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8 2023-07

    黄金蟠桃一斤卖15元

         “这蟠桃色泽鲜艳,口味香甜醇厚,黄金蟠桃果然名不虚传!”7月25日,在郏县堂街镇临沣寨优品家庭农场,来自郑州的游客王女士在采摘品尝黄金蟠桃后说。     据了解,2018年春,23岁的临沣寨村青年王东飞经过培训学习,掌握了桃树种植管理技术,在堂街镇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临沣寨优品家庭农场,种植了20亩的五月菊蟠桃和黄金蟠桃两个优质品种。经过数年来的精心管理,今年6月初,王东飞的蟠桃迎来了盛果采摘期。硕大的蟠桃挂满枝头,在绿叶的陪衬下格外喜人。     王东飞的蟠桃开园后,恰逢临沣寨景区完成升级改造工程,朱家大院焕然一新,村头公园鲜花盛开,景色宜人。碧绿的河水环绕古寨缓缓流淌,呈现出一派迷人的江南水乡风貌,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王东飞抓住时机,在临沣寨东南大门处设立摊位向游客推介自己的蟠桃,受到游客的追捧。不到一个月,10亩地的五月菊蟠桃就卖了个精光。     进入7月以来,临沣寨优品家庭农场的黄金蟠桃成熟了,由于黄金蟠桃色泽金黄鲜艳,不仅个大,吃起来绵软多汁,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把果园向游客开放,足不出园就把黄金蟠桃卖出15元一斤的好价钱。”王东飞高兴地说,“今年的黄金蟠桃亩产达3000多斤,明年的产量会进一步提高。”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4万余亩林果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眼下正是李子成熟的季节,7月24日,叶县辛店镇刘文祥村的300亩李子迎来采摘季,沉甸甸的深蓝色果实挂满枝头,令人垂涎欲滴。果农们穿梭于茂密的果林中,忙着采摘,然后分拣、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我种了16亩油桃和李子,今年亩产在5000斤左右,除了游客进园采摘外,这些水果还销售到附近的商超。”种植户童路军说。     与此同时,该镇东房庄村的300亩晚桃也迎来了采收季,村民们正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成熟的桃子。     “今年桃子的品质很不错。品质有保障,销路也越来越宽,不但在本地销售,还远销到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现在每天采摘量大概3万斤,平均每亩收益在8000元左右。”基地负责人尚海明说。     辛店镇地处浅山丘陵区,辖39个行政村,耕地面积9万亩,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有种植林果的传统。近年来,该镇依托独特的土壤资源,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做大“林果经济”,把林果产业种植作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目前,辛店镇林果种植规模已达4万余亩,全镇形成以刘文祥、常派庄、南王庄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村,种植品种达20余个。     “目前辛店镇林果业已形成集种植、采摘、销售、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招引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探索‘龙头企业+镇级合作社+村级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把辛店镇的林果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成为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群众致富增收的‘金钥匙’,助推乡村振兴。”辛店镇党委副书记王明华表示。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产业兴带来农民富

