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2 2023-08

    以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7月31日,由河南日报农村版和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河南省乡村振兴新能源项目正式启动。     据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该项目负责人介绍,2021年12月29日,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及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占农村能源的比重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壮大,绿色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得到广泛应用,新能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绿色、多元的农村能源体系加快形成。     今年6月,省发展改革委赴郑州、新乡、平顶山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我省要加快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有序推进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支持各地将风电、光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探索乡村和企业共同受益的发展新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和能源绿色转型协同推进。     为将国家和我省提出的新能源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切实以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河南日报农村版与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新能源项目合作协议书》,双方约定,在河南省乡村振兴新能源领域建立长期、稳定、互惠的企媒合作关系,重点在加强新闻报道和媒体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聚焦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品牌资源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内容进行宣传。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作为军人,我随时选择冲锋”

        连日来,武警河南总队三门峡支队下士付一豪休假期间勇救两名落水群众的事迹,引起广泛关注。     7月31日,早已归队的付一豪回忆起救人那天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6月29日下午,付一豪休假在郑州陪家人乘凉散步,途经管城区体育公园河边时,突然“砰”的一声巨响,一辆白色轿车失控加速冲入河中。     看到两人焦急地在车内拍打窗户求救,付一豪立即跳入水中并呼喊家人打急救电话。付一豪游到车前,示意车内人员配合,用手拉、用脚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车门拽开,救起其中一人后,付一豪迅速游往岸边,并叮嘱另外一名受困人员趴在车顶,等待救援。     将一名受困人员送到岸边后,他立即返回营救另一名受困人员刘先生。     因为体力透支不少,救援刘先生的难度明显加大,在浑浊的河水中来回两趟,付一豪尽管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他仍咬牙坚持对被救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按压人中,直到120急救车赶来,付一豪才在家人的搀扶下悄然离开。     由于救援期间体力消耗过大,喝了不少脏水,付一豪身体出现不适反应。经检查,付一豪肺部呛水损伤,腰部、踝关节中度损伤,医生建议住院治疗。     “联系方式也没有留,他救了我们的命,救了两个家庭!”被救的两人到处寻找救命恩人。     通过媒体帮助,终于找到正在住院治疗的付一豪,刘先生几度哽咽,反复表达感激之情。而付一豪却很是腼腆:“一点小事儿,都是我应该做的。”     休假结束归队,付一豪脱下便装,换上军装,又投入火热的训练中。     在战友眼中,付一豪心眼好。他经常帮身体不适的战友打饭、铺床、熨被子,将自己的训练心得与战友分享。“他阳光开朗,团结同志,为人谦虚低调,不计较个人得失,身上满满正能量!”付一豪的班长章瑞评价说。     “作为军人,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随时选择冲锋。”付一豪坚定地说。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开沟沥水 适时追肥

         近期受台风影响,我省大部出现暴雨,造成农田土壤偏湿。8月1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邵瑞鑫提醒农民朋友,全省大部土壤水分饱和、空气湿度大,有些玉米地块已经出现渍涝现象,要及时全面抓好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     邵瑞鑫表示,当前我省夏玉米大部处于喇叭口期-抽雄期,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此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壮秆、促穗,使穗多、穗大。     邵瑞鑫建议,首先要开沟沥水,除涝降渍。玉米生长中期耗水强度最大,但田间积水或土壤水分饱和,将导致耕层水肥气热不协调,影响根系发育,进而影响地上部生长。对于遭受涝灾的田块,要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当能正常下田时,应及时进行中耕、培土,以防止倒伏,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部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     其次,要适时追肥。穗期对矿质养分的吸收量最多、吸收强度最大,是玉米吸收养分转化效率最快的时期。雨涝后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之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要及时追施肥补充营养,防止后期脱肥早衰。     最后,要做好病虫害防控。各地在排涝降湿进行田间管理的基础上应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尤其要做好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工作,此时期施用药剂可有效减轻后期南方锈病的发生。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智斗害虫

