄苗木培育,在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育苗等方面有独特的经验。树苗的主要品种有户太八号和黑夏,同时还引进了美国黑提(杂交)、黑天菜等早熟品种。树苗纯度高,质量好,抗病力强,气候适应性广,不受地形区域限制,树龄有一年的、两年的,间伐苗有四年的。亩产葡萄果实可达6000多斤,果实含糖量高,一般在6月20日左右成熟。 “我们确保葡萄苗的质量,包成活,包技术,还可上门亲自指导,每棵售价1.5元。”刘亚飞说。 如果你想购买这些葡萄苗,请与刘亚飞联系。地址:邓州市裴营乡小刘村亚飞葡萄基地,联系电话:13598258216。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势头趋缓 超九成疫区解除封锁

    目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发生势头趋缓,已有105起疫情(占总数的93%)解除了疫区封锁,21个省份的疫区已全部解除封锁。这是记者从3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上得到的消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强调,下一步要继续巩固防控成效,提升防控能力,保障有效供给。要抓住生猪屠宰企业这个非洲猪瘟防控链条上的关键点,严格在屠宰环节开展非洲猪瘟检测,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会议指出,生猪屠宰是连接生猪产销的关键环节,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至关重要。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屠宰环节监管,落实驻场官方兽医制度,督促屠宰企业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面做好非洲猪瘟排查、检测及疫情报告工作,实现全覆盖。屠宰企业要尽早开展非洲猪瘟自检,跨省销售生猪产品和年屠宰10万头以上的屠宰企业以及生猪屠宰、加工一体化企业最迟于4月1日前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年屠宰5万头以上的屠宰企业最迟于5月1日前开展自检;其他屠宰企业最迟于7月1日前开展自检。要严格入场查验,坚决防止病死猪和未经检疫、检疫不合格的生猪进入屠宰场;屠宰过程中,严格按规程实施检验检疫、分批屠宰、批批检测。 会议强调,非洲猪瘟防控是全球性难题,引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隐患短期内难以消除,防控工作任重道远。要层层压实各方防控责任,进一步落实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加快实施分区防控,切实抓好生猪基础产能保护和肉品供给保障,保持当前疫情发生趋缓态势,力争全年疫情发生强度比去年有所降低,全国疫情可控,不蔓延成势。 会议要求,在突出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的同时,要统筹抓好2019年动物防疫工作,强化基础免疫,强化监测预警,强化检疫监督,强化应急准备,高质量地完成今年动物防疫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全国春耕春播有序展开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眼下,全国已进入春耕时节,南方早稻产区适时开展水稻育秧;冬小麦主产区正落实关键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东北地区及早准备春整地和清雪扣棚。从农资供应到机具检修,从科技示范到农民培训,田野间绿色正从南到北铺展。 “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今年各地坚持“稳”字当头,着力稳面积、稳政策、稳产量。在此基础上,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努力推动结构调整有新进展、质量兴农有新提升、效益优先有新突破。 春耕备播扎实推进 黑龙江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介绍,目前,全省春耕生产各项准备就绪,种植意向基本确定,生产资料加快下摆,科技培训接近尾声,近510万台(套)农机具已全部检修完毕。 甘肃省是西北地区的旱作农业大省。“我们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完成805万亩秋覆膜基础上,正全力抓好春季700万亩顶凌覆膜,有望新建高标准农田220万亩以上,全面完成20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全省正在抢墒覆膜,调运农资,开展技术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已组织140万台(件)农业机械投入春耕生产。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春耕生产玉米、水稻、大豆种子供应量在70亿斤左右,能够满足生产用种需求;化肥总体供应充足。预计春耕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2200万台(套)以上,目前已检修完成,正陆续投入春耕生产。 春播中,如何确保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韩长赋介绍,今年国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发挥价格指挥棒作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保持稳定。财政部提前预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资金,支持地方开展春耕备耕。为促进良种、良法、良机配套,中央财政支持农机深松整地1.4亿亩,争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达到400个。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 种植结构更优更绿 春播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大头、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近50%,也是安排作物茬口、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节点。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全年全省将建成1300万亩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确保完成50万亩的轮作大豆试点任务。 大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争取新增100万亩以上。因地制宜推广粮经连作高效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益。 结构调整是个市场过程。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天九镇洋田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里,挖掘机正有序地平整土地,村民在刚挖的虾沟里培土。基地负责人李先配介绍,目前已平整土地210亩,计划3月底投放虾种和种植水稻。基地利用稻田浅水环境,挖沟垒坝,种稻养虾。稻田不施农药,利用虾粪肥田,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水稻能卖上好价钱。记者采访发现,今春,各地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积极推动生态绿色种植,种植结构呈现调优态势。 农业高质量发展从春耕起步。韩长赋说,近3年玉米去库存超预期,“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基本到位,要巩固调整成果,加快提升优势区生产能力,稳定玉米生产。大力发展优质稻、专用小麦生产,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种植。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力争比上年增加500万亩。 夏粮生产基础较好 河南是夏粮第一大主产省。春分将至,中原大地绿意盎然。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的谢营万亩示范方,大片的麦田一望无垠,田间麦苗翠绿茁壮,长势喜人。示范方是2018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小麦生产实行统一作业,亩产可稳定在1000斤的水平上。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河南全省苗情基础很好,一二类苗达到90%。 山东是夏粮第二大主产省。“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在6000万亩以上,与去年基本持平。全省小麦冬前苗情总体较好,是近年来苗情最好的年份之一,但也存在旺苗面积大、遭受干旱、低温冻害、病虫草害等问题。”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说,已有针对性地制定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加强麦田分类管理,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夺取夏季粮油丰收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陈友权说,今年夏粮生产基础较好,冬小麦面积稳中略减,苗情长势总体正常、好于上年。冬季气温总体平稳,立春后光温水匹配较好,加之各地早抓早管,苗情进一步转化升级。 据各地反映,今年春耕生产也面临一些困难。专家分析,今年小麦苗情长势不均衡,华北麦区去年秋播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局部土壤表层缺墒,春季受旱冻叠加风险大;黄淮部分麦区长势偏旺,遭遇“倒春寒”的风险大。专家预计今年粮食作物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针对此,今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病虫防治资金,突出麦稻主产区,重点支持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开展“一喷三防”,遏制病虫害暴发流行。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河南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及时防治小麦病虫害

