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7 2018-10

    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见实效:“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

    秋收已近尾声,江西崇仁县桃源乡西陂村“80后”种粮大户宁佇近些天忙着收割晚稻。宁佇今年种了近500亩水稻,其中,优质水稻200多亩,糯谷稻150亩,普通水稻100多亩。让她高兴的是,今年优质水稻和糯谷稻的收购价格较往年高了很多,优质水稻上门收购价为每斤1.30元,糯谷稻价格为1.42元。她预计今年种粮纯收入有30万元左右,比去年高出六七万元。宁佇成为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我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4个年头。2014年,国家取消大豆、棉花临储政策,为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探路。2015年,取消油菜籽临储政策,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实行玉米临储政策,不再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调低玉米临储价格,为市场调节留出合理空间。2016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在东北三省实行“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在玉米收储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18年,国家继续保留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从政策性收储为主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据了解,今年小麦、稻谷市场化收购比重增加,其中,小麦市场化收购比重超过九成,比上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粮食收储走向市场化是必然的。”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家仓容量达50万吨的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柏乡粮库多年来一直从事粮食市场化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粮食市场化收购的主力军之一。 我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全面活跃了市场,盘活了产业。东北玉米销售顺畅,甚至一度出现抢购玉米的现象,玉米产业被全面激活。黑龙江近3年来新增玉米深加工产能131亿斤,预计到今年末,累计可达到400亿斤,有力地促进了玉米就地转化能力,极大地缓解了困扰黑龙江多年的玉米收储难题。 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靠“卖得好”倒逼带动“种得更好”,促进了优质优价粮食收储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位于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的五星面业有限公司是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董事长杨新良告诉记者,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公司今年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效益更好的专用粉。公司还加大了优质小麦采购量,未来还计划建立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农业。 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价格总体呈现走低态势,很多农民种粮收益不如以前。在稳步推进改革的同时,应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据了解,国家今年继续在东北地区发放玉米生产者补贴和大豆生产者补贴,一些主产区还出台了地方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粮食价格下跌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此外,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固始县:瞄准市场搞种养脱贫致富路宽广

    日前,固始县徐集乡花集村村民姜祥保刚卖了一批小龙虾。“110亩小龙虾塘,净收入35万元板上钉钉。这都是乡村干部对俺扶持的结果呀!”他说。 徐集乡地处豫皖接合部,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如何因地制宜唱好产业扶贫这出戏?该乡党委政府依据当地资源优势,把市场需求和行情作为风向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兴办企业,使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去年,徐集乡党委政府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小龙虾产业方兴未艾,“钱”景广阔,就毫不犹豫,果断决策,在村组干部、党员会议上大讲特讲,引导农户改造中低产田和沟塘,从事小龙虾养殖,并在资金、技术、销售等环节给予支持和帮助。截至目前,全乡小龙虾养殖面积达8000多亩。文塔村贫困户范仲平,贷款5万元养殖小龙虾当年脱贫后,在技术等方面无私帮助本村8个贫困户养殖小龙虾增收,被评为2017年度“感动固始十大人物”,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徐集乡党委政府对市场动向的准确把握,确保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前,该乡已培育形成了蔬菜、鱼虾、畜禽等多种支柱产业,市场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稳步开展。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一带一路”畜牧业合作有多大潜力