        一个鹌鹑蛋大小的圆球,放置田间,对玉米田里常见的鳞翅目害虫,能够起到70%以上的防治效果。面对围观询问的种植户,济源白云实业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立柱打开圆球,神秘地说:“这可不是传统的农药,而是赤眼蜂卵,这是一种利用天敌的生物防治办法。”     原来,赤眼蜂在田间会主动寻找害虫虫卵,刺破后将自己的卵产入,待成虫咬破害虫卵壳,还会寻找新的害虫虫卵,循环往复,将害虫消灭在胚芽时期,从“根”上控制害虫。     既要防治害虫,还要减少农药施用,7月31日,在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召开的全省秋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上,亮相的各种“黑科技”,让来此的种植户们眼前一亮。无人机腾空而起,高秆作物也能方便施药;特定光波和性信息诱杀,害虫“主动上门”;以“虫”攻虫,赤眼蜂田间立奇功……一系列高科技、新技术、新设备让围观的种植户们发出阵阵惊叹。     不远处的花生田里,一款新型杀虫灯自带太阳能板,可以实现长期续航,在它的下方,则堆满了被诱杀的害虫。“这是花生田里常见的金龟子,目前正是危害期,这么多虫子就是近几天的效果。”河南广智农林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于海国说。     除农药施用带来的害虫耐药性这个老大难问题外,农药施用时对益虫、害虫的通杀也困扰着种植户。利用特定光波和性信息诱杀,实现了精准杀灭的效果。“精准杀虫,还要抓住要害。”于海国说,“一个成虫一年产卵4000个,卵变虫、虫生卵,害虫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抓住成虫这个关键,可以有效降低田间害虫基数。”     在防控现场会上专家提醒,全省各地要及时准确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适时、科学开展防治,重点开展一喷多促,综合利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协调推进绿色防控。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的通知》、发布《秋作物涝渍风险预警》、派出18个省级秋粮生产专家指导组到一线开展指导技术服务……     进入7月以来,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高温、暴雨接踵而至。为减小不利天气对秋作物的影响,连日来,我省采取加强生产指导、应急值守、灾情调度等措施,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等工作,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及早安排部署制订应对预案     今年我省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适量密植加之土壤墒情好、管理跟进早,秋粮前期长势良好。     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气象局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的通知》,并制订应对预案。针对台风过后玉米南方锈病可能暴发流行的风险,又组织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植保专家会商研判,提出针对性防治意见。     7月27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台风“杜苏芮”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辖市密切关注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强降雨和大风影响,加强应急值守,做好灾情调度,切实指导好田间排涝、倒伏防范等工作。7月28日,省农业农村厅又联合省气象局发布《秋作物涝渍风险预警》,提醒各地及时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应急排水,雨后及时追肥,促进作物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派专家到一线加强生产指导     为应对不利天气影响,省农业农村厅提前派出18个省级秋粮生产专家指导组,会同市县1.3万余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指导技术服务。     针对启动防汛二级响应的安阳、鹤壁、新乡、濮阳四市及降雨量较大的郑州、焦作、济源等市,7月30日,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主持召开视频调度会,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急响应要及时,救灾预置要到位,技术措施要细化,工作作风要务实,要摸清排水设施设备、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底数,确保灾后生产恢复物资供得上。     此外,省农业农村厅还派出6个强降雨防范应对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分作物的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     目前,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已成立了468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准备农用水泵36973台。     抓好秋粮管理争取再夺丰收     当前正值秋粮生产管理关键期,我省各地正扎实做好田间管理、灾后恢复等工作,争取秋粮丰收。     抓好秋粮管理。对低洼积水地块,充分发挥乡村基层组织作用,组织动员群众抢排田间积水,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对倒伏玉米,没有出现茎秆折断的及时扶正培土。     抓好病虫防控。7月31日,全省秋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在许昌召开,我省安排部署强降雨后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全面开展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依托植保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宣传发动群众适时开展群防群治,防止病虫害暴发成灾。     专家提醒,对因灾成灾地块,结合作物长势,要及时追施速效肥,适时喷施叶面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发育;对受损棚室设施,要组织农民尽快维修,及时补苗、补栏,抢时恢复生产;加强灾区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灾后消毒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防止灾后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流行。

