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6 2023-11

    高标准农田保增收

         11月9日,走进光山县北向店乡李楼村,全村整治过的3100亩高标准农田,如画布般铺展在这片豫南大地上,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北向店乡5万多亩农田全部整治后,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吸引多家企业前来规模化种植优质稻米、‘双优’油菜,培育了33家种粮大户。”北向店乡副乡长张振介绍说。     北向店乡的现象,只是光山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缩影。近年来,光山县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累计投入8.8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2019年以来,光山县5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流转租金亩均增加50元,共增加租金2500万元,让农民增收更有底气。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水稻量质双提升

         11月7日,在光山县青龙河农机合作社,金黄的水稻堆满了晒场,宛如一张金色的地毯,工人们正忙着翻晒。     近年来,光山县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科技强农,激活第一生产力,夯实现代农业装备支撑,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最大程度确保粮食安全、增产增收。     一项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了光山县水稻机械化育秧和种植水平,推动水稻生产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据统计,光山县水稻亩均产量达1237斤,较去年增产36斤,优质粮源亩均增收100元左右,实现“单产+单价”双提升。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一村一品产业兴

         近年来,淮滨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一个个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带动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淮滨县立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持续做大做强优质水稻、稻渔种养、芡实种植三大特色产业,形成了10万亩优质水稻、5万亩稻渔种养、4万亩芡实种植产业规模,带动莲子、中药材、食用菌、肉牛、蛋鸡、湖羊等产业蓬勃发展。     同时,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基地)建设,打造区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多彩田园圈,23.1公里的环线串联1个镇区、13个行政村,建设千亩莲子基地、优质水稻基地、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23个,构建了“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体系。

    [更多详情]
  • 15 2023-11

    入户核查严守防返贫底线

           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规范做好脱贫人口收入信息动态管理,确保真实准确反映脱贫人口收入情况,连日来,沁阳市西向镇建立工作专班,组织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帮扶队员开展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脱贫户、监测户等农户家中实际情况,扎实推进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入户核查工作落实落细。

    [更多详情]
  • 15 2023-11

    荣获“河南省特色示范校”称号

         近日,从省教育厅传来喜讯,林州市太行致远学校凭借其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独特的办学特色,从全省2万多所民办学校中脱颖而出,荣获“河南省特色示范校”称号。     10月8日,河南省特色示范校评审组领导专家莅临林州市太行致远学校,针对该校申报“河南省特色示范校”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文化、特色设施建设等,详细了解了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对该校的办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意见。这对学校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及引领带动辐射区域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据了解,学校自2016年办学以来,连续荣获“中国民办教育百佳学校”、河南省“民办中小学特色示范校”、林州市“优秀民办学校”等多项称号。

    [更多详情]
  • 15 2023-11

    “大棚经济”促农增收

         11月12日,在鹤壁市山城区百菇小镇食用菌产业帮扶基地,该区石林镇郑沟村村民胡艳芹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香菇。像胡艳芹一样,在这里打工的村民有40余人。     “有固定收入不算什么,我们还可以参与效益分红。”在郑沟高效绿色蔬果种植基地,承包大棚的农户张彬说,他既是务工者,也是经营者。     郑沟高效蔬果种植基地向承包户统一提供种苗、肥料、农药,浇水、施肥,间苗、疏果,都由合作社培训指导,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大棚经济”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周边村民就业问题,也实现了“南果北种”。在西酒寺村的“南果北种”基地里,5G数字科普展厅、热带水果示范棚等温室大棚10余座,园内种植了火龙果、芭乐、香蕉等绿色热带农产品,配套了萌宠乐园、农耕体验园、拓展训练中心等研学设施,逐步形成了“可览、可学、可游”的田园综合体,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鹤壁市山城区致力于提升大棚种植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可持续的产业链,实现产销、观光、采摘一体化发展,让“棚”勃发展的“大棚经济”为乡村产业升级蓄力赋能。

    [更多详情]
  • 15 2023-11

    宜业兴业党旗红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龙源街道“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凤湖湾社区牢固树立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二马”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有力推动“宜业兴业星”创建工作落实落地、见行见效。该社区全面摸清辖区居民就业意愿、劳动能力等信息,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培训+就业+创业”的有效衔接,持续引导辖区商户遵规守法、诚信经营。实行党员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对分包商户进行走访,为商户经营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更多详情]
  • 15 2023-11

    环境治理开启乡村“美颜”模式

        近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积极践行“二马”机制,突出季节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全力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启秋冬“美颜”模式。该乡积极开展专项清洁行动,有序抓好重点路段、重点区域清理清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动群众,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同时,定期开展全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观摩评比,现场打分,兑现奖惩,扎实有力地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

    [更多详情]
  • 15 2023-11

    撂荒地喜变增收田

         11月10日,走进光山县罗陈乡,新平整的地块上,农户们趁着墒情,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播种水果萝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谁能想到,这些地块两个月前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现在已经变身群众播种希望的增收田。     近年来,光山县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推动撂荒地整治,探索推行“合作社+土地流转+农户”等模式,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农户复垦复耕、统筹利用,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     罗陈乡地处丘陵岗地,田块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各处,再加上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土地成了撂荒地。自今年春季小田并大田工作开展以来,该乡积极宣传政策利好,帮助农户算清经济账,主动协调农户与合作社、公司的沟通合作,及时解决地块测量、分配、租金收益、合同规范等问题,积极促成撂荒地的翻耕复种,加快全乡土地流转进度,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该乡共新流转土地5682亩。     “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不仅盘活了撂荒土地,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罗陈乡党委书记翁峰介绍说,据统计,罗陈乡培育种植大户50多户,通过“小田并大田、多田变一田、荒地变良田”等举措,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瓶颈和机制障碍,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今秋已经复耕撂荒地3541亩。     针对撂荒地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缺少水源,普遍存在耕种难、产量低的问题,光山县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广绿色种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一块块曾经只见荒草不见庄稼的撂荒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更多详情]
  • 15 2023-11

