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1 2019-03

    2019年河南将完成造林249万亩

    近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等省领导带领6000余名干部职工来到郑州惠济区花园口镇黄河湿地,一起参加义务植树,为母亲河再添新绿。据统计,当日,全省省、市、县、乡同时参加义务植树共77万人,栽植树木500余万棵,折合面积6.9万亩。 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森林面积已达6144万亩,森林蓄积量1.7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4.53%。山区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平原林业为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重要生态保障作用。近五年来,河南共完成造林1598.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2.98%提高到24.53%。其中,以各种尽责形式义务植树折合株数达到10亿多株,参与人数达2.5亿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 河南省林业局局长秦群立表示,2019年全省将继续加快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完成造林249万亩、森林抚育400万亩,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和庭院花园化,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实施南太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启动沿黄生态带、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中华生物园和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观园等重大项目。 截至目前,河南有14个省辖市荣获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9个省辖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40个县(市、区)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粮食满仓”的烦恼:超期稻谷如何消化?

    民以食为天,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一直是中国人传统而朴素的追求。稻谷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口粮品种,其生产、流通、消费、储存都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问题。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再次丰收,其中稻谷产量达到21213万吨,继续保持高位。这一数字与2017年的历史最高产量相比略减0.27%,已是连续第三年超过2.1亿吨。 然而,在连年丰收、粮库充盈的同时,新的烦恼又出现了——稻谷连年产大于需,国家持续托市收购,目前估计国内政策性稻谷库存在1.4亿吨以上,超过全年产量的一半。超期储存稻谷的风险日益显现,稻谷去库存刻不容缓。 稻谷库存超亿吨 由于粮食的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因此,为了保证十几亿中国人的饭碗,必须保证一定的粮食库存。也就是说,总体而言,每个年度结余的粮食,至少应当满足人们在下一个收获季节到来之前的消费。其衡量指标主要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库存与消费比,即粮食库存结转量占下年度粮食消费量的百分率,当这项比值低于17%或18%时,就处于不安全状态。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近年稻谷产大于需,为防价格低迷、谷贱伤农,2013年以来,我国连续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年托市收购量均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而2014年以来,临储稻谷销售缓慢,累计销售约4000万吨。因此,近几年,我国稻谷的年度库存量都在1亿吨以上,库存与消费比最高已经超过70%。 2018年,尽管我国稻谷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由于单产大幅提高,稻谷总产量减少非常有限,稻谷仍明显产大于需,因此,2018年国家仍然大范围启动了托市收购。2018年政策性稻谷收购量估计约2000万吨,而当年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约为855万吨,较上年减少177万吨,托市收购量仍大幅高于政策性稻谷拍卖成交量,政策性稻谷库存继续增加。预计2019年稻谷产量稳定,而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稻谷的消费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使得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日前,2019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着力抓好粮食收购和不合理库存消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示,在玉米库存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的同时,稻谷成为下一步去库存的重点和难点。 超期库存威胁食品安全 根据行业经验,一般情况下,稻谷存储2-3年即可转为超期储存稻谷。而在我国庞大的稻谷库存中,有相当部分属于超期存储的稻谷。 储藏时间较长的稻谷,生产的大米及食品食用品质会变差,失去原有良好的色泽、口感、味道和营养,而超期存储的稻谷,容易发生霉变、生芽等现象,造成陈化变质。霉变的稻谷则将产生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毒素,以及超标的细菌、病毒等,如果食用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其中,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之一。 尽管国家规定,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粮食销售出库,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超期储存粮食需定向拍卖,不得进入口粮市场。但是,超期储存稻谷仍有违规流入食品领域的隐患,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曾表示,目前大部分超期稻谷都被贸易商或饲料企业拍走,粮源使用情况难以监管,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2月1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对2019年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进行大清查。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清查中发现的超期粮食、“问题粮食”,更需要探讨合理的解决途径。 “消化”超期稻谷成为难题 由于国内政策性稻谷库存庞大,国家一直在创新销售办法,努力化解高库存。2016年实行了超期储存粳稻销售新办法,2017年实行了“分年份”销售办法。2018年国家对政策性稻谷的拍卖底价进行了大幅下调,且拍卖时间较往年大幅提前。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稻谷库存仍居高不下,政策性库存稻谷拍卖成交不足,大量超期存储稻谷仍旧无法消化,需要寻找妥善的去处。 对此,有贸易商认为,稻谷目前的加工渠道、转化渠道不多,加工能力有限,产品的附加值不高,限制了稻谷库存的消化。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稻谷库存较高,而且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是当前库存消化的重点和难点。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完善政策性粮食销售机制,促使库存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要加快消化超期储存粮食,避免质量逐步退化、造成更大损失。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要定向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等,并加强流向监管,严禁流入口粮市场。也有专家提出,消化超期储存粮食、陈粮,需要加大粮食加工转化力度,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定向支持企业利用超期超标稻谷生产生物燃料乙醇。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河南汝州:空闲地变身“风景线”结出“致富果”

