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2 2018-09

    安阳永和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微风送爽,永和镇兴和农业生态园内绿意葱茏,三三两两的游客结伴而行,欢声笑语,采摘着成熟的葡萄。“7月底以来,生态园的葡萄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吸引了大批游客,高峰期每天可销售葡萄两三千斤。”生态园有关负责人常文珠说。 这家占地1000亩的生态园总投资3000余万元,有红桃、樱桃等果树5万多株,林下还套种了西蓝花等蔬菜,是集旅游、采摘休闲、观光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 “永和镇加紧推进生态农业重点项目,主要有兴和生态农业公司二期工程,新建大型冷库、果蔬温棚等设施,打造集果蔬种植、旅游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千亩休闲农业基地;市农科院科研基地续建项目,农业部、财政部专项资金智能温室、温棚、拱棚、晒场等项目已建成,着力实施种子库、物联网智慧农业等项目,建设集生态试验、工厂化育苗、优良品种培育、科普娱乐于一体的农业科研基地等;生态农业休闲园项目,规划投资2000万元,新建占地1000余亩的集果树种植、林下养殖、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立体式生态农业休闲园,果树以核桃树、有机苹果树为主,并发展林下经济;农业部生态循环农业试验项目,规划在西街村建设沼气站,实施沼渣沼液示范方项目,配备沼液存储罐、肥水提升泵、喷滴灌管网等设备,开展大田沼渣沼液生态循环试验,形成节约用水、减少化肥和农药的农业模式。”永和镇党委书记宋伟说。 这些项目是永和镇“两区一带”规划蓝图中的一部分。该镇着力实施“两区一带”规划,积极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在安楚路以南、S219以东约5000亩的示范基地核心区内,重点推进市农科院科研基地续建工程、兴和生态农业公司二期工程、农业部生态循环农业试验项目等龙头项目,打造集现代农业科研、休闲观光、农业培训、生态试验、推广展示于一体,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高产创建农业休闲区,在安阳河以北约2万亩区域,推行全托管模式,实现粮食高产耕作机械化、病害飞防化、生产专业化的目标;积极推进露地高效农业、经济林、果蔬百亩园等建设,增加农业附加值;在安楚路至安阳河区域发展大豆产业,面积在500亩至1000亩之间,以西街大豆制品公司为核心,建立大豆产业研发中心,打造永和大豆产业品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经营权抵押、土地经营权保险等机制,盘活农村资产,激发农村活力。建设安阳河沿线花卉观光带,在安阳河两侧各建设宽100米、长5公里的花卉苗圃基地,打造集休闲观光、精油产业、花卉苗圃出售于一体的沿河观光产业示范带。 “永和镇依托华北平原区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安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两块金字招牌,积极实施‘两区一带’规划,致力发展新型业态,拓展新平台,构建‘产研结合、技术先导、市场配置、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全力打造辐射周边、区域一流的现代生态农业强镇。”宋伟说。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叶县:培植草莓苗技术变财富

    “我已经通过电商平台预定出100多万株草莓苗,买家都交过定金了……”9月5日,叶县洪庄杨镇焦庄村村民高延村欣喜地说。 今年68岁的高延村已连续种植草莓20多年,之前草莓苗一直都是从外面购买。他想既然自己及周边的草莓苗需求量这么大,怎么不学习草莓苗的培植技术呢? 今年,他流转40亩土地,专门培植草莓苗。他从辽宁聘请技术员,学习科学育苗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目前,培植的圣诞红、红颜、章姬和白雪公主等长势良好,销售前景可观。 高延村算了一笔账,他引进的草莓苗每株3元,通过匍匐茎育苗可以将1株培育成50到80株,再以每株0.3元售出,这40亩地能培植出210万株苗,销售额达60万元,投入成本大约20万元,每亩纯收益在1万左右。这样一来,仅培苗收入就可达40万元。 “有了技术、销路,我心里有了底气,明年准备再扩大培植基地规模,培植更多的草莓苗。”高延村高兴地说。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9月10日发布,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确诊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 9月10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一养殖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养殖场存栏生猪219头,发病63头,死亡23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赴当地。当地已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目前,上述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伊川县农商银行开辟“绿色通道”支持“三秋”生产

