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6 2023-06

    叫响劳务品牌 端稳“就业饭碗”

         “我们将围绕培育‘渠首果农’人力资源品牌,提供更高质量的技能培训,促进群众高质量就业,更好服务淅川经济发展。”6月15日,提及被评为“河南省人力资源品牌豫农技工示范性培训基地”,淅川县盛湾镇丹圣源软籽石榴基地负责人姚岗动情地说。     丹圣源软籽石榴基地发展软籽石榴7500余亩,同时,开展农业科技入户260余次,带动1200余农户发展软籽石榴,吸纳就业2000多人。     近年来,淅川县以“户户都有增收渠道,户户都有就业门路,户户都享就业服务,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举办各种技能大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打响特色劳务品牌,推动群众高质量就业增收。     “我参加了镇里组织的技能培训,掌握了红薯高产秘诀,今年红薯亩产最低3000斤,一斤卖0.8元,一亩地能收入2400元。”6月13日,在淅川县盛湾镇姚营村,村民全浩杰高兴地说。     在淅川,很多像全浩杰这样的群众享受到技术培训带来“红利”。“对于需要培训的群众,我们精准摸底,精准培训,确保他们通过技术增收。”淅川县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淅川县在全县487个村设立就业服务站,每村明确就业服务专员,实现就业体系全覆盖。全面摸排16至59周岁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等情况,优先选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基础的群众,有针对性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目前,已采集劳动力信息36.2万条,培训意愿4.2万余条。     同时,依据收集到的信息,分工种、分职业、分类型、分地域统筹反馈至全县14家职业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项目式”“下沉式”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实效。今年以来,淅川县共开展技能培训20348人次,超额完成市定任务,位居南阳市第一。     “以前没技术,挣不来钱,现在通过培训,拿到厨师证,实现了就业增收。”日前,在淅川县“第三届美食厨艺大赛”上,160余位名厨同台竞技、现场比拼,角逐厨艺大赛桂冠。赛后,获奖厨师赵平感慨地说。     近年来,淅川县结合县域经济特点,以“丹江鱼宴”“淅川制造”“豫淅电商”“渠首果农”四大技能人才品牌为抓手,举办多层次、多类别职业技能大赛,并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和“凤归中原”“豫创天下”创业创新大赛为契机,叫响淅川劳务品牌。     目前,淅川县已举办马蹬鱼宴、西簧美食、大石桥藤编、香花林果栽培等多场技能比赛,营造了“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赛”的浓厚氛围,打响丹阳大厨、电商直播、渠首果农等劳务品牌。     近年来,淅川县坚持就业导向,全力稳就业保就业,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搭建平台扩就业。线上依托南阳智慧就业、淅川高智就业、零工市场“即时快招”、网络云直播四大招聘平台,动态发布求职招聘信息;线下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重点制造业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2023年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2场,达成就业意向6600余人。     劳务输出拓就业。加强与湖北丹江口市、对口帮扶地许昌市、对口协作地北京市朝阳区、郑州富士康等跨区域交流协作。依托县招商小分队,加强与在外“乡贤”联系,拓宽输出渠道,畅通人力资源流动。     聚焦重点稳就业。针对脱贫户、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援助,并通过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兜底安置。目前,已开发乡村“六大员”公益性岗位1.2万余个,光伏公益岗1.55万余个,安置脱贫劳动力2.63万人。     激励创业带就业。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开业补贴等,为有创业意愿的劳动力提供创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2022年以来,共开展创业培训1350人,发放开业补贴3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730万元,以创业带动就业5100余人。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党员红”护航“三夏”生产

        近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龙源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践行“三七二马一争先”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夏粮抢收工作的要求。     该街道充分运用“党员联户”机制,坚持网格化治理,组建“党员干部突击队”,主动对接农机,对晾晒小麦地段积极巡查。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向农户推送预警信息,全力护航“三夏”生产。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举办“未来好声音”歌咏比赛

        6月9日下午,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街道“未来好声音”社区群众歌咏比赛在宏光百花里商业街拉开帷幕。比赛共分预赛、复赛、决赛3个阶段,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这次比赛,是未来路街道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人文素养,激发辖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满足辖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引领街道公共文化繁荣发展。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筑牢禁烧防线 守护蓝天白云

        近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积极打好秸秆禁烧主动仗,认真践行“二马机制”,充分利用悬挂条幅、大喇叭广播等多种方式展开宣传,组建禁烧分队,加大巡逻密度、督导力度、责任追究力度。同时,对“禁烧工作优秀村”给予荣誉和资金奖励,确保秸秆禁烧工作见成效。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组织强 百业兴

        6月10日,走进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一眼望去,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矗立在平整舒适的双向柏油路两旁,村道旁花木林立,步移景异。     临近中午,村内的农贸市场里香气四溢。作为辉县市最大的农贸市场,即便不是逢年过节,平日里市场内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农贸市场对面是建材市场,道路通畅整洁、店堂清爽明亮、车辆停放整齐。     从最初的人均年收入1000元到2022年突破3万元,南李庄村的巨大转变,运转有序的两个市场是背后“推手”,也离不开“头羊”范海涛的引领。     2008年,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海涛兼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推动“企村共建”,先后出资3.6亿元为村里建新社区、建材市场、老年公寓和农贸市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让全村免费住上了270~290平方米的叠加别墅。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支部是一线作战单元,除了“主心骨”范海涛的带领,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南李庄村“两委”班子成员也自觉担责尽责,相互包容支持。     每月,南李庄村都会坚持召开干群联席会。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共同酝酿、讨论、表决大小事务。群众信任党组织,干群、党群关系密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得到顺利落实,南李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走在了前列。     组织强,百业兴。渐渐地,南李庄村实现了党风清明、政通人和,党员都能起带头作用,没有发生一次违纪违规行为,党员优秀率、合格率达95%以上。同时,村里没有封建迷信、打架斗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现象,也未发生过刑事案件。     “乡村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范海涛表示,圆了群众安居乐业的梦,群众也在为建设更好的南李庄村添砖加瓦。     依托文明户认领制、“智慧南李庄”平台,“头羊”范海涛带领南李庄人热爱集体、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也在不断提升。     去年,南李庄村探索“互联网+积分制”管理,升级版的“智慧南李庄”服务平台正式投用,村党支部凝心聚力,在认真分析村内基础后,下大力气实行一系列自治、法治、德治、数治举措,“四治融合”卓有成效,村风村貌明显改善,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于是,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最有“分量”的“支部过硬星”南李庄村也顺利摘得。     “党支部好、共产党好。”今年73岁的老党员王秋菊感慨地说。这也是南李庄村民一致达成的共识。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田园变乐园 农业成学业

