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18-07

    河南夏粮总产量 722. 74亿斤

    7月19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获悉,2018年河南夏粮总产量722.74亿斤,获较好收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在全省40个国家调查县(市、区)的383个样本村、1149个调查样方进行实割实测调查推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准:2018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8655.16万亩,比上年增加43.16万亩,增幅0.5%;夏粮平均亩产417.52公斤,比上年减少13.5公斤,减幅3.1%;夏粮总产量722.74亿斤,比上年减少20.46亿斤,减幅2.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8609.77万亩,亩产418.46公斤,总产量720.57亿斤,分别比上年增0.4%、减3.1%和减2.8%。夏粮总产量为2014年以来第四个产量较高年份。   今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去年麦播期间虽然遇到了较严重的持续降雨天气,但在各地立足抗灾保秋播,采取抢收抢种多种措施下,较好完成了麦播任务,实现了麦播面积稳中略增的结果,尤其是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呈显著增加态势。据省农业部门统计,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840万亩,比上年增加240万亩,增长40%。   今年夏粮产量因灾减产。今年夏粮生产过程中,由于播期阴雨连绵导致播种普遍推迟5~10天,多者达到10~25天。晚播后的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麦苗养分积累少,个体长势较差,单株分蘖、次生根、主茎叶龄均低于常年同期水平,形成先天不足。开春后,尽管各地高度重视,发动群众狠抓春季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期达到促弱转壮。但4月3日~7日,全省又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豫北北部、豫东、豫西和豫东南的局部地区,小麦田块受到晚霜冻害较重,使小麦株高、穗粒数受到严重影响。因上述自然灾害的影响,使构成今年全省小麦单产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的状况,最终导致总产量歉收,但仍然为历史上四个夏粮总产量超过700亿斤的年份。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洛阳伊川:花椒地头卖 美了生态鼓了钱袋

    近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鸦岭镇王庄村、殷沟村的沟岭之间,漫山遍野的花椒散发出阵阵麻酥酥的清香,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收购商坐在地头等待收购村民们刚采摘的花椒。 近年,鸦岭镇在41个行政村发展花椒种植3.5万亩。预计今夏,鸦岭镇花椒可让农民增收3000万元,既美了生态还鼓了农民钱袋,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防治棉花“癌症”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并联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人员,创制了无转基因抗棉花黄萎病突变体,为培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   黄萎病号称棉花“癌症”。多年来,常规育种技术一直未取得突破。基因组编辑技术为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该研究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创制出了无转基因的编辑突变体ce1和ce2,对棉花黄萎病有较高的抗性,为提高棉花抗黄萎病能力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同时,该研究还首次阐明了棉花基因在A和D两个亚组中同时编辑的规律和鉴定方法。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

    7月19日上午10点,农业农村部就质量兴农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表示,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夏粮再获丰收,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质量、品牌、效益等工作稳步提高,各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生产水平更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新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302项、农业行业标准125项。稳步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截止目前认证登记产品达12.2万个。选择325个粮棉油糖及园艺作物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整建制创建,推进生猪屠宰、水产健康养殖、畜禽养殖等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部署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和循环水养殖示范。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在300个大县市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支持204个畜牧大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12个省(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加强耕地土壤质量保护。 二是执法监管更严。加大抽检监测和监管力度,调整完善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全国上半年共监测153个大中城市92个品种近2万个样品,检测指标122项,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1%。围绕粮油、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等15大类农产品或环节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及早发现问题隐患,提高风险预警能力。深入开展农药、“瘦肉精”、兽用抗生素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9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76万家次,查处问题22877起,责令整改8957起,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公布十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案例,树立了执法办案典型,有效震慑不法分子。 三是典型示范更优。新创建2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对2017年批准的41个产业园开展创建绩效评价,推动产业园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推动各地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管条件能力建设,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加强区域合作联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合作协议》,推动36个大中城市共同发布质量兴农倡议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平稳,数字监管、机器换人等新的智慧监管方式方法在地方积极涌现。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已有21万个规模以上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加强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出台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启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 四是产业素质更强。成立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用标准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用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开展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组织推广70项绿色高效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启动马铃薯等11种特色作物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打造150个以上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超过300万个,全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2.32亿亩,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以上。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淅川县创新服务模式惠林农

    “石榴夏季管理要扩展树体骨架,培养营养枝,保护好结果枝,除去徒长枝、背上枝等,可以提高石榴的品质和产量……”这是淅川县聘请的石榴专家7月16日在老城镇杨山村培训林农的场景。   近年来,该县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转化率,促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该县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林业服务网络,在南阳市13个县(市)区率先开通科技服务热线,及时解决林农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立了林果技术服务队,了解林农所需,针对不同乡镇的产业特点和林农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村、组,举办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班,变原来的“套餐”配送为农民“点菜”,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搭建了渠首林业网、淅川林业微信平台等多种营销网络,组织人员对全县发展的林果、花卉等林产品进行普查,按照地点、面积、树种、品种登记造册,在网上进行发布推介,及时发布林果管理相关技术、林业相关政策及市场供求等信息,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牵线搭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陕州电商扶贫开启“直播模式”

