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18-10

    小麦专家提醒:小麦要高产 适期播种是关键

    寒露已过,我省小麦从北向南陆续进入适播期。早播好还是晚播好呢?网上有很多“半不通专家”的说法。为了服务好麦播,记者专门约请河南农大教授、小麦栽培专家郭天财谈了看法。 郭天财认为,适期播种是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和水土资源,打造适宜群体起点,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构建合理群体结构,预防冬春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奠定稳产高产基础的重要技术措施。 郭天财说,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和品种特性关系最为密切。河南省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均为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这两类品种冬前形成主茎5~6片叶、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5~8条壮苗标准的适宜积温为500~600℃,若冬前积温小于400℃,将导致分蘖不足,群体偏小,次生根发育不良,苗情偏弱;大于750℃则易造成冬前旺长,冬春易发生冻害,并为后期发生倒伏和早衰埋下隐患。 依据河南冬小麦常年播种日期,参考长期天气预报以及形成冬前壮苗的积温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我省各地冬小麦的适宜播期为:豫北豫西麦区半冬性品种10月15日要播种完毕,弱春性品种10月13日~20日播种;豫中、豫东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日~20日播种,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5日播种;豫南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5日~2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30日播种。 郭天财建议,各地在具体确定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当地麦田肥力水平、土壤墒情、地形和劳动力及整地播种机具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今年秋季气温偏高,且高温持续时间长,秋作物成熟收获早,加之9月下旬全省多次出现降水过程,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农民朋友一定注意不要抢墒播种,以免冬前旺长,为冬春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埋下隐患。 郭天财还提醒农民朋友:一定要抓住今年秋作物收获腾茬早和近期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提高整地质量,做到科学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播量,掌握适宜播种深度,大力推广播前或播后镇压,并注意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对于目前墒情不足的麦田还要提前浇水造墒,确保足墒播种,努力提高播种质量,为小麦正常生长和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原阳县太平镇专业合作社助力脱贫

    9月26日的第二十六届原阳大米节,让人们的眼光再次锁定了该县太平镇的水牛赵村。水牛赵的“水牛稻”,已经成为太平镇乃至原阳县的一张靓丽名牌。种植“水牛稻”的原阳县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大米,直接给当地农户、贫困户带去福利。仅2018年,该合作社就已为212户贫困户放了产业帮扶资金。 水系建设、餐厅建设、村庄改造……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大力发掘水稻种植的潜力。打造了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游客日益增多,进一步提升了本村及周边村庄农户的收入。像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成功的帮扶事例,在原阳县太平镇还有许多,太平镇借助地方优势,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太平镇菜吴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项目,该村的旺盛合作社与太平镇人民政府签订租赁协议,带动21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发放资金1400元;梁寨村发展养殖产业项目,建设保育、育肥猪舍,项目带动28户贫困户;尹庄村购置生产设备,生产空调配件和消防产品,项目带动21户贫困户,每户每年1400元的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 此外,太平镇还大力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为贫困户发放收益。见效快、收益高,先后引导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旺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康信畜牧养殖有限公司、驰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等与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贫困户每户每年可以领取700元的分红金。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财政部:财政系统将积极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财政部近日印发《财政部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财政系统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全面工作安排。 意见强调,要准确把握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衔接,着力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确保投入保障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机制创新到位、监督管理到位、职能发挥到位。 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保障制度、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4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振兴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加快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大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乡村绿色发展、大力支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实施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切实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监管等15项政策内容,明确了具体任务措施和分工安排。 意见明确,各级财政部门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坚持绩效导向、加强管理,将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与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汝南县:种植富硒蔬菜带来致富“硒”望

    “俺跟着合作社种植两亩白菜萝卜,菜刚破土,订金就收了3000元,种植富硒蔬菜就是中!”9月20日,汝南县常兴镇黄汤村贫困户陈文斌高兴地说。 常兴镇富硒资源丰富,在当地流传着“黄汤的萝卜不糠,马屯的白菜不浑汤”的美誉,生产出的蔬菜品质优、营养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需求量很大。正是靠着产品多年来的名气,常兴镇巧打蔬菜传统品牌,在黄汤、马屯等村实施富硒白菜、萝卜套种,带动周边附近村种植富硒蔬菜,为贫困户带来致富“硒”望。 为推动富硒蔬菜产业发展,该村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把育苗、栽培、管理等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轨道,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蔬菜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普通大田种植小麦或花生,一亩地纯收入不到1000元,而种植富硒白菜,一般每亩产量在六七千斤左右,按照每公斤1.6元的订单合同价,收入可达5000多元,是普通农作物的好几倍。目前,合作社已带动40户贫困户种植富硒蔬菜1000余亩,年户均增收4000多元。”该合作社理事长张宝林说。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河南商丘:万亩花生促农增收

