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19-03

    深挖农村消费潜力推进“百城万村”行动

    3月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商务部部长钟山,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就“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钟山指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农村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商务部今年将采取措施扩大乡村消费,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通过电子商务进农村,连接城乡市场,畅通流通渠道。同时,开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家政服务短板,2018年,商务部开展了“百城万村”行动,组织109个城市与1万多个村对接,进行家政人员培训,帮助农村10多万劳动力进城就业,下一步将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 钱克明介绍,2018年,商务部提出了电商扶贫、家政扶贫、对外劳务扶贫、产业扶贫、边贸扶贫五项商务扶贫举措,成效显著。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围绕这五个方面,深入做好有关工作。聚焦“三区三州”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力争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并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继续深化“百城万村”家政扶贫,推广家政扶贫可复制的经验,扩大家政劳务输出的基地建设。推动百家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扩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劳务输出人员的比例,完善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加强外派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组织产销对接,推动企业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按照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力度。完善边贸政策,帮助边境地区贫困群众增收,同时组织东部国家级经开区,对口帮扶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增强当地自主发展能力。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汝州小草莓带来大收益

    3月5日,在汝州市庙下镇唐店村浙江草莓基地,村民王巧霞在采摘奶油草莓。该基地占地100亩,是去年王巧霞与其他六户村民在浙江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兴建的,目前销售草莓收入已达100多万元。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舞阳县:红薯成了群众致富的“金疙瘩”

    “我真是发了红薯财,去年种红薯2亩,纯收入8000多元,在合作社粉条加工厂务工收入9000多元,加上去年流转土地收入的3200元,总共2万多元。红薯成了俺致富路上的‘金疙瘩’!”3月4日,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村民刘丰安说。 据了解,为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刘庄村党支部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想办法、议措施,最终确立了“长短产业并举,基地助推脱贫,打造刘庄品牌,实现全民富裕”的产业发展思路,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了购销协议,贫困户可以土地入股分红,也可自己种植,合作社统一收购。 去年,全村栽植红薯200多亩,群众增收180余万元。今年,在原有面积基础上,该村与全镇其他26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80户签订红薯种植协议,合作社对农户提供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等服务,高于市场10%的价格回收红薯,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在种植基地务工。目前,已解决30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018年,合作社生产纯手工红薯粉条10万斤,供不应求,远销省内外,很多是订单下了之后赶制出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兴说。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安阳内黄造林建设秀美枣乡

    最是一年春好处,植树造林正当时。如今,广袤的安阳市内黄县的大地上,麦苗返青,杨柳吐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和这交相辉映的,是一个个热火朝天的义务植树场景。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分别设立了义务植树基地,组织本辖区和联系县直单位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漫步内黄乡间田野,一株株小树苗整齐排列开来,迎风摇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日,内黄县全体县级领导以及县委办、政府办、长庆路办事处、县第八实验小学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学生代表1000余人,在长庆路办事处张庄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在植树活动现场,大家手持铁锹,挖坑浇水,协调配合,运苗、培土、浇水,大家比干劲儿、比进度,既紧张忙碌,又秩序井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累计植树6000余株。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义务植树活动不仅为推进内黄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添砖加瓦,也为内黄县争创森林城市贡献力量。 2018年,内黄县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去年一年,该县共完成生态建设任务3.8576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2.8127万亩,新造林面积1.0449万亩。新造林项目中,完成省级工程2940亩,中央财政补贴造林3909亩,农发造林3600亩。经济林方面,发展红枣项目1300亩、各类果树3300亩、花卉苗木5600亩。该县还以经济林、花卉苗木为重点,以林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仅去年一年,该县新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家,目前,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达75家。2018年,全县新发展林果2800亩;全年新增密植枣园1300亩、老枣树保护示范园区197.2亩。 植树造林,还要做好林业资源管护工作。内黄县坚持伐前、伐中、伐后管理,完成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并相继开展了“利剑”行动、“三夏”护绿、清网行动、廊道绿化大管护行动等专项行动。2018年,该县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1起、治安案件13起,立、侦破刑事案件12起,移送起诉5起。 建设秀美枣乡,打造宜居内黄,离不开植树造林工作。今年,内黄县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以兴林富民为宗旨,抓好重点工作,提升林业效益,加快推进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升级。 内黄县提前谋划,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和全市创建森林城市任务,结合全县实际搞好规划。今年,该县营造林任务共6.4343万亩,主要涉及平原防风固沙林、生态廊道建设、乡村绿化美化、优质林果、县城绿化、森林抚育6项重点工程。该县一方面认真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另一方面,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确保义务植树尽责率在90%以上,建卡率在95%以上,完成义务植树任务166万株。与此同时,内黄县强化资源保护与灾害防控,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该县加强林地用途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搞好林业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各项严打行动,坚决查处毁林开荒、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此外,该县还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开展林业技术助农服务,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广泛深入林间地头现场培训指导,对现有果树进行抚育、改造,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开发花卉苗木和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罗山县:农技“夜校”受欢迎