    近期全省大部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对冬小麦春季的旺盛生长及设施农业非常有利。3月19日,省农业气象专家提醒农民朋友,本周气温明显偏高,气温回暖利于病虫害滋生,各地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和麦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本周中后期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过程,各地要提前做好防冻准备,已拔节麦田和进入花期的果树要确保足水足肥,设施农业及时检查棚架设施,最大限度减小冻害风险。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组委会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

    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将于2019年6月21至23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大会各项筹备工作,3月15日至16日,在郑州召开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组委会会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卫江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本届交易大会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局党组的决策部署,结合河南实际,突出主题、放大效果,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力争实现比首届粮交大会“规模更大、内容更广、质量更高、创新更强”。一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二是要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提升大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要细化方案,抓好落实,按时间节点统筹规划各项工作。四是要强化措施,确保安全,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大会组委会委员、联络员、省级交易中心负责同志,中央有关企业负责同志和郑州市有关方面同志等150余人出席会议并参观考察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展馆情况。 会议结束后,韩卫江副局长还赴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考察调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司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考察调研。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南阳:“大田管家”推动藏粮于技

    3月18日下午,南阳市宛城区高庙镇王良庄村,几台自走式打药车伸开20米长的“双翼”,在麦田里行走。“这家伙一来一回能给4亩地打药,只要3分钟。”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永军向记者介绍。 今年50岁出头的张永军还有个身份——照管全村2200亩耕地的“大田管家”。2017年,王良庄村与南阳市文景园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土地托管协议,由于威信高、懂技术,又有农机设备,张永军被企业聘为从种到收全程负责的“大田管家”。 “这比当支书压力还大。”张永军坦言,他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往地里跑,“往大了说,咱是给国家粮食安全出点力;往小了说,咱要给企业和群众收益站好岗。” 根据协议,村民除了有保底的托管分红外,还能获得增产分红和种粮补贴等,土地产出越多,群众获益就越大。2018年,村民们获得托管分红70万多元,加入托管的23户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增收脱贫。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跟土地打了快30年交道,张永军对此感触很深,“以前全靠人干,现在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无人机、联合收割机、自走式机器,咱都用上了,种这2200亩地只需要七八个人。” 集中连片种地,让农技推广有了更多用武之地。“我们跟南阳市农科院有合作,技术人员定期来指导。”张永军带记者走进地里,指着宽窄不一的麦垄说:“这是‘宽窄行’种法,通风透气,大机械进地也不压苗;再看这土,经过深翻,蓬松疏散宜水宜肥。”张永军估算,今年每亩地能打1100斤小麦。 不仅产量提升,王良庄的小麦品质也越来越优。今年全村的麦地里,一半是强筋小麦,直供当地农业龙头想念面业;另一半是高发酵小麦,已被贵州一家酒企预订。这两种优质小麦每斤比市场价贵0.2元,最高的一批每斤能卖到1.6元。 “像老张这样的‘大田管家’,我们目前聘请了6个。”文景园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景旭宁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托管土地近5万亩,计划在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中挖掘更多的“大田管家”,建立更积极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合作社、企业“三得利”,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河南卢氏:千山染金如画屏 万亩连翘助脱贫

