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4 2023-07

    秀绝技 展自信

         “参加完全国性的比赛,我更自信了,这不仅是比赛也是学习,更是给残疾人技能就业创造出的大好天地,也激励着我要再接再厉、刻苦训练,争创佳绩。”6月30日下午,从结束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归来的鹤壁籍选手张雁俐很有感触。     张雁俐、李欣、张洋作3名鹤壁籍选手凭借优异成绩入选河南省代表队,参加了服装配饰设计、IT网络系统管理和网络安全的比赛。     据了解,本届比赛,来自全国32个代表团的950名选手参加了信息通信技术、工艺美术、手工业、工业及先进制造业、生活服务等5大类28个项目的比赛。     近年来,鹤壁市残联大力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主动对接学院等机构,设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30多个,2022年培训残疾人1694人,新增技能人才42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2人,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就业创业、创造幸福生活、成就精彩人生。

    [更多详情]
  • 04 2023-07

    兰考干部群众拼搏奋斗创幸福

          兰考县87万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乡村振兴统揽新阶段“三农”各项工作,建设“拼搏兰考、开放兰考、生态兰考、幸福兰考”,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18年,在外闯荡多年的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员陈保超响应县委号召,返乡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并全票当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不仅要自己富起来,还要带领群众富起来。”6月30日,陈保超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后,陈保超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多次到山东寿光、聊城等地学习日光大棚技术,带领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先后建设165座温室大棚,总投资3600余万元,年产西红柿1000万斤左右。     群众富了之后,陈保超带领白云山村干部群众通过“一宅变四园”,拆除空心院,整合出村集体土地56亩,其中腾挪出12亩土地用来建设集中养老的幸福院。村内孤寡老人、低收入人群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将自己的宅基地归村集体所有,拎包入住幸福院养老。村里将土地办理了集体不动产登记,试点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与银行对接,拓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坚持“一村一韵”,传承村庄文化,充分发掘谋圣张良的故事,并努力做成产业,为村庄发展服务。     陈保超说:“农村的美好生活是党员干部和老百姓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践行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带领群众共同创建群众满意的和美乡村。”     张发田是兰考无数返乡创业年轻人中的一个。笔者在红庙镇夏武营村采访时了解到,张发田自2015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夏武营村创办兰考县发田家庭农场,加入蔬菜种植行业,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现种植蔬菜大棚50座,温室大棚6座,露地种植50亩。     张发田刚开始从事蔬菜种植的时候,面临很多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短缺。镇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金融机构,落实贷款政策,帮其建成了第一批蔬菜大棚。如今,张发田从一个种植外行变成了种植高手,从负收益到现在年收入50万元左右。     焦仁辉是考城镇焦李河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笔者,近年来,焦李河村进行了高标准板材加工创业园建设,以创业园辐射带动全村板材加工产业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全村有板材加工企业4家,锯末回收及销售企业3家、板条加工企业80家、运输企业150家等,产品销往山东菏泽、曹县等地,从事板材加工的人员月均收入5300元左右。     焦李河村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了焦氏商贸有限公司,支部书记任董事长,年产值500余万元,将红薯种植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村里种植红薯560亩,占耕地面积52%,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更多详情]
  • 04 2023-07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要求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联合下发北方地区防高温干旱预案,要求分区分类落实关键技术措施。     据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10天,华北、黄淮等地仍多高温天气,导致部分夏播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发育受阻、春播作物长势偏弱,给秋粮生产带来挑战。     预案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高温、干旱发展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灾情调度,分析研判灾害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抗灾措施。     预案指出,科学防灾减灾。及时灌溉保苗,适时中耕除草,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遏制病虫暴发危害。     预案要求,强化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分作物制定完善科学抗高温干旱技术方案,适时组派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农民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技术措施。

    [更多详情]
  • 03 2023-07

    力推粮食保险 让种粮有底气

          “水稻种植受天气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非常大,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让我吃下了‘定心丸’,后期生产管理我更有信心和底气了。”6月26日,商城县李集乡种粮大户蒋仁山收到今年的水稻投保告知单,表示一定尽快购买保险,也会动员其他种粮大户一起购买。     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是商城县实施的三大粮食保险之一,保额960元/亩,保费42元/亩,种植户只需缴20%保费,其余由中央、省、县财政负担。若出现自然灾害或病虫害,该保险能够保障种植户至少收回成本。     去年以来,商城县像李集乡这样的种粮大乡都在大力推进投保工作,用鲜活的案例向村民讲解保险政策,鼓励种粮户应保尽保。     “完全成本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相比涵盖面更广,能够给种粮户兜底,切实增强了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能力。”商城县财政局企业股股长赵莉介绍。

    [更多详情]
  • 03 2023-07

    漯河市郾城区法院走访慰问老党员

        6月29日上午,漯河市郾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军黎带队前往李集镇大王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为他们送上“七一”的节日问候和祝福,带去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李集镇党委书记武彦杰等人陪同走访。     每到一户,赵军黎都与老党员亲切地唠家常,详细了解了他们的身体状况及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所盼、所想、所需,并向他们简述了中国共产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郾城区法院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听取了他们对郾城区法院当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老党员们表示,支持法院工作,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挥余热。

    [更多详情]
  • 03 2023-07

    漯河市郾城区检察院宣传防范非法集资

        6月26日,漯河市郾城区检察院组织干警前往黄河广场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以发放宣传单、接受法律咨询等方式,重点针对以投资理财、消费返利、养老等名义开展的非法集资行为,以案释法,揭露非法集资“画饼”套路,向过往群众讲授非法集资的特征和危害,让公众了解到“高投资高收益”极有可能是“请君入瓮”的投资陷阱,从而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志愿者还提醒广大群众,切莫贪图高利,掉入非法集资陷阱。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6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百余人次。   