    [更多详情]
  • 01 2023-08

    “菜园子”成农民富裕的金路子

          “你们还别不信,我这儿每个大棚的芹菜产量能达一万多斤,我们一天就能给西亚超市供货1000多斤。有了‘菜园子’,大家伙儿的日子越过越好!”7月24日一大早,张能在大棚里查看芹菜的长势。谈起种植成果,张能滔滔不绝。     张能是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泓旭水培大棚产业园的负责人。该产业园属移民专项扶持项目,占地约200亩,主要建设了20座水肥一体化大棚。眼下,大棚里采用水培蔬菜技术种植的芹菜生长正旺,鲜嫩水灵。     “现在,园区种植的芹菜有七八亩,生长周期为30多天。芹菜种植对水温要求较高,这里的水就是它们的‘土壤’。我们将营养液加入水中,通过水循环系统就能实现对芹菜的灌溉。”张能说。     园区的田地间,朝天椒也长势正好。一垄垄辣椒苗青翠葱茏,一簇簇辣椒缀满枝头。“我们今年种植了七八十亩朝天椒。从5月2日开始种植,预计下个月第一批辣椒就能成熟。”张能说,“目前,我们还在试种阶段,收益可观的情况下准备继续提高规模,并推广给周边村民一同种植、共同致富。”     据张能介绍,园区内的蔬菜也搭上了技术的快车。该镇利用信阳农林学院实训基地,为太阳坡村移民搭建学习技术的平台,再由学院技术专家对移民户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手把手教授移民种植技术,为企业带来良好效益的同时,也对移民群众的创业、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该项目已与信阳市西亚超市达成合作,由大型商超对合格水培产品进行包销。今年还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种植优质朝天椒供货到老干妈集团,已在省内外蔬菜市场闯出了天地。     长势喜人的蔬菜也让周边村民的脸上映照出灿烂的笑容。据悉,该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移民”的模式,与移民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接下来,我们准备引进烘干设备,增加辣椒采摘的用工,将鲜椒制成干辣椒,实现供销合作双赢。等天气凉快了,我们还要陆续再增种水培生菜、空心菜等品种,让‘菜园子’成为我们大伙儿富裕的‘金路子’。”谈及未来,张能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01 2023-08

    一双巧手一根钩针编织致富梦

         一团毛线、一根钩针,经过一双巧手的上下翻转,一件件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手工艺品跃然眼前。连日来,舞钢市矿建街道妇联组织的毛线编织培训活动陆续吸引了辖区各村的妇女前来观摩学习。     “听说有老师手把手教授毛线编织技术,编织的成品还能拿到网上去卖,我就第一个报名参加了。”7月24日,该街道张楼村的张小凤谈到自己的学习感受时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毛线编织很容易上手,尤其是会织毛衣的人学起来更容易,即使零基础的人只要肯学也能学会。这不,有嫂子手把手地教,还负责销售,我们啥心都不用操,只用学好本领就行了。”     张小凤口中的嫂子是该街道纪工委书记郭新生的爱人曹云凌。     曹云凌自小就对毛线编织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她手编织出的毛衣、鞋子就像一件件工艺品。后来,她又视频学习了新的毛线编织技术,成品也更加丰富多彩。由于纯手工编织成的花卉、玩偶、小挂件比流水线生产的更有质感,市场前景好,尤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人区非常受欢迎,订单量大、利润丰厚,于是她试着把编织的成品放到网上去卖,立刻吸引了大量客商洽谈生意,订单火爆。     郭新生看到爱人的业余爱好为家庭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就想到利用这一技之长来帮助辖区的群众拓宽增收致富路。在街道妇联的推介和大力支持下,前来向她学习的姐妹络绎不绝。     “熟手一个月能轻松赚到2000多元,工作时间、地点自由。”曹云凌说,由于要求学习的人太多,她一个人手把手教忙不过来,就从各村挑选出一两个基础好的来培训,然后再由这些受过培训的人回村教本村的群众。

