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0 2018-08

    洛阳--布哈拉农业园首批农作物成熟收割

    8月29日,20套价值400余万元的农业装备从洛阳中国一拖的厂房出发,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产业园”,参与该园区首批2000公顷农作物的收割工作。这也标志着,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加强“双向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始结果。 据了解,洛阳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的布哈拉市是友好城市,布哈拉洲拥有广袤的土地、充足的阳光,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今年5月,以洛阳片区与布哈拉市为主导的洛布产业园正式签约。”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胡加彬介绍说,在布哈拉市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陆续建成集冷链仓储、物流、蔬果分拣包装、食品加工、农产品种植、农机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区。 河南万邦集团在洛阳片区注册成立的洛阳万邦优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洛阳—布哈拉农业综合产业园”项目的投资建设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产业园首批种植的2000公顷农作物,是在国内刚刚研发成功的、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绿豆良种,“首批农作物的成熟收割,标志着产业园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种子、机械运出去,高端农产品运回来,这也是洛阳片区‘双向开放’战略的实质落地。”胡加彬进一步介绍,依托洛阳片区口岸建设、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诸多平台、政策优势,万邦集团还在洛阳片区投资40亿元建设了农产品国际进出口贸易中心,首批绿豆收获后,将通过中亚班列运回洛阳,通过这一平台分销全国。 据介绍,布哈拉州还将为洛阳万邦提供4000平方公里土地用于种植苜蓿草等青饲料,大力发展牛、羊等畜牧养殖,产品深加工后运回洛阳片区分销全国。“一进一出间,真正凸显了洛阳片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和‘双向开放’的新优势。”胡加彬说。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乡村振兴中畜牧业发展前景如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产业兴旺中的重点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畜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受到突出的挑战。 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利好,是需求的不断增加。首先,人口总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每年全国人口净增加700万左右。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放松,每年人口的增加数量还会更大。其次,是城市人口的增加,现在每年超过2000万。城市人口的平均畜产品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动更多的畜产品消费增长。第三,是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据统计部门数据,收入最高组消费者的肉类消费支出,是收入最低组的两倍多。这意味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水平也会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畜牧业发展也日益面临着突出挑战。主要是两大因素。 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这促使畜牧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在很多地区,农户畜禽散养自食方式,已经绝迹,成为历史。畜牧养殖日益走向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尤其是在肉鸡、蛋鸡和肉鸭生产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高度现代化的养殖场。这个过程,正在加速。 二是畜禽粪便排放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家禽和牛羊方面,粪污问题相对解决得比较好。而在生猪养殖方面,则仍然比较突出。生猪粪便的排放量大,污水部分处理难度大,处理的经济成本高。无论是大型乃至超大型的养殖场,还是中小型的养殖场,都各有难点。随着国家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一些在禁养区或生态敏感地区的养殖场,已经陆续关闭。不过,仅仅如此,远远不够。 从总体上看,畜禽粪便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回归农田,并且是就近。如果能够确认这一点,那就要在政策上和技术上聚焦,实行强制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在法规上,要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对生猪养殖,要明确规定生猪饲养数量和周边可容纳粪便的耕地面积的关系,例如,每养5头猪必须有一亩耕地(可有地区差异)。在特殊情况下,允许采取其他方式,但必须按个案批准,并进行严格的环保监控。现在有关规定的表述仅仅是“鼓励和支持”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不具备约束力。