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19-01

    河南南乐县:“辣椒扶贫”初见成效

    小小青椒,助力扶贫。2018年以来,河南南乐县积极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鼓励青椒种植,不仅助推了脱贫攻坚,而且收获辣椒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就业,促使更多在家的贫困户增加收入。 坚持示范带动。按照“市场运作、大户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效益共享机制。2018年无偿为辣椒种植的示范户发放辣椒苗3383.96亩(春茬种植面积1864.85亩,夏茬种植面积1519.11亩),涉及539户(含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优先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其中全县贫困户种植户数达到152户,涉及贫困人口549人,种植面积368.33亩。 开展专业技术专项培训和现场指导。为提高辣椒种植户的管理技术,农牧局聘请辣椒种植专家免费对各乡镇分管领导、负责人、种植大户及技术员进行系统培训,并结合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专家队伍,多次下乡巡回开展对辣椒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服务,确保种植户可以掌握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及配套服务,特别注重田间地头现场培训,只要椒农需要随时现场指导。 完善销售渠道。睢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全县设立收购点6处,方便椒农的产品出售;保底价格即每公斤不低于2.4元进行现金收购,避免货多伤农。 以辣椒种植为载体融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辣椒种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建立辣椒加工厂,延长辣椒产业链,产品就地转化成辣椒面、辣椒酱等终端产品,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带动周边农户增收。非种植户可以为椒农采摘辣椒,张果屯乡种植大户赵军普自己种植辣椒200亩,雇用周边的妇女、老人、贫困户摘辣椒,每斤0.3元至0.5元不等,每人每天按50公斤计算,每人每天收入在30元至50元,切实带动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增收。非种植户在收椒点打工,每人每天50元,每月每人收入1500元。仅张果屯赵庄收椒点一天就可收0.5万公斤以上鲜椒。至目前,睢县丰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计收椒50余万公斤,其它收椒点收购辣椒35万公斤,由于今年市场行情价格较低,农户自行晾干准备出售干椒预计50余万公斤,可带动椒农直接增加经济收入3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南乐县将积极鼓励椒农以现身说法,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尽快把辣椒做成农业支柱产业。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河南农村环境治理“两项指标”超额完成