    [更多详情]
  • 01 2023-08

    连翘采摘 翘起富路

         7月27日,在鲁山县背孜乡井河口村的一处山坡地上,枝条上密密麻麻的连翘果很是喜人,今年66岁的村民程天才正在采摘。“这块地的连翘都是我三年前从山上移栽过来的,9分地两三天就能采摘完。今年价格高,收入3500元不成问题。”程天才说。     近年来,国人对中药疗效的高度认可,使得连翘在市场上成了紧俏品。井河口村地处大山深处,野生连翘虽然不少,但生长的地方分散,采摘起来十分困难。     “山里人很早就知道采摘野生连翘能换钱花,但以前只能零星采摘。近年来连翘价格一直不错,也很稳定,所以我就有了把山上的野生连翘连片移植,方便采摘的想法。”井河口村党支部书记王长现说。     5年前,王长现集中连片流转了20亩山坡地,栽种连翘幼苗2000多株。“连翘是灌木丛,根部长出来的小枝条就可以当幼苗移栽。”王长现说。     连翘幼苗移栽3年后就可以结果,第4年就会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可种连翘120棵(丛),平均每棵(丛)树可采摘湿果2斤左右,往年市场行情每斤湿果15~17元,今年价格上涨到了每斤25元。     看到王长现连片移栽连翘采摘时很省劲,大伙儿纷纷效仿,村民宋栓紧、宋栓群、王顺堂、杨利等每家移栽都不下10亩,一些村民还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连翘,目前全村连翘移栽面积已达400多亩,今年年底连翘移栽面积将达700亩。     “乡党委、乡政府目前也引导附近的长河、葛花园等村集中连片移栽连翘。不久的将来,我们乡的连翘移栽面积可达2000多亩,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背孜乡党委书记闫勺安说。

    [更多详情]
  • 01 2023-08

    变草为“宝” 让艾富农

         7月20日,漫步在息县白土店乡的乡间小路上,一株株艾草身姿挺拔,长势旺盛,微风拂过,缕缕艾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近年来,白土店乡聚焦艾草产业,整合全乡资源,充分利用所有的路肩资源,乡亲们的房前屋后、道路两旁都种植了艾草,这也成为白土店乡的一道特色景观。     “这是今年第二茬收割,等到11月的时候又可以收割第三茬了,后期我们要加强管理,争取第三茬的产量更高。”据村里人介绍,近日白土店乡的艾草迎来了收割季,大家热火朝天地收割着,田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的脸上,百亩艾草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艾草种植成本低、亩产收入高、方便管理、经济效益也比较好,而且一次种植持续收益3年,我们通过资源整合既解决了路肩杂草丛生的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为脱贫户、监测户增加了收入。”白土店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近年来,该乡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该乡林下种殖艾草面积400余亩,林下经济年产值可达92万元,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让小艾草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草”,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详情]
  • 01 2023-08

    桃子迎丰收 果农售卖忙

         眼下,正是桃子上市的旺季。渑池县仰韶镇刘果村种植户栽种的桃子迎来了丰收,果农们穿梭在桃园里,忙着采摘成熟的鲜桃,分拣、打包到处是一派火热景象。     近日,在种植户李武顺的桃园里,一棵棵桃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拨开枝叶,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个个色泽鲜亮,散发出诱人的果香,令人垂涎欲滴。游客们三五成群,穿梭在桃树林中,品尝鲜果,体验采摘的乐趣。     “孩子放暑假了,领着孩子来体验一下田园生活,刘果村的桃子又大又红,吃着又脆,有家乡的味道,比外面买的桃子吃着有味。”前来采摘的游客张小燕高兴地说道。     经营桃园十几年,李武顺已经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桃大户,他种植的桃子品种全、品质好、成色佳,颇受市场欢迎。     “现在成熟的品种叫刘军一号,今年是丰收之年,果子也特别好,价格也不错,每斤的价格在4元左右。光果树一项,今年就能带来几万元的收入。我们这里的果树管理,从来不用化肥,主要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主,这样种出来的果子酸甜可口,颜色也特别好看,深受消费者喜爱。”李武顺开心地说道。     近年来,刘果村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桃子、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形成春季赏花、夏秋季采摘果实的农旅融合发展方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增收,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