在技术上,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并结合各地的情况,开发出便利经济的生猪粪污处理、运输、施用系统化方案。未来,随着种植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等方式),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处理畜禽粪便,会变得更为容易。通常,养殖场自己难以拥有大量耕地,而需要与种植业合作。如果种植业以几亩十几亩的小农户为主,则养殖场与种植业的合作,难度更大。 展望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将在规模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方面,发生深刻的重大变化。 在规模结构方面,各种畜禽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很快。其中,鸡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最高。肉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78.7%,肉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大型养鸡场。蛋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73.8%,蛋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存栏2000只以上的大型蛋鸡场。生猪饲养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了46.9%。生猪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奶牛饲养规模化比重为58.3%,标准是存栏奶牛100头以上。畜牧生产规模化的速度很快,规模化的标准也不断提高。2016年进行第三次农业普查时,所采用的规模化标准,奶牛是存栏20头以上,生猪是年出栏200头以上。预计未来若干年内,按照现在的标准,蛋鸡和肉鸡的规模化比重将上升到90%以上,生猪和奶牛的比重将上升到80%以上。 在产品结构方面,禽肉生产会有更大的增长,而猪肉生产增长会减缓,乃至下降。在肉类中,按照猪禽(含鸡鸭鹅火鸡)牛羊统计,其占比关系是:世界平均,禽肉占38%,猪肉37%,牛肉20%,羊肉5%。禽肉在肉类生产中的占比,日本为57%,美国48%,韩国37%,欧盟27%,而我国不到22%。禽肉之中,除了我国还有些鸭鹅肉,美国有点火鸡肉之外,主要是鸡肉。 同其他肉类比较,鸡肉有着突出的优点:一是营养价值高。尤其是白羽肉鸡,具有一高三低(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的营养价值,更有利于健康。其蛋白质含量高,为23%左右,而其他肉类为15%-18%;脂肪含量低,为5%左右,而其他肉类为20%-30%。二是饲料转化效率高。白羽肉鸡的料肉比已达1.6:1,而其他肉类在3:1以上。鸡的饲料转化效率高,决定了鸡肉生产成本低,从而使得鸡肉成为价格最便宜的肉类。三是生产周期短。这使得鸡肉供给,可以更快地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进行调整,从而价格波动较小。四是养鸡的环境污染小。鸡粪的使用价值高,处理比较容易。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优点,使得近10年中,我国禽肉生产的增长速度,是所有肉类中最高的,增幅将近40%。按此趋势发展,我国禽肉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尽管由于传统饮食习惯原因,我国禽肉的消费,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不会超过猪肉,但是,比重提高到30%-40%,是完全可能的。国家有关部门,应更加重视支持禽肉生产的发展。国家统计部门,也应该在统计年鉴数据中,把禽肉分列出来。 猪肉在肉类生产中的占比,日本为31%,美国26%,韩国51%,欧盟53%,而我国为65%。过去40年中,我国猪肉生产在肉类生产中的比重,从超过90%,不断下降到目前的水平。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生产方面的环境限制和消费方面的习惯变化,是主要原因。 在空间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的比重会不断下降,中西部会更多,丘陵地区会更多。近年来,东部地区生猪出栏量已经呈现徘徊乃至下降趋势,去年更为明显:浙江生猪出栏减少了136万头,福建减少了97万头,江苏减少了42万头,广东减少了31万头。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并且扩大到其他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大体上,这个趋势是符合以地定畜原则的。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全过程的根本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三农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目前三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培育一部分职业农民或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让他们能获取满意、体面的收入。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让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但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亟须解决。一是土地细碎化问题。在土地承包中,多数村、农户都存在一家一户有多块地的问题。单块土地面积小、碎片化。二是人地矛盾问题。长期不调地造成人口数与土地面积不匹配,人多地少或人少地多的情况普遍存在,成为农村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三是在土地流转方面,由于土地的碎片化,流入方又希望成方连片,往往个别农户不同意流转就成功不了,造成土地流转困难。四是由于土地效益低,个别地方有撂荒现象。五是征地困难。由于征地往往将一部分人的土地全部征完了,所以造成抵触情绪大,难以善后。 