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7 2023-11

    鹌鹑养殖 助农致富

       11月16日,宜阳县盐镇乡大寨村智能化鹌鹑养殖场内,工人正在逐排查看管理笼舍。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农村种植养殖产业,以产业发展壮大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7 2023-11

    向农村倾斜

        11月16日,记者获悉,省教育厅发布通知,我省第十六届宋庆龄奖学金申报评选工作启动,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应向农村地区倾斜。     此次评选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在校学生。届时,全省小学、初中初选推荐名额各50名,将从中择优选送宋庆龄基金会评选确定最终获奖名单。获奖学生每人将获得荣誉证书1份、奖学金1000元。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中小学生参与推荐工作,发现身边榜样,把候选人推荐工作作为引导中小学生向身边榜样学习的契机。结合名额规定和小学初中比例、城市农村比例,确定符合评选条件的候选人,应注意向农村地区倾斜。往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不再当选本届候选人。各地确定推荐人选后,必须在被推荐人所在学校,家庭所在地社区、村等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

    [更多详情]
  • 17 2023-11

    2023数字文化大会在开封举行

        11月15日,2023数字文化大会在开封举行。大会以“数字驱动发展,文化引领未来”为主题,邀请国内专家、文化技术大咖以及来自企业、高校、行业协会数百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数字文化主题,交流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共谋新合作。     本届大会由开封市人民政府指导,开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开封将以此次大会为新的起点,充分吸收借鉴各位专家的智慧精华,转化为开封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持,进一步巩固开封文化产业柱石地位,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开封力量。     在项目签约仪式上,中关村人才与产业创新基地项目、5G定制网战略合作项目等8个项目成功签约。     本届大会以新应用、新科技、新场景、新体验作为发力点,融合3D建模、虚拟仿真、人工智能、4K高清渲染等新型体验技术,通过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文化深度融合、守正创新。同时,大会还推出了开封智慧岛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拓展优质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渠道,进一步发展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全力打造数字文化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11月13日,在罗山县灵山镇王大湾村,一片片粉色“云雾”正在悄然绽放,如烟如纱的粉黛,吸引了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赏。     “难得天气晴好,我们刚在何家冲那边参观了何氏祠、大银杏树,带孩子感受了红色文化,现在过来这边古村落赏赏粉黛,看看罗山的绿色生态,拍拍照,吃吃农家饭。”家住信阳市区的王先生说。     近年来,罗山县秉承“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两山”实践创新,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目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产业要素保障,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让“红绿相融”旅游发展迈出新的步伐,真正让大美罗山之旅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     罗山县因地制宜,打造了一系列的特色旅游路线,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我们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写好‘红色’共融‘绿色’文章,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促成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罗山县委书记余国芳表示。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多彩文化上墙扮靓和美乡村

        “以前这里光秃秃的,有时候还被乱贴乱画,可难看了,现在好啦,村里统一粉刷后专门请人画了画,从路口经过,都想多看几眼这面‘文化墙’。”11月15日,汤阴县韩庄镇庵上村的外墙穿上了“新衣”,村民们都很开心。     在庵上村,一面墙上绘制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宣传一个理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移风易俗到文明庵上,简单醒目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彩色图画吸引路过的村民们纷纷驻足观看,细心阅读,拍照留念。     “今年年初,村里共粉刷白墙3万余平方米,最近我们又给村里增添了7面彩绘墙,这些墙绘给村里带来了许多新风景。”庵上村党支部书记原海新说。     “墙上绘有各种标语好像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个文明庵上人。”村民卢林说,“这些会‘说话’的文化墙,不仅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窗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还美化了村容村貌。”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清风正气充盈河洛大地

