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7 2018-12

    潘永江:上山种下绿色的梦想

    开荒种油茶,植树守山林,为了心中的绿色梦想,商城县冯店乡刘畈村北岩组农民潘永江,已经在离家5公里远的白云寨林场坚守了11年之久。 12月20日,从商城县城经冯店乡政府驻地后,便是一段崎岖难行的20多公里山路。站在刘畈村海拔600多米的白云寨林场场部,放眼望去,这一片油茶花开得团团簇簇、层层叠叠,那一片杉树林高大参天,棵棵挺拔笔直,近处的竹海随风涌动,绿浪翻滚。虽是隆冬,这里依然处处充满生机。 “我家在山下,祖祖辈辈都在这座山里生活、劳作,我对这大山有感情。当年,眼瞅着山上树木砍完了,心里很失落,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大山重新绿起来。”2007年,潘永江包下了林场的1600亩荒山。“我老婆当时很反对,责怪我说家里三个孩子上学,缺油少盐,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闲钱去栽树?我咬咬牙,认准的事一定要干下去。” 潘永江上山后才发现,困难远比他想象的要多。没住的地方,和伙计们搭个窝棚裹着草睡;没地方做饭,活干到哪里,就在哪里挖个窑;山里蚊子蚂蟥多倒还不拍,夜晚常有野猪和狼出没,好在山里人胆大,人多也不怕。 最让潘永江难忘的是,2008年7月,山里昼夜温差大,夜晚凉,他突然发起高烧。因为怕耽误第二天干活,他半夜爬起来打着手电去挖中草药煎水喝,天亮后接着干。到中午时,烧到39度多,他一头倒在山里起不来了。工人们用竹子扎个单架,把他抬到乡卫生院,稍有好转,他就又偷偷跑上山了。 潘永江一直认为种油茶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开始流转了村集体的500亩荒山种油茶。为了提高油茶种植效益,潘永江多次到郑州林业技术学校学习油茶入种、嫁接、栽培和管理技术。 “很多次想过放弃,但实在不甘心,做事绝不能半途而废。2010年春节前,没钱给工人发工资,他们反倒安慰我说不要紧,我们帮你把油茶发展好,会挣钱的。至今想起来,依然想掉泪。我要搞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工人?”潘永江红着眼圈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500亩油茶,2013年他开始扭亏为盈。潘永江并不满足,他把赚来的钱,又投到流转荒山和修路上来,林地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4000多亩。 除了发展油茶,他还种杉树。“这个地方跟新县、湖北搭界,地势高,朝北,不适宜其他树种。杉树成活率高,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杉树林已经有1400多亩了。你们看,今年春刚栽的幼苗都一米多高了。”潘永江高兴地说。 “我们在杉树林间伐抚育过程中,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下的杂树用来种天麻、茯苓。近几年根据市场需求,开始发展三角枫、紫薇、海棠等园林绿化植物,为了增收,又养了20多头牛、40多头羊,试行多元化种植、立体式发展,现在一年净收入近70万元。” 潘永江富起来后,没有忘了当初帮助他的乡亲们,他带动了12户贫困户种树种油茶,每户年收入都在28000元以上。油茶采摘时季节性用工每天近200人,每人每天增收200元以上。今年7月,潘永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初还被选为县政协委员。 “下一步,我要流转更多的荒山,扩大油茶、杉树种植,把这里都变成绿色的海洋。我还想将当年先烈们闹革命时留下的红色资源也开发出来,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来品红看绿赏蓝天!”潘永江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南阳农业专家提醒:加强麦田分类管理

