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7 2023-07

    吃辛集葡萄 签文旅项目

         7月25日,在鲁山县兴源高级中学门前宽阔的道路两旁,色彩各异的夏黑、南太湖、巨峰、阳光玫瑰等多个品种的葡萄摆了二十多个展示摊位,吸引不少居民到此品尝购买。     当日,由鲁山县辛集乡葡萄协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承办的2023年鲁山葡萄文化节在此开幕。     辛集乡素有种植葡萄的传统,目前36个行政村中有26个行政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其中16个行政村大面积连片种植,种植面积由最初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1万余亩,年产鲜果2.5万吨,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四川、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带动18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为推动辛集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13日,辛集乡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葡萄产业实现种植技术标准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果品销售品牌化、果品质量统一化、农药残留安全化、种植效益最大化目标,以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效、农户增收、集体增富。     在当天的葡萄文化节开幕式上,鲁山县人民政府还与中商能源投资河南有限公司进行了“平顶山露峰山民俗文化产业园”项目的签约,双方依托万亩葡萄园和位于辛集乡境内的牛郎故里、爱情圣地露峰山资源禀赋,共同开发露峰山民俗文化产业园项目,打造总投资20.3亿元,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公园。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税费优惠为农企减负

         “近年来,县税务部门首席税收服务员积极响应企业的诉求,及时送上最新税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各项税费政策红利,主动为涉农企业保驾护航。”7月24日,息县远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玲说。     为赋能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息县税务部门连续10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利用大数据全方位、精准化筛选涉农企业,编制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提供从政策宣传辅导到业务快捷办理的“一体化”套餐服务,推动“政策红包”精准投放,给涉农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息县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县税务部门将继续聚焦服务全县涉农企业,持续推出便利化办税缴费举措,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实打实的帮扶举措帮助涉农企业发展。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以前“有水吃” 现在“吃好水”

         “以前的水水垢多,烧水壶用不了多久就得换新的,以后就不用再担心了。”“咱们也能喝上丹江水了。”……7月25日,天刚蒙蒙亮,在禹州市文殊镇文殊村村民李贯奇家门前,几名群众背着铁锹站在一起讨论着。     随后,他们来到文殊村南水北调供水管道铺设工程现场开始清理泥土,挖掘机挥舞长臂,开沟机转动圆盘,开挖沟槽、管道布设、焊接管道……     据了解,该工程是禹州市水利部门为实现西部山岗区饮用水地表化全覆盖,以神垕水厂为供水水源,向文殊镇及周边乡镇供水的惠民工程。施工前,文殊村党支部书记赫爱红带着村组干部走遍全村,边走边看,对村内道路、水管、排水渠等设施逐一查看,做好摸底工作,避免施工中对其他设施造成破坏。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每户群众自筹300元用于挖沟、修路、水表等费用支出。此次施工,文殊村将根据全村500余户群众的分布,向村南、村北各铺设供水管道2.8公里,覆盖全部农户。     “我年龄大了,孩子也不在家,村干部就帮我把活都干完了,他们脸都晒脱皮了,心疼人。”80多岁的老人段便家门前的管道已经铺设完成,连连向村干部道谢。     “吃水问题不是小事,这是为群众谋福利,只要是对群众好,村干部就得带头干,苦点累点不算啥。”赫爱红说。     “我们将全程参与项目立项、实施等过程,监督跟进项目进度,协调处理好村民的意见建议,后期做好供水工程的管护,努力把惠民工程做好!”文殊镇党委书记王志勇说。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蜂产业年收益超2600万元

          “我们家养蜂已经有5年了,目前有40个蜂箱,一年能挣8万元。”7月25日,在新县香山湖管理区,正在自家养蜂基地忙碌的蜂农王桂兰喜笑颜开。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四季分明,资源丰富,蜜源植物充足,养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加快蜂产业发展,2022年6月,新县成立了蜂产业协会,把养蜂基地建设作为蜂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先后建成新县蜂产业协会文化交流中心、新县蜂产业协会研学基地、新县探花郎蜂业中心,推动了蜂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进程,让蜂农实现了抱团发展。     不久前,在新县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和香山湖管理区的大力支持和争取下,河南蜜乐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向香山湖管理区中蜂养殖户捐赠了总价值约1.6万元的公益蜂箱200个,养蜂专家还为广大蜂农现场讲授养蜂技术。     “我们发展蜂产业,县里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如今,又有了专业机构的帮扶和指导,相信我们的产业一定会越做越好。”王桂兰满怀信心。     新县蜂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仅王桂兰家的养蜂基地,就带动周边田铺乡河铺村、泗店乡大畈村100多户蜂农发展蜜蜂养殖,每年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     据新县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黄凯航介绍,目前,新县共有养蜂合作社20多个,蜂蜜加工厂1个,有2000多名蜂农从事蜂产业,年生产蜂蜜、巢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蜂产品350多吨,年总收益达2600多万元。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喜看乡村变化 感受振兴活力

        7月26日,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铁谢村铁棍山药种植基地,村民在清除攀附在棚架上的杂草,确保山药稳产增收。近年来,当地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惠农补贴等方式,扩大山药种植面积,叫响了“铁谢山药”区域品牌。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彩礼“减负” 幸福“加分”

