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23-08

    “山娃”角逐绿茵场

         8月10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为促进我省乡村学校的校园足球开展,2023年河南省“山娃足球”夏令营暨乡村校园足球邀请赛已在郑州市举行。目前,“山娃足球”公益项目已经走进了230余所偏远山村学校,行程数万公里,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多方参与的运行模式。     据悉,此次活动参赛代表队是由各省辖市教育局从“山娃足球”公益团队曾帮扶的200余所学校,且现在仍在开展校园足球普及工作的小学中推荐。每所小学报10名队员(10~11岁,男女不限)、1名足球指导教师和1名生活老师,共计12支队伍,涵盖郑州、洛阳、新乡、周口、三门峡、南阳、商丘、驻马店等地,这些队员均来自乡村小学。     据了解,“山娃足球”是由我省已故足球名宿王随生发起开展的一项给山区孩子带去足球快乐的公益活动,对河南校园足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山娃足球”公益项目自2016年8月被正式纳入河南省校足办工作计划,立足河南省偏远山区学校或者是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相对薄弱地区的学校开展足球教学与师资培训活动,包括对当地的师资进行足球专项培训,给当地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给予咨询指导,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足球、训练器材等。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官方﹃带娃﹄别样精彩

         8月3日,安阳县总工会邀请崔家桥镇曹马申家芝麻糖第十五代传承人申运海为安阳县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展示芝麻酥糖的制作工艺。“太神奇了,芝麻糖原来是这样制作成的。”孩子们紧紧盯着申运海的操作,不时发出惊叹声。     在托管班上,申运海将揉好的糖团一把抓起来,一头递给他的儿子申鑫鑫,一头自己拽着,在冒着热气的铁锅上用特有的手法拔糖制孔。糖团在频繁快速来回伸拔中,变长、变白,形成一个长口袋,与此同时,申鑫鑫舀起一碗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姜面儿等材料混合而成的馅料均匀灌入糖内,一秒内完成合口。“这套灌糖技艺是我们曹马芝麻糖独有的制作工艺。”申运海说。     据了解,7月10日,2023年安阳县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在飞翔中学开班,招收安阳市区、安阳县辖区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开设作业辅导、音美、国学、书法、阅读等课程,9个班共260余名学生受到托管,实现了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业态行业、农民工会员子女的全覆盖。     安阳县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积极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技艺,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安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识、拓宽眼界,使孩子们从小就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同时,该托管班严格日常管理,做好防汛、防火、防溺水、上下学交通安全等安全知识教育,科学设计托管内容,贴心安排午餐、午休,力求让家长放心、满意。     自2020年起,安阳县总工会每年暑假坚持开办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累计开办托管22班次,服务学生千余名,有效解决了广大职工子女暑期无人看管的问题。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快乐假期 收获满满

        8月10日,清丰县马庄桥镇孙旧寨村小学少年宫内,大学生志愿者在教小学生学习声乐。连日来,清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100余名大学生到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段宝生 通讯员 王世冰 纪全举 摄     8月6日,安阳市殷都区磊口乡北磊口小学磊石社团美术教室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正聚精会神地在石头上画画。暑假以来,磊口乡中心学校利用乡村石头多的特点,积极开展石头画课堂,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毕兴世 摄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甜甜蜜蜜的岗李村