    “乡党委政府带领俺老百姓发展花生种植,形成了万亩花生种植基地,今年秋季,在涝灾发生的情况下,全乡两万多亩花生每亩增收五六百元。”小小花生如何成了致富的“金豆豆”?近日,记者到睢阳区临河店乡万亩花生种植基地采访,满怀收获喜悦的村民胡永业说出了心里话。 胡永业是临河店乡三胡村后中胡村民组的村民。临河店乡土地沙质为主,适合花生种植。几年前该乡农民以小麦和玉米连茬种植为主,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为增加农民收入,从去年开始,临河店乡党委政府发动大家种植花生。他们买来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花生品种以补贴50%的优惠让农民购买。花生种植之后,该乡从农业部门请来技术人员到各村进行技术服务。在花生生长后期,又免费将防治落叶病的药品分发至农民手中。花生收获劳动强度比较大,为了让农民能够顺利收获,该乡又想方设法帮助农民购买花生收割机和花生摘果机。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引导之下,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该乡的花生种植发展迅猛,在短短两年内,双庙、三胡、秦楼等专业村花生种植发展到两万亩,万亩花生种植基地超计划完成。 该村支部书记胡丕根说:“玉米亩收益是六七百元,花生目前亩收益是一千一二百元,远远高于玉米收益。” 在采访现场,记者还见到了正在工作的花生摘果机。只见许多农民用机动车辆从四面八方将晾干的果秧和连在一起的花生拉到现场进行机器摘果,摘果机前的工作人员源源不断地将果秧塞进机舱,摘果机的另一端果秧分别从两个机舱口涌出。以前靠手工给花生摘果每亩地一个人需要三天时间,现在用机器摘果只需要半个小时。 说起万亩花生种植基地促农民增收的话题,该乡党委书记孟飞说:“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增加他们的获得感是乡党委政府的责任,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值。”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河南:光山茶叶香飘“一带一路”

    太阳已经落山,光山县辰龙茶叶有限公司日产30吨的眉茶生产线上依旧机器飞转,这里正在加紧生产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摩洛哥王国的眉茶,这是日前记者跟随省委第十学习调研组采访期间看到的一幕。 “我们的产品全部远销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080万美元。”辰龙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涛指着一排排整齐码放的眉茶,乐呵呵地介绍。 眉茶属于绿茶的一种,因形似弯弯的眉毛而得名。以往信阳夏秋茶鲜叶利用率偏低,每年有大量的鲜叶资源被浪费,而这正是做眉茶的优质原料。 “茶农把夏秋茶鲜叶采摘下来炒干卖给我们,每亩茶园一年可以增收500至1000元,公司还能解决周边3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据卢涛介绍,除了信阳,他们还从四川、湖北等产茶地收购眉茶原料,之后再进行分类、筛选、精制,出口国际市场。 “我父母都是农村人,原来信息不发达,只能拎着包到各地倒卖茶叶,后来就是把茶叶卖给一些贸易公司,根本没想过把茶叶卖到国外去。”前几年,卢涛从国外留学回来,带回了全新的经营理念,从父亲手里接过公司,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实现了“小茶叶”向“大产业、大品牌”的跨越,把光山茶叶卖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今年的第26届信阳茶文化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对接洽谈会上,辰龙茶叶有限公司一次性与国外客商签订了近7000吨的眉茶出口协议,交易额超过1500万美元。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近年来,光山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力开拓海外市场。去年,该县出口茶叶和货值同比分别增长了81.58%、165.56%,出口茶叶可直接从光山火车站发往海外。 按照“绿色、优质、健康”这一发展主题,该县以茶产品品质为中心,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从源头强化茶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形象,不断完善茶园建设、生态保护、培育管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等标准化体系,并建立和完善茶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为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化建设、新技术推广和培训、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和各项奖励补助等。 此外,该县积极培育茶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平台,促进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组织茶企参与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展销会、博览会,积极发展线上线下专业化茶产品营销企业,展示推销茶产品,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河南:畜牧业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金桂飘香,秋菊溢彩。10月6日下午,由省政府外侨办、省畜牧局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外畜牧企业交流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洽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全省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8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30%,我省畜牧业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作为第30届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洽谈会也是我省自2015年以来第四次举办中外畜牧企业合作交流洽谈会。当日,共有来自法国、德国、丹麦等国和我省的30家企业及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洽谈会介绍了国际畜牧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情况,与会中外畜牧企业合作的成果以及下一步开展合作的意愿和设想。 据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吸收国外先进理念,我省畜牧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中外企业合作也推动了我省畜产品对外贸易的增长。2017年,全省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8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30.46%,其中禽肉及制品出口量达3.6万吨,总货值近1亿美元。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地区