    3月5日晚,罗山县庙仙乡赵洼村远教室内灯火通明,不少群众正在收看农技知识讲座。 庙仙乡针对白天群众忙于农活的实际情况,各远教站点适时把收看时间调整为夜晚6点到9点,方便群众前来观看。方集村农民陈国平几乎每晚必到,他说:“白天干活没时间,夜晚来学习学习、取取经,还真长了不少见识,现在种田还真得靠科技!”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方城县博望镇:万亩月季园 盛装迎盛会

    “再有一个多月,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就要在南阳开幕了,俺正组织劳力帮忙打造月季园,向远方的客人展示俺们月季村的好形象。”种有2000多亩月季的沙山村党支部书记陈连平说。近日来,方城县博望镇万亩月季基地人头攒动,数千名劳力浇水施肥、栽花剪枝,忙得不可开交。 博望镇与获得“中国月季之乡”美誉的卧龙区石桥镇隔河相望,耕地面积多,剩余劳力多,土地肥沃,交通及水利条件好。近年来,博望镇党委、政府主动与石桥镇党委、政府及当地月季大户联系,以流转土地、协调贷款、修渠修路、架设电路等条件,吸引“月季能人”到博望镇发展月季产业,与石桥镇结成了“月季姊妹镇”。目前,石桥镇已有17人到博望镇承包土地建起月季园。在石桥镇“月季能人”的技术指导和影响带动下,博望镇创办月季园的人越来越多,加入“月季老板”队伍的已有30多人,先后发展月季12000多亩,每年吸纳4000多劳力入园务工,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近两年,博望镇在新技术应用、新品种开发、新树型打造上作文章,在发展藤状、树状月季的同时,新开发了造型月季、盆景月季、多彩月季等,创立了自己的月季品牌,产品不但俏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亩均收入近20000元,最高达30000多元,年创收两亿多元,使月季真正成为博望镇的特色产业。 为了迎接世界月季洲际大会,自去年以来,博望镇在落实扶持政策的同时,投资120多万元将道路全面硬化,对周边环境重点打造,春节过后,又紧锣密鼓地开展园区管理及美化等工作。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河南沈丘县“土专家”“田秀才”活跃田间助春耕

    沈丘县周营镇欧营村大棚生态西瓜种植基地,瓜农们围坐在“土专家”欧阳怀永身边,认真听取早春大棚西瓜防寒保暖、配方施肥、苗期管理等技术知识。现场,欧阳怀永的一番“真经”传授,博得在场瓜农们的阵阵掌声。“春节过后,欧阳怀永利用生产间隙共开办8期‘微讲堂’,听课的瓜农达100多人次。”随同采访的周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欧阳怀永不仅是周营镇欧营村的大棚订单生态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还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创办的合作社采取统一施肥、统一防病、统一订单销售方式,现已发展会员10多户,订单西瓜种植面积达300余亩,亩均经济效益8000余元。 “近期气温回升快,阴雨天气多,容易发生小麦黄花叶病,也就是土话说的黄枯萎病。这个病初期新叶上有菱形条斑,后期病斑扩散增多,可导致整个病叶发黄、枯死……”当日,孔营村的种粮大户王守书边讲课边回答村民的提问。村民孔德伟感慨地说:“这种方式确实好,大户给村民们上课贴近实际,我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据了解,如今,在该县田间地头,设施蔬菜大棚、养殖小区内,“土专家”“田秀才”现场指导培训交流的场景随处可见,成为春耕生产中的一大亮点。 为提高新时代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入春以来,该县积极组织由各乡镇(办事处)农技人员和当地种粮、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组成的80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深入乡镇村组,走进田间地头,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和致富技能,通过集中培训、田间指导、现场咨询、发放资料、地头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朋友抓好大棚瓜果蔬菜管理、测土施肥、畜牧养殖、果树栽培。 据了解,目前,该县农业部门近期共开展培训500多场(次),培训农民达1.3万人次,印发各类培训资料4万余(份)册,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个,受到农民兄弟们的热情“点赞”。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国家发改委:提升农村消费水平