        6月10日,河南省人大代表、周口市首席科普专家马强在智能化温室大棚内,向扶沟县实验小学的同学讲解番茄无土栽培知识。近年来,扶沟县积极组织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田园变成乐园、农业变成学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手工扫帚“扎”出致富路

         “不管到啥时候,扫帚还是有人买。你瞧,我春节前后扎的1500多把扫帚,到现在就剩下这三五捆了(每捆10把)。”6月12日,在鲁山县磙子营乡山刘庄村小豹沟自然村,59岁的村民李建中说。     李建中是村里公认的扎扫帚能手。据他介绍,小豹沟人扎扫帚是祖传的手艺,虽然只有17户人家,打他记事起就几乎家家户户扎扫帚。     “我们这的山沟里野生的竹子格外多,但由于土地贫瘠,大部分竹子只有小拇指般粗细,刚好能扎扫帚用。竹子可以年年割掉老的、长出新的,原材料不愁。再说,扎扫帚也用不上太大的地方,一家一户的小院子就行。”李建中说。     李建中介绍,扎扫帚的竹子,一般都是一年内的新竹子,在农历十月到十一月份之间砍伐的最好,因为这时的竹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硬度,也不会生虫。一般选取两三米高的竹子作为扎扫帚的原材料,比小拇指粗的竹子被劈成细条做竹篾,用来捆扎扫帚把。     “一把扫帚通常用16根小竹竿,扎成一把后,扫地的部分再加些‘小毛’(指竹竿细枝),扫帚把得缠上5道竹篾箍,然后把扫帚放在特制的炉灶出口用热烟熏掉竹叶,熏软整个扫帚,再用大石块压在上面定型。”李建中说。     山刘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刚举介绍说,小豹沟自然村除了扎扫帚大户李建中外,目前还有三四家农户也扎扫帚,大伙利用冬闲时节干活,手脚快的一天能扎10多把。山刘庄村其他自然村(组)也有扎扫帚的,整个山刘庄村年产扫帚1万把左右。     “一把扫帚最初卖三五毛钱,慢慢涨到1元、1.5元、3元,如今每把在15到18元之间。上岁数出不去远门的农村人在家里扎扫帚,一年能收入个万儿八千块钱。”高刚举说。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情系困境儿童 让爱守护成长

       为进一步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成长,传递“妇联爱心”,近日,郑州市郑东新区妇联联合杨桥办事处开展关心关爱困境儿童慰问活动。每到一户困境儿童家中,工作人员都向困境儿童及家人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健康等情况,并为他们送去米、油、坚果和夏凉被、护眼灯等慰问品。     此次活动,真正把温暖、关爱送到了困境儿童家中。工作人员鼓励孩子们,要树立信心、自立自强,多读书、读好书,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把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关爱转化成自强不息的动力。下一步,郑东新区妇联、杨桥办事处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群众、服务家庭的工作职能,持续关注困境妇女儿童,及时了解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帮扶,真正做到让困境妇女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来,在社区感受邻里情

         6月10日晚,郑州市中原区2023年社区“近邻微网一家亲”邻居节启动。此次邻居节由中原区委主办,旨在夯实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构建和谐邻里关系,营造融洽无间的社区氛围。     主会场上,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纷纷登场,营造出邻里和睦相处、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同时,展示互动区邀请了社区合伙人、社区社会组织等共治力量,提供书法绘画、非遗体验、优惠好物等服务项目,共享社区治理建设成果。     在分会场,通过游园会、运动会、民俗体验等系列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发现社区之美、感受社区之美、传播社区之美,通过邻里间的互动交流,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本次邻居节,为邻里街坊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大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接下来,中原区将持续开展“近邻微网一家亲”活动,形成文明和谐的新型邻里关系,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

    [更多详情]
  • 15 2023-06

    走,购物逛展看演出去

         “走,去夜市看演出去!”6月11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波波群众扶老携幼,涌向宝丰县陈营社区的观府万象天街,逛非遗夜市、观非遗展演。     在摊铺林立的观府万象天街,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历史悠久的宝丰酒、地道的宝丰小米醋,还可以购买到非遗作品汝瓷和声名远扬的李胡子厨刀等,近距离向魔术大师学习魔术表演,欣赏传统大戏唱段、河南坠子、平调三弦书等精彩的非遗节目。     “有了这个平台,既传播了非遗文化,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也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增加了收入,觉得很开心!”在摊位前,刺绣非遗传承人李巧亮说。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游客王霞拉着孩子说:“每晚,我都带着孩子来逛夜市。听听河南坠子、看看传统戏剧,不仅让孩子了解了文化遗产,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自己也购买到了货真价实的宝丰土特产!”     据介绍,非遗夜市是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开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月活动之一,旨在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让非遗产品“飞入百姓家”,打造新的夜市经济,助力宝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

    [更多详情]