    近期,南阳有部分麦田出现麦苗成片发黄、根系腐烂死苗现象。农业专家建议,要加强麦田分类管理,适时进行划锄松土,通气保墒,为小麦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这两天,镇平县安子营镇的几户农民发现自己麦田出现了发黄枯死的现象:“今年有点旱,都浇过两遍水了,杂草也多,农业专家来讲过咋管理,最近预报说有雨雪,锄锄地保温保墒。” 连日来,市、县农业专家深入镇平、社旗、唐河等县区发病田间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农民加强麦田分类管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胡银庆指出,由于天气干旱、土壤缺墒,前期整地、播种质量差等原因,目前很多冬小麦处于缓慢或停滞生长期。近期骤然降温,造成叶尖受冻干枯,以及病虫草危害影响了小麦生长。有条件的地区可施用有机肥、土杂肥或用粉碎的作物秸秆进行覆盖,起到保暖、保墒和防冻作用,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以实现奶业全面振兴为目标,优化奶业生产布局,创新奶业发展方式,建立完善以奶农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密切产业链各环节利益联结,提振乳制品消费信心,力争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500万吨,切实提升我国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意见》明确了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一是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支持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发展,积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重点生产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奶酪等乳制品。强化养殖保险和贷款等支持。二是降低奶牛饲养成本。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业,将粮改饲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奶牛养殖大县,支持内蒙古、甘肃、宁夏等优势产区大规模种植苜蓿。三是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范围,支持养殖和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加强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提高乳制品竞争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低温乳制品,支持和引导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五是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支持加工企业反哺奶农,采取加工企业与奶农相互持股等形式,建立互利共赢的纽带。整顿生鲜乳收购秩序,监督签订和履行规范的生鲜乳收购合同。六是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探索建立地市级的生鲜乳收购第三方质量检测中心,支持奶业大县、企业和有条件的奶农自建乳品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乳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七是推动主产省(区)率先实现奶业振兴。奶业主产省(区)制定实施奶业振兴工作方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八是大力引导和促进乳制品消费。加大奶业公益宣传,倡导科学饮奶,培育国民食用乳制品特别是干乳制品的习惯。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推进奶业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商丘柘城县:让生活像辣椒一样红红火火

    商丘市柘城县被誉为“中国三樱椒之乡”“全国辣椒生产百强县”。在当地,说起梁圣尊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小小的红辣椒托起了很多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我今年全部种的三樱椒,每亩能增收1000元左右。”说起收成,柘城县慈圣镇梁楼村曾经的贫困户梁建湘的喜悦溢于言表。 为梁建湘提供辣椒新品种种子的就是梁圣尊。早在2007年,梁圣尊就在县里注册成立的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辣椒种植,后来逐渐扩展到新品种的繁育和购销。 2015年,梁圣尊决定带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于是他把自己研发的辣椒新品种推广种植,免费提供种子肥料,一年到头在田间帮椒农解决种植难题。2015年至今,梁圣尊通过合作社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90余期,培训人员8万人次,带领大家成功选育出20多个朝天椒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60万亩以上。 “下一步我计划再流转土地2000亩,大力发展三樱椒观光农业和辣椒深加工项目,让群众的日子过得小辣椒一样红红火火。”梁圣尊说。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商丘柘城:“蔬菜拱棚”撑起脱贫致富的希望