    “今年秋季我靠这台新型农业机械挣了两万多元,预计明年不出家门就可挣四五万元。”9月3日,伊川县鸦岭镇康庄村贫困户康小军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7月,伊川县农商银行常川支行通过村“两委”了解他家情况后,及时发放了5万元的“三秋”生产信用贷款,帮助他购置了大型农用耕种收割机。据康小军粗略计算,仅靠这台收割机,两三年内就能实现脱贫。 这只是伊川县农商银行贷款支持“三秋”生产的一个缩影。 为确保今年的“三秋”生产不误农时,伊川县农商银行做好市场调查,为资金投放做准备。为及时掌握农户资金需求量和投放方向,该行组织专人深入中小企业和村、组、农户及田间地头开展调查,通过现场询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辖内农耕资金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资金投放计划,有的放矢地做好“三秋”生产资金服务工作。 调整信贷投向,确保资金有效投放。结合辖内实际,该行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加大对农民、农资合作社购置农机具、肥料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特色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农户做好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以及粮食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调销和储备,确保“三秋”生产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及时充足供应。 优化办贷流程,不断提升服务质效,做到“三秋”生产贷款优先。该行开辟涉农贷款“绿色通道”,充分发挥“金燕快贷通”贷款方便快捷优势,做到优先保证“三秋”生产资金需求,保证有资金、有服务、有成效。 截至目前,伊川县农商银行通过辖内18个支行将筹措到的3.06亿元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用于支持该县的“三秋”生产。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河南举办蛋种鸡产业扶贫推进培训会

    9月8日,河南蛋种鸡产业扶贫推进培训会在商丘举办。活动由省家禽业协会主办,河南惠民禽业有限公司承办,协会会员、蛋种鸡养殖企业负责人共150余人参会。会上,大家交流了我省蛋种鸡生产现况和发展趋势,学习了我省畜牧产业扶贫典型模式。省家禽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睢富根就蛋种鸡产业扶贫工作作了部署。南阳丰园禽业高万国、河南正大禽业程建兵、惠民禽业张立等企业代表,就我省蛋种鸡产业发展方向和如何推进扶贫攻坚作了发言。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镇平投放“生物导弹”杀灭玉米螟

    近日,在镇平县杨营镇李家营村的粮食示范区内,该县植保站植保专家给当地农户讲解了如何防治玉米螟病虫害,并发放了杀灭玉米螟“生物导弹”。 “‘生物导弹’是一种新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在玉米田挂放毒蜂卡来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每亩地只需要挂上三枚,就可以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从而提高作物产量。”镇平县农业植保站高级农艺师孙小平现场讲解。 “往年这个时间,玉米地里病虫害特别重,我种的地又多,真是没有一点办法儿。今年植保专家来做了定期检查,又发放了‘生物导弹’,我看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镇平县种田大户刘洋高兴地说。 近年来,镇平县坚持绿色植保理念,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引进先进防治技术防治蔬菜、玉米等大田作物病虫害,减少了使用农药对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信阳开展地下害虫调查做好秋播防治准备

    近日,信阳市植保系统技术人员在该市各地开展地下害虫基数的全面普查。据了解,在自8月下旬开始的普查中,该市各县区植保站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挖方调查和数据统计,认真总结今年秋播地下害虫发生、分布特点,并与常年情况进行比较,为秋播期间的病虫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沈丘机械化作业助力“三秋”生产

    9月9日,沈丘县周营镇谢营村千亩优质粮食高产示范方基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玉米。据了解,该县86万余亩玉米将全部实现“一条龙”机械化作业,大大加快了“三秋”生产进度。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河南鲁山脱贫攻坚让“乱石岭”成了“花果山”

