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23-06

    鲁山县 用特殊方式纪念屈原过端午

         制香囊、包槲坠、民俗表演、非遗作品展览……6月22日,“我们的节日—2023中国(鲁山)端午节”系列活动在屈原故里鲁山县张官营镇举行,该镇与屈原有关的三个地方同时以特殊方式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作为端午节纪念屈原活动的主会场,张官营镇镇区的开幕式结束后,文艺工作者登台演出了与屈原有关的节目。演出现场一侧的摊位上,摆满了一个个、一件件形态、造型各异的香囊、布老虎、剪纸、蛋雕、麦秆画等非遗作品。     与此同时,在屈子柏所在地的张官营镇杨孙庄村,屈原庙、犨城遗址所在地的前城村,群众也分别举行了祭祀屈原仪式及民俗表演等活动。     鲁山古属楚国,屈原文化在鲁山世代传承,有许多遗迹遗存,张官营镇境内有正史记载最早的屈原庙,同时也有春秋古城犨城遗址、有屈原衣冠冢前的屈子柏等,还有大量和屈原相关的端午祭祀、歌谣等民风民俗。     “经学界同仁考证,鲁山县域东南犨城故地为屈原故里。屈原文化、端午民俗在鲁山大地薪火相传两千余年,民间世代沿袭包槲坠、煮鸡蛋、插艾草、戴香囊等端午民俗。从2014年以来,鲁山连续举办端午节文化民俗研讨活动,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说。     多年来,鲁山县先后举办了犨城屈原文化专家报告会、鲁山犨城“屈原之寺”碑释读座谈会、“我们的节日—中国(鲁山)端午节”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等,大力弘扬屈原文化。2019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鲁山县建立了全国首个“屈原文化传承基地”。     “端午习俗,屈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举办端午节系列活动,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弘扬,是对民族精神家园的最好守护,更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县的最好机遇。”鲁山县委副书记魏学君说。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品味端午民俗 传承节日文化

        6月21日,汝阳县新华园幼儿园开展“妙趣端午,与粽不同”活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小手学包粽子、做香包、做五彩线等端午礼品,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康红军 摄     6月24日,尉氏县新华书店里,市民在阅读图书。端午假期,尉氏县不少市民走进图书馆,阅读书籍,寻觅书香。李新义 摄     6月20日,滑县农商银行在滑县焦虎镇姚寨村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和老人们唠家常,并送上节日的祝福和问候。本报记者 秦名芳 通讯员 史如月 摄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首届“中原药谷”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6月20日至21日,嵩县首届“中原药谷”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嵩县陆浑湖畔召开。1000多位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业界精英齐聚一堂,传承文化、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商合作,为嵩县打造“中原药谷”注入新动力。     论坛期间,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嵩县“中原药谷”建设、伏牛山天然药库中药材资源优势、全国康养基地发展趋势、中药材质量安全与产业发展等话题,为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把脉支招,积极搭建中医药产业交流合作新平台,助力嵩县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鲁山县环湖路获评“全国最美农村路”

         6月21日,从鲁山县交通运输局传来好消息:交通运输部近日公布了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该县环湖路榜上有名,系河南省唯一。     鲁山县环湖路始建于2002年,全长25.164公里,是鲁山县连接库区、董周、下汤等乡镇的重要通道,道路整体环绕二级水源保护地昭平台水库而建,起点位于库区乡西沟村,终点位于库区乡张湾村。     鲁山县环湖路于2002年修建时为二级县道农村公路,2019年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了升级改造,铺设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并在沿线建设公路驿站1处、停车场1处。环湖路将昭平湖、奥伦达房车部落、皇姑浴温泉、姑嫂石等沿线景点串联起来,“一条大道、全线绿化、两边风景、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常年洁美”的公路景观设计,加上山水观光、骑行旅游、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众多休闲旅游项目,使环湖路受到广大游客喜爱,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成为鲁山县助力乡村经济腾飞的振兴之路。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重庆“供销肉食”进驻中原大地

          6月25日,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旗下重庆市农产品集团首家市外“供销肉食”分销中心在郑州正式开业,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张海清、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张留根共同为分销中心揭牌。     近年来,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抢抓发展机遇,谋划万吨级肉类加工基地建设,同步搭建全国肉类销售网络。而“供销肉食”郑州分销中心的设立,是渝豫两地供销社“为农为民”服务中的创新举措和重要探索,为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还将通过“以销定采”模式,携手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挥供销社流通服务的独特优势,推进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积极构建联结工厂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终端成本。在未来3年,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将扎根中原,计划与省内100家以上客户建立起密切的贸易伙伴关系,销售网络遍布河南省大中型城市,让一手优质进口货源进入永辉、万德隆、沃尔玛等商超,走入千家万户,共同促进重庆与河南两地供销合作事业“渝来豫好”“豫”发红火。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为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6月25日,我省在温县举行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扛稳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出台最严的追责问责制度,全面推行网格化、田长制管理,建设并运行实时发现、实时推送、实时处置的智能化“天眼”执法监管系统,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努力做到把各类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消灭在萌芽,全省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数量大幅下降。在保护耕地的同时,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实施“1+N”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着力提升资源要素保障能力,坚定不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5年来,我省累计盘活批而未供土地205万亩,处置闲置土地33万亩,24个县(市)被评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6月底在洛举行

