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6 2023-08

    有始有终防返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武陟县大虹桥乡坚持把防返贫监测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始终贯彻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识别、早帮扶、早消除”的原则,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消除风险。定期走访,动态监测困难家庭情况,做到“有始也有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星级评定赋能乡村振兴

        “感谢星级评定活动,让我连续仨月荣获五颗星,不仅帮我减少生活开支,也让我精神生活更加富足。”近日,武陟县龙泉街道西马曲村脱贫户王巧贞自豪地说。该街道通过开展星级评定活动,月度评选、季度总结,每年发放价值5万余元积分卡,激发脱贫户、监测户内生发展动力。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乡村夜晚“有声有色”

        8月13日,天色擦黑,宝丰县李庄乡祁家村早已扯好的银幕前,村民三三两两赶来“抢占”好位置,等待着公益电影的上演。     “乡里送电影进村,我这个老影迷尽管腿脚不方便,但仍然每场必看,看完心里可舒坦。”村民陈红义喜笑颜开地说。     一块幕布、一个投影仪,以“讴歌时代楷模,深化廉政教育”为主题的电影《谷文昌的故事》送到了村民身边。电影放映结束后,村民们意犹未尽地讨论着电影剧情以及观影感受。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有电视,人人一部手机,像这样大伙儿围坐在一起看电影、谈谈心,既接受了教育,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乡村夜晚更‘有声有色’!”祁家村党支部书记牛辉说。     今年以来,李庄乡以“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230余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送到家门口,让广大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道路“换肤美颜”变身生态长廊

         “从没想过老百姓出门的路可以变得这么宽阔、漂亮,来往车辆别提多顺畅了。”8月13日,行走在老永定线上的浚县浚州街道十里铺村村民付爱云称赞道。     老永定线位于浚县县城西,原为省道,已修建20余年,是浚县至范辉高速西站口的必经之路,其中该线浚州段长达3公里,后弃用改为乡道“小西线”。因年久失修,该路段晴天尘土飞扬、坑洼不平,雨天泥泞不堪,进县城还要绕行聆海大道10余公里,给路两侧12个村1.4万名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灾后重建以来,浚州街道办事处坚持“干”字当头,筹措资金870万元,对老永定线浚州段重新整修,宽30米、长3公里的道路焕然一新。为推动整治工作提质增效,浚州街道办出动大量工程车、900余人次,给路肩换土1万余立方米,清理杂物1000余立方米,并栽种法桐、白皮松、紫荆等苗木进行绿化美化,将道路打造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生态长廊。     为深化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该街道抓重点、疏难点,明确管理要求、细化标准、责任到人,与沿街85家住户、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承诺书,每月组织人员对绿化树木和花草进行浇水、除草,对路面进行保洁,并在道路两侧安装路灯,保障群众晚上出行安全,实现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长久美”的转变,大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整治见成效 乡村处处美

        “在哪儿转了?”“西湖!”8月9日,在安阳县辛村镇北庄村,村民和外地游客打着招呼。     “‘西湖’就是北庄村的荷塘。”北庄村丰林合作社负责人王秀芹介绍说,这个荷塘曾是一个垃圾坑,后来村里依托汤河治理和全县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力量进行了改造,并以“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目前种植有荷花50亩。     “前段时间,北庄村举办了荷花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我们计划通过‘直播+旅游+市场经营’,做好荷花大文章。”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丰林兴致勃勃地说。     “西湖”成了村里的新地标,不少游客自驾赏荷,摄影爱好者更是集聚这片荷塘。“辛村镇坚持走农耕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推进农业特色型乡村建设,春有油菜花、夏有荷花、秋有银杏黄,时时处处都能看到美丽景色。”辛村镇党委书记孙永丰说。     而在白璧镇南羊店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则体现在背街小巷上。“初心巷”是南羊店村一条重要的村道,原来两边住着20余户村民,因巷子路难走、地势低,不少人都搬走了。去年,南羊店村抓住白璧镇背街小巷专项治理的政策窗口期,对“初心巷”进行了硬化,将整条巷子加垫土层,抬高了10余厘米,并栽植花花草草进行绿化美化。“如今,‘初心巷’人来人往,出门就是游园,这么美的环境,我回来后都舍不得走了。”从邯郸市回村定居的村民李云先非常满意眼下的生活。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安阳县共清理垃圾杂物2.75万吨,整治残垣断壁630处、空心宅院321处、坑塘340个,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明显改善。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转角见绿 移步入园

         “新建的游园距家近,吃过饭就可以带孩子下楼玩耍、散步、锻炼身体,真不错。”8月10日晚,正在叶县文化公园纳凉的该县金水裕苑小区居民张亚卓说。     转角见绿,移步入园。散落于叶县县城各个角落的微型公园,既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也让城市变得更宜居。近日,叶县文化公园、体育公园、普惠园、杨林诗道同步开园,为市民再添休闲游玩好去处,串起市民的“微幸福”。     为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叶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抓手,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以“海绵城市”和开放共享为理念,结合实际,见缝插绿、补绿、植绿,在增花系、增绿量、增灯光、增文化、增水系、增设施的基础上,通过“绿化+美化+彩化+文化”,把城市打造成“天然氧吧”,让群众出门见园、移步入园、漫步游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圈。     叶县以县城建成区为框架,全面布局,合理选择适生植物,并在保护原有地形和大树老树基础上,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使县城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层次鲜明的绿化景观,全面提升城市总体绿化水平,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该县在现有公园绿地基础上,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着力打造400~1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完成了10多座口袋公园的规划及建设。除此之外,叶县还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九龙、昆阳、盐都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各自辖区内的背街小巷和辖区空地实施绿化规划设计和建设,宜园则园。     截至目前,叶县已投资超亿元,先后规划建设了盐都公园、沙河湿地公园、叶园、祥和园、玄武西苑、玄武东苑等十几座公园。为更好地管护公园,叶县组织园林管护人员“走出去”“学回来”,先后到郏县、宝丰县、汝州市、平顶山市等地学习先进经验,通过理顺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进行建管分离,实行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确保绿化植物枝繁叶茂、茁壮生长,基础设施安全干净、整洁完好。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凝聚乡贤力量建设和美乡村