    2月27日中午,汝州市焦村镇邢村贫困户侯占宾在房前的院子内,为刚栽下的两棵石榴树浇水。“这是村里扶贫帮扶单位送来的石榴苗木,今年就可以开花挂果、见到收益。”侯占宾脸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为实现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平顶山市将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创新生态扶贫模式,去年年底,在全市5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率先开展“送果树进农家”活动,见缝植绿栽果,通过发展庭院林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空闲地不仅变成“风景线”,而且结出“致富果”。 “各扶贫帮扶单位或当地乡(镇)政府,为每个农户(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免费提供3株以上果树,利用房前屋后,以及村庄周围、道路两边、坑塘周边、废弃宅基地等空闲地进行种植,其产权归集体所有或集体指定的贫困户所有。”平顶山市扶贫办负责人说,“这样,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而且拓宽了贫困群众收入来源。” 为保证果树成活率,按照每乡(镇)3至5个主导林果树种、每村1至2个主栽品种的要求,平顶山市林业局组织林果专家、技术人员分包乡镇,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做好林木修枝、病虫害防治等后期管护工作。 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栽植果树15.6万株,受益农户达3.8万户,预计今年2月底,全市5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内绿化和庭院绿化实现全覆盖,力争通过3年时间,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郑州荥阳获农田水利建设先进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了2017、2018年度全市水利建设“中州杯”竞赛活动,荥阳市在此次评比中成绩优异,获得“中州杯”竞赛先进县(市)。 “中州杯”是郑州市政府设立的水利行业最高荣誉奖。自2017以来,荥阳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改革发展总基调,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56亿元,圆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项目、汜水镇示范乡镇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枯河河道治理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索河综合整治工程、第三污水处理厂、滨河公园建设项目、全域生态系统建设等生态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45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8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平方公里,供水受益人口4.54万人。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河南:以农业信息化为“三农”工作破题

    2月26日,副省长武国定到鹤壁市调研,深入了解设施农业信息化、农业大数据及数字乡村、气象服务农业等情况。 武国定表示,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方向所在,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有条件、有信心、也有责任在推动农业信息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武国定指出,要在持续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上做文章,将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与企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信息发布搭建平台;要紧盯群众对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要,着力畅通“名、优、特”农产品的上行渠道,搭建来源可溯、品质可控的大宗农产品销售平台;要整合种植、植保、收获、销售等相关配套资源,提供“保姆式”农业服务,以农业信息化为“三农”工作破题。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韩正:摸清粮食库存家底 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7日出席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 韩正表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大清查工作,切实摸清粮食库存家底,始终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向党和国家交一本实实在在的“明白账”,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韩正强调,在充分肯定粮食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政策性粮食库存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这次大清查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既要查清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也要排查问题隐患。要运用大清查结果,建立具体到承储库点的数据库,推动实行在线实时监管,提高库存管理水平。要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修规,改革完善政府粮食储备管理体制。 韩正表示,这次大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方式方法,把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确保大清查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强化统筹协调,部际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总调度”作用,地方各级大清查协调机制也要加强协同联动,促进横向互通、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要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对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监督,把本次大清查纳入国务院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逐级落实地方政府和政策执行主体责任。要完善保障措施,选调讲政治、懂业务、有担当的同志参加大清查,加强经费保障和装备保障。 何立峰通报全国大清查试点情况并部署大清查具体工作,黑龙江、湖北、广东、陕西省有关负责人在分会场作了发言。 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我国粮改饲面积连续两年突破千万亩