    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权威发布2018年河南省十二件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今天来看“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三项重点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   省住建厅、省畜牧局等五家单位负责同志就“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进行现场发布。河南省住建厅党组成员 张秀梅:目前,已通过达标验收的各县市,按照“五有标准”、建立起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农村垃圾治理收运处置体系,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变。   截止2018年底,我省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农村垃圾治理民生实事目标任务。按照《河南省农村垃圾治理跟踪评价机制》,对收运处置体系运行不畅、问题突出、治理效果反弹严重的县(市、区)给予退出,限期整改,重新申请达标验收,同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在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面,我省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民生实事任务。   河南省畜牧局局长 王承启: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全省已配套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规模养殖场家达14092家,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超过预定目标任务7个百分点。   2018年,省财政筹措资金9.4亿元,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临颍等26个县市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下一步河南将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种养结合,不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各地大力整治欠薪,为何仍有农民工拿不到工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欠薪违法惩戒,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 我们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采访发现,经过连续多年大力整治,以建筑领域为代表的农民工欠薪“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有一些企业未能及时支付工人工资。 各地出台多种措施保证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 据人社部介绍,2018年前三季度,各地人社部门为131.3万名劳动者——其中主要是农民工,追偿被拖欠工资等待遇129.8亿元。今年以来,各地整治农民工欠薪力度持续加大,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农民工欠薪问题“三量齐减”:案件数量下降、欠薪金额下降、欠薪人数下降。 调查发现,多地完善工资保障制度,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月清月结比例明显提升,欠薪“老大难”问题有了明显缓解。 西安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办公室主任李鹏说,目前,西安358个在建政府投资项目全部落实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工资可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山西省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推出金融业务,总承包可以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依托建行信贷资源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 ;深圳市建立欠薪保障金,2018年前三季度,深圳市人社局共运用市欠薪保障基金垫付欠薪2718.9万元,垫付人数3581人。 多地出台具体措施,保障农民工欠薪维权渠道畅通。从山西省总工会了解到,工会组织在农民工集中的厂矿、工地和公共场所设置维权服务台,现场受理投诉;济南市11个县区和高新区都建成了农民工服务中心。 为有效遏制岁末年初欠薪高发态势,各地还加强打击恶意欠薪行为。2014年,农民工邢某某在郑州市的一个工地做内墙粉刷,被包工头拖欠了8000元工资。前不久在集中整治行动中,郑州市管城区法院实时查控并冻结了包工头的账户,帮助他拿到了拖欠4年之久的工资。 此外,多地建立“黑名单”制度,让欠薪用人单位“处处受限”。石家庄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了石家庄佐润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拖欠37名农民工工资137万元等6起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信息,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将受到联合惩戒。 西安市将严重拖欠工资企业的信息向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进行通报;河南省、武汉市也出台办法,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资质管理、融资贷款等方面均受限。 小微企业成欠薪高发领域,建筑领域层层转包矛盾转嫁未根治。 虽然各地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越来越规范,但部分领域欠薪现象仍然较多。 ——小微企业成欠薪高发领域。近日,西安市人社部门公布了多起典型欠薪案例,其中包括多家餐饮、装饰等小微企业。西安红锦天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拖欠35名员工工资13.4万余元,西安雄关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拖欠30名农民工工资12.7万余元。广州缔星装饰公司在洛阳市的一工程项目拖欠55人工资109万元。在青海省通报的典型案例中,一家装饰公司拖欠124名农民工工资181万元。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于丹丹说,近年来,在餐饮服务、加工制造、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小微企业零散性欠薪问题高发,有的小微企业发生欠薪后,公司负责人迅速撤离经营场所,执法对象失联,给薪资追缴、劳动者维权带来极大难度。 ——建筑领域层层转包、矛盾转嫁仍未根治。我们采访了解到,虽然近年来对建筑领域管理不断细化,但长期存在的层层转包、劳务关系混乱、矛盾转嫁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治。 济南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丁麟宏说,一些施工单位为取得承包权,恶意竞争压低价格,再将工程和劳务关系层层发包,延长了风险链条,而一旦工程款等前端环节出现合同损失,施工方便以扣减工资方式弥补亏空,最终使农民工成为受害者。 ——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工资拖欠风险。一些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导致企业负责人“跑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河南隆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企业,从2017年年底开始拖欠工资达58万元,并且拒不提供工资表、考勤表等相关用工材料,公司的实际经营人逃匿。 “这两年企业经营压力大,用工成本、原料成本都在涨,加上信贷收紧,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有的确实遇到了没钱开工资的问题。”河南福美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宏谦说。 专用账户制度要深化落实,建立常态管理机制。 多位专家和基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干部表示,应进一步细化相关欠薪违法处罚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有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干部坦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是杜绝欠薪问题的良策,但对于没有建立专用账户的企业,尽管各级文件都提出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但还是缺乏具体有效的处罚措施。 丁麟宏等基层干部表示,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需要多部门联动,不能局限于年终“救火式”的集中整治,应该建立常态的管理机制。对于违法转包、分包和资质挂靠等问题,住建部门要做好查处,人社部门要强化日常执法检查,提高各行业特别是建筑领域劳动合同签订率,形成监管合力。 此外,不少小微企业负责人呼吁,在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市场经营压力,税负和社保等负担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举措减少企业经营负担,提高支付人工成本的能力,帮助企业渡过困难期,与企业一道共同保障农民工权益。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舞钢司红宾:养好脱贫兔 “蹦”上致富路