    [更多详情]
  • 03 2023-07

    村内建社区工厂 村外建现代农场

         6月25日,记者在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大王寨村锦鸿包装社区工厂看到,全自动天地盖成型机高速运转,一个个红色的高档礼盒顺利下线、装箱待发。     据该企业负责人袁红建介绍,他们主要生产酒、茶叶等高档礼品的包装盒,通过天津港和欧亚班列销往美国、新加坡及欧洲等国。2022年企业产值达1000多万元,今年前5个月,企业产值已突破1800万元。     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大王寨村坚持“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探索农村产业振兴模式,让群众更快更好享受产业发展成果。     在大王寨村现代农场,1100亩的豆丹养殖喜结硕果,亩均增收1万多元,一个季度就为务工农民发放工资300多万元。     中原集团公司是回乡投资发展农旅产业的典型。该公司总经理王红军说,建安区打造的东部旅游养生产业带蕴含的商机和大王寨村的优美环境吸引他回乡,流转土地2000多亩,发展五大现代农业板块。     为推动社区工厂和现代农场提质升级,建安区实施星级评定,按照五星标准给予不同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激励更多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产业发展。袁红建说,建安区为他们提供了厂房租金补贴、税收补贴和招工服务,节约成本     40%。     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的不仅有企业家,大王寨村群众也从中受益。60多岁的脱贫户王保收高高兴兴地从破旧房屋搬进了120多平方米的安置楼房,小区的管理费则由集体承担。     大王寨村在许昌市率先探索农村“三变五合”改革,坚持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路子。2018年,村里成立了土地、劳务、置业、旅游等五大合作社,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依托劳务合作社,对接中原集团公司等企业,组织本村263名建筑工匠加入了合作社。     同时,该村积极发挥土地合作社的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葛根等特色种植业,带动群众参与率达60%以上。

    [更多详情]
  • 03 2023-07

    集体分红 群众增收

         6月26日,走进宝丰县赵庄镇白店村的国铭纺织品有限公司,便被展厅各式各样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窗帘所吸引。过展厅继续往里走,伴随着低沉的机器声响,生产车间内工人或剪裁,或缝纫,或打包,现场一派忙碌。     “我们公司的窗帘样式多、价格实惠,每天吸引不少群众到实体店参观购买。加上最近直播间运行日益成熟,线上订单量增加,工人加班加点生产,销售量稳步提升。”公司负责人张明明高兴地说。     张明明2005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浙江的纺织厂和印染厂打工,2014年回到家乡,开办家庭作坊从事窗帘加工销售。经过数年发展,他的窗帘加工坊初具规模,但资金和场地成了发展壮大的“绊脚石”。白店村党支部了解情况后主动与其沟通对接,整合闲置土地,建设厂房,以土地和厂房入股,成立国铭纺织品有限公司,除了安排村民就业外,村集体可以每年分红。     “要想产业兴旺,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全力打造‘帘上白店·五星工坊’,吸引以国铭纺织公司为龙头的昊阳、宏达、乐乐等13家窗帘厂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打造‘线上直播+网店’、线下‘面包车经济’、来料订单代加工、实体门店销售创新模式。”白店村党支部书记张占彪介绍,如今,五星工坊成员单位日均销售产品1500余套,月均产值400余万元,年总产值5000余万元,仅白店村及周边各村留守妇女新增就业就达220人左右,涉及农户60多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外出从业人员4480人左右,参与经营面包车220辆左右。仅国铭纺织公司一家,就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以上收益。

    [更多详情]
  • 03 2023-07

    产量降了 效益高了

         6月26日,在位于鲁山县辛集乡小河里村的“葡萄藤下·硕果”五星工坊内,种植能手张平洋正在指导工人给葡萄枝去头打杈,一串串阳光玫瑰葡萄青翠欲滴,让人赏心悦目。     “这个工坊其实是个葡萄种植试验基地,主要用来引进和推广葡萄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助力辛集乡葡萄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辛集乡党委书记范景可说。     辛集乡葡萄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鲜果2.5万吨,年产值超亿元。该工坊占地80亩,有塑料大棚30座、避雨棚15座,种植金藤、巨峰、阳光玫瑰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早中晚熟品种。     除了张平洋,该工坊还聘请了6名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专家。“和省城的专家商量后,我们将工坊的生产目标定为‘优质稳产’,一亩葡萄产量控制在2500~3000公斤,生产精品果打入高端市场。”张平洋说。     之前,辛集乡大部分果农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葡萄产量高才能多卖钱,葡萄亩产量高达4000~5000公斤。事实却是,这些葡萄只能卖到一般的农贸市场和超市,整体售价不高。     “以阳光玫瑰为例,专家要求每串葡萄疏果后保持70粒左右,果实呈倒纺锤形。这样的精品果比粗放管理的批发价每公斤高6元左右,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工套袋、采摘的成本。”张平洋说。     “如果工坊的优质稳产模式推广开来,即使是原先的巨峰、夏黑等老葡萄品种,保守估计,每亩效益也可提高3000元左右。”张平洋介绍道。

    [更多详情]
  • 03 2023-07

    有思路 有出路

        6月28日,孟州市化工镇东光村农民在采摘鲜桃。该镇地处黄河滩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水果生长。近年来,该镇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蜜桃、血桃、蟠桃,延长鲜桃的采摘期,带动了当地的观光游,增加了果农的收入。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