        “清廉是底线,清廉是凝聚力,清廉更是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的底气。”近日,在清廉洛阳建设工作推进会暨第一批清廉建设示范点表彰会议上,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其祥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清廉洛阳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清廉洛阳建设实施以来,洛阳市纪委监委建立政治监督“清单+台账”工作机制,紧盯耕地保护,制定专项监督6项措施,下沉监督1200余次;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粮食购销领域、金融领域等专项监督治理,整改问题430余个。围绕权力阳光运行、“放管服”提质增效、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关键环节,推动创新实施“容缺办理”“多评合一”等服务审批方式,在全省率先推行“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常态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市、县、乡三级4717名助企干部包联6867家企业。加强对干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推动形成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据了解,在日前召开的清廉洛阳建设推进会上,30家第一批清廉洛阳建设示范点、255家清廉单元脱颖而出,形成了“头雁领飞、群雁齐追”的生动局面,推动清廉单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洛阳“政务服务”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市场主体今年增加4.76万户。     目前,清廉正成为洛阳的鲜明底色。洛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清廉河南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深化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把清廉洛阳品牌擦得更亮,让清风正气充盈河洛大地。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规范土地流转村民收入增加

        “多亏来了巡察组,让俺家5亩多地一年多进账3000多块!”11月13日,谈到今年的收成,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街道保庄村村民李来运满心欢喜。     多年不种地的李来运,增收源自巡察组,渠道是地租。     今年9月,偃师区委第三巡察指导组在首阳山街道巡察中,接到保庄村群众反映:自家耕地租金每亩比邻村少400多元。     经实地走访,巡察组发现租地合同签订时间都在2019年前后,地租为每亩六七百元,而当时周边村相同条件的耕地租金每年却达1100元。     是谁在土地流转中损害了群众利益呢?     巡察组调查发现,该村9个村民组2000多亩耕地,流转时多数是由组长代替与承包人签订的合同,过程不公开、合同不规范,存在贱租问题,村“两委”监督缺位。     由于涉及人数多、耕地面积大,且又处在秋收冬播关键期,巡察组和首阳山街道及时沟通,决定利用当前时机,借助巡察组力量查清问题、推动整改,并发挥街道党工委优势,推动土地规范化、规模化流转,维护群众利益。     9月22日,巡察组联合首阳山街道党工委在保庄村召开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推进会,统一思想、通报问题、明确要求,并成立工作组进村入户,摸清底数,制订土地流转管理方案。     国庆期间,巡察组又多次督导。10月12日,保庄村耕地流转招标会举行,对全村2000多亩耕地统一流转招标,渠南、渠北两个片区分别以每年1330元/亩、1100元/亩的价格中标。     据统计,通过规范化流转,保庄村群众每亩地每年平均多增收500多元,全村总计1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为承包户提供流转服务,每年获取劳务费20万元。     偃师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孙珂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坚强有力的监督。下一步,将对全区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规范管理,维护农民利益,切实发挥好巡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菊花产业助民富

         “几年前,我发现种植菊花好管理、前景好,就种植了金丝菊、杭白菊和贡菊。后来规模扩大到上百亩,我又投资建了十几座烘干房。这两年行情比较好,一亩地毛收入将近一万块钱。”11月14日,在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京东家庭农场,负责人张金冬笑容满面地说。     邢集镇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以京东家庭农场为龙头,发展中草药等特色产业。目前,菊花种植、迷迭香种植等特色产业已经成为邢集镇强村富民的重要动力,该镇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产业的引导和对企业的扶持,开发产品、打造品牌,让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增收。”邢集镇党委书记殷明说。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菊花盛开农户笑

        “村里有了野菊花种植基地后,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和在基地务工,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目标。”11月13日,在商城县长竹园乡武畈村野菊花种植基地,武畈村党支部书记张强说。     今年以来,长竹园乡结合地域特点、基础条件,通过“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野菊花产业发展模式,在全乡16个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广泛种植野菊花,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并打造了600余亩的武畈村野菊花种植基地,带动周边50余户群众增收。     同时,长竹园乡通过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实施订单式回收,解决了传统模式下野菊花产量低、销售难的问题。

    [更多详情]
  • 16 2023-11

    美丽乡村换新颜

         11月14日,开车行驶在淮滨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内,大叶女贞、香樟等四季常青树映入眼帘,开满粉色、红色和黄色花朵的月季立在路旁,与农家院落、高标准农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里缘何风景如画、道路宽阔?原来,这里是淮滨县以“十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融合期思、王店2个乡镇全域和张庄乡4个村共37个行政村8.8万人,全力打造的占地面积228.9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近期,淮滨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各行政村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宜居村民组建设、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镇功能完善提升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使淮滨县乡村振兴示范区人居环境实现大提升。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