    “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这是一首在养兔人之间广为流传的“致富经”。 日前,驱车十余公里,我们“摸”到位于舞钢市庙街乡东营村西营组的司红宾家,他正和母亲为长毛兔推毛。一只长毛兔一次可产毛8两到1斤,年产5茬兔毛。每逢给长毛兔推毛,都是司红宾最开心的时刻。 走进他家的养殖场,只见一排排兔笼内,一只只雪白可爱的兔子或觅食,或嬉戏,或迷离打盹……让人禁不住想伸出手去摸一摸。 对司红宾来说,如今的一切,得来不易。2004年,司红宾不慎从高处摔下,腰椎和脚踝骨受伤,卧床不起。为给他治病,年迈的父母四处举债却不见起色,司红宾也处于绝望之中。为给他解闷儿,姐姐从邻居家抱来一只小兔。看着小兔欢蹦乱跳的样子,司红宾有了自己的想法。 “为给我治病,家里钱花光了不说,还借人家好多钱,不能一直叫俩老人因为我受罪。”回忆起过往,司红宾停下手中的活儿,愧疚地看了看母亲。权衡利弊,他干起了风险相对较小的兔子养殖。 “本想着兔子养殖没啥技术含量,没想到里面的精细儿多着哩。”司红宾说,饲养兔子要定期消毒,要随时观察兔子的健康状况,还要不断学习各种养殖技术,做到发现兔子发病能够及时治疗等知识。 养殖以来,一些技术难题一直困扰着他。同样是产兔,为何有的母兔产的奶水多,而有的却不足?如何减少近亲交配问题……为学到养殖技术,司红宾到湖北一家长毛兔基地免费打工学习技术。有一次因手头拮据,他两天只吃了一个馒头。基地技术人员看他有个吃苦劲头,悄悄把自己掌握的技能都教给了他。 扶贫工作队入村后,也把他家作为典型进行重点扶持,并请畜牧局专家帮他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还帮其联系销路。2014年,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兔毛价格急剧下降,卖不上价钱,没有回流资金,司红宾的兔场眼看就维持不下去了。 “红宾虽然有残疾,家里贫穷,但人勤快肯吃苦,做起事来仔细、认真。添料、保洁、防疫样样活都干得精细。”驻村第一书记张军召了解到司红宾的难处后,跟农商行沟通协调,为其申请办理了5万元无息贷款,帮他度过了难关。 慢慢地,从一只到十只,从十只到百只……如今,司红宾的兔舍,肉兔和长毛兔一共有400余只。每年可销售兔毛2000余斤,每斤兔毛售价在80元至120元,最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40元每斤。由于司红宾养殖兔子所产兔毛质量好,规格高,来自山东、江苏等地的兔毛批发商闻讯赶来,上门收购,而很值得司红宾骄傲的是,自己养殖兔子所产兔毛经过简加工,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司红宾一家,也在2016年,脱离贫困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东营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也是省级贫困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722人,通过精准扶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13户23人。 “兔子养殖风险小,方法简单易学,是一个特别适合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自己脱贫后,司红宾没有忘记其他贫困户。如今他倾其所能,为周边有意愿养殖兔子的4户贫困户提供技术、种兔、饲料、防疫等,正帮助他们尽快脱贫。“明年我打算把笼位扩充到1000只,再成立一个养兔合作社,带领更多的贫困人员脱贫致富。”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河南:坚决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场硬仗

    1月10日下午,全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在郑州召开,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扎实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中原大地的乡村更宜居、更美丽,让广大农民更有获得感、更有幸福感。 省委书记王国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喻红秋作工作部署。 会议指出,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要以更高站位深化认识,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学好学透、用好用活浙江经验,打造中原美丽宜居乡村。 会议强调,要以更高标准推进实施。抓突出问题解决,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抓村容村貌提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进庭院花园化,整体提升村庄形象。抓农业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利用。抓乡风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环境面貌双提升。 会议要求,要以更高要求扛稳责任,确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持续健康推进。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发挥部门作用,加强督导检查,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因地制宜,强化规划引领,注重分类推进,坚持循序渐进,确保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突出改革创新,完善投入保障、科学管护等体制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农民成为人居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把各项工作往深处抓、往实里做,不断夺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的新胜利。 李亚、马懿分别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武国定主持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到乡镇。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和中央驻豫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河南全面实现村村通动力电

