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23-08

    平愿党想建产业联合体

        8月5日,汝州市西北部最高峰禹王山半山腰,夏店镇河口村千亩花椒已进入采摘高峰期,一蓬蓬花椒果实挂满枝头、红火夺目。习习夏风掠过,“椒”香弥漫在山坡上,绿树掩映间,到处是采摘花椒的村民。     “我种植的这200多亩大红袍今年进入盛果期,颗粒又红又大,平均亩产将超过150斤。按现在市场行情,今年每亩可纯增收1500元以上。”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平愿党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     河口村荒山荒坡面积大,土质适宜耐旱作物花椒种植。在脱贫攻坚中,夏店镇决定因地制宜在禹王山半山腰建设千亩花椒种植基地,在汝州市地矿局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河口村引进大红袍优质花椒品种,发展花椒种植1500余亩。去年,基地的花椒先后挂果,亩均收入1000元以上。今年,花椒已进入盛果期,亩均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村民尝到了花椒种植的甜头。     “从种到收,俺在这干活好几年了,一天60元,真不赖。”70岁的脱贫户王老锅说,像他一样的弱劳动力有20多人连着几年都在这里干活,一年能挣3000多元钱。     2019年以来,夏店镇在北部山区6个村发展花椒种植4500亩,亩均产值可达2500元,可助农增收1000万元以上。今年花椒产业可增收900万元以上。     谈到花椒产业发展,平愿党说,近期他准备联系大峪、寄料等乡镇花椒种植大村、大户,组建一个花椒产业联合体,抱团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桑树坪奏响“椒香曲”

        陡峭的山坡上,红艳艳的花椒一蓬蓬挂在满是尖刺的枝条上,若是让你徒手去采摘,一分钟能摘多少?汝州市寄料镇桑树坪村王巧玲给出的结果是半斤。     8月4日10时30分,桑树坪村第一届花椒丰收节摘花椒大赛开赛,王巧玲力压参赛的其他30多名选手,以20分钟采摘10.5斤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将“花魁”桂冠揽入怀中,获一台落地电扇奖励。其他参赛选手也获得了相应奖励和纪念品。     桑树坪村地处寄料镇南部深山区,有17个自然村1500多人,曾是深度贫困村,后靠发展花椒种植等产业“摘帽”。桑树坪村种植花椒的时间,虽可以上溯到2010年,但大发展是在王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的2014年,河南绿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村流转了3000余亩荒山荒坡,带动村民开始发展花椒、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得到了汝州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     在脱贫攻坚中,桑树坪村的花椒种植产业有了跨越式发展,385户人家有300户种花椒,全村种植面积5000多亩。“桑树坪花椒”在名声广为传播的同时,也为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王申说,2016年以来,河南绿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90多户脱贫户每人每年增收6000元以上,今年雨水好,花椒产量要比往年好,从公司到村民都会有更大的收益。     眼下,在桑树坪采摘花椒的工钱是1斤2元钱。8月4日上午的比赛开始前,村民程秋利与第一轮返回的村民过磅交花椒,当听到记账员报出“26.5斤”的数字时,她挂满汗水的脸上露出笑容。     程秋利说,最近她一直在这山上摘花椒,清早吃过饭6点多就到地里了,中午公司在山上管一顿饭,下午天稍微凉快点又开始了,平均一天能摘50斤以上。     汝州市商务局驻桑树坪村第一书记杜振东说,2016年以来,市商务局驻桑树坪村工作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把荒山坡地建成了亩均增收5000元的“椒香地”,依托河南绿鑫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陆续建设了花椒烘干、花椒油、花椒冷藏保鲜等项目,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花椒产业附加值,“今后,驻村工作队不仅要让荒山有看头,更要让群众有赚头。”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大峪镇试种高山夏白菜

