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4 2023-08

    “沿路经济”引领产业发展

        “新鲜玉米,10元10棒”“新鲜毛豆8元1斤”“刚摘的蓝宝石葡萄10元一斤,不甜不要钱!”     8月10日,在汝南县常兴镇邓河桥头,33岁的韩寨居委会居民韩洋洋热情地招呼过往行人和车辆,推介起自己种植的特色产品。“别小瞧俺这生意,一天有几千元的收入哩。”韩洋洋乐呵呵地说。     原来,韩洋洋依托紧邻县乡公路优势,在自己地里建起8座塑料大棚,发展特色产业,做起“沿路经济”。在他身后的大棚里,记者看到,时令蔬菜青翠欲滴,挂满枝头的葡萄和长在藤蔓上的香瓜格外诱人。     “这边的东西比市场上的价格便宜,都是刚采摘的,很新鲜,我经常在地摊上买。”正在购买葡萄的王集村青年农民刘艳丽说。     近年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村道路四通八达,农业综合开发让耕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农民通过家门口开办的培训课堂,熟练掌握了种植、养殖科学技术,为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依托沿路优势,利用自家耕地,建起塑料大棚,或发展露地名优特新农产品种植,生产的农副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卖现。     王集村农民赖景红,在沿路种植玫瑰香、蓝宝石葡萄5亩,树下养殖大白鹅。每逢葡萄成熟季节,她除在沿路摆摊外,还搞起农旅融合采摘游。“5亩葡萄和30多只大白鹅,不出地头就能销完,不仅照顾了家,还致了富。”赖景红高兴地说。     与赖景红不同,柏丈屯村56岁的村民任栓,在路旁建起4座大棚,春季种植大豆、养殖豆丹,还种植西瓜、春玉米,秋冬栽培食用菌。得益于沿路而建,方便购买和运输,大棚产品吸引驻马店、信阳3家超市争相前来购买。一年下来,一座棚有2万多元的收入。     如今,不少农民通过发展“沿路经济”,打“鲜”字牌,卖“希”字货,做“早”字文章,农旅融合,把“沿路经济”做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镇发展特色产业面积5万余亩,300余家种植大户兴起“沿路经济”,年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一村一品 特色富农

         “今年,我种了40亩地黄种苗,每亩能收4000斤种子,以现在的市场价格,每亩地毛收入大约3万元,形势这么好,明年我准备扩大种植规模。”8月7日,武陟县北郭乡蔡庄村种植大户杨胜全笑得合不拢嘴。特色种植让杨胜全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也让他对产业发展的前景信心满满。     像杨胜全这样因种植地黄种苗增收的村民只是北郭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郭乡紧紧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把特色作物种植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一村一品、特色富农”的产业兴村之路。     蔡庄村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盘活土地2100余亩,着力探索地黄种苗的种植之路,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2019年,蔡庄村(怀药种苗繁育)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依托“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的金字招牌,蔡庄村集体与焦作玖道种苗繁育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以21元的价格为合作社成员购入地黄种苗,比市场价低29%,既能节约种植成本,又保证了种苗的高质量。同时,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通过科学指导、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提档升级蔡庄地黄种苗脱毒繁育基地,为本地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目前,全村以种植地黄为主导产业,本村种植达12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7%;全村种苗种植户82户,地黄种植户128户,农户增收23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走出“种苗繁育—种子培育—地黄种植—统筹对接”的链条式种植模式,逐步实现民富村强。     “下一步,北郭乡将通过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延伸‘产’业链,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一村一品’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北郭乡党委书记关建平说。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葡萄串起致富链

         8月8日,走进孟州市河雍街道东王庄村,一排排葡萄园映入眼帘,一串串葡萄圆润饱满,挂满枝头,宛如一颗颗黑宝石,煞是喜人。     “今年葡萄行情比较好,能卖到7元一斤。现在卖的主要是早熟的夏黑,从7月5日就开始卖了,现在已经快卖完了,还有10天就有巨峰大量上市了。俺村大多数种的都是巨峰,各家各户都有,欢迎大家来东王庄采摘。”东王庄村种植户王亚萍说。     东王庄村以葡萄种植为主要产业,品种有巨峰、夏黑、户太8号,采摘期可持续到10月,平均亩产可达3000~4000斤,每亩能带来近万元的收入。葡萄种植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收益,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临近就业的机会,小小的葡萄已经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与东王庄村毗邻的西田丈村崔红利的葡香园合作社,阳光玫瑰香气浓郁。合作社搭建了40个避雨棚,种有30亩阳光玫瑰,亩产能达4000斤,成熟期在10月底。大棚内,村民们正在给葡萄修枝、套袋。“我作为西田丈村村委会委员,不只要谋路子让自己的小家富起来,还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崔红利说。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河雍街道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一村一品”,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比拼观摩亮“实绩” 驻村帮扶显“真功”