    宝泉崖下百姓富

        见龙瀑、玉女瀑、飞龙瀑等装点着太行峡谷,浅滩戏水、摸鱼捉虾等亲子项目吸引众多家庭前来,悬崖过山车、悬崖蹦极、悬崖攀岩等惊险刺激的项目成功“圈粉”无数爱冒险的年轻人……11月2日,省政协组织中央驻豫和省主要媒体记者走进辉县市宝泉旅游景区,围绕“发挥政协履职优势助力文化旅游推介”开展集中调研采访活动,目之所及,尽是热闹景象。     宝泉景区位于辉县市薄壁镇,地处太行山脉,森林覆盖率高达98%,平均海拔1150米,年平均气温18℃。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近年来,宝泉景区不断丰富产品新业态,拓展旅游消费新场景,实现了从单一山水观光型景区向沉浸式体验、康养休闲型度假区转型升级。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绿水青山,现已成为带动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以“悬崖”为主题“圈粉”年轻人     抬眼是红岩绝壁,脚下是碧绿的游龙湾,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桩、单边桥、钢丝桥等关卡,沿着铁索在峭壁上攀爬……全长800米的“云崖漫步(飞拉达)”让游客不仅能感受攀岩的惊险刺激,还能欣赏太行峡谷的奇峰秀岭。     “过钢丝桥的时候看到下面是万丈深渊,瞬间腿软,事后回味还是很刺激的。”山东游客刘爽体验完“云崖漫步”后一边擦汗一边说。     宝泉以“悬崖”为主题,推出悬崖过山车、悬崖蹦极、悬崖攀岩、悬崖秋千、悬崖玻璃栈道等一系列体验项目,成功“圈粉”爱冒险的年轻人。     来自河北的“00后”游客闫女士站在“悬崖蹦极”台上,张开双手,纵身一跃,享受自由落体带来的极限快感。“这是我第一次蹦极,还想再来一次,太刺激了,太爽了!”闫女士兴奋地说。     宝泉的优势在水、特色在崖,做好“水”“崖”文章是宝泉异于周边景区,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抓手。     省政协委员、春江集团副总裁裴将介绍说,春江集团立足自身优势,深挖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投资20亿元打造了新的宝泉旅游胜地。今年4月,宝泉二期崖天下正式开园,包括丹崖天路、崖乐园、悬崖宿集等旅游体系,以洛伽寺索道、“L”形洞穴电梯、祥云观景台为主体的交通运维体系,其与宝泉一期的大峡谷园区共同构成“大宝泉”框架,提高了客人的游玩体验,赢得了年轻游客的赞赏。     据悉,自2015年以来,裴将就把扩大景区知名度作为主要任务,邀请专家团队对宝泉旅游景区进行高标准规划,在提升旅游附加值上大做文章,对风景区进行科学运作,培养“网红”景区代言人。实现转型升级,创新是关键。依托“水”“崖”资源,宝泉创新打造了“春赏花、夏戏水、秋拾趣、冬玩雪”四季产品,真正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据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景区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门票收入9120多万元,成为省内最火爆的旅游景区之一。     以旅游带动 乡村美百姓富     由于山势险峻、交通不便,辉县市薄壁镇西沟村、圪针庄村村民曾经生活艰苦。在宝泉建设开发过程中,春江集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美化周边环境,还在太行山下建设了宝泉花园社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走进宝泉花园社区,18栋居民楼整齐排列,学校、幼儿园、养老院、超市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在南太行山脚下,一条平坦的柏油路将圪针庄村与宝泉相连,路旁的商户一家挨一家。宝泉景区的发展带动薄壁镇村民积极从事旅游服务业,直接就业1000余人,间接就业3000余人,户均增收5万元。     圪针庄村党支部书记梁三平对记者说,目前圪针庄村就有410户从事旅游服务业,占全村总户数的95%,村民在家门口开农家乐、办民宿、当导游,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84.5%,曾经的贫困村蝶变精准脱贫样板村,走出了一条因旅而美、因旅而富的发展之路,旅游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宝泉景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返回家乡、建设家乡。以前景区的售(检)票员、交通运维员、站务员等一线员工大多是初中、中专学历,今年吸引了不少大专、本科学历的当地年轻人前来应聘。景区发展好了、待遇好了,年轻人也愿意留在家乡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建成‘宝泉·文旅生态小镇’‘宝泉·平潭商旅古镇’和以‘山地运动’为主题的蔴池山园区等项目,争创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带动更多人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持续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同时我们还将围绕太行山文旅度假这个核心,力争做一个太行山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丰富河南文旅产品,争取让游客能更好地留在太行山,让周边百姓走向致富路。”裴将表示。     采访结束后,媒体记者深切感受到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在助推文旅发展、项目建设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要用心用情讲好政协故事、委员故事,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发现之美、脑力思考之深呈现给广大读者,更好地肩负起舆论引导和文化引领重任,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汇聚智慧和力量。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