          “把水泵打开,大家再加把劲儿,赶紧把白菜苗种完。”随着刘保社的大声吆喝,输水软管里瞬间喷出的清水,灌满了地头的四五个水桶,王益民提起一个,走向地那头,跟在一个栽苗的村民后边,一棵一棵地浇水。     8月5日下午,汝州市大峪镇刘何村“乡村振兴产业园”“五星工坊”的试验田里,驻村第一书记王益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保社,正带着10多名村民抢种从原阳县运回来的白菜苗。     这批白菜苗是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选育的优良品种,每亩地定植3300棵,白菜成熟后每棵的重量在1.5公斤左右,亩产在10000斤左右,国庆节前成熟上市。     刘何村试验种植高山夏白菜,是今年端午节放假前一天的6月21日,张晓伟、张绍文、王吉庆,这几位蔬菜种植方面的专家,在刘何村调研大峪镇建设以刘何村为中心的十字花科繁种基地时,作出的决定。     在那天的调研中,张晓伟说:“种得好,关键还要卖得好。搞农业科技,就是要支持产业发展,只要你们有需要。”被誉为“河南省蔬菜之父”的张绍文用“种巧卖好,让群众得利”9个字回应道。此次,刘何村种植的1亩高山夏白菜,就是在试验田繁育收获了白菜种子后,瞄准国庆节前的蔬菜上市淡季种下的。     “一年收两季,亩产值目标紧追10000元。”王益民说,8月5日,村“两委”干部到位于原阳县的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考察学习时,省农科院园艺所叶类蔬菜研究室副主任魏小春,详细介绍了高山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及园区情况,更加鼓舞了大家的热情和干劲。(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 多措并举保障秋粮生产

        近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认真践行“二马”机制,主动靠前服务。该乡针对前期连续降雨造成的内涝积水,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农田积水排涝。同时,抓住秋粮作物开花结果期的关键节点,及时组织当地合作社调集无人机喷洒农药、控虫保叶。下一步,该乡将继续在应对极端天气、单产提升、秋粮田管等方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保障秋粮生产。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武陟县木城街道 扎实开展动态排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动态监测排查是守护防止返贫底线的一条“护城河”。近日,武陟县木城街道对辖区重点人群开展排查工作,并建立台账,筑牢防返贫致贫风险“安全墙”,确保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全力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武陟县木城街道 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

        近年来,武陟县木城街道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农村救助范围,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虞城县杜集镇乡村要振兴 产业是支撑

        近年来,虞城县杜集镇党委、镇政府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根基,通过小微企业的发展,实施资源撬动、产业拉动等多种主体参与融合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融合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强、乡村美、村民富的发展之路,先后培训多个小微企业青年职工和企业主,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此,该镇统战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汗水,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小微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小窗口大服务国元保险河南分公司“办不成事”服务窗口初显成效

       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国元保险河南分公司于2022年11月设立“办不成事”服务窗口,截至7月底,该窗口受理并解决客户、员工“急难愁盼苦”事项8项,并全部回访完毕,满意度达到了100%,打通了信访投诉渠道最后一公里,实现信访投诉关口风险前移,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据了解,为保障窗口服务有力有效,国元保险河南分公司还专门成立“办不成事”工作小组,并在各级机构办公场所设置醒目的“办不成事”服务窗口标识标牌、公布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及负责纪检工作党委委员的手机号码,切实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同时,“办不成事”服务窗口按照“分类受理登记→立刻受理转办→限时办结督导→回访巩固成效”的工作程序,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建立分类处置机制。简单事项1个工作日内、复杂事项3个工作日内回复诉求人,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疑难问题,提交分公司领导牵头协调处理或上报“办不成事”工作小组会商解决。     “办不成事”服务窗口秉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工作原则,建立快办、快处、日清日结工作机制,快速回应所辖机构、员工及客户的合理诉求。充分发挥服务效能督查“倒逼”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提高公司各岗位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服务水平。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不要熄灭心中的灯火