    有这么一方土地,曾经几十年无人问津,一亩地每年租金八毛钱,用尺子量人们都嫌费事,扔几次石头就把边界定了。还是这方土地,如今的流转费用每亩一年至少1300元,群众丈地时,沟沟边边都能用尺子量得清清亮亮。曾经的乱石岭,成了“花果山”,这里就是河南鲁山五里岭。 五里岭是一处小丘陵,丘陵地区荒坡不少,良田少得可怜。有胆识的人开始走南闯北卖丝绵、卖木耳。劳动力少的人家,就只好守着荒山,守着贫穷。变化开始于1998年,蔡庄村8户农民在山东、安徽闯荡时发现,那些地势与家乡相似的地方,通过种梨改变了面貌。在五里岭上种种梨树,会怎么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们在岭上种上了从安徽省砀山县引来的梨树苗。看着小树一天天长大,这8户率先“吃螃蟹”的农户心提到了嗓子眼。 蔡庄村村民孙铁振也跃跃欲试。2002年他承包了70亩土地,承包期30年,前15年共800元,平均每亩地年租金不合八毛钱。民间谚语说,桃三杏四梨五年。等到第四年头上,梨树就挂了果,大家一尝,喜上眉梢:这梨比他们吃过的所有梨都甜! 管出来的“甜” 五里岭的梨为啥格外甜? 蔡庄村村民段瑞强2009年开始承包地种梨,现在是附近有名的“土专家”。他表示,五里岭漫山遍野的马骨石风化粉碎后,形成的土壤含丰富的钾,钾有膨大、增糖、着色的作用。 鲁山县小喜鹊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王伟宾,专门买了一台测糖仪,连续几年测定后发现,五里岭的梨含糖量14%到18%,高于国内很多地方。 段瑞强和王伟宾是两类不同的创业者。段瑞强初中毕业,酷爱钻研技术。2003年,他在地摊上发现了一本《果农之友》杂志,如获至宝,从此成了这本杂志的“粉丝”。他到鲁山县林业局和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学习,不断钻研,做过的笔记摞起来将近1米高。他的试验园里栽种了21个品种的梨树,涵盖了西方梨、东亚梨、中国梨的主要品种。王伟宾走的是规模化种植的路子。他早年在外工作,回乡承包土地之前就作了充分调研。经过确认适合种梨后,小喜鹊种植合作社流转了2000余亩土地,整地、打井、架电、修路,在荒坡上种下了8万多棵梨树。附近村里的贫困户或在合作社打工,或被带动起来种梨树,48户贫困户因此摆脱了贫困的命运。 群众的自发创造,加上鲁山县政府适时的科技服务、政策引导,五里岭的梨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因为种梨,五里岭周围蔡庄、铁家庄等数十个村庄里,贫困户迅速减少,人们的生活“甜”起来了。 追梦里的“高” 五里岭的梨,成了周围群众的致富“金钥匙”。 经过20来年的发展,五里岭从8户65亩示范基地,逐渐发展成为覆盖董周、库区、观音寺、瓦屋等乡镇,有品种80多个、绵延20余公里的特色经济林长廊,成为当地的一大富民特色果树种植产业。最近3年,有600多户贫困户依靠种梨告别贫困。 目前这个“长廊”有梨树种植户2800多户,面积5.6万亩,年产梨1.3亿斤,已成为豫西南最为集中的丘陵山地特色林果基地。“花开时节,整道岭空气都是香的。”鲁山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周耀伟说。 京东河南区域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当前绝大部分水果基本都是供大于求,最近几年大量的进口水果蚕食了部分国产水果市场。他建议各地政府拓展农产品发展思路,比如发展有机食品等,同时要引领当地优质农产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品牌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正是五里岭梨产业追梦的路:鲁山县已经成立了林果产业党支部,正致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加快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证书;同时延长产业链,建冷库,与大型电商、超市有效衔接…… 鲁山县县长李会良说,县委县政府着力化解潜在的市场风险,培育五里岭果业优势品牌,让林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群众不仅能通过它摘掉贫困帽,更能通过它致富奔小康。

    [更多详情]
  • 11 2018-09

    全国生猪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会在豫举办

    9月10日,由中国农科院主办的“全国生猪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协同创新项目”现场会在驻马店市召开,集中展示了近20项生猪绿色养殖技术成果。来自中国农科院、全国畜牧总站、生态环保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等单位的领导,项目各参加单位的专家,以及省畜牧局、驻马店市各级畜牧局的领导和驻马店市养猪企业负责人200多人参会。 该项目于2016年立项,2017年启动实施。由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中国农科院16个研究团队、5个地方研究所、4所大学和23家国内优势企业参加,在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部署了17个示范基地,集成应用了近20项技术成果,形成了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养殖规模、不同生产模式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 现场会所展示内容涉及绿色生猪生产产业链各个环节:种群优化,生猪全周期精准营养与饲料配制,精准饲喂,无抗饲料与饲养、高效与智能化管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与疾病防控,节能设施工艺,营养减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屠宰加工与品牌猪肉开发。应用技术涵盖生猪健康无抗营养饲料、生猪疾病综合防控、猪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种猪高效利用、生猪屠宰质控等内容。该项目以支撑引领生猪养殖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生猪养殖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推动相关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从注重单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转变。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各项目猪场,生猪产肉饲料报酬提高了10.1%,生长育肥猪饲料转化率达2.81,饲料中抗生素使用量减少了20.2%,兽药费用下降了15.5%,每头出栏生猪增收20元左右。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