        7月26日,清丰县韩村镇孟村葡萄种植基地的果农正在采摘葡萄。近年来,孟村采取党员干部带头、规模品牌发展、优化技术服务、打通销售渠道等措施,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发动30名党员285户群众参与种植葡萄,面积达900余亩,年产值达900余万元。         7月25日,农业专家在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吴起营村花生种植基地指导生产工作。近年来,勒马乡商会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农户补短板、强特色,共同携手构建产研销一体化产业链,促使勒马花生产业发展焕发活力,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7月20日,在周口市淮阳区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看着自己种的3000亩玉米、大豆长势喜人,种粮大户王建国心潮澎湃。     “秋庄稼不能缺水!我今年种植的3000亩玉米、大豆都在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田地里都安装了固定自动喷灌设备,浇灌很方便。”王建国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是重要一项。     王建国拿出手机一点,远处的田间喷头自动打开,他说:“我根据墒情设置浇水时间,浇完自动停止,水肥一体、混合喷洒、节水节肥,现在种地也成了轻快事!”     淮阳区的高标准农田是怎样建设的,又是如何管理运营的?     淮阳区区长王献超介绍,淮阳区户籍人口149万人,耕地面积140.9万亩,近年来,淮阳区严格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高站位“抓”、高水平“管”、高效益“融”,提升设计高度,提档管护精度,加快增收速度,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近年来,淮阳区先后获得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产油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截至目前,淮阳区累计投资17.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20.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2%,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生产大幅增产增效,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20亿斤以上,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     农田提质增效 提高粮食产能     王献超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     近年来,淮阳区把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持“向科技要粮”。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在打造智慧农业项目的基础上,采取土地流转、托管的方式,实现大型农业公司与农民携手种田,提高了粮食产量,保证了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2022年,淮阳区整合资金23.3亿元,按照高标准定位、高标准设计、高标准优化“三高”和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投资多元化、灌溉节能化、土壤优质化“九化”标准,在9个乡镇47个行政村建设1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了“模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监测,集约化管理”,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技术集成、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夯实了粮食稳产增产根基,逐步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集体增益的“五增”目标。     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淮阳区采用智能物联网新模式,利用全覆盖的5G网络,建立“四中心一平台”智能物联网。充分应用物联网、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了灌溉方式,配备安装了水肥一体化和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了田间苗情、病情、虫情、墒情实时监测报告和施肥、灌溉的远程自动控制。目前,淮阳区已建成各类智慧型喷灌区15个,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15个、病虫草害监测点5个。     目前,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业生产实现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农药使用量下降6%以上,土地生产能力提升10%。     抓良田强科技 落实“藏粮于技”     王献超说,要实现粮食生产中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目标,必须实现“藏粮于技”,必须紧紧抓住农业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为打造“藏粮于技”高地,淮阳区与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中原学者工作站,知名学者为淮阳农业把脉会诊解难题;他们开展示范试验,打造科研基地,设立新品种试验田,目前,全区已推广新品种42个。     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淮阳区大力实施推广耕地质量监测、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实现科学施肥,精准施药,提高耕地地力等级。大力推广农业集成新技术,积极落实减肥、减药新方针,重点推广优质小麦品种和配方施肥、种子包衣、“一喷三防”绿色防控等成功技术,主推“一高、二优、三防”集成技术,达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优质高效同步实现、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淮阳区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由淮阳区农投公司主导,通过“运营公司+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民+农业农村局+服务企业+科研院所”等七方合作,形成了规划、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护一体化“七方联结”高标准农田运营模式。每亩地流转费用1200元,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管理费100元;同时,还有16000余人通过务工增收,实现了群众、村集体、企业三方都有收益的“三赢”局面。     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问题,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使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的基础设施,真正变成村级集体经济的资产,最大限度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质量管理 建好民心工程     王献超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淮阳区成立了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高规格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筹整合优质资源,深度优化设计方案,合理控制投资成本,有效降低管理费用,有序推进工程进度。区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部门,从人员、资源、财力、精力等方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中,淮阳区坚持把指挥部建在田间地头,每个项目区均设有工程建设指挥部,区、乡(镇)同步建立工作台账,推动各项工作具体化、节点化;实行严格的督导检查和绩效考评制度,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目标责任,实现了工程协调、施工和交接“三个无障碍”,确保项目工程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见效。     淮阳区在高位统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区级监管、乡镇管理、专业监理、群众监督和第三方质量检测“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格项目投资关、技术关、进度关、监理关、验收关,确保把高标准农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和廉洁工程。     创新管护机制 确保长久效益     王献超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长久发挥效益,避免“重建轻管”现象,淮阳区制定了《淮阳区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实施方案》《淮阳区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办法》,建立健全“区负总责、乡镇监督、村为主体”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不同管护模式做好高标准农田项目设施的管护工作。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好,管护得好,运营得好。     淮阳区财政每年安排管护资金600万元,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把农田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护资金和责任下放到乡、村,实行属地管理;区管护办负责组织领导、技术培训和督查考核。乡镇成立管护办,设在农业服务中心,固定2名专职人员,负责辖区设施管护。村级设立农水管护员,由1名村干部兼任,组织本村农水协会,负责全村的农业灌溉集中服务、巡查维修,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人员灌溉难问题。达到了农田设施科学利用、长效管护、节水惠民的良好效果。     高效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升级     王献超说,淮阳区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农田质量与产业发展效益统筹起来,规模发展农业产业。     淮阳区通过实施“育龙头、延链条、抓创新、促循环、树品牌”五项举措,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要素聚集强链、业态创新优链、科技创新补链和加工流通延链,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农业产业园、产业强乡(镇),推动农业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目前,全区已建成1家国家级、8家省级、1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今年再创建1个省级、4个市级、200个区级现代产业园;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5135家,规模养殖场312个,种植大户195户。培育形成小麦、花生等10大产业链,带动20万亩优质小麦、45万亩优质花生、28万亩优质瓜菜种植和85万头(只)优质草畜牧养殖,带动6万人参与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淮阳区还探索推行“龙头企业保销路、集体经济增收益、产业兴旺民得利”的新模式,大力发展黄花菜、优质大蒜、高油酸花生、芦笋等特色农业;不断建设完善涉农贸易平台、花卉交易中心和智慧农业物流中心,形成链条式、集群式特色发展模式。     “淮阳区将用足、用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各类政策和资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突出集中连片,打造整区域推进的新亮点;突出特色产业,打造高效益产出的新亮点;突出生态建设,打造美丽田园与特色乡村相融合的新亮点;突出现代农业发展,打造适应规模化经营的新亮点,实现淮阳高标准农田‘最靓颜值’和‘最大效益’。”王献超说。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安全巡检守护 群众“阳光收益”