         “现在,工作干得实不实、有没有成效,都一目了然。”8月11日,国网漯河供电公司派驻召陵区老窝镇古同村第一书记李晓提及述职观摩评比时深有感触。此前,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村里争取资金,购置抗旱浇地变压器2台、加装太阳能路灯110盏,不仅帮村民解决了难题,还在半年述职观摩评比中加了分,这让他干事劲头更足了。     今年以来,召陵区紧盯驻村第一书记“镀金、熬经历、混日子”等问题,不断健全驻村第一书记综合管理体系,通过落实月工作实绩备案登记制度、半年述职观摩、实行量化考核,倒逼驻村第一书记主动尽责、比学赶超。     据了解,召陵区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平时与集中相结合,重点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个方面,设置九大类量化指标,实行负面清单,明确具体情形,依据半年评比、年度考核、期满考核,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考核排名。对表现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在提拔使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对不称职的及时调换召回,激励驻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让干好干坏不一样。     截至目前,召陵区62名驻村第一书记推动“五星”支部创星164个,完成软弱涣散村整顿4个,实施帮扶项目31个,引进资金1134万元。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台前籍军人暖心举动赢得盛赞

          连日来,一则“西路强军号”短视频“火车上给女孩盖被子的兵哥哥,找到啦!”感动了众多网民,截至8月9日14时,点赞次数已达到15.8万次,评论区留言达6720次,满满的正能量。视频中的主人翁是台前籍现役军人邱绪鹏。这是8月10日记者从台前县委宣传部获悉的。     原来,在7月26日凌晨三四时,一列行驶在青藏高原的列车上,一名睡在车厢里的女孩因天气寒冷缩成一团,这时一名解放军战士走过来,把一条军被盖在女孩身上,然后回到自己座位上坐到早上。早上女孩醒来后,这名解放军战士收起被子,默默离开了……这一感人的故事恰巧被一名旅客拍摄下来传到网上,一时间引爆了整个网络。     据了解,邱绪鹏是今年3月入伍的新兵,台前县侯庙镇人,台前县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毕业,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部队,邱绪鹏听从指挥,刻苦训练,团结战友。     “这小女孩和我妹妹的年龄差不多,如果换作是我妹妹的话,我会很心疼的。”当身边战友谈及此事,邱绪鹏朴实的言语里满是真诚。     “邱绪鹏在感动雪域高原的同时,也感动着我们师生,我们为他感到自豪。”台前县职业高中教师李广东说。     “人民军队爱人民!”邱绪鹏的暖心举动,赢得广大网友纷纷点赞。大家纷纷表示,这才是当代青年要追的“星”。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压缩流程 方便办事群众

         “我新买的拖拉机,在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拖拉机行驶证,十分钟就办好了。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点个赞。”8月13日,柘城县农民刘东潮高兴地说。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全县农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新车注册登记,牌照核发及变更登记和牌照补发等政务服务事项。     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审批员刘忠霞介绍说:“我们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严格按照业务流程,优化改革,执行‘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理,最多办理跑一趟’的工作机制,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申领办理由之前的4个工作日压缩到了现在的1个工作日,真正做到即办即走。”     据悉,柘城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多措并举,积极服务“三农”,压缩办事流程,让群众即办即走,办事更方便快捷。截至目前,该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共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81台、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238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本年度申领驾驶证290人、注销88人、到期换证62人。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城管变身瓜果销售点引导员