    直播,是当下年轻人最“潮”的社交方式;扶贫,是基层工作里最难啃的“硬骨头”,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却被三门峡陕州区的一家电商企业联系在了一起。   7月17日,记者在陕州区电商产业园采访时,被拙雅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吴冬拉着看了一段手机直播。一间古朴的窑洞里,摆了不少大坛子,一个清秀的年轻女孩坐在窑洞外,捧着个水果啃得正香:“这是我们陕州特产红啤梨,超级好吃!”屏幕右下方,代表着关注度的心形图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噌噌往上涨。  创办3年多,拙雅公司通过收购农产品、签约种植、解决就业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50户,安排3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   这是陕州区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按照经济条件等指标,陕州不是贫困地区,但论起贫困发生率,陕州区在全省所有非贫困地区又“名列前茅”,脱贫任务艰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区积极出台各项优惠措施,将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与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对接起来,电商扶贫成效显著。仅今年上半年,全区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3944.58万元,同比增长102%,各电商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新增234户1541人,帮助群众增收75.5万元。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泌阳县水果玉米喜获丰收

    7月10日,泌阳县县长魏华伟在双庙街乡党委书记刘广超陪同下,来到闫洼村贫困户种植的水果玉米地里查看水果玉米生长情况,并听取郑州大学派驻闫洼村第一书记潘华关于水果玉米种植情况汇报。   泌阳县双庙街乡闫洼村是郑州大学的对口扶贫村,郑州大学派驻泌阳县双庙街乡闫洼村第一书记潘华,自2017年11月驻村以来,着力引导调整闫洼村传统农业种植结构,最终确定引进水果玉米种植。今年3月,潘华从北京农业科学院和江西农业科学院采购了40亩地的水果玉米种子。   水果玉米新种子的引进,给闫洼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目前闫洼村种植的水果玉米喜获丰收,每户收益较种植普通玉米增长4倍。在谈及这一新兴产业时,潘华满怀信心:“我们现在是一个起步阶段,种植面积也比较小,希望在未来几年我们可以不断扩大水果玉米的种植面积,真正让这一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覆盖整个闫洼村。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电商平台,下一步,我打算寻求一条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树立闫洼村水果玉米绿色食品的品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让村民早日致富。”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范县严控养殖环节畜牧投入品使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养殖环节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的监管,有效避免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7月13日,范县畜牧局动监所召开养殖环节投入品使用专题会议,进一步宣传贯彻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解读当前养殖环节药物超标的危害及如何有效避免在养殖环节药物残留的发生,并印发专业小册子《畜禽用药使用手册》2000余本,发放到全县养殖户手中,给养殖企业签订企业安全承诺书,要求企业严把畜牧投入品进货渠道,做好出入库使用记录台账,合理规范使用兽药饲料,确保范县辖区内不发生一起畜产品安全事故;会议还就当前动物产地检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辉县市吴村镇王里村走上脱贫路

    7月12日,记者在辉县市吴村镇王里村的樱桃园里,看到贫困户牛秋莲正在浇地除草。这是辉县市委组织部驻王里村工作队为王里村带来的第一个扶贫项目,于2016年11月成立了王里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贫困户14户入股。目前,该合作社注册资金64万元,流转土地58.52亩,主要以种植樱桃为主,同时在樱桃树下套种精品西瓜和优质甜瓜,搞立体种植模式,收入倍增。   辉县市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给村里带来的第二个扶贫项目是175千瓦农光互补高效大棚,是村集体经济项目。项目在市委组织部的协调下建成,总投资175万元,上级拨付161万元,自筹14万元。农光互补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光伏发电,665块光伏板组成总容量175千瓦的发电设施,按光照时间计算年发电量约24万千瓦时,按入网每度0.85元计算,村集体年收入21万元左右;高效温室大棚,占地26亩,共建10座大棚,约5600平方米种植面积,可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瓜果,预计村集体收入3万元,造成社会效益预计达到20万元。   辉县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扶贫工作队将继续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体,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王里村打造一个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同时,加大扶贫项目争取力度,让更多的项目、资金入村;着力抓典型示范,广泛吸纳创业人士回村创业,引领、带动、辐射产业发展,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助推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河南再添1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是挖掘地方农业资源、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7月18日,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厅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河南省潢川县付店镇、夏邑县北岭镇、长葛市佛耳湖镇尚庄村、渑池县任村乡南坻坞村、鲁山县熊背乡大年沟村、灵宝市尹庄镇前店村、南乐县西邵乡李崇町村、平舆县东皇街道大王寨村、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唐河县马振扶镇前庄村、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东齐村等11个村镇成功入选。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4个村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据了解,河南省将继续加大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指导力度,大力宣传示范村镇的名优特色产品,推广示范村镇的好经验好做法。“下一步示范村镇重点要在品牌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下功夫。”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张道明说,“要将示范村镇打造成特色产业扶贫的样板,引领全省更多村镇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