        说长葛市佛耳湖镇岗李村村民从事的是真正的甜蜜事业,没有人会反对。     不信你看:全村常住人口1800多人,从事蜂业的就有1200多人,蜂业出口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蜂蜡产销量占全国总产销量的70%,花粉产销量占全国总产销量的60%,蜂胶产销量占全国产销量的50%,蜂蜜和蜂王浆产销量占全国产销量的30%。岗李村也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蜂机具生产基地,蜂农所需要的蜂机具在岗李村基本都能买到。     7月25日,一进村头,记者就看见一个巨大的蜜蜂雕塑。墙上的画、路边的广告,在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小蜜蜂的身影。     走进一条不长的街道,没几步就是一家建在农家院里的工厂,有生产摇蜜机的、有生产巢柜的、有生产巢础的。别小瞧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是很大,可拿到的很多都是出口订单。     村里蜂机具生产企业有30多家,村民李浩杰办的厂子叫杰出蜂业,主要生产巢柜。李浩杰说,在他这里干活的都是六十岁以上的村民,干一天有六七十元的收入,他们住得不远,不耽误照顾孙子孙女,忙些家里的其他活儿。     村里的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是长葛市最早创办的蜂业有限公司,也是岗李村两家规模上亿元企业之一。长兴蜂业有300名员工,总经理李亚彬今年30多岁,英国留学归来,继续父母的事业。目前,长兴蜂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蜂蜡出口企业,年出口蜂蜡3600吨,绿箭、飘柔、海飞丝、力士等国际大公司使用的蜂蜡均采购于长兴蜂业。     岗李村党支部书记叫史强妞,是一位敢想敢干的女企业家。不巧的是,当天史强妞外出办事不在村里。     栗军涛是包村干部,2019年8月下村,他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史强妞带领村“两委”,拆除乱搭乱建房屋、硬化道路、整修地坪、装路灯、建公厕,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党群服务中心是2017年村委多方筹资160万元建起来的,村里两家规模上亿元的企业捐款90多万元。     尚佳熹是名选调生,到村里任村委主任助理已经快两年了,就在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办事。她告诉记者,电动车上牌、合作医疗收费、养老保险认证,都可以在村里办。     从党群服务中心出来,转过一个弯儿,不远的路边阴凉处,有两堆老人在玩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有几个在打扑克,还有几个围着玩的是摆方。用砖头在地上画出方格,小石子和短树枝当子,老人们玩得不亦乐乎。李留栓今年70多岁,儿子们都在外地工作,老两口故土难离。记者问,咋不跟儿子去城市享福,他说,村子越来越美,干啥都方便,还有这么多老伙计,还是在村里得劲儿!     站在“五星”支部宣传栏旁,栗军涛对记者说,岗李村蜂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人均年收入6万元以上,经济发展了,更要让村民有获得感、幸福感。村里连续多年开展“孝道大餐”活动,营造敬老爱老、人心向善的“孝善”氛围。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和“五美示范庭院”评比活动。2016年至今,共评选出“星级文明户”362户、“五美示范庭院”200余户。村里还通过篮球赛、戏曲歌舞表演等形式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如今,岗李村村民干的是甜蜜事业,过的更是比蜜还甜的甜蜜生活!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好戏送进村

         “县里开展的文艺下乡活动真是太好了,让俺在家门口过足了戏瘾。”8月8日晚,在濮阳县五星乡葛邱村文化广场上,前来观看文艺下乡演出的李素美高兴地说。     当日,“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濮阳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下乡活动在葛邱村拉开序幕,既有豫剧、大平调、曲剧、坠子等,也有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创作编排的现代小戏,现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为进一步发挥文艺队伍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播种机”作用,濮阳县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编排了《永远跟党走》《人民欢庆二十大》《新征程再出发》《二十大精神指航程》等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的优秀文艺节目,并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启动开展文艺下乡活动。本次文艺下乡活动将在各乡镇演出44场,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进乡村演出的形式,为群众开展文化惠民服务。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鱼跃人欢庆

         巨网捕捞、鲜味鱼宴品尝、优质水产品展示……赏陆浑秋韵,品尝全鱼宴。8月8日,立秋时节,洛阳第八届陆浑开渔节在嵩县陆浑渔文化展示中心广场开幕,吸引数千名游客纷至沓来,捕鱼现场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当天,第一网捕鱼2万余斤,鱼王重达36斤。     陆浑水库,拥有5万亩水面、蓄水13亿立方米,是国家大型水库,有“洛阳南湖”“中原红海湾”之称。“陆浑开渔节”于2022年入选全国丰收节庆首批特色活动名单。近年来,通过科学投放、合理捕捞滤食性鱼类,大力发展“保水渔业”,每年向陆浑水库增殖放流滤水性花白鲢300余吨,扩种、引种银鱼卵5亿粒,选育伊河鲂鱼200万尾,使陆浑水库渔业年产量达1300吨以上。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升空一年的“河南星”都干了啥?