除了土地的细碎化等问题,谁来种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经营土地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种的农民,另一类是流转的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自种农民一般是留守老人和妇女,种地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差、产量低的情况。农业规模经营过小,农业仅仅成了兼业,且有后继乏人的隐忧。另一类新型经营主体则面临着工商资本农业化的强力竞争,大资本有雄厚资金作保障,虽然不擅长种地,但容易受政策资金青睐,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规模适度、又富有经验的种粮大户因资金等限制,经营状况一般。 目前,土地流转的价格基本上等于农民自种的收益,所以种粮大户的利润只能从低买高卖、降低作业成本等规模优势中一点点抠出来,利润有限。同时,转出方期望的收益是按照国家的保护价计算的,并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粮食价格稍有风吹草动,种粮大户就可能亏本甚至破产。2015年玉米价格的大幅下降就是惨痛的例子。这种情况也绑架了我们的粮食保护价政策。 虽然国家始终强调不能忽视小农生产,要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装备来武装小农生产,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组织方式来改造小农生产。但现代农业要求规模化生产和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客观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从以上情况分析,三农问题的最本质问题是人地关系问题,现阶段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解决“三农”所有问题的关键。要以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突破,大力培育职业农民队伍,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通过租用和赎买的形式把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促使大多数农民退出农业领域,促进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农民的兼业化问题,让职业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为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土地条件。 制定一系列完备的法律法规,实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新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对政府收储的土地按照适度规模租给职业农民,签订长期稳定的租用合同。并由政府引导,逐年同步降低粮食价格和土地租金,最终达到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促使职业农民成为自主投资、自我积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从而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把涉农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贴收储和发包的租金差额,把对农民的土地保障变为货币保障或粮食保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时解决资金保障问题。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河南永城:多肉种植催开创业致富花

    生活中对花卉和绿植感兴趣的人不少,但将兴趣发展成事业,并从中致富的人并不多见。陈集镇陈集村村民朱杰、朱涛父子俩就是将兴趣发展成事业的人,他们用了3年多时间,从买多肉、养多肉到种植多肉,并创建了陈集多肉种植基地,品种繁多,销量走俏。 日前,记者慕名到陈集多肉种植基地探访,听朱杰、朱涛讲述他们的致富经。 陈集多肉种植基地位于陈集村朱楼组,占地面积3亩多,3个大棚并排相连,十分整齐。走进棚内,记者被连片种植的多肉吸引,由于紫外线强烈,棚顶用黑布遮住,棚下深绿色、浅绿色、红褐色、浅红色的多肉纵横交错,有的开得较为饱满,有的刚从土里探出头,有的已经发出很多花枝,一株比一株喜人,让记者无法停下参观的脚步。大棚入口处,摆满了大大小小颇具古典特色的陶瓷盆,造型独特的多肉栽植到这样的陶瓷盆里,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绿植的美妙之处。 朱杰说,刚开始养多肉是2015年,儿子朱涛和儿媳喜欢多肉植物,先是在网上陆续买了一些小盆多肉,他没事的时候也帮儿子照料这些绿植。时间一长,朱杰对多肉也产生了兴趣,家里的多肉从几盆发展为几十盆、几百盆,多到院子里都放不下。于是,朱杰和朱涛把这些多肉搬到了平房上面,多肉在平房上能吸收到更充分的阳光,长势更加喜人。 “多肉生长繁殖旺盛,加上我们的悉心养护,平房上的多肉后来发展到600余盆、200余个品种,儿子、儿媳空闲时把多肉晒到微信朋友圈,吸引了不少朋友关注,还有人想买。”说起创业缘由,朱杰侃侃而谈,“我们既看到了多肉的市场前景,又想把这个兴趣延续下去,就有了种植多肉的想法。” 朱杰和朱涛想法一致,要把多肉种植当成一份事业来做,便着手创办陈集多肉种植基地。2016年,父子俩投资了1个大棚,花了20多万元,费用主要用在购买多肉苗方面,因为多肉品种繁多,有些生长年份久的名贵品种达到万元以上。创建多肉种植基地,父子俩的责任心更强了,选择适宜的土壤种苗、合理浇水、控制棚内温度、适当修剪、锄草灭虫、小心移植,每一个环节都要花费不少心思。四季更替,朱杰和朱涛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大棚里的多肉在二人的精心养护下,茁壮成长,品种扩展到1000多个,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种植多肉不难,只要肯花心思多观察,就能总结出多肉的生长习性和规律,我和儿子都喜欢照顾这些绿植,种养时间一长还和多肉建立了深厚感情。”