    12月25日,天气寒冷,野外分外萧条。但在柘城县慈圣镇君臣村昊晟种植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却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忙着管理蔬菜。 昊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周传超告诉记者,去年他流转了土地150亩,用来种植各类蔬菜,并在今年1月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我流转土地搞种植,是学习一个山东寿光的朋友,他在寿光种植搞得特别好。我听说咱这边也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就回来流转地开始做了,总共投资100多万元吧。” 提起蔬菜种植,周传超信心满满,他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一年中各类作物能收种四茬,这给他增加不少收益。“我主要种植大蒜、毛豆、洋葱、菜花还有萝卜。种植大蒜,我通过盖地膜,能提前半个月上市。大蒜收获后种毛豆,从种毛豆到收毛豆仅用55天就可以上市了。”周传超说,毛豆上市之后还能再接茬种植一季晚毛豆,两个月不到又能见一茬效益。“晚毛豆收获后,种萝卜,青萝卜45天上市。萝卜收过以后,再去种洋葱,洋葱12月10日种,种植的洋葱都是早茬洋葱,‘五一’之前就可以上市了。” 就这样,周传超调整种植结构,加上利用套种模式和地膜覆盖,达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因为我种的蔬菜可以提前上市,价钱也就比别人高。今年蒜薹最低卖到一块八、最高卖到三块五,我的蒜薹卖完了,其他人种植的蒜薹还没上市。我种植大蒜一亩地最少能收入3000块钱,种植毛豆两茬一亩地能收入2000斤,能收入7000元,种植萝卜能收入2000元,最后种植洋葱一亩地还能收入3000多元。”周传超说。 在周传超的带动下,村民们也都效仿他搞起了种植。 周传超的合作社一年四茬种植模式,用工需求比较大,能带动群众务工。在这方面,周传超优先选择贫困户,周传超说:“因为我这常年有活,很多人愿意在我这儿干。”贫困户杨素芹说:“在这干活能靠住干,他一打电话俺都过来了,这里的活也轻松,不是多累。工钱一天一结,很牢靠。”贫困户梁令兰高兴地说:“我都60多岁了,俺这个岁数也不适合出去打工了,在这干活待遇不错,一天忙的时候能挣七八十块钱,闲的时候也能挣五六十块钱。” 周传超说,因为柘城县是全国最大的辣椒集散地,连续两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在柘城召开。他看准市场,接下来准备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今年留的有70多亩春地,给山里红辣椒厂郑海华合作的,用作辣椒育苗”。 周传超说,自己富不算富,大家脱贫了、增收了才能实现共同致富的小康梦。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河南西峡:捧好脱贫“金蛋蛋”

    河南省西峡县重阳镇依托地理优势,将贫困户镶嵌在猕猴桃产业带上,让贫困户捧着猕猴桃“金蛋蛋”脱贫致富。为全面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信心、缺技术、缺资金、缺带动的问题,政府主动帮扶让贫苦户种上猕猴桃,不断提高贫困户产业收益。 据了解,冬剪技术服务工作是重阳镇猕猴桃产业扶贫工作的一项重点,每年组织多名名西农大专家、农业技术干部到村为贫困户进行冬剪技术服务和培训,确保全镇有猕猴桃产业的贫困户冬剪技术服务达到全覆盖。确保农户猕猴桃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升,收入更上一层。 西北农林大学吕岩教授,在半川村九组现场指导猕猴桃冬季修剪管理技术,对准果农本人自己种植的猕猴桃果树手把手教,凡是种植有猕猴桃的果农都争先恐后前来听课。通过吕教授的讲解和指导果农们都说首席匪浅,对明年的收成个个都充满了信心。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2019年我国种植补贴都有哪些政策?以下3种需注意

    中国是个种粮大国,每年在粮食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以及发展,国家都会对粮农们进行补贴,来调动以及提高粮农们种植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村的耕地也都逐渐处于荒废状态,因此国家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就加大了种植补贴力度。那么2019年我国种植补贴都有哪些政策呢?接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玉米补贴 玉米补贴主要是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发放的,其他地区目前没有相关的政策出台。这项补贴已经实行三个年头了,之前都是一百多元一亩,预计明年也和这个差不多,通常都是每年的九月底下发下来。 二、大豆补贴 大豆补贴也是每年的九月底之前会发下来,不过任何补贴都是要提前申请的,等审核通过后,种植户才能享受。这个补贴针对的有内蒙古地区、东三省、河南、安徽等。补贴力度大概在每亩150元左右,不过有的地区低一些,有的地区高一些。 三、水稻补贴 我国对粮食作物的种植都是非常鼓励的,尤其是水稻种植,能顾提高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当然这些补贴也是主要针对东三省的,据了解每亩有200多元的补贴,很多农民去年就申请了。一般而言,我国各个省市地区的补贴政策相对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实际要以当地政府所公布的来为基准。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今年我国玉米产量达2.573亿吨