    3月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宁吉喆、连维良就“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针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消费疲软”和“消费降级”言论,宁吉喆表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跟2017年相比,虽有放缓,但仍然增长了9%。我国消费持续扩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消费转型升级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投资转型升级。在对社会消费品的消费中,食品支出占整体消费支出的比重,2017年就降到30%以下,去年是28.4%,服务消费的支出占的比重已接近50%,这都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今年将从“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四个方面促进消费的平稳增长。 “首先是稳增长保就业促增收,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再一个是简政减税降费促增收,使符合个人所得税法减税政策的约8000万纳税人应享尽享优惠。还有一个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促增收,今年财政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还要推动实施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等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研究制定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宁吉喆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宁吉喆介绍,在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方面,要促进实物消费升级和服务消费扩大。将出台实施扶持养老照护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措施,释放满足养老消费、育儿消费、家政服务消费的需要。促进农村消费普及提高,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快递和优质产品下乡。 针对“城乡养老育幼服务短缺”的问题,连维良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养老院“一床难求”、托幼托育能力不足等问题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近期共同推动出台了一个民生领域补短板的行动方案,将通过“增能力、提质量、优结构”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快解决养老育幼这个领域总量不足、质量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断优化养老育幼服务供给结构,在能力布局上,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边远农村的倾斜支持,消除服务盲区。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农业农村部派出8个专家指导组开展小麦油菜春季田管指导服务

    当前,正是冬小麦、冬油菜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为贯彻落实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优势,强化技术支撑服务保障,扎实推进《奋战10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农业农村部近日派出8个专家指导组,分赴16个小麦、油菜主产区开展生产指导,督促落实春季田管技术措施,为夏季粮油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组将会同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推进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落实落地。一是强化分类指导。调查冬小麦、冬油菜田间长势,因地因苗提出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落实科学施肥、防病治虫、除草排涝等关键技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二是强化防灾减灾。根据当前苗情、墒情和病虫情,以及未来天气变化,会同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研究制定防灾减灾技术预案。特别是针对近期南方地区低温阴雨寡照对在田作物影响,制定落实应对措施。三是强化宣传培训。协助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做好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重点宣传培训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以及节水、节肥、节药等全程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四是强化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农户,调查了解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等情况,及时反映当前春管春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更多详情]
  • 07 2019-03

    土地流转要更重视农民利益

    土地流转必须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利益、符合当地具体情况。土地流转必须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日前表示,搞现代农业,不能让小农户掉队,要防止搞强制的土地流转,防止将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对广大小农户实行硬挤出,这样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和生计,更要防止大量农民变成既没有办法转移就业又无地可种的无业农村。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定农作物生产、确保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手段。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因此,促进土地流转,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土地流转在大力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农民利益的保护缺乏有效手段和完善措施。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为土地流转而流转的现象,一些地方出现将土地流转给没有经营实力、且对耕地保护不力的经营者,在没有赚到钱的情况下,抛下流转到手的土地而去。 土地流转,除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等目的外,也是为了让农民有新的就业通道、能够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利用好。特别是留守人员,能够有新的出路。如果经营土地者不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也没有服务农民,保护农民利益的意识,那就难免会触动农民的利益,不仅发挥不了土地流转的作用,反而会留下许多新的问题,带来许多新的矛盾。 正因为如此,在土地流转问题上,必须要把握好一些基本的问题。首先,土地流转必须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利益、符合当地具体情况。有的地方,如果不具备土地流转条件,切不要盲目流转,更不能逼迫农民流转。 其二,要选择好经营者。凡不按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经营土地、不能提出符合农业农村经济目标规划、不涉“农”的土地流转,要坚决防止。 第三,要规范基层组织行为。近年来发生的很多土地流转方面的矛盾,大多是基层组织没有与农民协商好的原因。所以,必须规范基层组织的行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土地流转机制。同时,要防止个别人利用土地流转中饱私囊、贪污腐败等问题。 当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农民“失地”保险制度,让农民不需要为没有土地而失去生活保障。虽然难度较大,但可以探索。总之,土地流转必须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