    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重点领域,畜牧业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畜牧业国际合作,既符合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加深全球化以促进农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现实需求。其合作潜力巨大,值得关注与期待。 首先,“一带一路”畜产品市场基数大、规模增长潜力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数占全球的40%以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畜产品消费规模。同时,“一带一路”区域人口增长红利、经济增长潜力还将成为进一步扩大区域内畜产品市场规模的动力。 一则,“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75%的国家处于人口增长期,53%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超过1%,区域总人口增长速度快、空间大。另外,“一带一路”区域人口结构以青壮年为主,沿线接近60%的国家,15~64岁人口占比为60%~70%,接近40%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比在5%以内。这为“一带一路”区域带来了持续的人口红利,形成了潜在的巨大的畜产品消费规模。按照“一带一路”区域人口增长率平均值0.5%、人均年肉、蛋、奶消费量保持不变计算,到2020年,“一带一路”畜产品市场规模可达4.5亿吨。 二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之和占全球的16%,其中多是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仅有18个,中等收入国家占70%。这些国家中,90%的国家处在经济增长期,其中,又有40%的国家经济增速在4%以上,使得区域整体GDP增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增长潜力大,市场总规模将随之不断扩大,人均食物消费量将增多,食物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糖类消费减少,脂肪和蛋白质消费增加,这代表畜产品消费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按照发展中国家人均年肉、蛋、奶消费量粗略估算,“一带一路”初级畜产品市场规模在4亿吨左右。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中国畜产品进口总量大,进口额占贸易总额的八成,且增长快。但是,进口量仅相当于产量的3%,进口增长空间很大,为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边畜产品贸易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其次,“一带一路”畜牧业产业基础较好,与我国优势互补,利于畜牧业合作潜力的发挥。一方面,沿线64个国家以占全球四成多的人口生产了全球近四成的畜产品,区域整体的畜产品生产能力和效率基本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另一方面,沿线国家与我国这个畜产品消费大国的畜产品供求结构以及出产的主要畜产品的竞争优势互补,能够促进和带动“一带一路”区域的畜牧业合作。 沿线国家与我国畜产品供求结构的差异性与互补性表现在:我国虽然是大多数畜产品的生产大国,但是肉制品和乳制品的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尤其是牛肉、羊肉、奶粉等进口总量不断增大,而“一带一路”沿线的波兰、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在猪肉、牛肉、羊肉、牛奶、生皮等畜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出口贸易上都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同时,越南、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波兰、泰国以及中亚国家,在鸡肉、鸭肉、动物油脂、蜂蜜、禽蛋等畜产品的供给上存在缺口,而我国这些畜产品的生产能力强,可以弥补其市场缺口。不同国家间畜产品的生产、加工、消费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给彼此之间的畜产品生产与贸易合作提供了充足空间。 沿线国家与我国主要畜产品的竞争优势互补表现在:我国的蜂蜜、蚕茧、肉鸭等畜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蜂蜜等个别畜产品的生产效率优势还特别突出,但是,我国猪肉、羊肉、牛肉、鸡肉、乳制品等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例如波兰、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等,分别在牛肉、羊肉、禽肉、牛奶、鸡蛋等畜产品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不同国家生产的不同畜产品各具竞争优势,可以避免直接竞争,为合作共赢提供了更大空间和更多便利。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投资日益活跃、畜牧业文明的交流也日渐增多,表现出良好的畜牧业合作态势。这受益于“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理念的传播和更多国家为改善“一带一路”发展环境而做出的切实努力。“一带一路”畜牧业合作潜力有望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金果梨”熟了贫困户笑了

    “‘金果梨’,两块钱一斤!”昨天上午,记者驱车从驿城区板桥水库环湖绿色长廊公路经过时,不时可见到路边摆摊卖梨的农民。 “俺的名字叫韩修彦,是板桥(镇)江林村的。”记者在一个梨摊前停下车,与卖梨的老农攀谈起来。韩修彦说,他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合作社扶持他家种植了一亩“金果梨”。 “‘金果梨’头年栽种,第二年就结果。一亩栽种150棵,平均每棵结果10斤,保守计算今年收获1500斤。”韩修彦老汉乐呵呵地说,“栽种‘金果梨’的第三年,进入丰产期,第五年进入盛果期。仅种梨卖梨这一项,两年后我家就可以脱贫了。” 韩老汉所说的合作社,是驿城区通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拨通该合作社理事长刘黎明的电话。据刘黎明介绍,在板桥镇她的合作社与63家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贫困户以土地分股、承包经营成熟果园、合作种植,现已发展“金果梨”种植面积近500亩。 “‘金果梨’是一种晚熟梨品种,皮薄、肉嫩、多汁、无渣、核小,吃起来比较甜。”快言快语的刘黎明理事长说,“今后合作社将扶持更多的贫困户种梨树脱贫。” 时下,正值“金果梨”成熟时节,不时有过往车辆停车买梨,卖梨的钱撑鼓了贫困户的衣兜。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襄城:谋划产业扶贫 实现农民增收

    “这艾草就是俺致富的‘仙草’,一亩净赚五千多元,省力省事,比种其他庄稼划算。”10月13日,记者到双庙乡采访时,岗孙村党员杨巧歌将艾草卖到加工厂,数着钱,满脸笑容。 “全乡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将选择权交给群众,采取党支部联合办厂、党员示范种植、农户+基地等形式,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方面,趟出了一条新路子!”该乡乡长杨延昭告诉记者,目前全乡以岗孙村顺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原点,向周边村庄辐射,种植艾草近300亩。同时,该乡农业形成“红、黄、黑、绿”为特点,红色是辣椒,黄色是烟叶,黑色是紫薯,绿色是艾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再好的产业也需要示范引导。如何让党建成为全乡整体发展的红色引擎?“关键是种好党建‘责任田’,重点是基层党建要发力。”双庙乡党委书记秦庆军一语中的。 烟叶专业合作社是双庙乡前卢村的集体经济,立足烟叶种植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流转土地1640亩,每年烟叶种植600余亩,6座4联体大棚育苗工场、烘烤工场、专业化分级工场、36台烟草专用机械为合作社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集体有钱了,村“两委”更能好办事、办好事。前卢村“两委”将合作社每年收入的20多万元利润,投入到脱贫攻坚、村内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为村内未脱贫的5户贫困户提供培育烟苗、烟叶烘烤工场等工作岗位;投资建设的村养老院投入使用,已有17位老人入住;村内三条断头路的修通、路边绿化亮化,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双庙乡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方面下足功夫,举办培训班20余次,培训党员干部1700余人次,组织村支部书记外出参观学习5次,有效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在谋划产业扶贫、实现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村“两委”积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在双庙乡32个村党支部带领下,325户776人通过实施产业发展增收工程增收,288户通过实施金融扶贫增收工程增收,2017年实现精准脱贫72户161人。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洛宁信贷支持苹果产业