朱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多肉品种丰富,城区很多花卉商家来这里批发,微信朋友圈里不少朋友来这里选购,另外我们还通过快递给外地顾客邮寄。” 朱杰父子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决定再扩建1个大棚。他的侄媳妇潘盼平时经常来大棚帮忙照看多肉,也对种植多肉产生了兴趣,决定和朱杰父子一起创业。就这样,多肉大棚从1个扩展到3个,吸引了天南海北的顾客,微信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朱涛、潘盼通过微信朋友圈更新基地动态,顾客在微信直接下单,方便快捷。 采访中,潘盼向记者介绍了多肉的品种,红法师、玫瑰法师、韶羞法师、绿羊绒、独眼巨人、碧桃……每个品种的名字都很诗意,造型独特,只有每天与它们打交道,才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在每个大棚的入口处,放置着多盆已经移植到陶瓷盆里的韶羞法师和红法师,朱涛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被顾客预订的多肉。采访间隙,记者看到朱涛在微信上不停地回复着顾客信息,看来该基地已经吸纳了不少粉丝。 朱杰最后表示,近期还将再扩建1个大棚,他们对基地的发展充满信心,会不断学习,将基地做大做强。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近期菜价上涨属正常季节性波动 预计后期全国菜价将趋稳回落

    近期,全国蔬菜批发价格持续上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份以来全国28种蔬菜批发均价逐周走高,8月第四周为每公斤4.19元,比8月第一周上涨11.7%。近期蔬菜价格上涨原因是什么?后期蔬菜价格是否还会持续上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 “近期,全国蔬菜市场两个情况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第一个是全国菜价连续上涨,涨幅较为明显;第二个是山东潍坊遭遇两次台风影响,尤其是寿光蔬菜生产受损严重。”唐珂表示,对此,农业农村部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跟踪分析。总体来看,近期蔬菜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波动,预计后期全国菜价将趋稳回落。 “近期菜价上涨总体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唐珂表示,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我国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从多年历史价格数据看,冬春季往往是全年菜价高点,之后随着天气转暖、露地菜上市增加,价格持续下跌至年内低点,暑期随着全国进入大范围高温多雨天气,菜价止跌回升,至9月份、10月份将有所回落。从今年以来的蔬菜市场运行情况看,也基本符合这个规律,7月份菜价开始季节性反弹,8月份保持上涨走势。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信息系统监测,8月20日至26日全国批发市场28种蔬菜均价为每公斤4.19元,环比涨8.0%,涨幅比前一周增大5.4个百分点,同比高10.8%。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比,当周均价要高9.1%。唐珂分析,之所以反弹的幅度大,主要是前期全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多雨天气,部分主产区遭遇洪涝、地质灾害,对蔬菜生长、采摘、运输带来的影响比往年大一些。 在正常年景下,9月份、10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比较适宜蔬菜生长,市场供给恢复,菜价止涨回落。由于今年蔬菜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降低,价格回落的幅度可能会小一些,但市场供应有保障,预计菜价季节性波动的趋势不会明显改变。据农业农村部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7月底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在田蔬菜面积为109万亩,同比减少4.5%。 唐珂说,寿光本地蔬菜供应全国市场的主要为茄果类,其中茄子、辣椒是本次受灾的主要大棚蔬菜,受灾对市场的影响或将在9月下旬、10月初显现,届时这些品种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价格上涨,不过在蔬菜大流通的格局下,预计全国总体菜价不会受明显影响。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这么办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8月28日,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厅获悉,河南省有5项活动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这五项活动分别是新郑市中华枣乡风情游/红枣文化节,确山县板栗节,荥阳河阴石榴文化节,宁陵县酥梨采摘节,原阳县“稻香荷韵”农民戏曲大舞台。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共选出102个系列活动。 记者还了解到河南省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的活动安排。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时间为9月23日。当天,河南省农业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省辖市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分会场活动。考虑到全省地域、民俗、农事特点,特别是农产品收获时间的差异,各地可结合实际,在2018年9月份择机举办相关庆祝活动。为便于农民参与,更加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生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原则上安排在乡村举办。 