         去年的8月10日,“河南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运行平稳。8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一号”卫星数据、产品及应用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杜清华介绍,“河南一号”卫星的投入使用,使河南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一跃成为第二个拥有自己卫星的省份。“河南一号”在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测绘地理信息等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太空中的“千里眼”     “‘河南一号’卫星影像数据和产品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支撑了自然资源日常变更调查、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与成效评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监管、矿山综合整治、增减挂钩项目审批、基础测绘更新和城市空间监测等重点工作的开展。”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郭幸生说,在耕地保护方面,利用“河南一号”卫星影像,聚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挖湖造景、大棚房治理、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持续开展了相关监测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为守好耕地红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年来,利用该卫星影像完成了全省千余宗疑似闲置土地的内业核查和实地核实工作,消除了闲置土地500余宗,在2022年自然资源部前三个季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及开发利用监测监管情况的通报中,河南新增闲置土地净减少量位居全国前列。     耕地保护“可视化”     省自然资源厅执法监督局局长王涌介绍,“河南一号”卫星是“天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功发射运行以来,与自然资源日常执法巡查共同构建了“人防+技防”的重要监管体系,在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源头严防方面,省自然资源厅执法监督局充分发挥“河南一号”卫星覆盖范围广、监测周期短、服务效率高的优势,对全省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高频次、不间断监测监管,第一时间向市县推送疑似违法图斑,及时组织人员核查制止违法行为;在过程严管方面,省自然资源厅执法监督局充分利用“河南一号”卫星影像成果,在全省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工作中,每日提取卫星影像变化图斑,每周下发疑似违法线索,每月向全省通报整治结果,有效遏制了乱占耕地新增违法违规问题,全省土地管理秩序持续向好。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以学增智 以学促干

         8月10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省农业农村厅以学增智,以学促干,用乡村振兴实绩检验主题教育实效。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省农业农村厅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升级版”,集中连片建设1500万亩亩均总投资超4000元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新乡和周口首批建设的200万亩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开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龙头种企培育等6大行动,全面落实党中央种业振兴战略,强力推动中原农谷建设。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积极组织实施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建设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小麦、生猪、中药材等20个优势特色产业链。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109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86个,创建肉牛、香菇等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12个国家级、100个省级、274个市级、278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农业农村厅围绕垃圾、污水、改厕、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建设管理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110个县实现环卫一体化治理。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7%。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优化改厕技术模式,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6.3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红色莘川红旗展