    连翘,遍布村旁路旁,成了群众的“摇钱树”。 金灿灿、黄橙橙,远望金光闪耀,随山势起伏无边无际;近看黄花满枝、密密匝匝,芳香沁人心脾。这是日前在“中国连翘第一县”河南省卢氏县一些向阳、早开的连翘基地看到的壮美景象。春分后,卢氏连翘进入盛花期,更是千山增色、万户欣喜。 “连翘在中药材里用量大,中成药里凡是带‘翘’字的都有连翘。产量、价格也稳定,盛果期亩产100公斤到150公斤,亩均产值4000元左右。”在卢氏县,从徐家湾乡小河口村、双龙湾镇东虎岭村到范里镇东岭村、官道口镇新坪村......一路走来,到处繁花似锦、花香四溢,提起连翘产业,卢氏县的干部群众个个如同专家。 数年前,在包扶卢氏县的国家海关总署的支持下,卢氏县的一些村子率先开展连翘种苗繁育、种植,取得成功。东虎岭村1.04万亩荒山上全部栽上连翘,还在田地里栽植连翘4200亩,成立了嘉美菜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连翘种植、管理、销售,目前入社农户已发展到双龙湾镇、潘河乡、徐家湾乡20个村的农户,东虎岭村也一下子脱贫,还成了国家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卢氏县位于伏牛山腹地,是中国野生连翘适生的中心区域,野生连翘面积近百万亩,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卢氏连翘是国家唯一的野生保护基地和地理性标志产品。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卢氏县把连翘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和野生抚育。该县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加快人工种植和野生资源抚育步伐。2016年5月,卢氏县明确提出:贫困户每种植一亩连翘,县里给予补贴90元。同时在全县各乡镇、重点村连续举办连翘种植技术培训班,建设育苗基地,把原先自生自长的连翘培育成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为做大连翘产业,卢氏县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与河南农大、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建成了中药材组培实验室和中药材种植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先后开展了连翘扦插育苗、连翘种质资源库建设、卢氏连翘良种选育等课题研究,加快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为卢氏连翘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连翘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卢氏县引进乐氏同仁药业投资10.8亿元改扩建莘原制药公司,并已投产;引进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在卢氏注册成立分公司;与河南三禾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实现了连翘就地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条,激发了农户种植连翘的积极性。 三年来,卢氏县通过组织专业队种植、间作套种、覆膜种植等模式,在全县组织了连翘种植“大会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建设,沿国道、省道、县乡道沿线和主要景区、景点打造出5个万亩基地和40余个千亩基地,全县人工栽植连翘40万亩、抚育野生连翘资源40万亩,已有连翘生产专业村50余个、连翘专业合作社80余家,带动6000余户2.3万贫困人口增加收入。 “连翘是名贵中药材,也是绿化景观树。满身都是宝,叶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加工成连翘茶,还出口;连翘果实更是常用的中药材。”双龙湾镇东虎岭村支书莫红建如数家珍,该村发展连翘主导产业,由此而兴发展了30多户农家乐,成了“三产融合”、脱贫致富的典范,像这样由种植连翘进而发展观光农业,卢氏县已有10多个村。 连翘花开时节,赏花游人络绎不绝,卢氏县连续举办豫西大峡谷连翘花节,卢氏县建设了文峪乡望家山、豫西百草园、范里镇西庄村生态休闲园等集休闲观光、科普科研于一体的连翘产业观光园、度假村,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卢氏县还建成献民连翘扶贫茶厂,并通过新资源食品认证、取得卫生许可证,生产的连翘红茶28吨,供不应求。“今年要再上一条生产线,产量要达到50吨,产值要超过5000万元”。献民连翘扶贫茶厂负责人说。 卢氏县按照“扩量、提质、树牌”的思路,加速连翘扶贫产业发展。该县今年还计划投入2000万元,围绕东明镇等中北部8个乡镇开展技术培训、做好基地管护、完善道路等配套设施,再种植连翘20万亩。 预计到2020年,卢氏县新发展的连翘将陆续进入盛果期,产量将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连翘产业在脱贫攻坚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更多详情]
  • 20 2019-03

    民权:村民于传斗夫妇在管理大棚西瓜

    3月19日,民权县绿洲街道办事处吴庄村村民于传斗夫妇在管理大棚西瓜。他们夫妇承包了14个大棚种植西红柿和西瓜、辣椒等瓜果蔬菜,不仅自己有不菲的收入,还常年安置本村的8户村民在大棚里打工赚钱。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