         “老乡,这是我的联系卡,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或者麻烦事需要解决,都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8月9日,在许昌市东城区许州路,该区综合执法局三中队队长宋志超帮来自扶沟县的瓜农把车推到路边后,向瓜农发放了一张“便民联系卡”,并介绍了其功能用途。     当天,宋志超在许州路八里营段巡查时,发现一瓜农将车停在了快车道上,并且周围满是买瓜群众,按照规定须劝离。经询问得知,该瓜农来自周口市扶沟县,对路况不熟悉,碰巧车又坏在了路中间。考虑到其特殊情况,宋志超赶紧叫人帮助把车辆推至路边阴凉车位。     宋志超告诉记者,夏季正是瓜果蔬菜大量上市季节,为了给瓜农、菜农提供便利,在确保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前提下,东城区在学府街、南海街、青芳街等背街小巷的道牙或车位内,免费设置了64处季节性瓜果临时销售点。但有些商贩不太清楚,摆放的位置不合理,他们就会帮着及时转移、劝导。     近年来,许昌市东城区始终坚持在温情服务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下足功夫,积极践行“执法+服务”理念,以暖心式服务、亲民型管理和人性化执法,整治城市管理顽疾,提升城市品质,有效增强辖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培训种植技术 助推粮食高产

         “谷子目前正处于孕穗关键时期,病虫害多发,这又受到台风和降雨影响,我们着急得不行呢,这次培训会召开得太及时了。”8月8日,安阳市农科院联合安阳市龙安区农业农村局在马投涧镇召开“谷子甘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培训暨汛期防灾减灾技术指导会”,来自各乡镇从事谷子甘薯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等人员100余人到场。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安阳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研究员刘金荣对谷子产业发展前景、豫谷主推品种的种植优势和选种、主要病虫害防治及绿色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     培训会还邀请了河南省甘薯杂粮首席专家王自力对甘薯产业优势、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和灾后病虫害防治等要点进行了指导,并通过互动环节,对现场种植户提出在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逐一作答,针对具体情况给出了有效解决方案。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外来人”成了“自家人”

         “选择范县,是被范县人才招引满满的诚意所打动。”8月10日,范县海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泰州诺盟新材料公司经理王文忠回忆起了选择范县的缘由。     王文忠是范县以股权激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020年,因政策调整,海韵科技需搬迁厂址和技术更新,亟须人才加入,范县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得知后,积极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与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对接洽谈,采用“技术+资金”入股方式开展合作,成功引进了王文忠教授团队,并协调泰州诺盟新材料公司提供资金和设备,达成了年产2000吨巯基丙酸及2200吨新型高分子材料项目,年产值可达9亿元,创利税1.5亿元。     近年来,范县鼓励企业通过聘请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以技术成果、创新成果参与产品创新创造,并视情况给予股权或分红激励,将“外来人”变成“合伙人”“自家人”,深度释放人才的智力智慧和内生动力。还有许多像王文忠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带领各自团队,相继选择范县、加入范县。

    [更多详情]
  • 14 2023-08

    共享轮椅免费

         “有了这个轮椅,就可以推着老人出来转转了。”8月10日,在办完相关手续,领到免费轮椅并安装调试后,推着父亲在社区遛弯的鲁山县尧山镇木庙村村民王海涛高兴地说。     前些天,王海涛的老父亲上山采药,不小心摔伤导致骨折,动手术出院后,回到家一直躺在床上,热天容易出汗,给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恰在此时,尧山镇残联理事长李光耀在便民走访中发现了王海涛父亲的情况,立刻给他介绍了“尧山镇轮椅共享站”业务开展情况。     “轮椅共享站,不仅服务残疾人,还面向有需求的老年人和伤病人,针对重度残疾人及其他特殊原因有需求的人员,还提供上门配送服务。”李光耀说,此举意义在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2023年上半年,鲁山县残联在全县27个乡镇(街道),投放500多套轮椅和辅助器具,开展“免费轮椅共享站”活动,为残疾人、老年人及有需求的居民免费提供辅具借用、回收、维修服务,让群众需求的辅具流转起来,实现辅具资源利用最大化。     据介绍,在每个共享站,凡有需要的居民可持身份证填写登记表,同时交200块钱押金即可借用轮椅,每次租借期限是6个月,如有长时间使用的,可每月再登记一次,用完及时归还即可。使用归还后,押金全额退还,同时工作人员会对轮椅认真清洁消毒,进行维护,再出借,从而实现爱的传递。     近年来,鲁山县残联始终从细节入手,从弱势群体的需求入手,积极做好残疾人工作,切实解决失能老人、弱势群体“出行难、负担重”问题,帮助他们走出户外、融入社会,享受美好生活。     “‘共享轮椅’在解决老年及弱势群体出行问题的同时,也营造了关心、尊重、互助和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后,我们将继续用心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沉下身子,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残疾人工作更有温度。”鲁山县残联理事长陈现生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