        “自由山水,清清卢氏”是这方山川的地理属性,4004平方公里,广袤辽阔,山河瑰丽,林海葱郁,在河南省县(市、区)中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森林覆盖率超过70%。     “英雄土地,红色莘川”是这方山川的精神特质,作为河南省13个老苏区县之一,滋养和保护了革命火种,英勇事迹和革命热血光耀史册,全县拥有69处革命遗址遗迹,红色资源星罗棋布。     “我们要切实用心用情用力,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运用,擦亮卢氏红色底色和革命老区名片。”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说,“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植、发扬党员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滋养、激励全县人民在新征程中加快建设现代化卢氏,谱写出彩中原的卢氏锦绣篇章。”     展现红色莘川     擦亮老区名片     五里川镇河南村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曹靖华的故乡。曹靖华的父亲曹植甫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首届人大代表,是远近闻名的教育家,鲁迅先生曾为他撰写《教泽碑文》。     目前,承载曹靖华及曹植甫光辉事迹的靖华故里陈列馆正在日夜不停地装修、布展,本月将要对外开放。据悉,该陈列馆投资1100余万元,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是三门峡市首家高标准建设、利用声光电技术的大型红色人文教育纪念馆,汇聚了包括从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复制收集的文物。此前2017年,卢氏县还投资900余万元修葺了曹靖华故居,配套修建了文化广场和纪念设施。     与此同时,投资2000万元的官坡镇红军长征村项目、投资260万元的红二十五军军部布展项目,以及县城红色文化公园、木桐乡豫鄂陕党政军机关旧址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资源保护项目开始建设、完善、提升。这是卢氏县大力研究挖掘、保护建设、宣传推介卢氏红色资源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19个乡镇已全面开始行动,每个乡镇至少保护建设一处红色资源。     今年5月23日,胡志权主持召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座谈会,听取意见、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     卢氏县要通过坚持不懈努力,把卢氏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省内属一流”的红色名县;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长征重要节点、革命先驱故里、全民抗战模范、军民鱼水情深的著名老区;打造成为周边省市人心向往、沉浸体验的党史教育实践、党性锻造淬炼的精神家园;打造成为省市干部职工群众、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此前,卢氏县已通过争取老区建设、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建成了红二十五军军部纪念馆、中共卢氏县委诞生地旧址、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十七师起义里铺指挥所等一批革命遗址纪念场馆。同时,通过常年协作,由洛阳师范学院投资建设了该学院卢氏办学旧址纪念馆。引进社会资金2亿多元在双龙湾镇建设了占地400余亩的马湾红色教育基地,鼓励民间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龙首山庄红色教育基地。     提升认识、科学规划、争取项目、多方投资、汇聚人才、营造氛围,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工作在卢氏县形成共识、掀起热潮。一个月来,卢氏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卫军强六次召开会议,研究县域红色标识、红色元素建设方案,推进相关工作。由浙江大学专家设计的大型革命群雕以及一系列红色标识正在加紧制作,不日将矗立在县城及周边巍巍群山上。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奋斗精神     “一味地卖惨哭穷只能引得一时的同情,而发扬老区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则能得到尊重乃至敬仰。”胡志权“七一”专题党课引起全县党员干部的共鸣。     曾经,卢氏县的干部群众一说起家乡卢氏,除了全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往往还要加上人口密度最小、贫困发生率最高。2020年2月省政府宣布卢氏县整体脱贫后,一些干部群众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想让政府修条路、想要台变压器,还想要点整合资金……     ——要让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从红色资源中汲取营养,补足精神之钙,在全县形成“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主流价值观,凝聚共识,融进血液,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发扬革命精神,激发拼劲血性,变“拉一把、站起来”为“加把劲、跑起来”,带起现代化卢氏建设新节奏、加速度,促进卢氏乡村振兴、经济崛起、社会发展。     ——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浓厚鱼水深情,19个乡镇摆开战场、100个局委走上擂台、8000名干部放下身段,大上项目、帮扶企业,惠及民生福祉、保持和谐稳定。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一时间成了卢氏党员干部思想引擎,一旦点燃发动起来,其力量磅礴澎湃!上主题党课、讲红色故事,寻找方法路径、再踏新的征程,这片英雄的土地,从思想转变到拼搏实干,犹如风雷激荡、荡涤心灵,犹如春潮涌动、焕发生机。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全县干部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自信自强、破局突围。现在谈起卢氏特点,当地人说的是胡志权总结的“高大上”:全省海拔最高,多矿藏、多地貌,高品贵重;全省面积最大,空间大、潜力大,大有可为;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洛阳、三门峡城市饮水水源地,地处山之巅、水之源,上风上水;到卢氏、有好事,到卢氏、干成事。     卢氏,古称莘川,是成语故事“起死回生”的发生地,也是红二十五军迂回突围、巧入陕南的长征途经地,当年3000名平均十七八岁的“娃娃兵”在卢氏由货郎陈廷贤带路走秘密小道、冲出豫陕边界铁锁雄关成为北上先锋,率先到达陕北,为迎接中央红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今,卢氏现有的105家企业就好似当年的‘娃娃兵’。”胡志权说,“全县干部职工要弘扬‘一家人’思想、‘店小二’意识、‘三股劲’作风,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卢氏县建立“一领导、一局委、一专班、一企业”的包企工作机制纾难解困,两个多月就解决问题上百个,一批企业相继盘活,产销两旺。涉农企业实行农电价格,洽谈投资建设三门峡至卢氏天然气管道,一个个惠及企业的措施相继出台,干部职工全心全意发展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开发红色资源培育文化产业     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卢氏的4天行程中,为躲避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的围追堵截,走的是人迹罕至的秘密小道,山势险峻道路艰难、飞瀑流泉森林茂密。此后又多次迂回卢氏战斗,乃至留下的红七十四师在以卢氏玉皇山为中心的豫陕边界打游击长达两年四个月。而今,在国富民强的和平年代,这条跨越6个乡镇、长达150公里的山路以及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卢氏区域,山河壮丽、风光旖旎,而且留下许多革命遗迹、革命故事,更是显得熠熠生辉。     “重走长征路”成了卢氏县闻名周边的红色旅游品牌,近年来,很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来到卢氏,开启心灵之旅。文峪乡磨上村地处长征路上,素有“二十五里脚不干、四十五里猴跳圈”之称的水峪河河口,如今,村内红旗猎猎、军号声声,游客络绎不绝。官坡镇凤凰山上原名“胶泥咕咚”的一处台地,当年红二十五军曾在此休整,如今建起了“红军广场”,村民贾文山建起了“红军驿站”。从红二十五军进入卢氏的皮皮岭到出豫入陕的铁锁关,红色旅游带已欣然兴起。     闻名遐迩的“卢氏县委土坯房”大院,卢氏县委仍在此处办公。如今,这处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成了各地党员干部前来观瞻的“圣地”。“靖华故里研学”“洛师旧址研学”“石大山抗战遗址凭吊”等渐成品牌,游客涌动。     卢氏县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红带绿、红绿相映”的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思路,开发了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950万人次,全县旅游综合收入33.7亿元。     为进一步开发红色资源,卢氏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培育做大研学、培训、主题教育、党性锻炼等第三产业业态,带动老区发展。     与此同时,卢氏县外出取经、结合卢氏实际,注入红色主题、融入红色元素,注重开发红色文旅文创产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卢氏特产,开发出一批红色主题剪纸、服装鞋履乃至烧酒等特色产品,深受游客喜爱,且逐渐形成规模产业。     革命老区卢氏,红色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运用,最为宝贵的财富焕发出巨大的奋进力量。看,红色莘川红旗展,再踏征程向未来!

    [更多详情]
  • 10 2023-08

    村民走上“放心路”

        “你们看,靠近路边的大坑加装了防护栏,现在不管是开车还是遛弯散步,心里老踏实了,再也不用担心掉里面了!”8月3日,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常湾村村民常文博从村室广场经过时再次赞叹道。     今年7月初,郾城区委第三巡察组进驻常湾村开展集中巡察,走访时发现村室广场附近的公路边有一个直径约10米的大荒坑,里面积水很深。这段路连接常湾和李湾两个村民组,是100余名村民出行时的必经之地,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巡察组详细了解情况后,立即召开组务会研判,并向该村党支部下发立行立改通知书,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整改到位。     “护栏虽小,却能保障安全,让老百姓走上‘放心路’。巡察延伸至村,就是要化解百姓身边一件件难事,真正让群众看到可检验、可评判、可感知的巡察成果,以整改成效赢得民心、守护民心。”郾城区委第三巡察组组长朱佳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