    三年间,贫困村10千伏电网供电能力增加1.64倍,农民家庭拥有空调、电热水器等家电数量增长60%以上…… 1月10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2018年十二件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省电力公司牵头负责的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已圆满完成,我省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大幅提升,脱贫摘帽和迈向小康从此有了充足动力。 “人拉肩扛、骡马驮运”53个贫困县电网全面脱贫 农村电网是拉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作为全国脱贫任务较重的省份,加快我省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意义尤为重大。据介绍,2018年,省电力公司累计投入人力1.5万余人次,“人拉肩扛、骡马驮运”,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相关工程顺利推进。 一年来,共完成13个贫困县、1235个深度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完成兰考等40个电网已脱贫县的1300个行政村电网改造升级,涉及全省16个地市、81个县(区)。至此,我省53个贫困县(含4个深度贫困县)、6492个贫困村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电网全面脱贫,顺利实现了省电力公司提出的“贫困县电网改造整体进度比脱贫计划提前一年、贫困村提前半年完成”的“两提前”目标。 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再完成3000个行政村电网改造升级 随着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的完成,2018年年底我省贫困村10千伏电网供电能力比三年前增加1.64倍,消除了用电“低电压”和供电“卡脖子”问题。全面实现村村通动力电,满足了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用电需求。 据省统计局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调查,全省约93.7%的农村加工作坊使用动力电,其中65.2%(约1.44万个)是农网改造后开办的。随着农网供电能力提升,我省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空调、电热水器等家电数量比农网改造前增长60%以上。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眼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需求,持续强力推进农村电网建设,计划2019年完成3000个行政村电网改造升级,满足农村消费升级需求和省内“煤改电”用户温暖度冬用电需要,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农业有奔头 农民有盼头

    在宛城区红泥湾镇潘庄村老农经合作社,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大棚内有机蔬菜长势喜人;千亩种植基地上丰收的红酒谷已收割装袋,整齐码放着,等待外运……这是宛城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场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宛城区充分利用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的优势,以有机艾草、绿色油料、名优果蔬、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五大产业为核心,形成了以宛艾为主的南艾产业基地、以优质花生为主的绿色油料产业基地、以速生叶菜和精细菜为主的名优果蔬生产基地、以都市生态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示范区等六大产业基地,建成扶贫基地16个。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区积极实施“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采取到户增收、小额贷款、合作帮扶、技术支持、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形式辐射带动3700余户贫困家庭参与其中。 美丽乡村展新颜。“宛城要美,农村必须美”。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该区坚持点面结合,以创建美丽宜居村为重点,健全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公共财政投入与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坚持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季度一小结、半年一评比一奖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区建成达标村78个、示范村3个,培育出了一大批美丽宜居村庄:红泥湾镇入选省美丽宜居小镇试点,高庙镇谢营村入选省美丽宜居村庄试点,瓦店镇逵营村入选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等。 生态农业铸品牌。宛城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又处于白桐干渠腹心地带,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该区围绕城市需求,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一批蔬菜、林果、花卉苗木、休闲垂钓、“农游一体化”的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瓦店镇豫花园、大山农业科技园,汉冢乡生态园、金光大道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茶庵乡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葡萄采摘园等一批兼具“菜篮子”、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景点。同时,该区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申报注册优质农产品商标。至目前,全区共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31个,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两个、省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各1个。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化肥行情偏弱 农户可适当备货

    柘城县浦东街道办事处前张村委会王庄村的姚建海,是一名村民组组长,他积极响应办事处党委的号召,为群众寻找致富新点子新途径。他在调查好养鸭致富的路子后,就带领村民干起鸭子养殖。 说起养鸭的经历,姚建海是在一次外出办事的途中,看到路边有蛋鸭养殖场,就去与养殖户攀谈,发现养殖蛋鸭产业前景很好。姚建海说:“一棚能养3000只,十个棚是3万只。一个鸭棚投资20多万元,总共得投资200多万元。一开始我找的是贫困户,贫困户们都没有钱,鸭棚没法建。” 贫困户王俊民说:“姚建海说养鸭,我说养鸭需要资金呀,有困难。他就说都想想办法,亲戚朋友借点,能借多少借多少。”虽然大家想尽了办法,借了一些钱,可是仍然没能凑够建设鸭棚的资金。就在这个时候,村里和办事处给姚建海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在街道办事处和村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下,贫困户们申请到了扶贫贷款,和村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郑州新大合饲料有限公司又向王庄村派来了技术员,把资金、技术的问题都解决了。郑州新大合饲料有限公司技术员谢子辰说:“我们饲料厂早就看好柘城这个地方了,这儿离安徽、山东比较近,出行也方便,我们决定把厂从郑州搬到柘城。为做好前期工作,公司专门派我过来,提供养鸭技术、疾病防治,后期还包括鸭蛋的销售、鸭苗的引进以及淘汰鸭的回收,全方位为贫困户做好服务。” 有了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王庄村的鸭棚很快建好并运转了起来。如今,鸭场里的第一批蛋鸭已经开始产蛋。姚建海高兴地说:“现在一天的毛收入有1000多元。这几天鸭蛋的价格有点低,早几天价格高的时候,一天去掉饲料成本能赚200多元。现在还没达到高峰期,高峰期预计在年后。高峰期时,一天能收入一千五六百元。如果价格稳定,不用半年就能把本钱给拿回来。” 看到效益好,不少村民申请加入了村里的蛋鸭养殖合作社。现在,村里的鸭棚已经由原来的5个发展到了20多个。一些没有能力建设鸭棚的贫困户也在养殖场找到了工作。贫困户董洪江说:“我在这儿干活,一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姚建海为村民找到了一个致富好门路,王庄村的养殖蛋鸭产业已经走在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河南商丘:多举措加强冬季小麦田间管理