          近日,兰考县葡萄架乡结合“为爱减负不要彩礼要幸福”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制定印发了《葡萄架乡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的实施意见》,发出了“十提倡十抵制”倡议,通过拍摄小视频、宣传微短片、创作三句半快板等宣传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便民服务群、乡村大喇叭、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开展婚事新办、“零彩礼”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同时,该乡以“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葡萄架乡籍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等为重点,强化对周边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做到奖惩并举,要求各村探索建立“三个一”(评出一对典型、组建一支服务队、提供一次服务)工作法,对配合移风易俗工作,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群众免费提供一次服务,给予“精神+物质”的表彰鼓励,对不遵守、不践行的采取“媒体采访谈、召开会议说、亲朋好友帮、理事会上门讲和村上一起管”的措施,逐步形成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乡村大喇叭 传递好声音

        “家庭安全从燃气安全开始……”7月25日,在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永兴街道蒋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乡村大喇叭”开始播报燃气安全警示教育知识。据了解,这样的播报,该村每天上午、中午、傍晚都要进行。     近年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把新时代之声广播系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农村宣传群众和文明村镇建设的重要载体,“乡村大喇叭”在人居环境整治、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防范电信诈骗、法治政府建设等乡村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喇叭’每天宣讲党的理论、时事热点、交通安全、法治政府建设等,是我们在农村宣传教育的好帮手。”蒋西村党支部书记段玉锋说,无论是普及农村生产生活常识这样的小事,还是党的理论政策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燃气安全等大事,通过“农村大喇叭”第一时间传达给村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好声音。     目前,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个镇(街道)32个行政村(社区),已安装70套智能广播(大喇叭)。该区党工委书记孙毅表示,该区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构筑美好精神家园。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7月26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我省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完善各项支持政策和推进机制,通过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强化科技支撑,打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努力开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局面。     近日,全省2023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培训会在内乡召开,会上详细讲解了我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氨气治理设施建设要点,并就秸秆、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和经验分享。     会议指出,我省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畜牧业绿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引领带动体系初步形成,粪肥增施促进耕地质量有效提升,但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的基本态势尚未根本扭转,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仍面临不欠新账逐步还旧账的双重压力;二是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务重、难度大;三是粪污处理设施普遍存在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四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力度,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新机制,提炼一批可操作、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技术操作规范,打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利用,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及时总结地方先进治理模式和经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插上“科技之翼” 农业提质增效

        “我们的种子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这次展会一共销售了800万斤,我们更有信心和动力了!”7月23日,来自沁阳的河南乐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伟激动地说。     近期,河南乐丰种业有限公司参加2023河南省夏季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展览会、2023黄淮海种业+肥药机一体化解决方案展览会,携带爆款产品“洛麦47”亮相。     展会第一天,“洛麦47”吸引了来自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等地的种子经销商,通过沟通交流,达成了众多合作意向。“这次我们和乐丰种业签订了20万斤的种子合同,不虚此行!”来自驻马店的经销商王红生说。     种业是农业生产的起点、粮食安全的基石、农业现代化的“生命线”。沁阳作为河南省重要的种子繁育基地之一,积极推进本地企业与国家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农大等院校合作,建立3万余亩种子繁育基地,持续开展新品种选育攻关,实施沁阳市崇义镇种子加工项目,建设小麦玉米全自动加工线。     只抓住种子这个农业“芯片”还不够,更得配合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安全高效的农用机械,才能有效提升农业产量和质量。     田间地头,一排排玉米苗下,一行行套种的大豆枝叶绿意盎然。走进沁阳市西向镇魏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联鹏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小联正在用移动卷盘式喷灌系统为玉米浇水,为秋粮丰收积蓄力量。     联鹏家庭农场从去年开始探索在200多亩玉米地里套种大豆,种植模式为“四行玉米+五行大豆”,既方便联合收割机作业,也发挥了玉米的边行优势,保障了大豆的受光通风空间,使玉米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产4万多斤大豆,去年一季增收约11.2万元。     “大豆根部有根瘤菌,可以固氮,增加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玉米大豆‘高低搭配’可以增加玉米生长空间,从而促进双重丰收。今年打算将大豆玉米套种规模扩大到450亩,估计一年能挣70万元。”张小联兴奋地说。     魏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军说:“村里670多亩大豆玉米套种,到10月底开始采收鲜豆荚,套种的大豆产值预计可达38万元,不仅为村民创造了就业、增收的渠道,实现‘玉米不减产,白捡一季豆’,还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     沁阳市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量提升行动机遇,着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抓政策引领,抓示范带动,抓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该市大力实施农业质量大提升工程,引入无人机植保、喷灌、全过程机械作业等科技手段,积极对接科技特派员和农业指导员,确保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4.36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65万亩。2022年粮食总产量7.6亿斤,同比增长7.1%,亩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更多详情]
  • 27 2023-07

    废弃秸秆变成牛羊“美食”

    7月26日一大早,西平县二郎镇健杰综合养殖有限责任公司90后总经理康建波在为饲养的肉牛投喂饲料。据了解,该公司的牛饲料以本地农田的废弃秸秆为主,每年能消耗掉当地7000多亩耕地的农作物秸秆。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