    近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政府鼓励农户种植其他谷物和大豆,但是2018年中国玉米产量仍然高达2.573亿吨,仅比2017年的产量2.5907亿吨减少了0.67%。以大豆为主的豆类产量增至1910万吨,高于上年的1840万吨。 国家统计局还指出,河北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吉林和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增加,而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区的大豆播种面积同样提高。今年初中国政府推出紧急措施来提振国内大豆产量,当时中国计划对美国大豆征收报复性的高额关税。中国还在努力减少玉米产量,消化庞大的库存。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朵朵香菇“香”飘脱贫路

    “3000斤,1200斤,来,这边上账……”12月25日早7点,洛阳市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村部前的广场上停了一辆大货车,村民们抬着一筐筐香菇等着上秤。贫困户贺玉红难掩笑意:“香菇有人上门收购,销路不愁,今天又卖了10000多块。” 寺院村是花果山乡的一个贫困村,全村人均耕地只有1.13亩,这里地处山区气温寒凉,山泉清澈,香菇生长周期长,质量优口感好,寺院村村支书宋卫星开始打香菇大棚种植这张牌。 宋卫星发动全村香菇种植大户参与组建了富源农民种植合作社,建起了10个香菇种植大棚,由合作社集中育种,统一种植。还聘请县农业局专家到村里做技术指导,组织香菇种植户到嵩县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 经过精心照料,种植合作社的第一茬香菇获得了大丰收,一个大棚能摘100多筐香菇,以一筐40斤算,每斤5至8元,一个棚就有三万元左右的收入。2017年,寺院村生产鲜香菇5万多斤,与洛阳多个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长期香菇供应合同,进行统一销售,形成了稳定的香菇产销链条,带动寺院村、碾沟村3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该村已建成香菇种植大棚20个,年平均产鲜菇7.5万斤,产值30万元,年净收益10万元。每年为寺院村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带动每户贫困户年增收1000元。 “俺这儿的山区气候,适宜食用菌种植,种出来的香菇菌伞肥厚,口感鲜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说起村里的“宝贝疙瘩”,宋卫星满满的自豪感。如今的寺院村香菇已经成为寺院村的一张名片,也成了全村的“聚宝盆”。

    [更多详情]
  • 27 2018-12

    农田里何以发生“逆变革

    冯燕青是济源市坡头镇有名的核桃电商达人,人称“核桃姐”。今年11月11日,冯燕青的淘宝店一天销售额就达120万元。 “我们对核桃进行了精细的分类加工,产品有二三十种。”12月25日,冯燕青告诉记者,在她的淘宝店铺,不仅核桃仁、核桃青皮能卖,就连核桃仁中间的分心木都卖到国外了。 坡头镇是济源的核桃之乡,全乡核桃种植面积2万多亩。但过去产品品种单一,核桃成熟时全靠经纪人一次性收购,收购价格低,群众利益难以保障。 近年来,坡头镇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同时谋求通过销售端的倒逼作用,逆向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农业的深层次变革。 李春先是坡头镇留庄村村民,她家的20多亩核桃现在全通过“核桃姐”销售。和过去卖给经纪人相比,售价更高、更稳定。 搭上互联网快车后,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这个人,但从种植方法到经营模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过去李春先家的核桃地几乎撂荒了,现在施农家肥、深耕等精细管护一样也不少。核桃只在成熟时出售的老传统也变了,现在核桃刚结果就开始出售,一年要卖好几茬。李春先原先在外务工,现在已返回家乡,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核桃种植上。 坡头镇的电商也在为脱贫攻坚助力。冯燕青与30余户贫困户签订了核桃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让贫困户的收入更有保障。 此外,冯燕青还把乡亲们的中药材、小杂粮、小辣椒、石磨面等收购过来,通过网络销售。通过销售终端了解客户需求,冯燕青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以销定产”,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眼下,坡头镇正在进一步加大电商平台建设力度,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山乡。 在坡头镇电商扶贫大卖场的货架上,大庄村的花椒、郝山村的石磨面、栗树沟村的黑芝麻、石槽沟村的富硒玉米……产品琳琅满目。许多村子通过电商平台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多的“核桃姐”,正在这个山区镇掀起更强劲的冲击波。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