    1月9日,商丘市迎来一场降雪,冬小麦有积雪覆盖,减轻了冻害发生,对小麦安全越冬非常有利。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该局采取多举措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夯实小麦丰产基础。 据介绍,当前,我市小麦处于越冬期,今年我市小麦播种755.9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一二类苗比例达86.5%。为加强冬季麦田管理,市农业局及时派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搞好墒情、苗情、病情调查,并要求各县(区)农业部门积极行动,夯实小麦丰收基础。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因地制宜、因苗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深入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墒情苗情病虫情调查,通过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和明白纸等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全面提高小麦苗期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台、广播、商丘农业信息网、商丘农业局官方微信和微博,“12316三农”服务热线、科技下乡、乡村大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小麦冬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引导群众抓紧做好麦田管理工作。三是加强病虫防控。及时做好小麦苗期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小麦条锈病、地下害虫等的监测。根据麦田发病情况,及时开展防治,以压低越冬菌源基数,减轻来年春季病害发生程度。大力推广麦田冬前化学除草,科学选用除草剂,清除杂草和异苗。 截至目前,全市已化学除草120万亩,市级技术骨干培训县乡农技人员1万人次,市、县(区)乡入户指导19.56万户、直接培训农民43.82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70万份。

    [更多详情]
  • 11 2019-01

    “一针三防”高效精准防控猪病

    动物疫病防控就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生猪产业与发达国家主要差距所在。“生得少,死得多,长得慢”是压在养猪业头上的三座大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PoRV)引起的猪病毒性腹泻就属于“死得多”那座大山。这三种病毒可导致7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达100%,导致“连窝端”,被誉为哺乳仔猪死亡的“第一杀手”,且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针对我国这三种病毒普遍存在且混合感染日趋严重的现实问题,遏制其带来的严重产业危害,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冯力研究员带领项目组历经12年的艰苦卓越的科学攻关,发明了我国首个安全、高效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型)三联活疫苗(以下简称三联活疫苗),攻克了三种病毒混合感染无疫苗可用的产业难题,实现了猪病毒性腹泻精准高效的防控,该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冯力介绍,三联活疫苗不是单单把三个病毒混在一起那么简单,为保证三个病毒混在一起效果不打折,在如何提高效价方面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过坚持不懈的攻关,他们发明了适应传代细胞系的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具有独特分子标记的弱毒株,攻克了三种猪腹泻病毒难以适应细胞、致弱过程中免疫原性减弱、强弱毒株难以区分的世界性难题。通过筛选敏感传代细胞系,优化等辅助因子使病毒成功适应细胞。在病毒致弱过程中,采用敏感细胞系和未吃初乳仔猪交替继代,结合固相病毒蚀斑克隆及全基因组测序等技术,优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克隆株,独创了猪腹泻病毒分离致弱体系,发明了安全、稳定、免疫原性好并具有独特分子标记三种弱毒株,为三联活疫苗的创制及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关键性基础。除此之外,他们创建的传代细胞系替代原代细胞系的生产新工艺,突破了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外源病毒污染难以控制的技术瓶颈,能降低生产成本约2/3,为疫苗制造与检验规程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新路径。 目前三联活疫苗已推广到我国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已推广2560万头份,免疫覆盖仔猪1.54亿头,对三种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腹泻防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一针免疫防控三种疫病的效果。同时因为减少了免疫次数,降低了免疫劳动强度,减少了免疫应激,极大地方便了免疫接种,受到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