         “连接头温度正常、逆变器温度正常,电压指标等级符合要求。”7月26日,国网正阳县供电公司组织党员服务队到该县熊寨镇王大塘村,对光伏发电设备开展巡视检查。     据了解,该县共有低压光伏电站11859个,装机总容量28.9万千瓦。为确保迎峰度夏期间光伏用户侧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守护群众的“阳光收益”,国网正阳县供电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到各村镇,对辖区内光伏发电设备开展全面巡检,重点对配电柜、光伏板、计量装置及控制开关等光伏发电设施进行检查,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支付光伏发电用户的“阳光收益”5711.73万元,转付国家可再生补助资金347.57万元。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多举措管好财政资金

         今年以来,永城市崇法寺街道财政所创新街道财政资金监管方式,多项举措提升街道财政资金监管水平,确保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     建立资金监管台账。将各级财政资金分项目、分类别登记入账,实行全程管理,专款核算,确保各项资金按程序和进度拨付到位。实行强化监管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关考核监督机制。坚持公开公示制度。充分利用街道、财政所、村政务公开栏,代发银行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渠道,及时将各项财政资金面向群众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着力提高街道财政资金透明度和知晓率。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我省三支援外医疗队获表彰

         7月26日,2023年河南省归国援外医疗队总结表彰会在郑州举行,中国援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第23批医疗队和援厄立特里亚第15批医疗队62名队员集体获表彰。     2022年,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当年2月至3月份,从河南走出去的中国援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第23批医疗队和援厄立特里亚第15批医疗队62名队员逆行出征。一年多来,三支医疗队不畏艰苦、团结拼搏,真诚服务受援国人民健康,到今年4月份圆满完成援外任务,为中非友好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了解,自1973年以来,河南先后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科威特派遣了67批医疗队1364名队员。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邻里中心”成为“一站式”生活家园