    10月8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中央气象台预计,8日至9日,受补充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中南部、黄淮、江淮等地有4—6级偏北风,气温将下降4℃—6℃。7日夜间至9日,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未来三天,西南地区多阴雨(雪)。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青海东部和南部、西藏北部和东部、川西高原高海拔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中国气象局预计,10月份北方大部农区水热条件接近常年,利于作物充分灌浆、成熟收获以及冬小麦适时播种;东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对秋收有一定影响;黄淮中东部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土壤墒情下降,不利冬小麦足墒播种。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大部光温条件较好,利于一季稻、棉花等作物成熟收获、油菜适时播种和晚稻产量形成;但江南北部温高雨少,部分地区旱情可能发展。西南地区大部降水偏多,土壤过湿地区油菜、冬小麦正常播种出苗将受到一定影响。 气象专家建议,北方秋收区要及时收晒已成熟作物。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抢晴收晒已成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东部等降水偏多地区要及时排涝散墒,确保秋收工作顺利开展。秋播区要及时腾茬整地,适时播种冬小麦、油菜。北方冬麦区要及时腾茬整地,墒情适宜田块应趁墒播种,黄淮中东部注意保墒,墒情偏差的田块需及时造墒播种。西南土壤过湿地区注意及时散墒,保证油菜、冬小麦适时播种。晚稻产区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产量形成。江南和华南要加强晚稻后期管理,合理施肥,江南北部注意防范干旱对晚稻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沿海地区要注意防范台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河南成立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

    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河南省有了技术联盟团队。10月7日,作为第30届中原畜牧业交易博览会一项重要内容,由省畜牧总站牵头联合省农科院、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河南农大、牧原公司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共同成立河南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 众所周知,河南是畜牧大省,2017年全省畜牧业产值2425.8亿元,居全国第一位;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1亿头、605.7万头、3827万只、16.2亿只,均位居全国前列。我省畜牧业在有力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畜产品供应的同时,随之产生大量的养殖废弃物,成为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 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和环境攻坚的重点工作强力推进。截至目前,我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84.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7.5%。“养殖废弃物资环化利用尽管取得历史性进步,但还存在有机肥生产成本高、污水处理利用投入大、维护运行难等技术难关没有突破等问题。” “粪污处理利用的出路在于疏而不在于堵,关键在于找到资源化利用的路径,突破资源化利用的难关,形成资源化利用的产业,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联盟理事长、省畜牧总站党委书记徐泽君表示,联盟将汇集省农科院、省环科院、郑大、河南农大、牧原公司等单位人才、技术,整合资源,形成以政策为导向、技术为依托、“政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平台,为推动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更多详情]
  • 08 2018-10

    河南新乡技术助力农业产业扶贫

    麦播期是预防和控制小麦多种病虫草害的有利时机和关键环节,做好麦播期防控工作,能够控制早期病虫草的发生危害,而且对中后期病虫害有明显抑制作用。近日,河南省新乡市植保站利用病虫害防控项目资金为卫辉市后河镇史庄村全体村民免费发放价值7400元的种衣剂、杀虫剂等农药。 植保专家还现场为村民宣传讲解了小麦包衣拌种能够提高播种质量、预防多种病虫害的重要性,以及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指导村民科学安全用药,为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基础。这种将惠农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技能扶贫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驱动器受到了农户的欢迎。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