        当兵后悔吗?不,我从不后悔。当有人这样问时,我经常这样回答。     退役那天,有鲜花、有泪水,也有祝福,当时的部队领导对我说:“不要怕,在部队干得好,回到地方也能干得好!”这句话我牢记在心。离开部队后,我带着领导和战友们的期盼踏上返乡的列车,跟我一起的还有在部队时的200多本书。     回到家后,我积极做些家务,恨不得把这些年没干的家务都补上,家人很理解我,他们总是尽量让我少干活,让我把时间多放在工作上。半个月后,通过努力,我来到了栾川县委宣传部,我知道从部队回来以后我的短板是社会经验不足,我虚心向大家学习,利用点滴时间提升自己,通过在部队干工作时打下的基础,两个月后,很快脱颖而出,每天是一边采访一边写稿,一年时间,我几乎走遍栾川县每个乡镇,通过工作,很多亲戚和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     忽然有一天,感觉自己陷入发展瓶颈期,想着有更大的提升,我找到了县委宣传部的领导。     我说:“感谢组织一年里对我的悉心培养,我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县委宣传部的领导思索片刻,道:“林波,部队培养得就是不一样,你是真正干新闻的,我们支持你的选择,也欢迎你有空回家看看。”那一刻,我如释重负。     人生最大的痛苦或许是选择,这对我来说,体会至深,我感到,从部队回来,什么都不怕,怕的是,“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和倾听你内心的声音,也许是鼓励、是信任”!这一点儿,我在以后的工作经历中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我又通过努力学习,考试来到周口日报社,重要原因是我的家属老家在此,这个问题是退役军人大多面临的选择,这选择背后是当时在部队时,她无怨无悔的付出以及整个家庭对我的支持,“最终还是走在一起”。     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不努力,会有怎样的结局?我想是淘汰或被遗忘。     来到报社后,我没有一丝懈怠,拿出在部队干新闻工作时的热情,不行就练,不会就学,报社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支持、鼓励、包容,也让我工作的信心更加坚定。很快,我胜任了这份工作,感到在部队的16年没有白费,也更加懂得“在部队干得好,回到地方也能干得好”这句话的内涵。     与其浑浑噩噩过一世,不如轰轰烈烈干一场。想起在部队的时候,多少次挑灯夜战,一篇稿子反复推敲打磨,和几个战友轮番修改至深夜;为获得第一手素材,全副武装跟随部队的蓝军分队挺进训练场;不怕苦、不怕累在训练场上一次次拼搏中获得成功,那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     有时,面对困难,当我想放弃时,在部队的经历便成为我工作的动力和源泉,理想信念之火一次次被点燃,我又重整旗鼓。通过努力,我考取了河南大学的毕业证,取得了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等,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也获得些许荣誉,所有这一切归功于组织的培养和大家对我的帮带。     “穿上军装报效国家,脱下军装奉献社会。”前几天我向部队的领导和战友报告了我的工作成绩,他们对我给予肯定,嘱托我继续努力,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力量。     不要熄灭心中的灯火!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兵!

    [更多详情]
  • 11 2023-08

    拎个大铁锤

        刘山是县逍遥局逍遥股的股长。这天,他刚布置完工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职员小马急匆匆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刘股长,你赶快躲一躲吧!”刘山惊讶地问:“怎么了?”     小马说:“你上年扶贫村的一个困难户拎着大铁锤到局里来了,边走边叫你的名字,看样子是对你有啥看法或者不满意,一定是冲着你来的!”     刘山听了也吃惊不小,虽说自己扶贫工作还是第一次,农村工作经验不算丰富,但对困难户还是倾注了真情的,也帮他们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如今自己的帮扶对象拎着铁锤找到局里来,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吗?刘山来不及多想,就跑出了办公室,藏了起来。     过不多久,只见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大爷拎着铁锤来到刘山的办公室,一进来就瓮声瓮气地问:“刘股长呢?”     小马战战兢兢道:“您找刘股长有啥事?他有点儿事,不在。有啥事给我说吧。”     老大爷把眼一瞪,说:“没事我会来找他?他在哪儿,快告诉我?”     小马骗对方说:“刘股长今天请假了,不在局里。”     老大爷不相信地说:“请假?上次我来,他说这几天都在局里的,咋会请假?”     小马说:“他家里临时有点儿事,您有事我可以转告他。”     听到这话,老大爷把大铁锤放到桌子上,又从上衣口袋里摸出来两枚钉子,小马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最后,他从提包里拿出一块卷着的布,打开一看,那竟是一面写着“情系困难户,务实好干部”的锦旗。     刘山重新回到办公室后,老大爷一见,连忙握住了他的手,激动地说:“刘股长,我给您送锦旗来了。”     刘山哭笑不得,问:“大爷,您来送锦旗,为啥拎个大铁锤呀?”     老大爷挠挠头说:“我怕局里没工具往墙上钉锦旗,就连锤子钉子都捎来了。”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