全省各地的庆祝活动将围绕千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展开,将精心举办农产品采摘、民俗表演、特色农产品展示、电商促销、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等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 河南省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由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文明办等13个部门发起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力争将其办成农业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台风“温比亚”致河南660多万亩秋粮受灾

    官方部门最新统计显示,台风“温比亚”过境“中原粮仓”河南,造成全省660多万亩秋粮受灾,约占该省秋粮总播种面积的8.7%。 8月17日至19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河南多地遭遇强降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记者28日从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了解到,该省中东部受灾较重。东部周口市受灾秋粮约200万亩,商丘180万亩,开封105万亩,中北部郑州、许昌、安阳、鹤壁、新乡、濮阳等地区的秋粮也不同程度地遭遇了灾害。 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称,目前该省玉米、稻谷等主要秋粮品种大多处于灌浆期。从受灾地的情况看,多数倒伏的玉米其根未断,其茎未折,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仍可继续输送营养,促进灌浆而增加产量。 调查分析认为,此次灾害造成的作物倒伏定会有一定减产,但绝收的面积不大,对全省秋粮生产影响总体有限。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河南新乡清算农村集体资产

    近日,河南省农业厅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督导组第四组组长刘勇一行3人对河南省新乡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了督导。督导组一行首先来到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获嘉县,听取了获嘉县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到照镜乡东彰仪村与群众进行了座谈;督导组通过召开督导汇报会听取了全市及各县(市、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情况汇报,随后来到红旗区留庄营新村、卫滨区洛丝潭村、新乡县大召营村与基层干部群众详细座谈并查看有关资料,对填表细节问题进行了提醒指导。 督导组一行对新乡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新乡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对于新乡市下步工作的开展,省农业厅第四督导组提出了希望与要求:一是工作中要有全局眼光。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统筹兼顾,确保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政策进行,确保工作质量。工作不要怕繁琐、不要怕暴露矛盾,遇到问题一定要经过规定程序解决,只要是出于公心,工作一定可以做好。三是要加快推进工作进度。要继续加强对工作的重视,确保按照省里要求的时间节点按时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河南郑州技能培训促扶贫扶智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联合上街区人社局等单位举办中式烹饪技能培训班,该镇110余名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15天,在郑州大坡顶村新区和西涧沟村新区同时进行。培训将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以实操为主,主要教授大盘鸡、手抓饼、粉浆面条、鸡柳鸡排、米线、麻辣烫等烹饪技能。培训合格后,通过考核的学员可以拿到技能培训合格证。 近年来,峡窝镇高度重视扶贫扶智,注重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挖掘群众自主致富的源头活水,相继开展了育婴师培训班、麦秸秆画培训班、残疾人技能培训班、书画培训班等多种技能培训班,辖区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更多详情]
  • 29 2018-08

    西峡石界河贫困户学好技术种蘑菇

    “现在弄啥都讲究科学,咱们村种香菇的多,但大多还是用的土方法,菇型不好,卖不上价,村里能不能请专家来给我们讲讲咋样能种好香菇。”日前,西峡县石界河乡走马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建才找到村“两委”及结对帮扶责任人,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时下,正值香菇越夏的关键时期,在石界河,像他这样主动要求学习农业科技、自觉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越来越多。8月13日,走马坪村根据群众需要,邀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深入石界河镇走马坪村,举办为期三天的农业技术培训。 近年来,石界河镇积极结合当地资源实际,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贫困户生产热情很高,致富意愿强烈。该镇先后组织开展10多场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贫困户的技术能力,坚定了贫困户的致富信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