         “我们建造村史馆时,村里回来的乡贤们帮了大忙,这些从村里走出去的孩子,现在都回来贡献力量建设家乡。”8月11日,谈及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时,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孟湾村党支部书记孟祥众首先提到了村内的乡贤们。     为留住村史记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孟湾村孟银生、孟富龙、孟繁豹等乡贤从2020年开始,以“孟湾情怀”系列为主题筹备建造孟湾村史馆,历经两年,克服种种困难,花费40万元左右,孟湾村史馆于2022年3月正式开馆。2023年6月,孟湾村史馆被评为“河南省村史馆示范点”,这背后是老窝镇充分发挥乡贤人士建设家乡所做的不懈努力。     如今,老窝镇建立了乡贤人才库,已联络沟通乡贤人士230余人,不定期举办镇村两级乡贤人士座谈会,指导乡贤人士参与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体现了乡贤人士回报家乡的人生价值,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据悉,召陵区坚持以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和美乡村建设为统揽,实施“乡贤助跑”计划,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依托召陵镇白庄村“甘薯小镇”打造召陵区乡贤能人驿站,构建“1+4+N”的乡贤能人服务网络,即高标准打造1个区级乡贤能人驿站、驿站辐射带动4个镇、延伸至N个村级乡贤能人示范点,为乡贤能人创业培训、项目洽谈、产品推介等对接交流活动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工作模式,加快实施‘乡贤助跑’计划,用好各类乡贤资源,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谱写美丽召陵新画卷。”召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银广说。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用上新科技 种出好烟叶

         “叶色泽好、油分足,很厚实、弹性大……我还没见过长势这么好的烟叶。”8月12日下午,在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前宋村村民宋喜五家的烟田里,原河南省科协高级农艺师、著名农业科技专家杜英杰教授对烟叶长势赞叹不已。     同众多烟农相比,宋喜五是个新手,但他干事有魄力,能够接受新科技。     宋喜五从种烟到现在满打满算不足三年,但已拥有了50亩烟田。从朋友那得知种烟叶使用矿物营养基质效果非常好之后,今年种烟时,他的50亩烟田全部用上了常禾矿物营养基质。     使用常禾矿物营养基质后,宋喜五家的烟苗不仅成活率高,而且长得好。     杜英杰说,宋喜五家的烟叶长势这么好,常禾矿物营养基质功不可没。其不仅给烟叶提供了所需的、丰富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改善了土壤环境,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和营养的均衡吸收。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工矿废弃地 长出“摇钱树”

         “种植的7万多棵应雪黄梨树上挂满了果子,眼看就可以见到效益了!”8月14日上午,在位于济源下冶镇官洗沟村的下冶煤铝土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上干活的张师傅高兴地说。     山岭之间,放眼望去,一棵棵绿油油的梨树成了最亮丽的风景。张师傅介绍,之前这里是废弃的矿坑矿山,废渣废石到处都是,一百多米的深坑看着就吓人,经过这几年的治理,现在真的是大变样。     下冶镇矿产资源丰富,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多家矿山企业在这里进行无序开采,致使山体严重受损,影响了该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2018年,《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试点,济源市下冶煤铝土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类修复工程被纳入其中。     2019年,济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融合土地整理、矿山修复、国土绿化等多种生态保护修复手段,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通过危岩体清除、挖填方工程、场地平整、绿化工程等措施对废弃矿山进行治理,消除治理区地质灾害隐患,修复生态环境。     济源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赵庆文介绍,局里在下冶镇曹腰、官洗沟、坡池着力打造了应雪黄梨基地,种植应雪黄梨438亩,每亩地最低可增加收入2.5万元,总体每年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1100余万元,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赢”。

    [更多详情]
  • 16 2023-08

    村庄靓起来 生活美起来

         8月15日,走进汤阴县韩庄镇李家湾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柏油路宽阔平坦,农家院干净整洁,路旁的鲜花绿树、美丽人家,与远山青黛相映生辉。村民们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有的坐在秋日阴凉下一起拉家常,很是惬意。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刁海风感受颇深:“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卫生和以前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变化太大了!如今村里干净整洁,晚上灯火通明,我们生活在这里感觉很舒心。”     近年来,李家湾村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从制度上保障整治实效,以示范带动实现有效整治。     同时,李家湾村将每周五定为“全民清扫日”,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村组代表、志愿者及群众等积极参与,以点带面扩大整治范围,增强村民文明卫生意识;从垃圾分类、“六乱六清”整治、门前三包等方面制定考核评比细则,实行积分兑换商品机制,充分激发了组与组比效果、户与户比清洁的创先争优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推动的人居环境整治大格局。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