         “大家发声时要注意保持微笑,这样音色会更加柔和!”7月23日,周末,洛阳市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宜人社区“邻里中心”里,歌声嘹亮,欢快热闹,志愿者老师正在指导暑期托管班的小朋友们学习乐理知识。     在洛龙,一个个“邻里中心”好似一座座爱心“加油站”,为社区大家庭注入了暖暖动力。     “邻里中心”,顾名思义,就是指邻里之间的聚合阵地,集多种业态和功能于一体而集中建设的服务中心。     今年,洛阳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拓展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率先在我省提出了“邻里(乡里)中心”建设。     洛龙区坚持“全民共建、全龄共享”原则,着眼居民多元服务需求,持续推动文化、体育、养老、卫生健康、教育、政务服务进社区,小小“邻里中心”融汇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     学府街道大学城社区“邻里中心”5月中旬投用,占地1500平方米,围绕“一老一少一青壮”重点群体,融汇少儿教育、养老服务、政务服务等于一体,解决了儿童课余辅导、高龄老人养老等一系列生活需求。     “文化体育”是安乐街道安东社区“邻里中心”的金字招牌,在提升行动中,安东社区除大量购置乐器外,还将社区大院全部规划成开放式的儿童乐园和健身广场,与文体教育机构对接,聘请专业教师、体育教练授课,定期举办特色化、趣味性文化体育赛事,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     关林街道石油社区“邻里中心”的健身馆,原是小区的废旧厂房,改造后,增设了瑜伽、羽毛球、乒乓球等训练场地,添置了跑步机、拉力器等健身器材;社区多间杂物房被改建为理发店、水果店、小超市,社区有了“商业街”、有了“烟火气”。     今年上半年,洛龙区加快建设“邻里中心”,在对各镇(街道)、社区基础设施、闲置资源、国土空间规划等进行摸排调研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任务较重的“旧城”上,围绕“6+N”标准盘活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建设标准,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同部署、同推进。社区较新、原有服务场所尚待建设的,结合辖区实际,围绕公共服务进社区工作要求,对现有场地进行改造或新建。     洛龙区共有村(社区)157个。按照规划,今年将重点谋划建设“邻里中心”35个、“乡里中心”63个,因地制宜,“一社区一策”增加了相应特色化服务。一个个把便民惠民理念体现在每个细节、每个角落,集多种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浓浓的邻里情留住了人情味。     “‘邻里中心’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提升群众的生活便利度和归属感。”洛龙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把“融合发展”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积极创新运营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群体,激发发展活力,让居民的归属感更强、幸福感更多。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郸城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超多

         “这两个笔画要连贯起来才好看,字的结构要写舒展一些……”7月26日,在郸城县南丰镇中心小学少年宫,书法辅导教师孟春正在给学生讲授书写要领。     “自从参加少年宫活动,我每天过得都很快乐、很充实,在专业书法老师的辅导下,我的字体书写越来越漂亮了。”南丰镇参加少年宫活动的学生张远航说。     为解决农村学生节假日看管、教育问题,近年来,郸城县教体局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乡村学校教育平台,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惠及全县10多万名学生。     “乡村学校少年宫真是孩子们的假期好去处,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开阔了视野,变得更加自信了。”谈起学校少年宫的好处,宜路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侯学敏称赞道。     据了解,该县乡村学校少年宫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专兼职教师、学校场地以及家长、社区等各种社会资源,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组建了涵盖音乐、体育、美术、益智四大类少年宫活动课程,由辅导教师或者大学生志愿者现场指导,帮助少年儿童培养兴趣、提升学业水平。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有效载体,是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下一步,我们将整合优质资源,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水平,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郸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广锋说。

    [更多详情]
  • 28 2023-07

    快乐假期 收获满满

      7月26日,沁阳市西万镇校尉营村的孩子们在“农家书屋”阅读图书。该村今年投入10万元建成一座占地12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凉爽舒适的书屋成了孩子们暑期“充电”的好去处。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