         6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将于6月底在洛阳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形式为“工作会议+实地观摩+产业招商+引客入豫+宣传推介+配套活动”。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介绍,截至目前,大会共梳理41个重点文旅项目,投资总额525.6亿元;遴选21个重大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投资总额365.8亿元。这些项目包含文物数字化开发、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旅游度假区建设、元宇宙基地等。     据悉,本次大会除安排工作会议和实地观摩、线路考察外,还立足培育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振文旅消费,策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主要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季暨第五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启动仪式、“百万学子游河南”“中华霓裳汉服秀”文创产品和非遗项目主题展等。     从明年起,大会将实行申办机制,每年举办一次,每年一座城市,各地通过竞争取得大会承办资格,达到“办一次会议带动一座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目的。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用心盛好每一碗汤

        6月24日,清晨6时,在郑州市经三路与晨旭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胡辣汤店里,老板娘杨伟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往售卖窗口的汤盆中倒入刚熬好的两大桶胡辣汤后,架起手机支架,调整好手机镜头,便一边直播一边卖汤。     “无论是跑代驾的司机,还是外卖小哥,或是环卫工人,第一个进店的顾客都免单,这已经成了多年的习惯。”杨伟娜说,“一大早来喝汤的都是最辛劳的,想通过这种方式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喝上一碗热汤后开启一天的美好生活。”     一笑起来脸上就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加上可爱的小虎牙,杨伟娜与电影明星巩俐颇有几分相似,因此顾客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胡辣汤女神”(右图)。     “让那妞给盛汤,她盛的汤喝着就是香。”一位大妈点名让“女神”盛汤。“这些大爷大妈都是附近的老主顾,平时我都是要多给盛半勺或一勺的。”杨伟娜盛汤的功夫练了有十多年,每次盛汤,她都是将木勺在汤盆中一推一搅,手腕翻转,三勺一碗,满满当当,不稀不稠,还保证有两三片肉。     杨伟娜1986年出生,18岁那年她跟着父母从黑龙江回到老家河南。     “小时候在东北没喝过胡辣汤,更不会做胡辣汤。因为老家是西华的,回河南后就跟着这边的亲戚学做胡辣汤生意,我和老公也是因为胡辣汤结缘的。”杨伟娜说。杨伟娜的老公叫李云飞,是西华县逍遥镇人,家里三代人做胡辣汤。机缘巧合,杨伟娜爱上了喝胡辣汤,更爱上了做胡辣汤和做胡辣汤的人。     杨伟娜和丈夫在郑州做胡辣汤生意已有十多年,2011年,他们将店开到了现在的位置,虽然这里不是闹市区,但每天的客流量非常大,加上做的胡辣汤味道好、分量足,服务态度热情,周边的人都喜欢到她家吃早餐。     6月1日,杨伟娜在网络平台开始了第一次直播,短短半个月时间粉丝数量就突破了1900人,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胡辣汤女神”的风采。“也没想着出名当网红,就是想多吸引些顾客,让河南的美食文化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如今,“胡辣汤女神”在网络平台迅速走红,吸引了广州、杭州、淄博甚至国外的食客前来光顾。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农民专家是主角 龙头企业讲经验

         “我虽然得过国家、省、市很多荣誉,但今天这个证书,让我倍感自豪,倍感责任重大!”6月23日,在洛阳市孟津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区乡村振兴观摩推进会上,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有着“瓜王”美誉的朱忠厚从洛阳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何武周手中接过了“孟津区农业乡土专家”的聘书。     和朱忠厚一起被孟津区委聘为“农业乡土专家”的还有孟津区翠玲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津梨”种植专家徐翠玲等8位乡土农业专家。     记者在会议现场看到,孟津的这次会议打破以往会议模式,特别邀请了国内乡村民宿运营的两位专家为大家授课,安排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公司、洛阳洋丰果业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代表上台传经送宝、交流经验。     “聘请本土农业专家,让龙头农业企业讲经验,就是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行业专家的资源优势,发挥农业发展专家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在农业产业培育、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更多技术力量,助力孟津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何武周说。

    [更多详情]
  • 26 2023-06

    小村大治

        6月21日早晨7时许,记者在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遇到村党支部书记陈来胜时,他已经在社区大院忙活开了,汗水早已打湿了他的衬衫。     “今天乡村振兴调研组来村里调研,还给我们授牌‘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调研基地’,这是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新鼓励!”陈来胜擦擦额头上的汗水自信地说。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些金灿灿的奖牌奖杯占满了东大阳堤村村委会的一面墙,也正是陈来胜自信的理由。     东大阳堤村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围绕“四治融合”,巧用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法,即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带好村“三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志愿服务三支队伍;建立民主决策机制、综合治理机制、为民服务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有效监督机制五个机制,走稳“党建强、产业兴、文化活、民心聚、群众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十多年前,东大阳堤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该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民就地转变成产业工人,村集体年收入3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村。     “我们搞好乡村治理的关键在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心贴心服务群众,提高群众参与度,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谈起这些年的工作,陈来胜依旧充满热情。     眼下,东大阳堤村正在谋划“康养+医养+旅游”产业链,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装上新引擎。产业链形成后,预计可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00万元~1000万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