    近年来,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粮经饲结构,粮改饲面积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突破1300万亩。 这是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吴晓玲在此间召开的2019年中国粗饲料大会上介绍的。此次会议由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中国奶业协会与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 粮改饲主要是采取以养带种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加工后以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试点区域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目前,全国粮改饲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区500多个县。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对于肉类、奶制品需求不断增长,推进粮改饲、促进粗饲料行业发展势在必行。青贮玉米是草食家畜优质的青贮饲料,在欧美国家发展比较成熟,在我国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 吴晓玲说,当前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比小,种植人员对其认识比较粗浅,收购价格体系没有形成,产业间共赢的机制尚未建立,优质品种选育和推广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专家们建议,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应加大对优质青贮玉米创新及新品种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强新品种示范,做好优质品种、种植和使用的宣传,切实推进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化,鼓励企业与种植户开展订单生产,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粮食收购达到330亿斤

    2月26日,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获悉,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运行第一年的工作目标确定:2019年,全省全社会粮食收购达到330亿斤;全省粮食粮油加工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如期完成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和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等。 为实现上述目标,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采取以下措施。 优质优价,确保农民“卖得好”“卖得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严格执行粮食购销政策,做好收购备仓工作,确保种粮农民“卖得出”;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健全优粮优价市场运行机制,确保种粮农民“卖得好”;维护市场收购秩序,杜绝排长队卖粮现象,确保种粮农民“卖得顺”。此外,该局还将动员省市大型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开展预约收购。 提档升级,让“吃得饱”变成“吃得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鼓励和引导粮油加工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和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丰富产品种类,实现粮食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转变。同时,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 强化设施,夯实保障基础。今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落实“智慧粮食”和“智能储备”建设计划,对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管理平台,全省建成的367个智能化粮库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完善全省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推进粮食现货批发市场信息建设,构建粮食电子商务一体化体系。规划建设覆盖47个产粮县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403个,基本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全覆盖。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河南省供销社:新托管(流转)土地300万亩

    2月26日,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上,省供销社在托管(流转)土地方面定下一个“大目标”——新增300万亩,总数突破1000万亩。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省供销社全年实现销售总额5476.7亿元,利润30.66亿元。截至去年年底,全系统托管(流转)土地763万亩,超过全省总托管面积的1/10。会上,省供销社制定了2019年工作目标,其中,将新托管(流转)土地完成300万亩,总数突破1000万亩。 “在广阔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供销社既有主责又有主业,理应全力全面全方位参与、服务、推动乡村振兴。”省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刘延生说,省供销社将着力土地托管上规模上质量,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全省供销社托管土地达2000万~3000万亩;创新“民享”模式,加快完善、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托管(流转)+优先雇佣”“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全力打造“网上供销”,利用供销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集采集配、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帮助农民把更多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

    [更多详情]
  • 28 2019-02

    河南:小麦返青期雨水来“解渴”

    据省气象台预报,3月1日河南省将有一次大范围降雨过程,东南部最大降水量可达30mm。此次降雨将对冬小麦生长有利。 根据预报,3月1日,黄河以南大部有中雨,东南部局部大雨。过程降水量:黄河以南10mm~20mm,东南部部分地区20mm~30mm,其他地区3mm~8mm。具体预报为:今日全省多云转阴天,夜里西部、西南部转小雨,淮河以北有中度到重度霾,北中部局部严重霾。3月1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东南部局部大雨。3月2日,东部、东南部阴天有小雨,其他地区小雨停止转阴天。3月3日,全省多云到晴天,凌晨到上午,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雾。 目前我省冬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期,需水量明显增加,此次降雨将有利于土壤增墒、蓄墒,对冬小麦返青生长及苗情转化升级非常有利。省气象台专家建议,要做好田间管理,降水过后土壤偏湿的田块要及时清沟理墒,划锄松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病虫发生态势,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省气象台同时提醒,降雨将有利于改善我省空气质量,但需关注降雨及雨后大雾对交通产生的不利影响。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