    10月12日,洛宁县上戈镇下王马洼村的张桂祥正在采摘苹果。6年前,他在洛宁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建起了一个占地10亩的苹果园,现在每年仅卖苹果一项就收入5万元以上。近年来,洛宁农商银行累计向上戈镇投放苹果产业贷款260余笔1860余万元,为当地苹果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上戈苹果做大做强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漯河市开展草地资源清查资料复查和秸秆青贮进展情况调研

    根据省畜牧工作站相关文件要求,为确保我市草地资源清查工作如期高质量完成和秸秆青贮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10月10日至12日,市畜牧工作站组织葛位西、郭年丰等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区开展此项工作。 工作小组中午不间断工作,先后到召陵区、临颍县、舞阳县、直属局、源汇区等辖区,认真复查审核各县区草地资源清查资料,听取各县区草地资源清查工作汇报;随后深入青贮规模场区展开实地调研,详细询问了企业存栏规模、疫病防控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饲养管理和生产运行情况,认真听取企业介绍当前玉米秸秆青贮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企业青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行的技术专家进行了现场解答,宣传推广了优质青贮技术。 此次督导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全市草地资源状况,摸清了全市草地面积、类型及分布,人工草地及饲草料资源情况,草原退化状况,自然社会经济等情况。同时通过秸秆青贮利用技术宣传,提高了养殖户对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认知度和秸秆青贮积极性。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正阳县:花生王国风景无限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如今,小小花生被正阳做成了大产业,也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核心“IP”。10月13日,驻马店全国旅游摄影大赛采风团走进正阳县,用镜头记录正阳县以花生为媒,实现全域旅游、全面开花的发展盛况。 据了解,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丰富的花生原料,吸引了君乐宝、鲁花等著名企业来此落户。一二产业壮大了,围绕花生的三产该如何进行?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正阳积极推进“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工作。君乐宝乳业计划将牧场打造成集休闲、旅游、观光、娱乐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鲁花集团规划的工业旅游蓝图中,游客也可以通过绿色观光通道,见证一粒粒花生成油的“奇迹”;本土企业天润现代农业园,正在谋划建设绿色农业旅游产业区。 与此同时,以花生产业为主题的花生小镇、花生主题公园、花生展览馆、花生博物馆等项目在正阳建设正酣。每到一处,都让采风团的成员久久不能放下手中的相机,大家不断地按下快门,将此刻定格。 在红色旅游方面,正阳有雷岗村的“雷岗战役”遗址,是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强渡汝河时,“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地方。游客到此,无不肃然起敬。 正阳有着独特的稻田景观,占地千亩的湿地公园即将落成。正阳还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富有文化古韵的杨台寺、有石质“汉书”之称的汉代石阙,令人神往。 正阳,用花生,创造出了无限风景。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我国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致1.3亿人次受灾

    记者15日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近日会同多部门对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会商分析。经核定,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 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地质、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主要特点有:洪涝和地质灾害“北增南减”,北方部分省区灾情较重;台风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多,灾情较去年明显偏重;低温冷冻和雪灾集中发生;强对流天气发生次数偏少;东北地区出现干旱灾害;地震灾害损失相对偏轻。 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有10个台风登陆,共造成全国3254.6万人次受灾;2.6万间房屋倒塌,4.4万间房屋严重损坏,16.2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743.3千公顷,其中绝收357.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92.1亿元。多个台风先后深入内陆,特别是台风“温比亚”给安徽、江苏、山东等8个省份带来严重影响,山东寿光等地灾害损失尤为严重。台风“山竹”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给广东、广西等省区造成较为严重经济损失。总的看,台风灾害灾情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偏重。 据了解,全国自然灾害灾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偏轻,其中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31%、31%和20%。

    [更多详情]
  • 16 2018-10

    河南省启动畜牧产业扶贫行动

    日前,《河南省畜牧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正式出台。 据了解,我省将以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支持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畜牧产业,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引导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畜牧企业就业一批、合作组织发展一批、特色养殖扶持一批”五大扶贫工程,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贫困地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畜牧产业扶贫“千企带万户”和养殖技能培训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累计组织发动1000家以上涉牧企业参与扶贫带贫,帮扶8万贫困户、25万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收入,实现对贫困养殖户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等服务常态化、全覆盖。 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全省畜牧系统将从优化畜牧产业布局、积极开展涉牧企业带贫、加强技能培训和服务、实施就业帮扶、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培育壮大合作组织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